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定修的优化之路
- 格式:ppt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42
提升设备点检工作效率的流程优化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企业高效生产的关键。
而设备点检工作作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在实际的设备点检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提升设备点检工作效率,对其流程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设备点检工作的重要性设备点检是通过对设备的定期检查、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和故障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修复,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它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成本,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企业的生产连续性和产品质量。
二、当前设备点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点检计划不合理点检计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设备的运行特点、重要程度和故障频率,导致点检周期过长或过短,点检项目不全面或重复,浪费了人力和时间资源。
2、点检人员技能不足部分点检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故障特征不熟悉,无法准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甚至出现漏检或误检的情况。
3、点检工具和方法落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点检工具和方法,如手工记录、目视检查等,缺乏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手段,难以发现设备的深层次问题。
4、信息传递不及时点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传递给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5、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设备点检工作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导致点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影响点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设备点检工作流程优化的措施1、优化点检计划(1)根据设备的类型、用途、运行环境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点检标准和周期。
对于关键设备和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应缩短点检周期,增加点检项目;对于一般设备,可以适当延长点检周期,减少点检项目。
(2)结合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和维修记录,分析设备的故障规律和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点检计划,提高点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设备优化的点检定修之路摘要设备优化是指对现有设备进行点检、定点、修复,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设备优化的过程和方法,并探讨设备点检、定点和修复中的一些关键要点。
引言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设备使用时间的增长和频繁的运行往往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故障频发和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设备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设备优化主要包括设备点检、定点和修复三个环节。
点检是指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和测试,以发现潜在的问题或异常情况;定点是指找出设备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和原因;修复是指根据发现的问题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本文将在下面几个部分详细介绍设备点检、定点和修复的步骤和方法。
设备点检设备点检是设备优化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修复和改进。
设备点检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部位检查:通过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位,如传动系统、轴承、密封件等,可以发现设备是否存在磨损、松动、漏油等问题。
2.电气部位检查:通过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如电机、开关、线路等,可以发现设备是否存在电气故障、线路短路等问题。
3.液压气动部位检查:通过检查设备的液压和气动系统,如液压缸、气缸、管路等,可以发现设备是否存在漏气、液压故障等问题。
4.安全防护部位检查:通过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门、急停开关、警示灯等,可以发现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设备点检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借助一些设备点检仪器和工具,如振动检测仪、温度计、测距仪等。
点检结果应记录在点检表中,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
设备定点设备定点是指找出设备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它是设备优化的关键一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设备定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描述和分析:根据设备点检的结果和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的故障现象和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找出故障的可能原因。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制度第一章设备点检、定修制度第一节设备点检定修制度目的及意义一、设备“点检、定修”制度目的通过对设备的检查和诊断,尽早发现不良的部位,判断并排除不良的因素,进而确定故障修理的范围、内容,并且编制出精确、合理的备品备件供应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从而做到“防故障于未然",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
按预先设定的部位、项目和内容,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定,掌握设备劣化的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防范措施并及时加以处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延长零部件寿命,达到以最经济的维修费用来完成设备维修的目的。
二、设备“点检、定修”制度意义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仪表、工具,按照“七定"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根据设备预防维修的原则,在推行点检制掌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预定设备零部件使用寿命周期的基础上,安排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在“停机时间短、生产物流损失小、能源介质损失少、修理负荷均衡、修理效率最高”的一种最经济的修理方式称为定修.点检与定修的关系是定修中检修计划的立项主要来自于点检结果,如果只进行点检而不进行定修,点检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进行点检,定修也就无法进行。
第二节设备“点检、定修”体系一、成立“点检、定修"制领导小组组长:史国宾、周建友副组长:董俊友成员:李国伟、王一、刘海涛、许立民、洪长辉、牛晓宇、张晓奎、钟立河、高庆超、任志起。
领导小组负责督导机电设备、设施“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环节,定期和动态的对机电设备、设施“点检、定修"管理进行监督考核。
平衡解决在设备检修中出现的问题等.设备点检定修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维修一队队长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设备点检定修制的落实情况,负责检查、督导和考评奖惩意见等日常业务。
浅谈点检定修制的完善与实际运用第一能源总厂供水分厂王以平宝钢作业长制的成功实践无疑带动了整个冶金行业的作业长制的广泛推广,马钢从2003年开始试运作作业长制,由一开始的几个厂试运作再到全面推广,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摸索着前进,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具有马钢自己特色的作业长制。
