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7章人类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4.48 MB
- 文档页数:27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目标与素养1.阅读教材,说说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利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解释各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达到水平2的要求。
2.根据案例-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综合分析并说明环境污染对区域产生的影响和原因,试提出针对性措施,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调查身边实际生态破坏问题(如水土流失),综合分析并说明生态破坏对区域或全球产生的影响和原因,试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评价案例中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达到水平3的要求。
4.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1.通过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
2.通过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的表现。
3.通过教材图1-11的示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领会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通过生活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5.通过教材图1-20、图1-22,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破坏的原因、表现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法、阅读法、讲授法、研讨法,帮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两大类别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通过案例法、讲授法、研讨法、读图法,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重点难点重点1.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成因。
2.说明生态破坏的危害及成因。
3.针对环境问题试提出具体建议并说明其意义。
难点1.归纳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资料: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师:上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怎样出现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当今各种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通过图片资料,更能向学生传递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紧迫性的信息。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安徽 周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 课时建议: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三、本章逻辑联系四、教学建议:1、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图6。
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
图6。
2反映了采猎、农业生产情景。
此时,人主动顺应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得出“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的结论.案例1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可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或分组讨论案例之后,总结出“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学生在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92页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93页“读图思考”题分析图6。
7,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也提高了读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做图6.7的变式。
1.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居世界首位,但地区分布差异很大C.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太低2.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影响是( ) B.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数量太多D.人口素质低,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A.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3.在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我国排在( )A.第2 位B.第5 位C.第8 位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D.第10 位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5. 1998 年9 月渤海发生赤潮,使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养殖业造成数亿元的损失。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发生的原因是( )A.水中CO2 含量大量增加C.大气中的CO2 含量增多B.环境污染,海区富营养化D.水中O2 过多6.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用于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 间接使用价值B.潜在使用价值C.直接使用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7.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 A.就地保护 B. 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严格控制污染8.下列行为属于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 C.雨季回灌地下水B.建立垃圾发电站D.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9.下图表示两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0.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 O 1.0 2.0 3.0 人口出生率(%) 不正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 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 2032 年前后,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将达到 14.7 亿人左右1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优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人时间 ⅠA. Ⅰ 、 Ⅱ 、ⅢB. Ⅱ、 环境容量时间ⅡC. Ⅲ 、 Ⅱ 、 Ⅰ ( )人 原有 环境容量 口数 量 新的环境容量时间 ⅢD. Ⅰ 、Ⅲ 、 Ⅱ12.(改编)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考前必背
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二、环境问题成因及分类
三、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常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以及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
四、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五、耕地资源保护
六、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
七、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八、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途径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九、资源、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的途径
资金援助;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答案在最后)课标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区域认知:结合实例,分析产生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2.综合思维: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当地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自然环境:(1)能量来源:由________持续供给能量。
(2)物质循环:物质能够从________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________中。
(3)自我调节功能:自然环境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维持稳定。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
如:火山爆发、________、海啸、泥石流、台风等。
(2)人为原因:①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________,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________排入自然环境。
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自然环境的________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________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及其表现: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________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________:①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________;②人类通过研发________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提醒】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何区别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
2019-2020年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浙科版课后练习第五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B、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直接引发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砍伐过多导致植被破坏B、自然资源消耗过多造成生态恶化C、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D、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治理效果如下图所示,关于下图分析错误的是( )A、地衣的吸收作用可以消除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B、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更易被鸟类捕食C、SO2浓度逐年降低,可能是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D、SO2浓度降低导致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B、人的生存除需要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A、水土流失加剧B、土地沙漠化C、降雨量减少D、空气污染严重【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型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出生率B、改变性别比例C、调整年龄结构D、降低人口数量【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少用烟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的能源⑥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⑤【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以下是关于过去的6 000年内地球上人口统计学上的变化陈述,你认为最可能是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即K值在过去的6 000年内已经发生了变化B、过去的6 000年的人口变化的总趋势为对数增长C、大约自1 800年前以来,地球上的人口已达到它的环境容纳量D、在过去的多数时间内,发生了剧烈的有规律的人口波动【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其后果将是( )A、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B、导致海洋表层二氧化碳增加,与温室效应无关C、导致大气中臭氧增加,紫外线大量进入大气圈D、留出大量生活空间,只是浮游动物大量增加【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
人教版2013目录+课程标准小学:生活球石沙水,科学3水气土图地日月4建材5地震火山+6。
初中:自然+人口发展,世界洲国,中国,地区。
高中:必修1自然2人文3区域,选修3旅游5灾害6环保,1宇宙2海洋4城乡7科技。
小学:生活与科学34,科学345+6。
一观察动物1 我们身边的动物2 蚂蚁王国3 蜗牛天地4 金鱼5 爱护动物二我们的家园1 我的家2 各种各样的住房3 动物的家三玩具1 玩具博览会2 插接玩具3 各种各样的球4 旋转的陀螺5 平衡玩具一交通工具1 认识自行车2 汽车的科学3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4 交通工具的发展二生活用具1 塑料袋2 镜子3 钟表4 瓶子5 茶壶6 拉链三石头、沙和水1 玩石头2 观察沙3 认识水4 水的游戏一和动物交朋友1 身边的动物2 校园里的动物3 动物的家4 饲养小动物二动物的生活1 动物的食物2 动物的身体和运动3 给动物找朋友4 我们和动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三动物的本领1 小动物本领大2 和动物比本领3 跟小鱼学潜水4 跟小鸟学飞翔四水和空气很重要1 水与动物2 离不开的空气3 认识水和空气4 水和空气还有什么用一天气与植物1 观察春天的植物2 天气现象3 观测天气4 记录天气变化二植物的生长1 植物的种子2 栽种植物3 植物的身体4 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三植物生活的土地1 土壤里有什么2 土壤中的动物3 种在哪种土壤里好4 土壤的保护四植物和我们1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2 种植技术的发展3 学一点种植技术4 我为植物做什么一考察前的准备1 方向和位置2 学会使用地图3 神奇的指南针4 选择最快的交通工具二认识更多的生物1 考察动物和植物2 制作植物标本3 各种各样的蘑菇4 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三蓝色的地球1 多样的岩石2 地球上的水3 认识我们的地球四陪伴我们的日与月1 火红的太阳2 阳光下的影子3 美丽的月球词汇表不干胶贴纸探秘声光电一奇妙的光1 光的来源和传播2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 凸透镜成像4 光与颜色二各种各样的声音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3 声音的传播4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离不开的电1 电和我们的生活2 手电筒的秘密3 串联与并联4 安全用电四神奇的电磁铁1 电磁铁的性质2 电磁铁的磁力3 电磁铁的极性4 电磁铁的应用自制动画片多彩的建筑一建筑与形状1 建筑物中的形状2 什么形状更稳定3 谁的承受力大4 建桥梁二建筑与材料 1 认识材料2 把声音“藏”起来3 把雨水挡住4 什么材料保温好5 我是建筑设计师三建筑与简单机械 1 建房用的机械和工具 2 杠杆是怎样工作的3 滑轮和轮轴4 齿轮的作用5 巧用斜面6 制作机械玩具综合活动变化的世界一物质的变化1 水的变化2 热胀冷缩3 溶解与分离4 燃烧与灭火5 奇妙的变化二生长与变化1 植物的生长变化2 动物的生长变化3 我们的生长变化4 遗传与变异三地表的变化1 多样的地表形态2 自然因素对地表的作用3 卵石的形成4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四不平静的地球1 地球的内部构造2 地震3 火山综合活动:一切都在变化词汇表记录表初中:自然+人口发展,世界洲国,中国,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