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种鸭场进入生产区人员消毒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消毒1.人员的消毒:所有进入禽场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在更衣室内更衣换鞋,然后方可进入场区。
要控制或谢绝参观人员进入禽舍内。
在场区(生产区)入口应设有喷雾消毒装置和消毒池。
喷雾消毒药物可用0.1%新洁尔灭或3~5%来苏儿,使用新洁尔灭时应避免与肥皂或碱类接触,以防减弱其杀菌能力,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药液。
凡进入场内的人员及车辆都必须经过消毒。
也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禽舍消毒:禽舍在消毒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扫与冲刷,以增强消毒效果,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消毒:向禽舍的空间喷洒雾状消毒剂,使禽舍内空中飘浮的尘埃沉落,常用药为3~5%的来苏儿溶液。
将舍内一切可移动的设备移出。
进行洗刷和消毒。
夏季应尽量利用阳光曝晒消毒;用1~2%热氢氧化钠,20%草木灰,10~20%石灰乳洗刷墙壁和地面;金属笼或用具冲洗晾干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喷洒,或用火焰喷射消毒。
最后将禽舍密闭堵严,用甲醛熏蒸消毒。
根据禽舍污染微生物种类和密闭程度,一般每平方米空间用甲醛20~40毫升,高锰酸钾是甲醛的半量(即2毫升甲醛、1克高锰酸钾、1毫升清水)放在大容量瓷器内进行熏蒸消毒。
操作时先把盛有高锰酸钾的瓷器放在需要烟熏消毒的地方,然后加入甲醛,决不可将高锰酸钾加到甲醛中去,这两种药物结合后生成大量的热,所以在操作完后应立即离开现场,切忌使烟雾进入眼内。
熏蒸时间最少2~4小时,延长至8小时更好,消毒后,要打开窗户,排除剩余的甲醛蒸气,消毒后的禽舍应闭置1~2周后再使用。
3.用具的消毒:禽场的蛋箱、笼子、雏盒、工具等。
应先洗刷干净,晾干或晒干,再放到密闭的房间内用甲醛熏蒸5~10小时,进行严格消毒。
4.孵化消毒:种蛋的消毒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1)福尔马林消毒法:将种蛋放入孵化机内,关闭进、出气孔和鼓风机。
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另加15克高锰酸钾,经20~30分钟后,打开门和进出气孔,开动鼓风机。
这种方法对病毒和霉形体的消毒效果显著。
养殖场消毒程序及消毒要点养殖场消毒程序及消毒要点一、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畜禽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
养殖场一般谢绝参观,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洗澡,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必须在场门口更换靴鞋,并在消毒池内进行消毒,场门口设消毒池,用2%~3%火碱溶液(氢氧化钠),3天更换一次。
有条件的养殖场,在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室,在消毒室内洗澡、更换衣物,穿戴清洁消毒好的工作服、帽和靴经消毒池后进入生产区。
消毒室经常保持干净、整洁。
工作服、工作靴和更衣室定期洗刷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分钟。
工作人员在接触畜群、饲料、种蛋等之前必须洗手,并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3~5分钟。
二、环境消毒畜禽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在大门口畜禽舍人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5%来苏儿溶液,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每隔1~2周,用2%~3%火碱溶液(氢氧化钠)喷洒消毒道路;用2%~3%火碱,或3%~5%的甲醛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场地。
被病畜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地面土壤,可用5%~10%漂白粉溶液、百毒杀或10%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停放过芽抱所致传染病(如霍乱、炭疽、气肿疽等)病畜禽尸体的场所,或者是此种病畜禽倒毙的地方,应严格加以消毒,首先用10%~20%漂白粉乳剂或5%~10%优氯净喷洒地面,然后将表层土壤掘起30厘米左右,撒上干漂白粉并与土混合,将此表土运出掩埋。
在运输时应用不漏土的车以免沿途漏撒,如无条件将表土运出,则应加大漂白粉的用量(1平方米面积加漂白粉5千克),将漂白粉与土混合,加水湿润后原地压平。
