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解剖、卡压点及神经松动术
- 格式:docx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37
神经松动技术是针对由神经组织导致的疼痛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法技术。
其主要依据神经动力学检查阳性体征来进行判断,其理论依据在于肢体运动时,神经或神经外周组织产生的机械性与张力性的关系。
神经松动术是通过多关节的摆放和运动,从而将力直接作用到神经组织上的一种徒手治疗方法,与其它治疗方式联合治疗神经肌肉紊乱,是一种相对较新且正飞跃发展的徒手治疗技术。
神经松动术主要作用在于改善神经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张力、减少粘连、恢复神经正常的生理功能。
早在上世纪80 年代就开始用神经松动技术来治疗疾病进,最早进行的是对腕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
该技术对改善神经粘连、减缓慢性疼痛效果显著,打破了以手术为唯一治疗方法的格局。
神经松动术的手法分类神经松动术有张力-滑动两种分类。
通过多关节的被动运动作用于神经上,当关节运动时张力会在凸侧关节面增加,即在关节运动反方向神经被动的拉长,凹侧关节面则相对缩短,从而形成神经的滑动和张力。
滑动手法需要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的活动,主要是固定一端神经,另一端活动,目的是让邻近的相关神经结构活动,对于减轻疼痛和增加神经的移动更加适合,主要用于损伤的急性期。
张力手法在关节活动终末端活动,两端固定,同时多个关节一起活动,单个关节对于神经张力影响较小,因为神经会向活动的关节滑动,从而减少了局部神经的张力;多个关节同时活动则会避免这种情况。
张力手法目的是调节神经的张力,主要在神经的粘滞性范围内活动,手法适宜,就可能改变神经的粘滞性及其生理功能,主要用于损伤的恢复期。
神经松动术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卡压综合症是指周围神经在其行程中任何一处受到卡压而引起的感觉、运动等障碍的一组疾病。
神经动力学改变:神经张力过高或位置改变等可引起疼痛。
周围神经术后的治疗:因外伤导致神经断裂术后的治疗。
脑卒中导致的功能障碍:Patricia等认为把神经松动术以最有效的方式结合在所有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因为" 只有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才能发挥作用" 。
全身体表感觉神经分布与支配、神经丛详解、神经松动术详解体表感觉神经分布(前面)体表感觉神经分布(后面)上肢的髓节支配前面后面下肢的髓节支配前面后面颈项部的主要肌肉及神经支配肩部的主要肌肉及神经支配肘及腕的主要肌肉及神经支配大腿的主要肌肉及神经支配小腿的主要肌肉及神经支配测试上肢及下肢肌节的主要肌肉上肢第1、2颈髓颈椎屈曲第3颈髓颈椎侧屈第4颈髓肩胛上提第5颈髓肩关节外展第6颈髓肘关节屈曲及腕关节伸直第7颈髓肘关节伸直及腕关节屈曲第8颈髓大拇指伸直第1胸髓手指外展下肢第1、2腰髓髋关节屈曲第3腰髓膝关节伸直第4腰髓踝关节背屈第5腰髓大脚趾伸直第1骶髓踝关节外翻、跖屈,髋关节伸直第2骶髓膝关节屈曲第3骶髓没有特殊测试动作:足内肌皮节体表分布前后面观臂丛神经是由C5-T1神经根的前支组成,臂丛神经是作为组织集散每条周围神经的中心。
