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7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回忆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3、再认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内涵;知道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4、知道文化生活中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概括我国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二、重点与难点:1、发展大众文化。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三、知识清单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有哪些影响?2、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内涵?3、什么是落后文化?表现形式?如何对待?4、什么是腐朽文化?危害性?如何对待?5、为什么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大众文化就是通俗文化。
( )说明:2、大众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文化。
( )说明: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糟粕文化,因此都要坚决取缔。
( )说明:4、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 )说明:5、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 )说明:五、巩固练习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2、(2013湛江二模)今年一月份开始,央视逐渐加大了公益广告的力度。
有网友评论说:“公益广告很感人,很有意义,当无数个‘最美’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时,此刻的你一定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相信好人就在身边,也许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
”由此可见()①公益广告能够传播社会文明,弘扬新风正气②公益广告有道德教育的功能③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2013·江苏卷)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单选题1.(2023·河南·模拟预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及国民文化素养的进步,电影已经逐渐融入大众生活,过年看场电影成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2022年春节,全国电影票房60.35亿元,位居历史同期第二,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深受观众好评,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电影院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有()①电影院进行票价打折促销,吸引大量观众②电影题材丰富,满足了不同市民观影需求③过年看电影成为“新年俗”,呈流行趋势④消费观念从重物质消费向重精神消费转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②:商品的质量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影本身的题材、呈现形式等能否能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影响电影的票房,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过年看电影成为“新年俗”,激发了人们的观影热情,③符合题意。
①:一、二线城市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出现电影票一票难求的情况,所以,电影院凭借打折促销,难以吸引大量观众,①与题意不符。
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物质上的消费水平迅速提升,而花费在文化领域的消费仍然远远不够。
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没有从重物质消费向重精神消费转变,④说法不符合实际。
故本题选B。
2.(2023·广西玉林·模拟预测)部分景区兑换网购票后仅限当日使用,服务意识弱;某些视频平台会员费涨价后仍强制插播广告,附加费用多;有的文创商家品质配不上热度、客服跟不上销量,购物体验差……种种吐槽反映出当前文化市场在高速发展中,相关服务未能更好满足大众实际需求。
这需要()①文化市场必须把经济效益放第一位②政府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③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④消费者要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的完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详解】①: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①说法错误。
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文化馆“云舞蹈”跳起来,图书馆“云打卡”阅读,博物馆“云看展”直播……多地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农家书屋等文化场馆线上“不打烊”,让人们在居家时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
文艺时光在“云”端绽放,启示文化活动要()①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和示范作用③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④立足社会需要,提供公共文化产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疫情当前,所有具有传播性质的网站平台和自媒体都应该负起媒体的责任担当,积极传播正规的疫情知识和防疫措施,以及各地取得的防疫成果,增强社会公众抗击疫情的信心,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而不是散布恐慌情绪、发布不实信息,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成为疫情防控的阻碍者。
互联网文化建设应当()①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在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及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独特的粉丝文化也应运而生。
不少粉丝在明星带动下积极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但电影“锁场”、网络“控评”、互泼脏水等粉丝行为也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①社会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②必须用文明指引追星行为,用理性涵养粉丝心态③对文娱行业加强监管,可以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④当前粉丝群体都需要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曾几何时,“市井元素”风靡一时,却难逃复制粘贴、流水线作业的窘境。
我们身边的市井文化,或许只是一个菜市场,一条拥挤又老旧的商业街,但确实为地方发展聚拢商业、注入人气。
现代社会,留存市井文化()①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基础性作用③要顺应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④需构建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体制机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回应部分演艺明星的“论文造假”事件,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惩戒学术不端”被提及。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优秀教案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喜”与“忧”;懂得什么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能力目标:通过对文化生活两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和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帮助学生自觉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识【教学重点】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教学难点】时尚文化与新文化;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单元)教材一、二单元主要从文化一般的角度来了解文化,第一单元重在探究文化的一般意义;第二单元重在探究文化的传播、继承、创新这个发展过程;三、四单元则是从文化特殊的角度来了解中华文化,第三单元走进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是在前三单元基础上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探究中华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这是我们学习文化生活的目的所在,因此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点和落脚点。