三、畜禽舍消毒每批畜禽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据试验,采用清扫方法,可以使畜禽舍内的细菌减少21.5%,如果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则畜禽舍内细菌数即可减少54%~60%。
养殖场消毒管理制度篇一: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二、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三、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水池、池药2次,保持有效浓度。
四、周转蛋箱必须严格浸泡消毒。
五、车辆: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六、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七、生产区环境: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畜禽舍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八、各栋禽畜舍门口消毒池与盆:每周更换池、盆水、药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
九、人员消毒:进入畜禽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疫情报告制度一、养殖场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技术人员及时向场主报告,场主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
二、养殖场应当建立本场疫情统计、登记制度,并定期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动物疫情。
三、养殖场动物疫情暴高责任人员:养殖场技术人员、养殖场主。
四、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形式:快报以电话或传真为主。
需要文字说明的,要同时报告文字材料。
五、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引起重大动物疫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养殖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本场特制定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一、落实专人做好养殖档案记录,包括养殖记录、用药记录、诊疗记录、防疫记录等。
二、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厂日期;(二)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四)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五)畜禽养殖代码;(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一、总则为了保障养鸭场生物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动物疫病,确保鸭子健康生长,提高鸭子产品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养鸭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生物安全管理目标1. 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 保障鸭子健康生长,提高鸭子产品质量。
3. 保障养殖场及周边环境安全。
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并经过消毒程序。
(3)工作人员不得在养殖场内吸烟、进食,不得将个人物品带入养殖场。
2. 场地管理(1)养殖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2)养殖场内道路应定期清理,保持清洁。
(3)养殖场周边设置隔离带,防止外来人员、动物进入。
3. 鸭舍管理(1)鸭舍应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鸭舍内定期进行消毒,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消毒剂。
(3)鸭舍内的垫料、粪便要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
4. 饲料管理(1)饲料来源要确保安全,不得使用过期、变质饲料。
(2)饲料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防止污染。
(3)饲料添加剂使用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 水源管理(1)水源要确保清洁、无毒、无污染。
(2)定期检测水源,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水源周边环境要保持清洁。