其迂回穿行的特性,导致其具有活动性,因此当一条周围神经受到张力时,此张力会传到其他许多颈神经根,而非只有一条神经根。
臂丛神经通过胸廓出口,此区域有3个主要压迫神经血管构造的部•斜角肌三角区域: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及第一肋骨形成。
•锁骨以下肋骨以上的肋骨锁骨空间•前三角肌胸大肌筋膜,胸小肌及喙突间的腋下间隔构造上的畸形例如颈肋骨或锁骨骨折愈合,都会压迫一部分神经丛。
其他臂丛神经的损伤上臂丛神经损伤(C5/6)最常见的神经丛受伤为臂丛上干受压迫或撕裂伤。
其受伤机制为肩关节下压,颈椎侧弯至对侧。
肩关节的外展及外旋动作将丧失,肘关节屈曲与前臂旋后肌力较弱。
受伤时可能产生“刺痛感”,如踢足球时,上半身及肩关节先落地,导致头/颈向相反方向侧弯。
中臂丛神经损伤(C7)很少单独发生。
下臂丛神经受伤(C8、T1)通常是受颈肋骨压迫,或手臂伸展超过头部。
臂丛神经完全损伤臂丛神经完全损伤导致的完全瘫痪可能为产伤并发症。
臂丛神经终止为主要支配上肢的5条周围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上肢周围神经受伤肌无力及功能丧失的模式腋神经(C5、6)1、神经受伤所影响的肌肉:三角肌、小圆肌2、神经受伤常见原因:肩关节脱臼、肱骨外科颈骨折3、畸形表现:因三角肌萎缩而形成的“方形肩”4、主要功能丧失:肩关节外展及外旋肌无力;肩关节以耸肩及躯干侧弯取代手臂外展/屈曲肌皮神经(C5-7)1、神经受伤所影响的肌肉: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2、神经受伤常见原因:开放性伤口3、畸形表现:上臂屈肌侧萎缩(扁平)4、主要功能丧失:肘关节屈曲肌无力,特别在前臂旋后时;肱骨头会有轻微的半脱位正中神经(C6-8、T1)1、神经受伤所影响的肌肉:前臂:旋前圆肌、掌长肌、屈指伸肌(桡侧)、屈腕桡侧肌、屈指浅肌、屈拇长肌、旋前方肌;腕关节及手部:拇指对掌肌、外展拇指短肌、屈拇指短肌(浅头)、第1及第2蚓状肌2、神经受伤常见原因:前臂:旋前圆肌过度肥大造成夹挤;腕关节及手部:腕管压迫3、畸形表现:大鱼际肌萎缩造成的猿手4、主要功能丧失:前臂旋前丧失,抓握无力;缺乏大拇指外展及对掌,无法执行手指尖到手指尖,手指尖到手指腹到手指腹抓握尺神经(C8、T1)1、神经受伤所影响的肌肉:前臂:屈腕尺侧肌、屈指伸肌(尺侧);腕关节及手部:小指外展、对掌肌、屈小指肌、第3及第4蚓状肌、骨间肌、内收拇指肌、屈拇短头(深头)2、神经受伤常见原因:前臂:肘隧道、屈腕尺侧肌两头间夹挤;腕关节及手部:腕关节Guyon氏隧道压迫3、畸形表现:部分爪形手合并掌骨肌萎缩,合并小鱼际肌及小指尺侧位移4、主要功能丧失:第4及第5指执行蚓状抓握及柱状抓握,大拇指内收及手指外展与内收丧失桡神经(C5-8、T1)1、神经受伤所影响的肌肉:肱三头肌、肱肌、肱桡肌、伸腕桡侧长及短肌及尺侧肌、伸指总肌及伸小指肌、旋后肌、外展拇指长肌、伸拇指长肌及短肌2、神经受伤常见原因:腋下、肌螺旋沟、桡骨头3、畸形表现:腕关节下垂4、主要功能丧失:高位的受伤影响肱三头肌无法执行推得动作;旋后无力;无法握拳或握住物品,除非腕关节被固定于伸直姿势。
松解术治疗周围神经嵌压症的解剖学基础
刘郑生;朱盛修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1998(16)4
【摘要】神经松解术是治疗神经嵌压症的有效手段。
周围神经嵌压所导致的病理改变为脱髓鞘改变或理化改变,在作者实施神经松解手术的一组101例病人中[1],有54.5%(55例)在2月之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中22.8%(23例)在10天内具有明显的功能恢复。
受...