(导课)我们要建设好中华文化,就必须首先对我们的文化生活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
因此,第八课带领我们“走进文化生活”!(导框)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先从现象入手。
今天,我们先来感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现象分析中来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处理:P86探究1归纳:从人们的着装和互联网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由单一走向多样,更加丰富多彩。
放眼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就会发现我们已经面对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之中。
1.当代人们文化生活的特点:多样性思维拓展:文化生活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是不同的,前者强调的选择,体现人与文化的关系,侧重文化消费、传播与选择。
后者是就文化自身而言,讲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填空《第二教材》P531)(过渡)文化产品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其寿命的长短在于大众的需求,在当代,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这就要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而科技又是以经济为基础,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使我们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考点展示】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考点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一、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1、影响:2、措施:(1)政府:(2)个人:(3)企业:二、发展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方向;,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性质;,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形式。
2、原因(人民文化需求的特点):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考点二: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一、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奏响主旋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作用:(2)地位:(3)必然要求:【误区警示】1、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和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2、大众文化都应得到倡导。
()3、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4、流行的文化,一定是经典的文化。
()5、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污染环境,危害社会,我们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6、经典文化的价值高于流行文化,我们提供给人民群众的都应该是经典文化。
()【合作探究】材料一:神医代代有,2010年特别多。
从靠‚祖传秘方‛打天下的张悟本,到推行道家养生的李一,都靠着‚养生‛的招牌而暴得声名。
他们把一个又一个的普通食品,包装成‚灵丹妙药‛粉墨登场,疯狂敛财。
这些养生大师语不惊人死不休,跟现代医学‚对着干‛。
医学界指出‚多喝牛奶可补钙‛,‚养生大师‛却毫无根据地说‚牛奶是给牛喝的,喝多了致癌‛,不少听众信之,从此‚戒奶‛;张悟本主张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食疗就可以了,不用打针吃药;李一道长认为‚养生是道文化的一个核心……养生即为养道‛,这种观点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一脉相承。
材料二:‚养生大师‛们带着另类的观点登录卫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传道解惑‛,声名鹊起,然后敛财;卫视也乐于包装这些大师,增加收视率,扩大广告收益。
事实上,在每一个‚养生大师‛的背后,都有一个营销的团队,精心策划着‚大师‛的各项活动。
文化生活(38个考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其特点
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高三上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知识归纳4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框架:第八课知识框架一、文化生活中“喜”与“忧”的原因和表现(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表现:①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②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③潜移默化接受正确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表现①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③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二、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市场,不同主体该怎么办★★①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发展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②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公民的素质。
③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三、发展大众文化1.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2.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3.对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4.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意: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与西方国家提倡的大众文化是有很大区别的。
5.如何发展大众文化?(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坚持文化创新。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选择题1.某电视台热衷于炒作,为低俗言论提供舞台,放大丑恶现象,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
有关部门已责令该电视台停播整顿。
该事件从侧面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②媒体负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③大众传媒不宜追求经济效益④我国应限制文化的娱乐性,突出其严肃性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A2.当前,传媒炒作现象愈演愈烈,日趋泛滥。
许多新闻报道热衷于依靠揭露个人隐私、传播明星绯闻来吸引眼球。
出现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没有跟上传媒的发展要求B.国家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的干预太少,力度不够C.经济利益驱使,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D.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更加多样化解析:材料反映了某些传媒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为了单纯轰动效应而进行新闻炒作,不负责地传播绯闻等。
出现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C符合题意;传媒炒作现象日趋泛滥与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有一定关系,但B中“干预太少”说法不妥;A、D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C3.“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
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落后文化。
公益广告是当代文化的新形式,传统民谣、剪纸、年画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的结合,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公益广告不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公益广告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