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之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人们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这样才能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疗效显著,尤其是对那些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深受大众欢迎。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

1.1 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

1.2 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 min后又饮白酒75 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征。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应的出现可能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吸收有关。引起中毒反应发生除药物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

1.3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种中药提取制成,临床用于清热解毒,抗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静脉滴注给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1.4 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3例。3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临床症状:体表出现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全身灼热瘙痒不适,并伴有高热,经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1.5 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该药系以黄芪、麦冬、葛根、丹参、海藻等为主要成分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据报道单服此药期间,背部、手掌及手背出现鲜红色药疹,瘙痒,停药3天后症状自行消失。

1.6 茵栀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该药为治疗黄疸型肝炎中成药,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3例年龄38~56岁男性患者乳房增大,其中2例伴有淡黄色分泌物,乳房局部肿胀,停药5~7 d症状逐渐消失。以上3例均在用药1周左右出现症状。

1.7 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据报道,应用以生地、苦参、金银花、大青叶、赤芍、防风等药材为原料,抗银屑病中药制剂消银片治疗银屑病,其中1例3l岁男性患者连续服药50天左右出现性功能障碍;另1例40岁男性,连续用药2个月余,出现性功能障碍症状。以上2例停止用药后1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性功能。

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现就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供临床中参考。①给

药途径的改变,导致极少过敏反应的药物发生致敏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为新剂型,传统用药多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过程中,一些致敏物质难以进入血液循环,相对致敏力低,少见过敏性反应。而今改为静脉给药,药物成分直接注入血液,过敏发生率增大。因此,对于中药制剂静脉给药,应注意过敏反应发生,临床中应重视,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给予正确处理;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必须经过药理研究,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②因药物中毒性成分的存在,个体代谢能力的差异,长期服用具有毒性成分中成药,造成蓄积性中毒,也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对于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乃至中药材,均需在医生正确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长期服用药物,避免由中成药造成的蓄积性中毒;

③中成药新剂型的应用,提取方法的推广,使传统药剂处方药物中所含成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致敏性成分的作用有可能强化,过敏性体质被引发药物过敏症状的问题将暴露出来,临床上应对中药制剂引发过敏反应有所了解,并应采取相应措施。

综合上述情况,对于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首先要找出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剖析,正确认识不良反应的危害。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大中药知识的宣传力度,科学合理地用药,切实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下

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 下 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1.分型:按照不良反应常用分型分为以下两类(1)型中药不良反应:指由药物药理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相关,由于可以预知预测,虽然临床发生率高。但由于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预后较好。此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吸收、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组织结合、排泄、转化等因素有关。有少数药物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有关。(2)型中药不良反应:指与该药药理作用、用药剂量无关的特殊反应。因为这种不良反应难以预知预测,发生率虽然低,但后果往往严重。本类型不良反应与异常体质有关,涉及遗传、免疫等因素,中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制药过程中的添加剂、赋形制、增溶剂、复方煎煮中产生的新化合物等也可引发。 2.临床表现:从中成药给药途径来看,注射剂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应用的特点,与口服中成药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多;而口服及外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较少、较为安全,而且多为可逆性的不良反应。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院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1) 免疫系统: 过敏反应是中成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出现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潮红或紫癜等,严重者表现为重症药疹、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2) 消化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苦、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严重者表现为药物性肝炎。3)呼吸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出现哮喘、呼吸麻痹等。4) 泌尿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腰痛、尿少、尿频、蛋白尿血尿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5)心血管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下降成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房性或室性早博,房颤等。6).血液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要表现为白细胞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成药在我们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用泛围越来越广,服中成药也必须要知道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七厘散、狗皮膏、万应膏、金不换膏 这些药物局部外用时,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轻者发生局部炎症,重者引起全身中毒。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后果相当严重。如用于下肢溃疡、神经性皮炎、酒糟鼻等,更容易引起过敏,所以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当提高警惕。 六神丸 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例如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 逍遥散 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倦怠无力等症。有患者因患三叉神经痛而服用此药,结果一周后出现点状粉红色丘疹(属于药疹的一种),既感寒冷,又发高烧,头部胀痛,无法入睡,同时面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停止服药后对症治疗方获痊愈。 三仙丸、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 这类药物都含有朱砂(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患者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 云南白药 既可止血又可祛淤,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外伤的治疗,而且在治