【总页数】1页(P375-375)
【关键词】周围神经嵌压症;松解术;解剖学
【作者】刘郑生;朱盛修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305;R322.85
【相关文献】
1.显微外科神经松解术治疗尺神经嵌压症15例 [J], 马志国;闫乔生;陈恩智
2.微创射频消融术与周围神经嵌压松解术治疗难治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J], 张超;吴振忠;王明月
3.神经松解术治疗周围神经嵌压症56例分析 [J], 王廷安
4.肩胛上切迹与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解剖学基础 [J], 朱盛修
5.显微神经束间松解术治疗周围神经嵌压症八例 [J], 徐利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围神经解剖、卡压点及神经松动术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端连于中枢神经的脑或脊髓,另一端连于身体各系统器官。
其中与脑相连的部分称为脑神经,共有12对;与脊髓相连的部分称为脊神经,共有31对,神经是由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绕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的一部分组成。
神经的结缔组织:神经纤维除了有施万细胞构成的神经膜和髓鞘外,还有结缔组织包绕形成的神经内膜,其内含有纤维样基质和成纤维细胞。
神经的血管:神经的血管分为外来系统和内在系统。
神经的神经:在周围神经的结缔组织(神经外膜)中有神经组织的存在。
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神经的损伤:也分为内源性损伤和外源性损伤神经外源性卡压:根据卡压的性质可分为急性神经卡压和慢性神经卡压。
神经多处卡压综合征:神经多处卡压综合征是指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受到多处卡压,每处压迫均不足以产生任何症状,而它们加起来可以出现神经卡压症状。
神经松动术神经松动术又称神经张力手法(Nerve Mobilization),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技能之一,是治疗师利用神经走向(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针对神经组织(含其结缔组织)施以机械性拉力而从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法。
主要是针对神经组织卡压或者粘连诱发的症状。
适应症1.异常肌张力。
包括肌张力低和肌张力高2.身体节段或四肢的异常姿势和对线不良3.关节活动受限导致神经组织挛缩4.感觉减退或障碍5.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疼痛6.肩手综合症和肩痛7.自主神经系统障碍8.失去选择性运动,只能进行粗大的共同运动禁忌症1.骨折未愈合2.关节不稳3.关节炎4.神经支配皮肤创伤5.神经松动术后症状加重桡神经解剖桡神经发自臂丛后束,由C5、C6、C7、C8及T1组成。
位于腋动脉的后方,在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的前方。
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穿过外侧肌间隔,此处桡神经紧贴肱骨,骨折时最易受损。
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处位于肱桡肌和肱肌之间深部,并分为深浅两支。
在分出深、浅支之前,桡神经在上臂支配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和肱肌。
深支在前臂支配除桡侧伸腕长肌以外的所有伸肌;浅支支配腕背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三个半手指背侧皮肤感觉。
卡压点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 肋组成,其中有臂丛神经通过。
胸小肌和肩胛下肌之间:其中有臂丛神经通过。
腋臂角处:在该部位桡神经正好位于肱骨颈和肱骨干上端的内侧。
休息时将腋部置椅子背上而容易发生,或不适当地应用拐杖行走,将体重全部经腋部压在拐杖的横杆上,很容易发生桡神经受压而损伤。
桡神经沟部:上臂的外侧,桡神经从后转向外侧部位,在此段桡神经位于肱骨外侧紧贴肱骨,当侧卧时将同侧上肢压在身下很容易损伤桡神经。
穿出外侧肌间隔的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上方10厘米。
