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空气和氧气复习【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中的污染物及防治熟练;2.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4.进一步加深对混合物、纪净物的理解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学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学习难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得实验;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程式及装置【学习过程】【情景导入】:任务一:寻找星球活动一:测定空气的组成及组分含量评价任务一1.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居里夫人C.诺贝尔D.门捷列夫2.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红磷燃烧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C.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D.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活动二:物质的分类评价任务二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 B.液态氧 C.五氧化二磷 D.海水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糖水B.汽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活动三:空气组分的用途评价任务三1.空气成分中,在医疗麻醉和食品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的是()A.氮气B.氧气 C.水蒸气D.二氧化碳2.神舟十八号“太空养鱼”项目进展顺利。
下列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3.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B.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C.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D.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任务二:保护星球活动一:保护大气环境评价任务一1.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二氧化硫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2.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B.积极植树造林,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C.加高烟囱,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D.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防止水体污染任务三:改善星球活动一:氧气的化学性质思考与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评价任务一1.燃烧需要氧气,下列物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A.红磷B.硫磺C.铁丝D.木炭2.化学是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复习第二单元的课文,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加强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
2. 复习第二单元的课文《小鹿的玫瑰花》、《称赞》、《月亮姐姐做衣裳》、《小猪画画》。
3. 进行朗读、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难点:提高学生的朗读、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生字词复习: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3. 课文复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情节。
4. 阅读理解训练:选取课后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 口语表达训练:分组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通过课后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练习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生字词认读和书写练习评价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生字词、课文内容和相关阅读材料。
2. 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复习和游戏活动。
3. 阅读材料:用于课后阅读理解训练。
4. 口语表达练习道具:用于口语表达训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生字词复习和游戏活动。
2. 第二课时:课文复习和阅读理解训练。
3. 第三课时:口语表达训练和课后作业布置。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句子之间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水平。
4.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生字词:包括本单元出现的重点生字词,如“欢快、高兴、美丽、花朵”等。
2. 复习重点句子:对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进行朗读、理解和运用。
3. 阅读理解:选取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加强句子之间的联系。
4. 朗读练习:选择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讲解法、示范法进行教学。
2. 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五、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生字词复习: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认读、默写生字词。
3. 重点句子复习:让学生朗读、复述重点句子,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 阅读理解训练:选取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5. 朗读练习:选择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阅读理解练习的反馈,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朗读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主要关注朗读的流利程度、语音语调等方面。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二年级第二单元的课文。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第二单元中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二单元生字词的掌握,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增强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2. 课文主题的理解与分析。
3. 语文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2.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
3.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与目标。
b. 学生齐读第二单元的标题,回顾单元主题。
2. 生字词复习(15分钟)a.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b. 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词的方法。
c. 老师讲解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课文内容复习(2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顾课文主题。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 语文园地复习(15分钟)a. 老师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讲解重点。
b.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c.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收获。
5. 课堂小结(5分钟)a.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
b. 学生谈收获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课文内容,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题。
3. 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合作、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
2. 复习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
3. 进行第二单元的练习。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2. 课文的熟练背诵和理解。
四、教学难点1.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互动、分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授:a. 复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正确书写和朗读生字词。
b. 复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复习效果。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教学反思: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授:a. 复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正确书写和朗读生字词。
b. 复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及单元检测题第一部分:复习课教案一、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1. 教学目标•复习第二单元内容,巩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朗读和赏析。
2. 教学重点•诗歌朗读技巧的训练。
•情感表达和意境感悟。
3. 教学内容•复习第二单元中的诗歌,包括《春暖花开》等。
•进行诗歌朗读训练,包括节奏、语调等方面。
4.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复习第二单元课文。
2.分组诵读诗歌,进行比赛。
3.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理解诗歌的意境。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反馈•学生表现评定。
•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1. 教学目标•复习第三单元内容,包括《小兔子和月亮》等故事。
•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
•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3. 教学内容•复习第三单元中的故事,进行讲解和问答。
•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4. 教学过程1.故事复述,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难点和重要情节。
3.学生自由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5. 课堂反馈•学生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
•学生间讨论和分享。
第二部分: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诗歌《春暖花开》主要描写了什么? A. 春天的美景。
B. 冬天的冰冻。
C. 秋天的落叶。
D. 夏天的炎热。
2.诗句“春风吹不尽,荇菜谁家新”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春天的繁华景象。
B. 小草的顽强生长。
C. 生命的无穷力量。
D. 自然的律动与美好。
二、简答题1.你觉得《春暖花开》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诗歌中“杨柳和春晖”这样的描写,给了你怎样的画面感受?第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小兔子和月亮》最大的寓意是? A. 勇敢面对困难。
B. 不要放弃追求遥远的梦想。
C. 爱护大自然。
D. 尊重长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课,学生能够:1.回顾和总结第二单元所学内容;2.复习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重要句子;3.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复习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4.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2.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3.解决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运用中的困惑。
三、教学过程1. 复习课文内容1.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复习课文重点内容;2.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发音和语调;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概括课文内容。
2. 梳理课文重点知识点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2.学生跟读并标注重点内容;3.师生互动,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语言运用练习1.师生互动,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2.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回答与讨论;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与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同时,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也至关重要,通过课堂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五、扩展阅读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建议学生课后进行相关练习和阅读,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展视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识字、认读字音的能力;2.通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2.教学难点: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发展,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本、绘本;2.教学材料:学生复习用的课本、笔、纸;3.学生复习用的课文、生字、生词的列表。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适当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复习课文(2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课文,通过课文的理解和考察,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购字音和词语,培养学生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 生字认读(10分钟)老师列出生字表,点读生字,让学生跟读,并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练习。
4. 认读词语(10分钟)学生在课本上标出生词并认读,然后跟老师一起念词语。
5. 语音语调练习(10分钟)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放出纸卡图示,让学生跟着纸卡上的语音语调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6. 课文连读(10分钟)学生配对朗读课文,并与另一对同学交换进行对读。
7. 制定问题,解决问题(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完成语言实践。
五、教学总结(5分钟)进入个人独立学习的状态,完成一些阅读、写作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六、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上的配合程度;2.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表现;3.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学会几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重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评价任务】通过字词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及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一、导入本单元的是阅读策略单元,我们要掌握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每篇课文都会教会我们一种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二、基础知识巩固我们先来挑战基础知识。
1.字词我会读(1)学生认读易错音。
(2)理解“缶”、“隼”的意思。
2.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1)指名组词。
(2)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字词我会写(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3)学生齐读词语。
4.易错字讲评。
(1)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2)重点讲评“隔、懒、碎”。
三、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先来通过一个表格,明确每篇课文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
1.《搭石》(1)填空:《搭石》一文的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和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2)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老师来计时,看看你是否比第一次学习这篇课文时读的快。
(3)明确“集中注意力读”和“不回读”是什么意思。
2.《将相和》(1)填空:《将相和》通过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串联起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情节。
表现出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2)用连词成句地读这种方法,来挑战一下下面这段话,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内容,比一比谁看到的多。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大连奥数网整理 2012-01-30 11:33:20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A背诵、默写。
B诗句解释 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
《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
A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B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C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
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