疗胃肠、子宫出血等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但有人误以为服用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用,以致发生中毒事故。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慌、呕吐、胸部灼痛、口舌与四肢麻木,甚至产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症。 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1、注意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避免叠加用药。 目前我国约有200多种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虽然比例不大,但很多老百姓缺少专业经验,不了解药物成分,容易与西药叠加服用,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2、读懂药品说明书。 拿到中成药后,首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该药的特殊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症状,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吃药。 3、吃中成药要做到“中病即止”。 除了一些治疗慢性病或者补益类的中成药可以在医嘱下吃一阶段外,大部分疾病在病情好转后,都要立即停药,不可长期服用。有些药的毒性虽小,但长期蓄积可致中毒。 4、避免经验用药。 很多人会凭借别人的推荐、对药名的简单理解以及以往的亲身经验自己当起“医生”,甚至私自增加用药量。但因为体质、患病原因、具体症状的不同,在用药方面要特别注意,否则会出现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的效果。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分析患 者不良反应报告。结果:119例患者不良反应以脑病科、肝病科、推拿科、外科 最高,其中112例(94.12%)为静脉滴注给药,7例(5.88%)为口服用药,不良 反应症状主要以恶心、呕吐、胃不适、胸闷、皮肤潮红、瘙痒、畏寒、寒战、呼 吸困难等症状为主,由此可见,中成药在静脉滴注和口服用药时应尤为注意用药 方案是否合理。结论:中成药静脉滴注和口服用药不良反应较多,不良反应多表 现为消化系统、皮肤疾病,临床用药时应重视药物使用合理性,提高中成药用药 规范性,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成药主要将中草药加工浓缩制成方剂,相较于常规中草药,中成药配方已 固定,无需煎煮,随时可服用,方便携带,异味小,可准确控制剂量,见效快, 且效果更好。近年来,我国在传统医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中成药使用率明显提升,不良反应随之上升,中成药安全性和合理用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研究表明[1-2],中成药合理用药涉及方面较多,包括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禁忌证、合并用 药等,一旦以上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本研 究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119 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57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8.5±5.3)岁。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之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人们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这样才能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疗效显著,尤其是对那些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深受大众欢迎。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 1.1 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 1.2 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 min后又饮白酒75 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征。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应的出现可能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吸收有关。引起中毒反应发生除药物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 1.3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种中药提取制成,临床用于清热解毒,抗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静脉滴注给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1.4 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3例。3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临床症状:体表出现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全身灼热瘙痒不适,并伴有高热,经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1.5 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该药系以黄芪、麦冬、葛根、丹参、海藻等为主要成分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据报道单服此药期间,背部、手掌及手背出现鲜红色药疹,瘙痒,停药3天后症状自行消失。 1.6 茵栀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该药为治疗黄疸型肝炎中成药,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3例年龄38~56岁男性患者乳房增大,其中2例伴有淡黄色分泌物,乳房局部肿胀,停药5~7 d症状逐渐消失。以上3例均在用药1周左右出现症状。 1.7 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据报道,应用以生地、苦参、金银花、大青叶、赤芍、防风等药材为原料,抗银屑病中药制剂消银片治疗银屑病,其中1例3l岁男性患者连续服药50天左右出现性功能障碍;另1例40岁男性,连续用药2个月余,出现性功能障碍症状。以上2例停止用药后1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性功能。 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现就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供临床中参考。①给

