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讲评课教案

高中政治讲评课教案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讲评目标

1、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并由此构建单元体系,落实好教材基本知识。

2、明晰主客观题的考查类型,掌握基本的答题规律和技巧。

3、加强应用,强化巩固学案训练结果。

二、试卷讲评课课堂模式

1、考情分析,找准讲点

2、点评错题,突破重难点

3、归纳提升,掌握答题要点

4、变式训练,内化能力运用知识点

三、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1、必修一: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格变动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就业的要求、初次分配中的两个比重和同步、财政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生产与消费

2、必修二: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行政监督体系、人大的职权、人大制度

3、必修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习型社会

四、讲评重点

1.重点知识考察中出错率高、失分重的题目

2.选择题中题型重点讲函数曲线变化图

3.问答题中重点讲图表类题型

五、试卷分析、情感激励

(一)、试卷分析

1、难易程度:难易度适中,侧重基础和重点知识的考查。

2、命题形式:选择和非选题两类题型。选择题48分,分选择52分,共100分。

3、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前两单元

(二)、答题分析

1、主要优点:

2、存在问题:

(三)、本班总体考情分析

1、本次考试成绩总体分析。

全级平均分分,最高分分,优秀,及格率。90分人,80分以上人,70—79分人,60—69分人。

2、表扬和鼓励部分学生:

六、重点讲评、归类分析

(一)选择题:

1、对照答案、查看错题

要求:各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失误和问题。通过讨论最大限度解决疑问,弄懂的题目能清楚

地给其他同学讲解。

讲题方法提示:

⑴、设问要求⑵、材料主旨⑶、正确选项的合理性(知识表述正确/切合题意)

⑷、错误选项,重点分析强干扰项。(知识表述错误/表达不全面/与题无关等)

2、客观题重点讲评

2、甲、乙、丙三人工作8小时分别生产1、2、3只同样的“喜羊羊”。假设原来乙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当,现在,乙率先提高1倍劳动生产率,则甲、乙、丙三人人均工作8小时的价值总量分别是 ( )

A.4小时8小时12小时 B. 8小时8小时8小时

C.4小时 16小时12小时 D. 4小时4小时12小时

3、3、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图为不同商品的恩格尔曲线形状(X轴为商品需求量,Y轴为居民收入)。下面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

①图1是必需品曲线,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逐渐加快②图2是奢侈品曲线,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逐渐加快③图3是低档品曲线,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不断减少④图1、2、3共同表明收入水平越高,食品需求越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①加大对农业投资→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亩产粮食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②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谷物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③降低人民币汇率→进口粮食成本降低→增加粮食进口→粮食供给增加

④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增加→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供给增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6、根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正式颁布的日子,早在2001年就被设立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此举是为了纪念现行宪法的颁布实施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这体现了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④此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客观题答题规律总结

1:选择题解题方法:抓关键、排错误、去不符、再比较。

①抓关键——审清题干和题肢,读懂其意,明确设问的方向和要求。

②排错误、去不符——排除错误选项,去不符合题目要求、无关的选项等。

③再比较——在做好前两步基础上,运用“组合筛选法”对备选题肢共有的题肢不再予以考虑,而集中精力去比较思考其间的不同的题肢的正误。

4、变式训练

1、(同一材料,设问不同)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立。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不同材料,设问相同)为了增加中美战略互信,削减信任赤字,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他指出:中美两国应就涉及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磋商和协调,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开创美好未来,中美两国已经成为解决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这表明

A.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趋于一致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中美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二)主观题讲评

1、主观题重点讲评

25.(16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升至46.6%;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6分)

材料二“新常态”定义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 - 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 2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10分)

2、图表类主观题的解法

【题型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比如年度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规问法如下: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解题技巧】

三读:(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比:(1)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2)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

一升华: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3、变式训练

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2014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超过美国、欧盟等经济体,首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我国简政放权、推进开放,放开会计审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2015年,我国将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公平透明的投资准入体制。

⑴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利用外资的趋向,并从企业投资角度分析其原因。

⑵依据材料二和价值规律知识,分析内资企业应如何提高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