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监测试题(含解析)苏科版
- 格式:pdf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29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卷八年级物理(时间:90分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计24分)1. 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24℃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5m/s D.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2. 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拥有高铁,总里程达到了22633公里,其中中国就有1102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下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太阳光下扫地时,看到尘土飞扬B. 打开香水瓶盖子,满屋充满香味C. 糖放入水中后,整杯水也变甜了D. 衣服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的味道4.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各图描述的物态变化中需放热的是()5. 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 6.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7.去年暑假,小明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
小明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
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8.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是远视眼的矫正措施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色光D.图丁中,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白色硬纸板E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白色硬纸板可沿ON折叠,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 绕ON前后转动板EB. 绕ON前后转动板FC. 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 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10.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此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1.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时间与甲车行驶时间之比是5∶1,则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是A. 3∶5B. 3∶1C.1∶5D. 5∶112.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C.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运动得快D.8s末甲正好追上乙,故两同学速度相等,相对静止二、填空题(共计28分)1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南京市六合区2013-2014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卷八年级物理(测试时间:100分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24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优美悦耳的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2.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3.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4.下列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的是()5.下列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罐壁出现水珠C.湿衣服晾干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6.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A.光的漫反射B.光的镜面反射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7.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下列哪一项操作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8.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一20”在空中准备加油的情景,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A.加油机中的飞行员B.“歼一20”战斗机C.天空的云彩D.地面的房屋9.一学期来,我们熟悉了长度、温度、速度等物理量,下列有关数据合理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B.人的心脏跳动每十分钟约80次C.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温度大约是40℃D.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km/h10.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以下四幅光路,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11.A、B两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一直走在乙同学的前面B.甲乙两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C.甲乙两同学在0-0.5m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在0-12s内乙比甲的平均速度大12.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9小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精品】江苏盐城阜宁县实验中学初二上期学情调研物理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2.两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一定相同的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都相同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C.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5.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A.山谷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6.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B.39.5℃C.42℃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00℃的水将:A.一定沸腾B.一定不会沸腾C.一定蒸发D.都不可能8.炎热的夏天,把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A.高于0℃ B.低于0℃ C.等于0℃ D.无法判断9.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10.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11.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过程属于物态变化()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B.一根铁丝被折弯了C.食物腐败了D.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12.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河面出现了冰层13.体育课时,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吸铁石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1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高低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调与声源振幅的关系15.闪电后3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A.610m B. 2040m C.1020m D. 900m16.图中是黄山上的美丽云海。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题(2)八年级物理(测试时问: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计24分。
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在城市道路旁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道路转弯,行车注意安全C.禁止鸣喇叭D.乐器商店的标志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事例的解释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是32℃B.清晨,校园花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m/s4.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结冰是凝固现象5.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熔化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6.如图2所示,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7.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3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3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8.把图4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期中学情分析试卷(测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计24分。
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1.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2.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棉花 B.塑料 C.真空带 D.锡泊纸3.小明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贝贝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人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D.外界杂声干扰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5.下列设备中,属于红外线技术应用的是A.用验钞机来识别钞票的真假B.照相机使用滤色镜来照相C.家中的电视机,可以用遥控器来调控频道和音量D.医院用灯照射的方法来消毒灭菌6.右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7.如图所示.为了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在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8.某校学生利用晶体物质海波和非晶体物质石蜡做熔化和凝固实验,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反映出来的是A.石蜡的熔化过程 B.石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9.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10月八年级物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A.减弱声音的反射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3、医院的护士℃的体温计,先后测体温分别为37℃和38℃的甲、乙两人的体温,则测得的数据分别为A. 37℃和38℃B. 37℃℃℃和38℃D. 3℃℃4、学校上课铃声在校园传播的过程中A.音色会逐渐改变C.音调会逐渐降低D.音色、响度和音调都不会改变5、如图1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汽化,后液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凝固6、有甲、乙两只昆虫,甲的翅膀每分钟振动480次,乙的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行的昆虫是A.甲 B.乙 C.都感觉到 D.都感觉不到7、如图2所示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像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质不吸热C.图像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像表示某种晶体的熔化过程8、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高速公路的上团团白雾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9、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在温度为1064℃时一定会熔化成液态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10、下列对各种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2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人体感到温暖舒适的温度约为24℃D.某某的最低气温约为-30 ℃11、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A.钢、空气、水B.钢、水、空气C.水、空气、钢D.空气、水、钢12、水银、甲苯、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95 ℃、-117 ℃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计内灌装的液体最不适用A.水银 B.甲苯 C.酒精 D.都不适宜二、填空题(共13小题,每空1分,计40分)13、完成下列关于声音的相关内容填空。
