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完全信息
- 格式:ppt
- 大小:367.50 KB
- 文档页数:46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主要有:(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
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
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1)劳动工资合同论。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
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
信息处理篇第十三章综合类信息的编辑处理综合类信息是舆情信息报送工作中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报文类型。
由于其材料全面、内容丰富、参考价值较大,因而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综合类信息的编辑处理也因此成为舆情分析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勤加练习和提高。
第一节综合类信息的概念和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层出不穷,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第一途径、发表意见观点的重要渠道。
网络舆情在多因素共同推动作用下发生、发展,其复杂性、多元性的特点日益明显和加深。
要完整呈现网络舆情事件的全貌,仅仅依靠单篇信息已无法满足和实现,而要借助综合类信息这一报文类型。
一、综合类信息的概念何为综合类信息?综合类信息一般是指围绕某一事件或者主题,通过广泛搜集互联网上的有关报道和评论,进而加以归纳和分析,并提炼出相应观点及建议的报文类型。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类信息还会包括舆情分析师自身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研判,提出舆情分析师本身的态度观点。
撰写综合类信息的目的在于让信息用户能够对某一事件、现象或情况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通过提供相应的意见建议,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综合类信息的特点综合类信息并不是一篇篇单篇信息的简单罗列,而是在单篇信息基础之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与提升。
综合类信息呈现出针对性、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
一是针对性。
综合类信息并不是漫无目的、泛泛而谈,而是紧扣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的社会各个领域出现的相关事件、现象或情况,着眼于解决特定时期内这些领域所出现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综合类信息要急政府和百姓之所急,想政府和百姓之所想。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主要关心重大政策出台后的舆情反应,经济社会运行状况,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热点、难点,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等。
此外,在不同时期和阶段,相关部门关心的重点问题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要密切跟踪了解相关部门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随着形势的变化、部门关注点的变化,不断调整综合类信息的侧重点。
第二章1.GDP:一年内,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衡量。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4.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5.GDP缩减指数:名义GDP被实际GDP除后的结果,是对价格水平的衡量。
6.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7.CPI: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8.NDP:国内生产净值,GDP减去允许的资本折旧量。
9.NI:国民收入,即对生产要素的支付总额。
等于净国民产品减去直接税。
第三章1.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 labor ratio):指每个工人使用的可获得的资本的数量。
资本的供给量被劳动的供给量去除。
2.趋同(convergence):一个经济追上另一个经济的过程叫做趋同3.资本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提供每个时期最大消费量的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当资本存量处在黄金法则水平上时,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折旧率加上人口增长率。
第四章1. 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绝对趋同:不同国家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相互接近,而且其稳态值将达到相同的趋势。
条件趋同:不同国家产出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但条件是要求稳态时人均指标相同。
2.内生增长理论:由内生变量,如储蓄率所决定的稳定状态的产出增长理论。
3.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增加一倍,产出将增加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