中成药不良反应汇总

复方及中成药: 二天油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 三九胃泰内服致固定性药疹,全身荨麻疹型药疹,孕妇过敏型药疹,冲服致过敏:周身丘疹或风团,痛痒,头痛,高热,休克症状 三蛇胆川贝露内服致过敏性斑疹块 三黄膏乳香、没药致过敏:丘疹。水泡。 三黄片内服致血尿,停药自愈 四虫散加味内服过量致复合中毒:眼脸浮肿,会阴、下肢水肿,水泡,溃疡,肾损伤 六神丸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 六味地黄丸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 十滴水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101毛发再生精外搽头部引发支气管哮喘 七厘散外敷致过敏:敷处肿胀,紫红色,奇痒,大水泡, 人参蜂王浆内服致齿龈渗血,原症状加重 人参丸内服美国人参丸致猩红热样药疹 新人参顺血散内服致皮疹,表皮坏死,溶解型药疹 大黄度虫丸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 大活络丹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 小活络丹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黑便,呕血 川芎蛋偏方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 云芝肝泰内服致周身风团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心绞痛,大汗 云南白药内服致尿失禁,血小板减少,过敏:胸闷,心慌,腹痛,恶心欲吐,奇痒 云南白药膏外贴致过敏 云香精过量服用致中毒:面色苍白,气喘,心力衰竭 乌龙散内服致过敏性肺泡炎 乌头细辛酒内服或内服兼外用致中毒:全身麻木,心率加快,周身发冷,血压下降,死亡牛黄解毒片(丸)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致成瘾 牛黄抱龙丸内服致腹泻. 牛黄上清丸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牛黄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反应。 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 元胡止痛片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心肝宝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心脉宁片服之过敏:全身瘙痒,伴丘疹,烦躁 中华跌打丸内服致过敏性肾炎 风痛灵滴入鼻腔致过敏:腹痛,气急,口唇发绀,血压下降 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皮炎宁配剂外搽致剥脱性皮炎 玄麦柑橘冲剂内服致荨麻疹样固定药疹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机能恢复期,药物常用剂量时所发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一、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一)、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与非中成药构成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关于中成药和非中成药的分类标准,据统计广东省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所有非中成药和中成药情况,结果提示非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共40462例次,占所有怀疑药品的87.28%,而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共5906例次,占12.78%。(1) (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非中成药按药理作用分类情况 对引起不良反应的非中成药按照药理作用分类统计和排序,结果见下表。 抗生素类抗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共18491例,占总数的45.7%,可见我省引起不良

反应最多的是抗生素、非抗生素类抗微生物药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三者占非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ADR)的71.48%。因此,需继续加强对这几类药品的监测,重视这些不良反应,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促进合理用药。 (三)、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前十位非中成药 抗生素类抗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共18491例,占总数的45.7%,可见我省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抗生素、非抗生素类抗微生物药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三者占非中成药引起的ADR的71.48%。因此,需继续加强对这几类药品的监测,重视这些不良反应,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促进合理用药。 (四)、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前十位中成药

(五)、药品剂型分布 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中成药及非中成药药品剂型均为注射剂,占半数以上,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最常见剂型,其次是粉针剂。情况见下两表。 非中成药药品剂型分布图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主讲:周雪梅 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一)药物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 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 二、不良反应分类 (一)病因学分类 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

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 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 (1)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2)变态反应亦称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过敏反应对机体的危害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停药后可恢复,重者甚可致死亡。 (二)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多为暂时性,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无病理组织的变化。 2.器质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病理性器质改变。此类型又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三、常见中成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一)维C银翘片 1.不良反应 皮肤及附属器损害,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间质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2.典型病例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口服该药,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伴厌食、上腹部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谷丙转氨酶364UL,谷草转氨酶265UL,γ一谷氨酰转肽酶189UL,碱性磷酸酶259UL,总胆汁酸58.8μmo1L,乳酸脱氢酶407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 3.用药指导 (1)提示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

18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18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ADRs) 发生规律及特点,寻找应对措施。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09年~2010年3月有关中成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利用Microsoft Excel 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s 的中成药制剂涉及28个品种,其中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类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ADRs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9.03 %)。结论改进中成药生产工艺,提高其质量,并在应用中注意辨证施治,同时加强对中成药ADRs监测,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近年来,中药制剂发展迅速,在取得较好的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对收集的155例不良反应原因进行了分析,查找规律,并对临床安全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促进中药的合理运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题名进行检索并查阅全文,对2009年~2010年3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中成药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共查阅ARDs 的文献402篇,按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对病例进行筛选,得到符合标准病例189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剂型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良反应与性别分布的关系189例不良反应中,男性99例,占总例数的52.38%;女性90例,占总例数的47.62%。男女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近,男性略高于女性。 2.2不良反应与年龄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中老年患者发生几率较高,≥60岁的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 3.92%)。不良反应与年龄关系见表1。 2.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89例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损害为皮肤及其附件系统(67.19%),其临床表现为红斑、皮疹等。其次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8.99%),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构成比见表2。 2.4不良反应与药品剂型的关系189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剂型中成药,占总比例86.24%。不良反应的例数与药品剂型构成比见表3。

