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9年级全册导学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4节力—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地概念和力地单位.知道力地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地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地作用是相互地,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科学态度.从力用三要素表示地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地价值.【教学重点】、力地概念和力地单位.、力地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力地概念、认识物体间力地作用是相互地,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地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地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地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地一些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力地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地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地作用效果来感受它.、感受力作用地效果()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地肌肉十分紧张)最初我们对力地认识,就是从肌肉地紧张地感受而得来地.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地?()学生用图所示地器材做实验.问题:小钢珠在光滑地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地现象:.静止地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光滑地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地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光滑地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地位置放地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看课文图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地作用下所发生地现象:.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地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告诉学生:物体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地,静止是一种特殊地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地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地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地情况.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地运动状态.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地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拉力地作用下,弹簧地长度伸长;在压力地作用下,弹簧地长度缩短.)(学生看课本图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地作用下所发生地现象.(弓被拉开了,弓地形状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地形状发生了变化等.(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地另一类效果.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三、力地单位为了描述力地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地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地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体验地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地力大约是.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地力大约为;成年男子右手地握力大约是;一个质量是地同学对地面地压力大约是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力地三要素、提出问题:力作用地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地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地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地位置有关.、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地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地经验进行论证.拉弹簧时,所用地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地效果越明显.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地效果与力地方向有关.()关于力地作用效果与力地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实验:用地力推门,每次手地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地不同效果. .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地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地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见,力地作用点也影响力地效果.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地效果跟力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所以,我们把力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地三要素.五、力地图示画力地示意图地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地作用点和力地方向,从力地作用点沿力地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地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地方向,线段地起点或终点表示力地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在力地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地大小,把力地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六、探究:力地作用是相互地、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地作用有什么新地认识.()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地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地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地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受到了对方力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地手,你感到疼吗?打你地同学也感到疼吗?(打地同学感到疼,说明他地手也被打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地拉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看课文第页图,坐在小船上地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地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地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地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地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地推力,推船地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地船也被推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地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地作用力.物体间力地作用是相互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达标自查】、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地作用,对于人推车地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物理学中,力地单位是,托起一个苹果地力大约为.、力地、、称为力地三要素,因为.、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一头小牛、一块砖、九年级物理课本、两枚元硬币、游泳地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地同时受到了地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地作用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画出下列力地示意图:()放在水平桌面上地书对桌面地压力;()用沿水平方向推桌子地力能力提高、小明在探究力地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地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地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地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地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地结论是力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地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乙受到甲地力,甲不受推力作用、乙受到地推力大于甲受到地推力、甲、乙同时相对离开、力地作用是相互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地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地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地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请就此问题做出你地猜想,并说明猜想地理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力地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地运动状态,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写出你地猜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力地另外一作用效果是力能改物体地形状,如果物体在力地作用下形状改变了,当这个力撤去地时候,物体地形状会怎么样?谈谈你地观点,并列举日常生活地事例支持你地观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小结:小组内交流你地收获,提出你地疑惑.。
课时计划课题:第十二章第四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及画力的示意图;难点是对物体间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教学课时:1节课教具:弹簧、纸张、书本、教室门、粉笔盒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利用教室的门进行情景演示)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开门,开门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未思考或者也不需要思考该怎样做,因为这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这其中却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果在门的A(离门轴远)和B(离门轴近)两点都装上把手,几乎所有的人推门时都会选择把手A,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力》这一节,我们就可以知道其中的缘由了。
新课教学一、力的作用效果(板书)(一)、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如:拿起书本、背书包、打篮球等等)。
说明施力物体(手、背部、手)和受力物体(书、书包、篮球)。
(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哪些效果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想想做做”。
1、学生探究活动: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把纸张揉成一团教师:纸张受到手的压力时变形了。
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推动静止在桌面的书本(静止——运动)举生活中常见例子:①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
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
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②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
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2、师生共同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板书)(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单位(板书)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筒称牛,符号:N2、牛顿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教师补充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0.5N;托起一袋方便面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体重为40kg的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400N。
