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览
- 格式:docx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4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自1978年以来,中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最高级别会议。
历届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一定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向,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规划。
以下回顾一下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当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2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同时确定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8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召开的,会议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相关措施,为中国顺利渡过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7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包括稳定就业、保障民生、防止资金链断裂等。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届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都凝聚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真谛,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特别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
会议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成就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会议强调,在肯定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
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我们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应对、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会议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显著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
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背景材料】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确认了2014 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4)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本次会议虽然没有明确具体明年GDP、物价、固定投资增速、社消总额等经济增长目标,但却为明年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
【理论分析】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014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完成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3.财政的作用。
完成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大力发挥财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在促进公平、改善民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2014年经济工作任务之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依靠科技,走“两高一优”之路,通过产业化经营,确保粮食供求平衡。
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的12月份)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召开了,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的主导方针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先回顾一下以往的中央经济会议的主导方针2011年定调2012: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2010年定调2011: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2009年定调2010: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2008年定调2009: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拉内需每一年度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导方针都会在来年的经济中得到验证。
2008年经济危机蔓延至全国,中央在年底出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结构4万亿的投资没有保持平稳发展,带来了2009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2010年的通货膨胀。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继续刺激消费,“保增长”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2010年发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不得已2011年度“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结构2011年的经济在全年逐渐降温,在年底触底。
2011年度在控通胀的同时发现刹车刹得太死了,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经济需要回暖,但是不能快速回暖,害怕再次通胀,所以“稳增长、促发展”,2012年经济增加自然比较缓慢。
那么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会是神马呢?2013年的经济走势又会如何呢?我们汇丰行的经营结果与经济大势的匹配情况如何呢?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3年: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会议提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重要会议及领导人重要讲话之2014年3大重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12日至13日、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三个全国性重要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主基调和“六大任务”,以及城镇化工作、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
全面深入理解把握三个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做好2014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4年六大任务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
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
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一览年份内容2011年世界经济危机稳中求进2010年高涨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007年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2006年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2005年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04年高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03年非典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2002年积极财政稳健货币2001年扩大内需对外开放2000年高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999年抓好国有企业改革1998年实行积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继续稳中求进1995年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1992年高涨在保持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取得较快发展,重视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把的重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上,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持续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1990年从1991年到2000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547.9亿元,比上年增长3.8%。
人民日报社论:稳中求进开新局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科学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总揽全局,求真务实,这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巩固和延续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
面对各种矛盾与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取得发展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可喜成绩,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中央政治局召开明年经济工作“定调会”——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
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全国上下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指出,明年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
1995.12.7确定1996年经济:一是要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要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社会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总结:下跌为主。
1996.11.24确定1997年经济: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物价上涨幅度,总结:下跌为主。
1997.12.11确定1998年经济:稳,就是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1998年12月9日,确定1999年经济: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明年仍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项政策今年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明年还要继续实施。
从中长期来看,仍然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逐步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总结:上升为主。
总结:上升为主。
1999年11月17日,确定2000年经济: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
继续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国内需求。
总结:上升为主。
2000年11月30日,确定2001年经济: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好形势。
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总结:上升为主。
2001年11月29日,确定2002年经济: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总结:上升为主。
2002年12月10日,确定2003年经济。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07年--召开时间:12月3-5日基调: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主要内容: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实施已经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08年将调整为"从紧"。
--2006年--召开时间:12月5-7日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内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2005年--召开时间:11月29日-12月1日基调: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主要内容: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作者:来源:《中国扶贫》2018年第01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
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求平衡。
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
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我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
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该会议备受关注。
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
--2010年--
召开时间:2010年12月10-12日。
会议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主要内容: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
召开时间:2009年12月5-7日。
会议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2010年实际实现:GDP增长10.3%;CPI增长3.3%。
--2008年--
召开时间:12月8-10日
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12.44 5.87%]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07年--
召开时间:12月3-5日
基调: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主要内容: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实施已经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08年将调整为"从紧"。
--2006年--
召开时间:12月5-7日
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内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2005年--
召开时间:11月29日-12月1日
基调: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主要内容: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004年--
召开时间:12月3-5日
基调: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主要内容:200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3年--
召开时间:11月27-29日
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主要内容:2004年的经济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失时机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2002年--
召开时间:12月9-10日
基调: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2003年要围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任务,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为发展提供
强大动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01年--
召开时间:11月27日-29日
基调:扩大内需
主要内容:2002年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2000年--
召开时间:11月28-30日
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主要内容:会议提出2001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对外开放新阶段;注意关心和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