6. 疫病防控(1)定期对鸭子进行疫病检测,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治疗。
(2)及时报告疫情,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做好疫病档案记录,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7. 培训与宣传(1)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2)通过宣传栏、培训会等形式,提高养殖户的生物安全意识。
四、责任与奖惩1.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生物安全工作负总责。
2. 对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3. 对在生物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标准种鸭场疫情应急处理办法
当周边地区或本场发生疫情时,由场部下通知全场依据以下要求执行:
1、实行封场、封栋。
具体时间范围由场部决定。
2、外来车辆及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本场。
3、确需进入本场的车辆,经场长批准后方可进入。
进入时按照发生传染病时车辆消毒办法进行消毒。
4、确需进入本场的外来人员,经场长批准后方可进入。
进入时按照发生传染病时人员进出管理办法进行消毒。
5、外出回场的本场员工,按照发生传染病时人员进出管理办法进行消毒。
6、封场、封栋期间,生产区合理安排搭配好各。
养鸭场科学消毒措施通过科学消毒,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就可以预防和防止疾病的感染、发生、蔓延和流行,能够有效的提高养鸭场生产效益。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结合自己鸭舍环境、消毒的目的、对象、疫病流行趋势及鸭病情况,依据高效、广谱、经济、副作用小的原则选择消毒药物,并注意严格按照消毒药物的使用说明调配消毒药物,提高消毒药的效力,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规消毒用2-3%烧碱溶液、氯制剂、季铵盐类、碘制剂等喷雾消毒,高锰酸钾溶液、醛类熏蒸消毒,20%的石灰乳地面消毒。
2、设置消毒池。
养鸭场大门前应设置消毒室和消毒池,对出入养鸭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
3、环境消毒。
鸭舍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干净,经常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不能有污水、污物、粪污等。
4、空栏消毒。
空栏期要对鸭舍、鸭舍周围、仓库、办公房、用具、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并消毒,养上一批鸭用过的衣服鞋子乃至被褥都要清洗消毒,做到不留死角。
在进鸭前10天,鸭舍要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
鸭舍周围2米以内进行除草翻土,铺垫一层生石灰。
5、带鸭消毒。
消毒前一天给鸭群饮用0.1%维生素C或水溶性多种维生素溶液,以减少应激。
消毒时不是往鸭身上喷雾,而是从顶棚、墙壁到地面喷雾消毒,冬天用温水,夏天用凉水,要选择刺激性小、高效低毒的消毒剂,不用酸碱类。
6、饮水消毒。
在饮水中按比例加入消毒剂(如百毒杀、强力消毒灵、次氯酸钠等),每周一次即可,而对雏鸭一般用1‰高锰酸钾饮水(温水)即可。
7、鸭粪消毒。
每月进行彻底消毒一次,清理运动场上的粪便,将鸭舍内的垫料清理出来,用干燥清洁的垫草代替,鸭粪可用堆积生物热发酵,并在粪堆表面喷消毒药液的方法消毒。
8、人员消毒。
养鸭场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及胶鞋等,并在紫外线灯下消毒10分钟左右后,方可进入鸭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养鸭场内。
种鸭场生产管理细则:1:尽可以切断对外一切可能的传播途径,对于外来车辆和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生产区,确实要进入的做好严格的消毒,并做好记录。
生产区内要求穿工作服装,工作服不能出场穿,并定期消毒。
2:每周常规消毒1次,对于有条件的种鸭场可以做到2次,或者每2天消毒一次。
对于水槽和游泳池每周投放消毒剂1次。
3:技术人员每天查舍至少2次,主要是水,料,垫料及卫生情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4:技术人员对于病死鸭要做好处理,剖检的情况做好记录,对于突发情况及时做好处理。
5:下午打扫运动场,必须有粪区。
对于鸭粪做发酵处理。
6:晚上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每天的生产日报表,并与前几日做好相对比较找出差别原因。
7:早上查舍和晚上值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主要是捡旦及开关灯情况。