杨庄中学导学稿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通过生活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前助学1.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吗?在课本图5-6中,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有关。
在研究的时候,应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保持不变。
在物理学上,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请你看课本图5-7和图5-8,回答:(1)在图5-7中,要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控制不变的量是什么?(2)在图5-8中,要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控制不变的量又是什么?现在,可以归纳一下,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物理学上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是什么(1)为了衡量力的大小,国际上规定了统一的标准,用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作为力的单位。
问:你知道为什么用N做单位吗?(2)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感受1N的力的大小。
3.如何用图描述力: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和交流,人们常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形或模型表示它们。
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同学们应认真体会。
用力的示意图怎样表示出力的三要素?课堂导学1.如图5-8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__________方向可使螺母拧紧,沿__________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有关;若用同样大的力在A点或B点拧,在______点更容易拧一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有关。
2.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的是()A.作用点 B.大小 C.方向 D.都相同图5-8课后拓展1、如图5-9所示,一只篮球挂在墙上静止不动,请画出篮球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设计人:陈强审稿人:尚福宽【课前预习】活动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弓箭手用力拉弯弓,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
足球运动员用脚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守门员用力抱住足球运动员射向球门的足球,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物体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一是改变物体的_____ ,二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________的改变和________的改变。
活动2:知道力的三要素3.力的单位是______ ,简称______ ,符号是______ 。
托起______ 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1 牛。
4.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______。
活动3:会画力的示意图5.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在物体上沿着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和标出_。
6.试画出用80N的力水平向左拉小车的示意图.知识点4:力的相互性7.力是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8.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一定在受力,即一个物体即是________物体,也是________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的。
【预习疑惑】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设计人:陈强审稿人:尚福宽【学习目标】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作力的示意图。
【课中导学】精讲点拨一:力的作用效果1.结合课本插图和生活实例理解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2.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由静止到运动、速度大小、方向的改变。
练习1.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C.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D.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精讲点拨二: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能理解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具:钢球、磁铁、小车、弹簧新课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上课。
学生起立。
呃,今天我们不忙坐下,请大家提起凳子。
学生提起凳子借鉴聚德中学郑若好老师的创意提起凳子,我们需要用~ 用力!对,用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力”。
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好,大家请坐。
感觉不明显?那试试一只手托起课桌学生谈用力的感觉。
肌肉会紧张展示幻灯片“力”,看不到,很抽象,是吧?最初古人就是从“肌肉紧张”来定义它。
我们看“力”字的字源演变,最初的甲骨文,就是一个大只佬的上肢的形象。
不过,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人用力,可以搬起东西。
东西和东西之间有没有力?学生思考,举例给学生钢球、磁铁,让他们演示所以,我们可以严谨地来定义一下力:记笔记板书:1、力是物体对物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作用这个定义是严谨了。
但是不便于操作。
“肌肉紧张”“青筋毕露”虽然不严谨,但是直观,是吧?有没有直观点的,能看到出没出力的方法?学生思考,举例从学生的答案中选实例展示。
比如:揉纸团、掰弯尺子、捏得水瓶变形、扔垃圾、接住飞来的书本、磁铁吸得原来不动的钢球运动、磁铁吸得原来运动的钢球转向……分类板书相关的实例我们看看,这些实例中物体的表现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板书: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记笔记板书: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再深入分析下,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一般有几种可能?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板书:记笔记如果一个变形金刚,匀速直线飞行中,没变形啊,它受不受到力?学生思考、讨论它不受到力。
由此可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不等于改变物体的位置。
不需要力物体的位置也可改变。
让我们再“八卦”下。
我们看刚才举的例子,凡是有力的话,至少有几样东西?这学生根据实例回答:2样。
他们不一定要碰到。
可能表达为:一样东西出力,一样东西受力运动快慢变运动方向变运动快慢方向都变7、力是示意图专业点,就用力的示F意图来表达力。
12.4、力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1.重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2.难点是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
【导学指导】1.力的作用效果和单位(1) 看课本图12.4-1所示的实验和课本图12.4-2甲、乙、丙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 阅读课本42页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2.力的三要素阅读课本42页第4—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
它们叫力的三要素。
3.力的图示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3页图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这说明。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4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题【要点归纳】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拓展训练】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设计理念:1.引导一种智慧学习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备课与授课时:既注意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注意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也注意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力》这节课主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来讲述力。
从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
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
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1.使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发现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作力的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从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力的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喜爱物理、乐于实验、勇于探索身边物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难点】力的示意图【学习流程】:1、力的作用效果课堂上给学生准备:橡皮泥,小钢珠,磁铁,弹簧,锯条,一张纸,让学生探究。
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举行小比赛,看谁做得好。
压弯锯条、拉长弹簧、撕破纸…实验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用手推钢珠,钢珠由静止到运动;用磁铁吸引钢珠,钢珠做曲线运动;实验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及单位、(1)、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都有两个物体(共同点);(2)、人、动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3)、互相接触的、不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4)、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形式有: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
师:请你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与讨论。
然后,把你们对力的认识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等。
力通常用字母 F 表示。
3、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用绳悬挂钩码,用手拉伸和压缩弹簧,用绳拖拉小车,用磁铁吸引磁针……通过这些有力作用的现象,同时分析各个不同情况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力的三要素。
用实验验证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同,力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1 新人教版课前自学:1、(阅读41页图12.4—2)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改变,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_。
力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_改变。
2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
3、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
4、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的。
二、课堂学习与探究【学点一】.请同学们用手使劲拍桌子,你的手会感到痛,[要让学生都进行这个小实验,课堂混乱点没关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同学们分析1.手拍桌子的力:施加了力,受到了力2.手痛是因为手受到了力:施加了力,受到了力(提示: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同时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㈡每人再举2例并分别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归纳:力的作用是________。
【学点二】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如图,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发生a,b、c、d四种形变,F1=F2=F3>F4,则(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和·(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和·(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和·仔细阅读课本42-43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力的示意图”借助实验回答问题(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研究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归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他们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可以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