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进一步研究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性因素。方法:详细研究了2010年1月-2012年2月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物不良反映的256篇文献进行详细研究,总共涉及63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症状等相关因素。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肝肾功能受损以及血液系统受损。主要发生在41-60年龄阶段的患者身上,一般发生在用药内30min,双黄连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患者的自身体质、年龄以及药品质量、药品剂型和给药途径均会导致中成药使用过程中不良症状的发生。 标签:不良反应;中成药;临床反应;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中成药的副作用较小、药性比较平和,安全系数比较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经常会忽视其不良反应,患者超量或随意服用中成药的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研究,关于中成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案例不断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笔者详细研究了2010年1月-2012年2月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物不良反映的256篇文献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详细研究了2010年1月-2012年2月数据库中关于中成药物不良反映的256篇文献进行详细研究,总共涉及63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 1.2 方法在详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症状等相关因素。 2结果 2.1 不同剂型中成药临床不良反应表现 中成药不良临床反应主要反应是过敏,其中,全身过敏占24.6%,皮肤受损占23.2%,过敏休克占7.4%,药物热占7.8%。 2.2不良反应病例年龄及性别分布 638例病例,293例男,约占45.9%;296例女,约占46.4%;49例性别不详,约占7.7%。12例0-1岁,约占1.9%;58例1-10岁,约占9.1%;40例11-20歲,约占6.3%;42例21-30岁,约占6.6%;83例31-40岁,约占13.0%;93例41-50岁,约占14.6%;93例51-60岁,约占14.6%;66例61-70岁,约占10.3%;50例71-80岁,约占7.8%;3例>81岁,约占0.5%;98例年龄不详,约占15.4%。

