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故乡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词作者:彭邦桢(1919-2002),著名的湖北籍台湾旅美诗人。
他十五岁时开始写诗,少年时代便在家乡黄陂县颇有诗名。
一九三九年,考入成都军校,毕业后在重庆任少尉排长。
(1944年)二十五岁时随青年军赴印度远征。
一九四六年供职于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后随军开赴台湾。
在军中任职直至一九六九年退役。
一九七三年,彭邦桢在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时,与美国女诗人梅茵·黛丽儿(MarioneDarreu)相识于台北。
一九七五年在美国纽约结婚,居住纽约。
《月之故乡》的由来:那是1977年圣诞之夜,彭氏夫妇应邀到纽约乡下一个朋友家过圣诞节。
当他们返回途中路过长岛一个湖边时,湖水中荡漾起一轮明月来。
彭邦桢看在眼里,觉得好生奇怪,连忙叫夫人把车停下,出去看个究竟。
当他们打开车门抬头仰望时,果然是一轮明月挂在天空。
顿时,“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便引起了诗人的遐思。
当他回去一翻日历才知,那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五,当然是圆月高照。
诗人的乡愁在脑海浮现:想想自己这些年浪迹天涯,总是给别人过节。
如今,农历十五月儿圆,我和家乡却天各一方,怎能叫人不断肠!我为何不能过一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呢?此情此景,撩发了诗人的诗兴。
于是,他若有所思地手持毛笔,夫人则为他摊开宣纸,他唱一句,夫人和一句,夫妇两人对月吟诵着那牵肠挂肚的诗句: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写毕歌毕,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花......彭邦桢的这首得意之作经《中华文艺》刊载后,很快不胫而走,成为海外华人抒发乡思、乡情、乡愁的心中之歌。
1980年6月,经北京作曲家延生、刘庄谱曲,发表在《歌曲》上,更是一发不可收。
1983年中秋之夜,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中秋专场晚会上,先由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项堃先生朗诵了彭邦桢的诗歌《月之故乡》和《夜莺之歌》,而后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纵情高歌了由该诗谱曲的《月之故乡》。
《月之故乡》教学案例[范文]第一篇:《月之故乡》教学案例[范文]《月之故乡》案例分析“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好一个“看月亮,思故乡”,这是彭邦桢的《月之故乡》,他抒发了一位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与思念之情。
4月份有幸在南充参加了优秀青年教师陈金龙老师的《月之故乡》教学观摩课,这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对于诗歌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来看陈老师是如何教学《月之故乡》的。
一、抓住关键词句,注重诵读训练。
诗歌教学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主题。
根据不同的诗歌,采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情感去读诗歌,最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诗歌的语调、节奏和重音。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读出诗歌的内涵。
比如,陈金龙老师在教学《月之故乡》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停顿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并让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读“天上一个月亮”时,让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想象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读“水里一个月亮”时,又让孩子们低头看“水里的月亮”,这样,就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诗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学生思想达到了,朗读也就达到了。
此外,陈老师还让学生找出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是“看月亮,思故乡”。
抓住了这一关键词句,孩子们很容易就明白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领悟了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在诵读训练中,陈老师还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激励,如,陈老师说:“读读以上诗句,诗句上都是二年级学生就认识的字,你能读出六年级的水平吗?”这句话又把孩子们读诗的激情提上了另一个高度,读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陈老师没有枯燥的讲解,也没有惯例的问答,只是引导学生诵读,让孩子们在读中就把握住了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二、利用背景资料,丰富诗歌教学。
月之故乡歌词
导读:这是海峡两岸词曲作家共同创作的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歌曲,是男中音类型,语言质朴、真挚、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虽然只有两句歌词,但其含义深远。
第一句(段)表达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心心相印,彼此不可分离的骨肉亲情;第二句(段)进一步表达了台湾同胞思念故乡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心愿。
全曲是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连续三次变化重复构成。
音调用的是雅乐七声羽调式,与清乐七声羽调式的`交替,使该曲具有浓郁的、古典的民族风格,柔和的色彩和深沉、优美的旋律,使人感到思乡之情更加深沉内在。
月之故乡歌词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月之故乡歌词】
1.双月之夜歌词
2.岁月之影歌词
3.故乡歌词
4.故乡的女孩歌词
5.故乡的歌词
6.天边的故乡歌词
7.故乡的河歌词
8.《故乡的女孩》歌词
上文是关于月之故乡歌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月之故乡儿童诗一、原文:《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二、衍生注释:1. 故乡:家乡,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对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回忆,是心灵的归属地。