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姜堰市南苑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学情调查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针对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源的振幅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污染2.如图所示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齐”这四个字的期间,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此期间声波音调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下列何种变化?()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C.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3.小明同学在一次在家看妈妈做油炸薯条,可是有些薯条炸焦了,他联想到平是在水中煮食物时,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 D.分析实验,得出结论4.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5.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7.如图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C.寒冬冰雕变小D.树枝上的雾凇8.“神十”上天后,女宇航员王亚平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能传声×108米/秒D.我们在地球能听到她的声音,这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9.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0.冬天开车时,轿车前车窗玻璃出现的雾气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驾驶员采用的最好方法是()A.打开空调通风对车窗吹风B.用毛巾擦拭车窗C.启动雨刷 D.打开轿车车窗通风1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12.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3.在“水的沸腾实验”中,关于烧杯上加盖子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杯上加盖可以缩短加热的时间B.加盖可以防止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看示数不方便C.加盖测得的沸点可能比实际沸点偏高D.温度计可以直接从盖子中间插入,不用悬挂,很安全1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15.将手帕放在 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如图所示).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D.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6.编钟(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1)当演奏人员敲响编钟时,编钟由于发出悦耳的声音,此时,声音主要通过传入我们的耳朵.(2)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通过敲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演奏出美妙的乐曲.17.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18.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农村的一些地区采用了科学的灌溉技术,即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小了水面上空气的,从而减慢了水的.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同时也能减少水份向地下的.19.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填物态变化名称)20.某工厂拟生产两种温度计,厂里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酒精.为达到实惠又切实可行,这两种温度计应选用的液体是:物质名铅锡水银酒精称熔点/℃328 232 ﹣117沸点/℃1740 2270 375(1)能测铅、锡熔点的温度计选:;(2)家用寒暑表选:.21.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测温体的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某某和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某某此时温度为℃,读作;此时温度为℃,应读作.22.2010年10月1日,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如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将会;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大量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形成的(以上三空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主要是通过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3)火箭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护火箭不至于被烧毁,在火箭头部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熔化和汽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23.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24.如果对烧开的水继续加热,水会热(填“吸”或“放”),此时,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液化石油气是利用的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的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三、解答题(共43分)2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2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烧瓶内的水一直在沸腾着,请回答:(1)观察烧瓶内甲温度计和烧杯内乙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可以发现:a.甲温度计的示数;b.乙温度计的示数,(以上两空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在实验进行中,左侧烧瓶内水的量会;右侧烧杯内水的量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7.小明和小兰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如图所示.(1)他们在10m间用“土”轻声通话也能听见,这表明.(2)如果用“土”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不能听到声音了,这是由于.(3)如果用“土”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4)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说明,就棉线和金属丝而言传声能力更强.28.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21312 12843 656(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选填“能”或“不能”);理由:.(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声时在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写出实验方案:判断方法:.29.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30.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若海水中声速是1500m/s).(1)则该处的海水深度为m;(2)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原因是.31.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按图甲由(选填“上至下”或“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石棉网的高度应据(选填“铁圈”、“酒精灯的外焰”或“温度计的玻璃泡”)的高度适当调整.(2)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和.(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9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分析如图19丙所示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在沸腾过程中(“吸”或“放”)热,温度.(5)通过这次实验小芳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①;②.(6)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7)小明将适量的水装入纸锅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一会儿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32.小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1)实验中宜用(填“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是为了.(2)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如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该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8 ﹣6 ﹣4 ﹣2 0 0 0 0 1 2 3 4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是℃.(4)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态,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态.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晓明认为该实验装置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所以不能完成,你的观点是:.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姜堰市南苑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学情调查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针对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源的振幅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污染【考点】音调;声速;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减弱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声源处和接收处减弱.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做法,分别进行分析.【解答】解: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但音调不变,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2.如图所示是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小萍唱到“大家一齐”这四个字的期间,声波的音调逐渐升高.此期间声波音调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下列何种变化?()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C.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根据五线谱标识可知,“大家一齐”的简谱应为“1、2、3、4”,即音调逐渐在升高.