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谈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摘要】探讨和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增强对中成药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促进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障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分例外,长期以来,人们对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比较重视,而对中成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了解甚少,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报道有所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例如:最近报道剌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目前,中成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以下就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合理应用中成药作一些探讨。 1 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1 中西药合用中西药合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现象,不仅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也是如此。我院脑病科2008年住院患者用药中经统计,中西合用现象达80%以上,中西药合用增加了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会,有些反应尚不能预测,因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1.2 配伍不合理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加工工艺复杂,尽量单独应用,不要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否则有些药物因pH值及金属离子的改变,而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或形成金属络合物,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例如:临床上遇一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配伍中药丹参注射液产生盐析作用而出现沉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用药时间过长有些中成药特别是含有毒性成分的,长时间服用可造成蓄积作用,可造成蓄积中毒,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朱砂安神丸,可以降压、安神,但服用过久可以造成慢性汞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1.4 中药注射液滴注速度过快中药注射剂在滴注过程中速度过快,可引起局部血管剌激性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由于单位时间内输进体内的致敏物质含量或热原增加达到一定量时,易发生过敏反应及热原反应,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控制滴速。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观察我院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表现,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统计的近2年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102例,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将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分类进行总结。结果在102例不良反应中中成药联合用药率较高,同时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由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在患者的各个系统,其中最为严重的属于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随着中成药在临床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中成药的组成,按照使用说明书合理使用,并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中成药;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科学合理 近年来,中成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中成药在我国历经多个朝代,经过多个医药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近2年我院使用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岁,所有患者均确定为使用中成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联合用药、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 2结果 2.1 102例不良反应中联合用药情况共有80例患者为联合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占78.4%,其中一种药物应用60例,占总例数的58.8%;两种药物联合应用15例,占总例数的14.7%;三种药物联合应用5例,占总例数的4.9%。 2.2 102例患者的给药途径分布情况静脉给药70例,占总例数的68.6%;肌肉注射20例,占总例数的19.6%;口服药物10例,9.8%;其他2例,2.0%。 2.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分类①皮肤及附件损害50例,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皮疹、瘙痒、潮红等;②消化系统损害28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浅析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浅析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摘要】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因 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趋利 避害,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其疗效,减少副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从合理用药的 几个方面简述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及常见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 应用,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质量稳定、疗效温和可靠、剂量易控,很多患者 错误地认为中药无毒,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临床 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非常普遍,同类药物并开,诊断和用药不符,药物之间相互 拮抗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源自天然,药效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谈谈中药用药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中成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1.1中成药所致的消化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是中成药制剂特别是口服药物出现最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血、严重者导致肝 功能异常、肝损害等。如:复方青黛丸致便血,穿琥宁注射液致腹痛、腹泻,壮 骨关节丸、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猪苓菌多糖注射液致肝损害。 1.2中成药所致的肝肾损害:泌尿系统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少及双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药物有清开灵注射液、蝮蛇抗栓酶 注射液、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另据报道无肝炎病史病人,在服用壮骨关节丸、消 银片、雷公藤制剂、复方青黛丸胶囊等中成药后,制药源性肝炎[6]。 1.3中成药所致的变态反应:此为临床上最常见,发病率也最高,其临床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以发热、皮肤过敏最常见,多表现为过敏性药疹或荨麻疹样皮炎,在全身或局部相继出现高出表皮、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斑丘疹,疹面皮肤潮红、瘙痒、压之可退色。有时可见全身肌肤灼热如焚,或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还可表 现为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休克[1-5]。 1.4中成药所致的心血管系统反应:主要症状为:出血、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穿琥宁注射液引起血小板下降,雷公藤多苷引起粒细胞减少,银杏叶片 引起虹膜出血,六神丸、藻酸双酯钠注射液引起过敏性紫癜。 1.5中成药所致的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下出血和四肢震颤[7,8]、心律 失常、水肿等[3,9]。 2、中成药致不良反应的原因 2.1药物方面 2.1.1药物本身的毒性:一些中成药有效成分本身具有毒性,如雷公腾片中的 雷公藤甙,藿香正气胶囊中的生半夏,大活络丸中的乌头碱等。 2.1.2中药材的质量问题:由于药材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条 件影响,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种药材差别就更大。但目前由于 管理上的不严和急功近利等原因,使中药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了成药 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也有个别不法药商受利益驱使,不惜以假充真,给 病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含有中药成分的注射剂,具有快速高效、方便 易用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中药注射剂也存在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药物相互作用等。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 反应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和 建议。 一、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不正确 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与西药不同,很多时候是针对一些中医证候 和疾病的综合治疗,而非局部症状治疗。如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适应 症不正确,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案不合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多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 用药指导。如果使用方案不合理,例如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频率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都会导致不良反应。 三、药品质量问题 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质量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 果中药注射剂药品质量不好,例如药材来源不清、提取工艺不当、添 加剂不规范等,就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 该选择有信誉的制药厂家和药品代理商,确保药品的质量。 四、患者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不当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尤其需要注意使用时能否 和患者基础疾病及同时使用药物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果中药注射 剂与患者原有药物有冲突或交互作用,在使用时就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五、专业知识不足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药理学、剂量、配伍等需要有相关专业 知识的医生和护士负责,并且需要有规范的用药流程和记录制度。如 果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规范使用,就会影响中药注射剂的安