2. 天上与水里的月亮:天上的月亮是实实在在挂在天空中的自然景象,而水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这里用天上和水里月亮交互呼应的景象,来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上,这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主题的儿童诗。
它通过对月亮这个常见意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情感方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故乡的眷恋。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情感也许没有成年人那么深沉复杂,但是却有一种纯真的向往。
诗中两次提到了天上和水里的月亮,像是一种简单而又深刻的思考,最后归结到故乡,表明故乡在心中就如那遥远的月亮,看似就在眼前(水里的月亮),但又难以真正触摸(天上的月亮)。
2. 表现手法- 对比与呼应。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天上月亮和水里月亮的对比与呼应,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画面。
同时,“低头”和“抬头”这一动作对比,也更好地把看月亮的行为与思乡的情感联系起来。
并且,诗句简短流畅,很容易让儿童理解和诵读。
四、作者介绍:这首《月之故乡》的作者没有确切资料表明身份。
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个对故乡有着深刻情感,并且很了解儿童心理和语言特点的人。
作者深知月亮这个自然景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尤其在思乡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同时又能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满足儿童理解诗歌的需求。
五、运用片段:1.在一个乡村小学的中秋诗歌朗诵会上,小朋友们一个个盛装打扮,充满期待。
轮到小李同学朗诵了,他走上台,用他稚嫩的声音朗诵起《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台下的小朋友们仿佛被带入到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中,他们仰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又低头看看院子里水缸里月亮的倒影,心中涌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尽管他们可能还不太懂什么叫真正的思乡,但那种淡淡的情绪在诗的感染下出现了。
望月思乡——《月之故乡》赏析《月之故乡》是叶赛宁的代表作之一,她用精美的语言、清丽的文笔写下了一首关于思念故乡的诗歌。
《月之故乡》通过对故乡月夜图景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慨,抒发了诗人热爱故乡、眷恋祖国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的内容大体如下:我生在中国,我是中国的女儿,我爱这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土地。
我从小就喜欢圆圆的月亮,不仅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一个平静的夜晚,而且我更钟爱故乡那皎洁的明月,它时刻牵动着我的心。
因此,今天当我看到明月挂在天上,也想起了遥远的故乡……第一节描绘了月夜中的故乡,整个月夜显得那样恬静、那样幽雅。
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光如水、万籁俱寂的境界,使人充分领略到诗人所营造的“圆月”“安谧”“澄净”“柔和”“如同青年妇女柔美的面容”“典雅、迷人”等氛围,让读者对月夜产生无尽的遐想。
本诗共有三节,其中第一节主要描写故乡的自然环境,通过色彩鲜明的语言再现了故乡山川田野的风光,展示出了一幅如画般的故乡月夜图。
其中第一句“我生在中国”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赞美了伟大祖国雄伟壮观的景象和灿烂悠久的历史,并且借助于一个“生”字,突出了中国这片神圣土地哺育了诗人这个华夏子孙,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孕育了民族精神的可贵,而这些正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第二句“我是中国的女儿”则将中国的一切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挚爱,是对祖国的歌颂,更是对祖国的赞美。
“我是中国的女儿”是以深沉的语调向祖国诉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浓浓的爱,也点出了全诗的主题。
第二节中,诗人又化用《红楼梦》中的诗句,说明“明月故乡夜”也就是中国的夜晚,使中国与月亮结合起来,让诗句更加充满韵味,同时也借用曹雪芹的“故国”之说,将自己与祖国紧密联系起来,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诗的三节之间浑然一体,毫无缝隙,而且随着故乡月色的推移,诗人的思绪也由现实转入回忆。
第三节紧承前两节,诗人真实地记叙了自己童年时代在故乡度过的美好时光,其中第二句“我是中国的女儿”便道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也成为了诗歌的结尾。
月之故乡简介月之故乡,位于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就有着无限的遐想和浪漫情怀。
月之故乡作为月球上的一个地点,引发了人们的无限猜想和探索欲望。
月之故乡的地理位置月之故乡位于月球上的一个特定地点,具体位置在月球背面的某个区域。
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的特殊性,地球上无法直接观测到月之故乡的真实面貌。
人类需要通过航天器的探测和观测才能了解更多关于月之故乡的信息。
月之故乡的地貌特征月之故乡的地貌特征多种多样,包括月表上的撞击坑、月海、山脉和山谷等。
众所周知,月球表面因为缺乏水和大气,没有风化和侵蚀的作用,因此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地貌特征。
其中,撞击坑是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这些撞击坑形成于远古时期,是宇宙天体撞击月球表面的结果。
此外,月之故乡还有一些山脉和山谷,这些地貌特征揭示了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
月之故乡的科学价值月之故乡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月球是地球的近邻,通过研究月球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其次,月球的地质特征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太阳系的演化历史。
另外,月球上的资源如氦-3等也具有潜在的经济利用价值。
因此,对月之故乡的研究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月之故乡的探索历程人类对月之故乡的探索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留下了著名的“那是一个人类的一小步,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飞跃”的名言。
此后,人类陆续进行了多次载人和无人月球探测任务,每一次任务都为我们揭示了月之故乡的更多秘密。
未来对月之故乡的探索计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月之故乡的探索计划也在不断更新。
目前,包括美国、欧洲、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和实施月球探测计划。