通过该制度的实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从而带动了企业的发展。
我们第一能源总厂作为马钢公司推行作业长制的第二梯队,虽然,全面推广相对较晚一点,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作为一名现职的作业长,从一开始推行作业长制,到这么多年的实际运作,我们从该制度中尝到了甜头,也在这么多年的运作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特别是在点检定修制方面,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设备科学管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设备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进行预防性检查(即点检),取得设备状态情报,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把维修工作放在设备发生事故和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是以设备的实际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制度。
我们第一能源总厂供水分厂二作业区的做法是:1 、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相关点检标准众所周知设备是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主要标志,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
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是点检定修制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我们作业区每年组织一次点检员、正值班结合所管设备,认真讨论并把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先民主后集中,但点检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修订。
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保产工作中努力使点检标准更加符合保产实际,成为保产工作的坚强基石。
2、建立健全设备点检台帐,实施设备零故障管理目标点检定修制的开展,它要求对点检定修制的实践进行记录、分析、总结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故障时间和维修费用的目的。
(设备管理)多措并举优化检修模式确实提高设备可靠性(中电联发言)份,托克托发电公司、托克托第二发电公司和呼热电公司按照“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独立核算、有偿使用”的原则,实施一体化管理。
公司8台600MW火电机组通过500kV输电线路接入京津唐电网,2台300MW火电机组通过220kV升压站送入蒙西电网。
二、多措并举,深化点检管理(一)、优化点检工作模式,加强点检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点检人员的配备,从人员数量、专业工具方面提升点检能力。
二是树立“运行人员发现的一条缺陷就意味着点检员的一次失误”的理念。
对于有趋势、有规律的缺陷,点检员要负责、要反思。
明确设备点检人员的核心工作是掌握设备状态,进行劣化分析。
我们不定期对“点检员的一天”进行讨论和完善,尽量优化点检员的工作模式,使点检员能集中精力进行主要工作。
三是明确设备外观整洁、结构完整、性能和精度以及自动化水平--设备“四保持”的责任主体是维护项目部,谁干活谁负责。
点检员对所管区域、设备的保持情况进行监督。
四是不断优化、充实定期工作,编制定期维护工作标准,避免设备欠维护。
计划性工作的上升,会带来突发性、缺陷性工作下降。
在EAM系统中规范定期工作流程,强化定期工作的闭环管理,据设备运行状态不断优化定期工作内容和周期。
五是逐步补充建立完整的设备台帐,完善点检定修,完善“八定”,使得日常点检有实效。
充实点检软件内容,增加季节性点检工作,保两会保大负荷点检工作。
六是修编完善《点检定修管理标准》,编制47个主要辅机的技术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检修作业指导书打基础。
2010年计划43台磨煤机大修,通过加强预防性检查和保养,减少了5台磨大修,运行可靠性大幅度上升。
(二)、完善技术监控体系,突出精密点检。
一是精密点检来源于技术监控,点检员依托技术监控的检测和分析,从监控指标着手,提前发现劣化趋势,进行超前预控管理。
二是结合重点实验室,推进精密点检工作的开展。
托电从去年开始着手建设了金属、高压、热力、化学、起重、电测、继保、热工8个重点实验室和油脂、振动2个技术管理中心,通过实验室建设把技术监控和精密点检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备点检、维护、定修、全面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我们制定了以下设备点检、维护、定修以及全面安全管理制度。
一、设备点检1.1 每天开机前点检1.1.1 首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和电源线是否正常,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供电。
1.1.2 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存在异常声音、异味或振动,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
1.1.3 检查设备的液位、压力、温度等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情况应记录并及时报修。
1.1.4 检查设备的各个传感器、仪表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1.2 每周点检1.2.1 检查设备的油液是否过期或污染,如有需要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1.2.2 检查设备的紧固件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
1.2.3 检查设备的液压、气动部分是否存在漏油、漏气情况,如有漏油、漏气应及时修复。
1.2.4 检查设备的电气部分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维修。
1.3 每月点检1.3.1 检查设备的滤清器、空气过滤器等滤芯是否需要更换,如有需要应及时更换。
1.3.2 检查设备的传动部分是否需要加油或更换润滑脂,如有需要应及时处理。
1.3.3 检查设备的高温部位是否存在过热情况,如有过热应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1.3.4 检查设备的连接部分是否存在松动、断裂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
二、设备维护2.1 定期修理2.1.1 按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制定定期修理计划。
2.1.2 在定期修理期间,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和维修。
2.1.3 检查设备的液压、气动、电气、机械等部分是否发生磨损或老化,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2 故障维修2.2.1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2.2.2 维修人员应按照设备维修手册或相关规范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
2.2.3 维修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重新调试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2024年设备点检、维护、定修、全面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强化设备点检制在维检中心全面贯彻执行,巩固和深化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以达到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修费用的目标。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所属设备的点检管理。
三、组织机构(1)危险中心经理是设备点检管理工作的第一领导者、管理者和责任者。
(2)维检中心点检站站长是设备点检管理工作的常务领导。
(3)公司设备科是设备点检日常工作管理和考核的职能部门。
(4)各作业区区长兼本作业区点检作业长。
(5)各作业区下设点检责任员及兼(专)职点检员。
四、职责(1)公司设备科点检站负责全厂设备点检工作的管理和考核。
(2)各作业区负责所辖区域设备点检工作的执行和推广。
(3)维检中心负责厂设备专业点检的实施。
五、定义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早期处理的设备检查。
六、点检管理的内容及要求1、点检制的特点(1)生产工人负责日常管理。
(2)有一支从事点检工作的专业点检员队伍,按设备分区进行管理;(3)有一套科学的点检基准、业务流程、合理的责权关系和推进工作的组织体系;(4)有比较完善的仪器、仪表、检测手段和维修设施的现代化;(5)推行以作业区长为责任主体的现代化基层管理模式。
2、点检的“五定”要求(1)定点:要详细设定设备应检查的部位、项目及内容,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实施点检作业;(2)定法:对检查项目定明确的检查方法,即是采用“五官”判别,还是借助于简单的工具、仪器进行判别;(3)定标:即检测标准,作为衡量和判别检查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4)定期:设定点检周期(对主要、关键设备和重点检查部位等);(5)定人:明确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
3、点检的分类及分工(1)按点检的周期划分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人员或作业区维修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