旋后肌管: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穿过旋后肌的一个肌性间隙,旋后肌在肱骨处上髁的外侧和内侧的起点形成一个弧形向远端的腱性弓(Frohse弓),这个弓可造成骨间后神经在此处卡压。
神经松动术手法患者体位:仰卧松动技巧:下压肩带,再轻轻外展肩关节,将肘关节伸直,内旋手臂并旋前前臂,再加上腕关节、手指、大拇指屈曲,最后再将腕关节尺侧偏移,完全牵拉的姿势包括颈部向对侧侧屈。
尺神经解剖尺神经来自臂丛内侧束,由C7、C8和T1神经纤维组成。
在腋窝,尺神经位于肱动脉与静脉之间。
在上臂内侧沿着肱动脉内侧下行至上臂中部并逐渐转向背侧,经尺神经沟穿过尺侧腕屈肌肱骨头与尺骨头之间,发出分支至尺侧腕屈肌,然后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间进入前臂掌侧,发出分支至指深屈肌尺侧半。
尺神经在前臂远侧较为表浅,位于尺动脉内侧、豌豆骨外侧、腕横韧带浅面,后经腕尺管进入手掌。
在此处分成深、浅两个终末支,浅支分布小指内侧缘掌面和环、小指相邻侧皮肤;深支为运动支,支配全部骨间肌第3~4蚓状肌、拇内收肌和拇短屈肌深头。
卡压点胸廓出口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 肋组成,其中有臂丛神经通过。
胸小肌和肩胛下肌之间:其中有臂丛神经通过。
Struthers 弓:上臂内侧肌间隔形成弓形筋膜结构,深面即为尺神经,定点为内上髁向上8 cm。
另外尺神经在肱骨内侧中点(喙肱肌止点水平)穿出神经血管束膜,此处也易卡压。
肘尺管:肘尺管属于骨纤维性沟,前界为内上髁,外界为鹰嘴和尺肱韧带,内界为纤维腱膜性结构。
肘肌:附着在肱骨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肘肌和肱三头肌内侧间接参与肘尺管的组成,其两者也可导致尺神经卡压。
屈肌——旋前肌筋膜:尺神经有可能受到增厚的屈肌——旋前肌筋膜卡压,压迫发生于前臂中部近端(距内上髁5 cm),即为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的部位。
穿出尺侧腕屈肌处:神经从肘尺管处进入尺侧腕屈肌,在肌内行10 cm 左右,穿出筋膜层,位于屈指深、浅层肌肉之间。
尺侧腕屈肌腱和尺骨之间:尺神经背皮支由尺神经分支后穿过尺侧腕屈肌腱和尺骨之间进入手背部时受到压迫。
Guyon 管:有3 处相对容易受压的区域——尺神经进入Guyon 管前区,深在运动支受压区,浅层感觉支受压区。
神经松动术手法患者体位:仰卧松动技巧:伸直腕关节并将前臂旋后,接着做肘关节最大角度屈曲,再加上肩关节下压,维持此姿势并加上肩关节外旋及外展,最终姿势病患的手接近他(她)的耳朵边,手指面向后方,在最大牵拉姿势下加入颈椎对侧侧屈。
正中神经解剖臂丛神经外侧束的正中神经外侧头与内侧束的正中神经内侧头共同组成正中神经,由C5~T1神经纤维组成。
正中神经位于腋动脉的浅面,下行于上臂内侧并逐渐转向肱动脉的内侧,在上臂并无分支。
并在肘部发出肌支支配旋前圆肌。
在前臂支配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桡侧半、拇长屈肌。
在腕管向桡侧发出鱼际肌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和拇对掌肌。
在手部发出分支支配手掌桡侧、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和近侧指间关节以远背侧的皮肤感觉,其并发支支配第1、2蚓状肌。
卡压点胸廓出口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组成,其中有臂丛神经通过。
锁骨下肌:第一肋骨与锁骨之间的一小块肌肉,其下方有臂丛神经通过。
胸小肌和肩胛下肌之间:有臂丛神经通过。
Struthers韧带:约1%的人会存在肱骨内上髁近端5cm肱骨内侧称为髁上突的骨性突起结构(髁上棘),其中2/3有Struthers韧带将肱骨内上髁与髁上棘连接起来,形成骨纤维管,管内穿行正中神经和肱动脉。
肱二头肌腱膜:肱二头肌腱膜由外向内覆盖肘窝,将肱二头肌间接与尺骨相连,此腱膜有可能刺激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正中神经可能在其穿过旋前圆肌两个头的部位受到挤压或压迫。
指浅屈肌;当正中神经在前臂前方中上1/3交界处穿过时,指浅屈肌两个头之间的纤维索状浅脊结构也有可能压迫、刺激正中神经。
腕管、腕横韧带与腕骨;(由钩骨、头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等组成)构成骨一纤维性管道。
骨间前神经:骨间前神经起始部穿过旋前圆肌或指浅屈肌的纤维嵴下方。
神经松动术手法患者体位:仰卧松动技巧:下压肩带,再轻轻外展肩关节,将肘关节伸直,外旋手臂并旋后前臂,再加上腕关节、手指、大拇指伸直,最后再将肩关节做出最大外展,完全牵拉的姿势包括颈部向对侧侧屈。
肌皮神经损伤解剖肌皮神经部位较隐蔽,不易被损伤。
多见于枪伤或刺伤。
肌皮神经来自臂丛外侧束,由C5、6。
神经纤维组成。