计划中包括了月球着陆、月球车探测、月球样品返回等任务,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月球的起源、演化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结语月之故乡作为月球上的一个地点,无论是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还是科学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月之故乡》教案
教案名称:《月之故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月之故乡》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借助小说,了解日本社会的某些方面,并能够对比中日两国的文化、生活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介绍。
2. 小说中反应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内容。
3. 中日文化比较。
教学方法:
1. 阅读课堂交流。
2. 小组讨论。
3. 课堂演讲。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介绍
1. 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读完小说。
2. 在学生读过小说后,鼓励他们自己去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3. 鼓励学生在分析时,注意小说反映的具体社会背景。
第二节课:小说中反应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内容
1. 分组,让学生讨论小说中反映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内容。
2. 让不同小组之间交流和分享,为了更好的交流和理解,建议
在交流时,可以穿插中日文化比较的内容。
第三节课:中日文化比较
1. 通过对比中日文化,引导学生发现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和相似之处。
2. 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讨论某一具体的
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后,由小组代表集中展示。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2. 学生对日本社会的某些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3. 通过中日文化比较,学生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了更好的理解,并更加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月之故乡歌曲总结_工作月总结
月之故乡是一首描写故乡风光和情感的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受欢迎。
这首歌曲让人不仅能够回味故乡的美景,更能够感受到故乡的深情厚谊。
歌曲以“家乡的月亮,像一缕怀念”作为开头,通过对家乡月亮的描绘,让人们产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歌词中,通过用“月亮”来象征故乡,让歌曲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歌曲中的旋律轻柔悠扬,仿佛是在诉说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让人仿佛置身于故乡的
美景之中。
歌曲中还通过描述故乡的自然风光,如明月、大河、青山等,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
村风景画。
这些画面不仅勾起了人们对故乡美景的向往之情,更让人感受到了故乡的宁静
和祥和。
这种对故乡的美景的描绘,不仅让人们对故乡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更让人对故
乡充满了无尽的眷恋和向往。
在歌曲的结尾部分,歌词更是直接表达出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烛火静静燃烧,思
念燃烧难禁。
”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歌曲中蕴含的浓浓乡愁。
歌曲的旋
律也在这一部分达到了高潮,仿佛在表达着对故乡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月之故乡这首歌曲通过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功地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歌曲中对故乡风光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故乡的美景之中,而歌词中对故乡的思念更是让
人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乡愁。
这首歌曲不仅是对故乡的一种赞美,更是对故乡深情厚谊的
一种表达。
《月之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月之故乡》,从文学角度理解《月之故乡》的内涵、
并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歌声中表达出思乡之情、
对家的渴望。
2.欣赏《快乐老家》,体会歌曲传达的对生活的乐观向上态度
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激情。
并通过节奏练习,加深歌曲所赋
予的青春活力
3.欣赏歌曲《有爱就有家》,通过画面让学生加深对“家”的
认识。
教学重点:
教唱歌曲《月之故乡》,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以及通过歌声表达出歌曲所体现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月之故乡》演唱时气息、力度变化的掌握。
2.《快乐老家》节奏训练与歌曲伴奏的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2.调查学生平时与家庭的生活情况,引出主题。
二、《月之故乡》
(1)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及《月之故乡》歌曲进行欣赏。
(并思考:结合画面意境、歌词思考歌曲要传达的思
想?)
(2)解读歌词,从文学角度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
(3)老师讲解歌曲的词作者。
(4)思考:1.为歌曲划分段落。
2.分析旋律的难点。
(5)教唱:
注意:① #4的理解及演唱时的音准。
②演唱顺序、节奏、气息、段落情感变化。
③歌曲中切分音的运用,如2 2 3 6 1∣22 1 2
43两个旋律区别。
(6)有感情地跟随伴奏进行演唱。
三、《快乐老家》
1.欣赏歌曲《快乐老家》,提问:歌曲传达了怎样的思想?
2.学生活动:给歌曲创编节奏并进行节奏练习。
3.全班一起跟随音乐齐唱,配合音乐打击节奏。
四、《有爱就有家》
通过展示一组汶川地震中失去家庭的孩子们的照片,来感染学生,使
学生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家的重要性。
五、小结
在今天这一堂课上,我们接触到了有点悲伤的离家的乡愁;一起感受寻找快乐老家、美好未来的青春气息;也感受到了失去家庭的那种刻骨铭心。
我想通过这一堂课,我们应该能够进一步的体会到了家的重要性,从今天开始每个人都应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一起感受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