(2)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是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解答】解: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的定义是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所以判断出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故选C.3.小明同学在一次在家看妈妈做油炸薯条,可是有些薯条炸焦了,他联想到平是在水中煮食物时,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 D.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方法,科学、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步骤是正确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与关键,根据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掌握分析答题.【解答】解:小明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这应属于猜想的过程.故选B.4.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正确;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5.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考点】声与能量.【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解答】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敲瓶底时火焰摇动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故选:B.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判断物态变化名称,要先看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再看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C正确;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故D错误.故选:C.7.如图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C.寒冬冰雕变小D.树枝上的雾凇【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C、冰雕变小,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正确;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8.“神十”上天后,女宇航员王亚平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能传声×108米/秒D.我们在地球能听到她的声音,这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电磁波的传播.【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 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D、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王亚平讲课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9.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10.冬天开车时,轿车前车窗玻璃出现的雾气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驾驶员采用的最好方法是()A.打开空调通风对车窗吹风B.用毛巾擦拭车窗C.启动雨刷 D.打开轿车车窗通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挡风玻璃内侧起雾是很常见的,究其原因:车内湿度过高,车外温度太低,导致水汽液化在挡风玻璃上.【解答】解: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水蒸气,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故选A.1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考点】温度.【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左右,与题意不符;B、我国北方比较寒冷,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与题意不符;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与题意不符;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0℃左右,符合题意.故选D.12.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该选项说法错误;。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情调查(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8八上·城中月考) 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歌唱同学的声带在振动B . 歌声洪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 .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D .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2. (2分)(2011·盐城)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 声音产生的原因B . 决定音调的因素C .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 (2分) (2016八上·新化期中) 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会冒出“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 . 沸腾时要吸热,并且温度会不断升高C . “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 .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 (2分)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5. (2分) (2020八上·秦淮月考) 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 . 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 . 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 . 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6. (2分) (2019八上·长春期中)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A . 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 . 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9sC . 脉搏1分钟跳动的次数约为140次D . 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7. (2分)(2020·锦州)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 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D . 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8. (2分) (2016八上·江岸期中) 如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A .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B . 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C . 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D . 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9. (2分) (2017八上·岱岳期末)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10. (2分) (2017八上·开县期中)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 . 18℃B . 20℃C . 22℃D . 26℃11. (2分)“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姜堰区实验初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查八年级物理试卷(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回地球的 B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C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 m/sD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 .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 .冰雪熔化了D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3.图1所示的几种光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答案( )4.下列事例中,所看到的物或景为实像的是 ( ) A .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 .在针孔照相机塑料薄膜上看到的画面C .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D .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5.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 .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树荫下的圆形光斑A 水中“折笔”B水中倒影C雨后彩虹D图1AB C DC .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 .在电影屏幕上成放大、正立的实像6.如图2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A .酒精 B .水 C .煤油 D .酒精或水7.如图3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A .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 .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 .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B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C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D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射出紫外线进行遥控的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物理样题(测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下列几个数据中,与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身高最接近的是A.160cm B.16.0μm C.1.60dm D.0.160km2.如右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3.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4.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嘴里呼出的“白气”,这白气是A.水蒸气 B.热空气 C.小水滴 D.二氧化碳5.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6.太阳光透过红色的玻璃照到白纸上,在白纸上的光斑呈A.绿色 B.白色 C.红色 D.紫色7.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A.物体的大小 B.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8.人一般的步行速度最接近于A.0.01米/秒 B.1米/秒 C.50米/秒 D.100米/秒9.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中,某乘客说车厢小桌上的茶杯是静止的。
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车厢中放茶杯的小桌 B.从乘客旁走过的乘务员C.铁路旁的树木 D.铁路边的建筑物10.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情监测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5×2′=30′)
1.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
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
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7.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铁丝网上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