在喙突下穿过喙肱肌,走行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其分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终末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卡压点胸廓出口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组成,其中有臂丛神经通过,治疗定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
锁骨下肌:第一肋骨与锁骨之间的一小块肌肉,其下方有臂丛神经通过,治疗定点为锁骨内侧1/3下方。
胸小肌和肩胛下肌之间:有臂丛神经通过。
穿过喙肱肌部位:肌皮神经穿过该肌中间,易被卡压损伤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肌皮神经穿过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易被卡压损伤穿出外侧深筋膜:肌皮神经继续向远端走行进入肘前窝,并在此处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走行于皮下股神经损伤解剖股神经起自腰丛,由L2-4神经根前支的后股组成,自腰大肌外缘穿出后向下斜行于腰大肌和髂肌之间并经腹股沟初带初带深面、髂腰肌表面进入股三角,分出前支和后支沿途在髂窝内发出髂肌支和腰大肌支。
卡压点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的筋膜内包有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
收肌管:收肌管又叫Hunter氏管,位于股前内侧中1/3段,缝匠肌深面。
神经松动术手法患者体位:俯卧松动技巧:一只手将患者骨盆固定防止旋前,另一只手保持患者膝关节屈曲的情况下伸展患者髋关节。
坐骨神经解剖坐骨神经由L4-5和S1-3的神经纤维组成,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以单干形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进入臀部,亦有穿梨状肌出盆腔者。
此后沿臀大肌深部下行至臀皱襞水平,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的中点进入股后区,然后沿股骨后侧、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下行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
卡压点梨状肌:梨状肌由骶骨前面发出,附着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股方肌:这些肌肉后即为坐骨神经,若这些肌肉病变,则可以刺激到坐骨神经。
神经松动术手法患者体位:仰卧松动技巧:直腿抬举合并髋关节内收内旋及踝关节背屈。
胫神经解剖胫神经为坐骨神经两分支中较大的一支,在腘部胫神经与腘动静脉相伴继续下行至小腿后区、比目鱼肌深面,然后沿胫后动、静脉下行至内踝后下方转入足底,发出分支支配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和胫后肌。
最后在踝管内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进入足底。
卡压点腘肌:腘肌起自股外侧髁腘切迹,外侧副韧带股骨附着处的前下方,向后下内斜行,止于胫骨后侧比目鱼肌线以上,其浅层有胫神经通过。
比目鱼肌腱弓:比目鱼肌位于小腿后方,腓肠肌的深处。
踝管:屈肌支持韧带是连接内科和跟骨的薄层韧带。
胫神经、胫后动脉、静脉皆从此下方经过。
神经松动术手法患者体位:仰卧松动技巧:直腿抬举,膝关节完全伸直,屈髋至神经症状缓解位置,保持并背屈踝关节。
腓总神经解剖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另一分支,在腘窝外侧沿股二头肌肌腱内侧向外下走行,在小腿上段外侧绕过腓骨颈穿腓骨长肌后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二终支。
进入小腿前侧下行至足背。
胫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短肌、部分足部肌肉及小腿外侧和足背部皮肤感觉均由腓总神经支配。
卡压点腓骨长肌: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腓骨短肌: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胫骨前肌:小腿前侧上1/3与下2/3交点,胫骨前嵴外约2cm 长伸肌点:小腿前侧中线上,踝关节上方5-6cm处神经松动术手法患者体位:仰卧松动技巧:直腿抬举,膝关节完全伸直,髋关节屈曲并内收,当出现神经症状后放至缓解位置并保持,同时跖屈、内翻踝关节或屈曲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