全性。 六、不良事件上报不足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因此需要加强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监测。如果不良事件上报不足,就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会影响临床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用药适应症、剂量、联合用药、药品质量、用药相互作用、专业知识、不良事件上报等多个方面。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指导和制度操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促进临床规范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患者 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75例(93.7%)患者为静脉注射引发不良反应,口服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例(6.3%), 其中58例(72.5%)患者为单一中成药使用造成不良反应,22例(27.5%)为联 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患者;其中39例患者因使用粉针剂静脉注射导致不良反应 出现,28例患者因使用注射液而引发不良反应,8例患者因为口服片剂而引发不 良反应,5例患者因服用中药丸剂而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特殊人群、药物生产 公益因素以及药物自身的塑性等是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中医 理论指导下,中成药不良反应在通过药物制备工艺加强后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9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3)35-0255-02 在正确使用正规厂家出产药物的过程中出现对患者身体有害的反应便是药物 不良反应,中成药是以传统药经为基础结合现代工艺萃取而成的,在诸多临床试 验中都证明了中成药在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后的疗效,中成药自身在临床运用中的 不良反应相对于非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很多,在治疗过程中药性也较为平和,但随着现今中成药在临床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诸多临床医师对中成药 缺乏认识,使用中成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越来越多[1]。为了使临床中成药的 应用更加规范,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 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 患者,对患者用药方式以及药物品种、类型以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其中男性患者31例(38.7%),女性患者49例(61.3%),患者年龄为19- 73岁,平均年龄(45.6±2.3)岁;其中1-18岁患者17例(21.3%),19-59岁患 者21例(26.3%),60岁以上患者42例(52.5%);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药 物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心悸、自汗、皮疹、口干、咳嗽以及头晕和腹泻等反应。80例患者中75例(93.7%)患者为静脉注射引发不良反应,口服中成药出现不良 反应的患者5例(6.3%),其中58例(72.5%)患者为单一中成药使用造成不良 反应,22例(27.5%)为联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患者;其中39例患者因使用粉针 剂静脉注射导致不良反应出现,28例患者因使用注射液而引发不良反应,8例患 者因为口服片剂而引发不良反应,5例患者因服用中药丸剂而出现不良反应。 如下表1为80例患者中成药是使用后不良情况发生表。 表1 80例患者中成药是使用后不良情况发生表[n,(%)] 3.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显示,80例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38.7%),女性 患者49例(61.3%),其中60岁以上患者42例(52.5%),因此,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与 特殊人群有关[2]。女性妇科疾病可能对中成药使用后不良情况发生有关系,其中发生不良反 应群体中,老年人最多,因此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体弱多病有重要关系,在中成药 不良反应中,使用静脉注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因此,中成药使用后不良反应发

中药行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中药行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随着中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中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是中药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确保中药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它旨在及时发现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行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具体而言,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对象范围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对象应包括各类中药制剂,如颗粒剂、片剂、汤剂等。同时,还应对中药材进行监测,以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2. 监测方式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式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主动监测是指通过主动收集病例、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被动监测则是指依赖医生、患者主动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测。 3. 监测人员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需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参与,包括临床医生、 药师等。他们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以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辨识和评 估能力。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是中药行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处 理不良反应既能保护患者的健康,也能提高中药行业的信誉度。以下 是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的几个要点: 1. 及时报告与记录 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记录制度。一旦发 现不良反应,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并将相关信息进行记录。这 样可以为后续的分析与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2. 评估与分析 对于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医疗机构应进行评估和分析。评估 包括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分析则是对药品成分、用药途径等 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评估与分析,可以判断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为 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3. 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 轻微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减量或调整用药方式来解决。对于严重的 不良反应,医疗机构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中药致皮肤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

中药的应用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各种中药及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药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认识中,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物质,作用温和,无毒副作用,因而备受人们喜爱,忽视了中药的不良反应,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误区。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亦不例外。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药理研究的深入,中药的给药途径及其剂型较传统都发生了大变化,中西药合用不断增多,中药的不良反应也经常见于各种专业杂志,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中药不良反应中,又以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笔者对中药致皮肤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的现状结合临证所见加以总结,以期能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中药安全性的研究。 1 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 1.1 致病中药及其制剂外用所致发病的中药品种复杂,大致可分为单味药物、多味药物和外用制剂3类。外用制剂可分为自制、制剂和成药,而成药又分外用贴剂和外用擦剂。根据所收录的资料,致不良反应的中药及其剂型有90余种,见表1。表1 外用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各类中药、制剂及其构成 1.2 发病类型在477例患者中,临床诊断均以症状体征或病情发展为依据。按照《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整理归类。除过敏性休克外,多数过敏反应均以皮肤损害为主,经概率计算法分析,发病率依次为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型红斑、植物日光性皮炎,见表2。 1.3 发病类型与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的关系 498例患者中,以皮肤损害为主者485例,占总发病数的97.38%,绝大部分为接触性皮炎,共469例。斑蝥制剂外用所致者5例,并出现肾脏损害,其中2例出现肾衰、休克、死亡;鸦胆子制剂外用所致者2例,2例都出现过敏性休克;非皮肤损害仅有过敏性休克者13例,2.61%。在引起接触性皮炎的药物中外用制剂者最多,共407例,明显多于新鲜单味或多味药物外用者(P<0.01);而单味或多味药物的生药、煎液及浸出液外用致病则明显少于直接接触外用者(P<0.01)。外用制剂中与白酒、酒精和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制剂发病的有276例,明显多于复方成药及自制膏霜致病者(P<0.01),但前者几乎均为引起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而后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居多(P<0.01),见表3。表 2 发病例数及其构成表 3 各类型发病与外用中药及其制剂的关系[!--empirenews.page--] 1.4 外用中药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致病中药制剂中以白酒、酒精或醋等辅料合用的自制制剂最多,其他依次为复方成药制剂、膏霜自制制剂、新鲜中药、单味、多味中药煎液、浸出液或粉剂。从以上分析表明,其致病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中药外用治疗虽会出现不良反应,但加入辅料或者制成复方成药后,加大了致病率,可见中药及其制剂致病与辅料和剂型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与酒、酒精和醋等辅料合用时,几乎均会引起原发刺激性皮炎,这与白酒、酒精和醋等辅料带有较强刺激性有关。有实验表明在五虎丹与75%酒精调用所致的接触性皮炎中,与酒精合用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外用自制膏霜发病明显少于其他制剂,这可能与膏霜制剂的基质安全性相对较高有关。(2)由中药造成皮肤的不良反应,以毒性反应及变态反应较为常见,绝大多数单味中药都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中不含刺激性的物质。新鲜中药直接外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又明显多于单味或多味药物的煎液、浸出液或粉剂,且其中原发刺激性皮炎明显多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说明毒性反应在中药外用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能是因为新鲜药物中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浓度较高,而药物的煎煮、加工炮制既能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又可破坏部分抗原成分,并使刺激物或抗原的浓度大大降低。(3)药物本身的因素也必须重视,毒性较强的药物可造成重要脏器的损害、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如斑蝥及鸦胆子制剂。(4)外用复方成药由于药物、剂型、辅料和使用方法等情况较复杂,要确定致病因素存在很大困难,不仅如此,其他制剂和药物也存在难以确定致病药物或药物致病成分的情况,即使是同一株药物,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药用价值,产地不同、采摘季节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储存时间不同等都能改变中药的药用成分。此外药材中附着的有害物质、粉尘、虫害等均会在药物的接触和使用中造成危害。 2 内服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致病中药、中成药及发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范文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范文 许多患者受中成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平安、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适当或滥用中成药,以至起不到应有的疗效, 具体内容请看下文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缘由。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成药尤其是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逐年成倍增长[1-2],合理运用中成药,并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意义重大,本文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产生缘由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 药物本身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是一把“双刃剑”,其即可起到防病治病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3]。某些中成药还含有毒性成分,如朱砂、蟾酥、川乌、马兜铃、细辛等,过量或长期运用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机体内各系统的异样表现,还有中成药包装说明不清楚,或中药被农药、化肥污染变质,假冒伪劣品种混杂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相识上的误区,认为中成药无不良反应,在剂量方面要求不严格,随意增加药量或长期服用造成蓄积,导致患者超剂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用,如马兜铃、关木通、鸦胆子等超量或长期服用很简单出现肝肾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成瘾性[3],超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

生。 运用中成药必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比如最常见的咳嗽有外感风寒咳嗽、内伤痰饮咳嗽、肺逆咳嗽、肺燥咳嗽等。只有辨证精确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假如不分寒热虚实,药证不符,轻则与病无益,重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在综合医院运用中成药的大部分是西医,存在着以药名套用病名的现象,不良反应在所难免。 儿童、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小,较为敏感;妇女三期对很多药物敏感,可引起月经过多、流产、泌乳削减等。中成药所含的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产生过敏质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后会产生严峻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临床上为了增加疗效或治疗并发症,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象很普遍,中西药合用增加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中药是含有许多成分的自然药物,众多中西药联合应用于同一机体,其药理作用相当困难。有的中西药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有的甚至可产生毒性物质[4],如含汞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等与西药溴化钠、碘化钠等同用会导致药源性肠炎。中成药成分困难,每味中药都含有许多种成分,在药理、毒理不甚明确的状况下,轻易变更剂型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由于提取工艺不完善,植物蛋白质等非药杂质不能完全除尽,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