同时晚上最好有夜岗人员查防火防偷。
8:场长的月会,技术员的周会要做到坚持,做到针对性的处理问题。
9:更为重要的是,因饲养员外出次数少,而后勤人员外出次数多更要加大力管理后勤人员,严格做到进出场的消毒。
10:对于集体性的工作,像防疫,配群等,技术人员要提前想好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做到万无一失。
职责虽然明确,但总有主次之分,所以的人员都要围着生产区转,一切为生产负责。
特别在发生大病的情况下不要一味的指责技术员及饲养员,他们已经做好了他们的工作,而大环境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而是想办法处理问题,不是在追究过去,更要保证人员的稳定,你把人都骂走了,谁替你干活。
2010-12-28写防疫程序:2天:鸭肝3-4倍量饮水。
5-7天: H5N1(re-4+re-5株)0.5ml皮注新城疫IV弱毒苗3倍量饮水22-26天: H9N2(F株)0.5-0.7ml皮注鸭瘟弱毒苗3倍量肌注5-6周: H5N1(re-4+re-5株)0.8-1ml皮注11-12周: H5N1(re-4+re-5株)1ml皮注18周:新减二联油苗1ml皮注鸭瘟弱毒苗3倍量肌注19-20周根据配鸭情况做防疫,H9N2(F株)1ml皮注鸭肝3倍量肌注左旋咪唑0.1克驱虫21-22周: H5N1(re-4+re-5株)0.1ml皮注45-50周: H5N1(re-4+re-5株)1ml皮注鸭肝鸭瘟二联弱毒苗3-5倍量肌注或鸭瘟弱毒苗3倍量肌注,鸭肝3倍量肌注另外进入秋季根据情况抽测抗体一次,主要查新城疫,H5N1,H9N2,然后安排是否需要加防。
标准种鸭场进入孵化厅室人员、物品消毒办法
1、所有进入孵化厅的人员均从消毒室进入。
2、在外更衣室将衣服从里到外全部脱下,放置脱衣间衣厨内。
3、裸体进入淋浴间,在淋浴间淋浴消毒15分钟以上。
4、进入穿衣间更换消毒过的、干净的衣服鞋帽,再进入孵化厅各厅室。
5、淋浴消毒过程不得逆行。
进入后不得随意出入。
6、出入各厅室时必须脚踏消毒盒消毒。
7、进入孵化室的物品须经有效的消毒后方可允许进入孵化室。
具体办法与进入生产区物品消毒办法相同。
□。
标准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进苗前消毒:1、进苗前养殖场内必须全面清洗、消毒,要做到四无:无禽畜、无杂草、无鸡粪、无垃圾,养殖器材浸泡消毒,饲养房要用熏蒸药熏蒸消毒。
2、养殖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鞋、帽、工具用消毒水消毒后统一放在消毒房用紫外线再次消毒。
二、养殖期间消毒:1、消毒池内水的平均深度要求20厘米以上,池水、消毒液一星期更换两次,交替使用消毒液。
2、养殖房门口消毒盆、消毒壶内的水、消毒液一星期更换两次,养殖人员进、出饲养房必须洗手、全身消毒,消毒液交替使用。
3、养殖人员工作期间要求穿戴统一消毒好的工作服、帽、鞋、口罩,外来人员、车辆进场前必须消毒,进入饲养房穿戴、消毒要求同养殖人员一样。
4、办公室、宿舍、生活区、养殖工作区域一个月全面消毒一次。
5、场长根据每栋饲养房鸡群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养殖人员每星期带鸡消毒一至两次,消毒时交替使用消毒液。
(冬、春季要用温热水)6、养殖期间出现的死、淘鸡必须消毒、无害化处理。
三、成鸡销售期间消毒:1、消毒池内水的深度要求20厘米以上,池水、消毒液两天更换一次,交替使用消毒液。
2、消毒场必须安排专业的消毒人员,每辆运输车辆必须先全面清洗,然后用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要交替使用。
3、运输车辆进入养殖场前场长要安排人员检查车辆消毒是否合格,不合格车辆要重返消毒场消毒,消毒合格运输车辆随从人员消毒要求同养殖人员一样。
4、办公室、宿舍、生活区、养殖工作区域一星期全面消毒一次。
5、每天销售结束后,场长要安排人员清扫地面,正在销售成鸡的饲养房要安排人员带鸡消毒。
(冬、春季要用温水)合作代养户消毒制度一、进苗前消毒:1、养殖场地面、四周一米高墙面用烧碱、生石灰溶液泼洒消毒,房顶、地面、墙、养殖场周围用敌敌畏、虱螨净喷雾杀虫。
2、用清水全面清洗养殖场内的每个角落,清除养殖场周围三米宽以上的杂草,养殖器材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养殖场内水干后,封好窗户用熏蒸药熏蒸消毒,要求密闭四十八小时以上。
屠宰厂卫生消毒管理规范屠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有专职卫生消毒工作人员,有必备消毒器械,并有15日以上的消毒药品库存。
一、入厂消毒:运送活畜禽进厂及外来人员进厂前必须进行消毒,至少应设有消毒池(与厂门同宽,长2米,深0.5米),建议采用5%的漂白粉作为消毒液,消毒液夏天2天更换一次,春秋季3天更换一次,冬天宜采用生石灰代替消毒液铺在消毒池上,厚度约2厘米左右。
鼓励有条件的屠宰厂设立喷淋式消毒,建议采用1%的漂白粉作为消毒液。
二、生产车间消毒。
1、日常消毒:生产车间实行经常性消毒。
每日工作完毕后,必须将全部生产地面、墙裙、通道、排污沟、台桌、设备、用具、工作服、手套、围裙、胶靴等彻底洗刷干净,并用82℃热水或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建议采用10%—20%的草木灰或2%—5%的来苏尔消毒。
2、每周一次的大消毒:每周必须进行一次大消毒。
在彻底扫除、洗刷的基础上,对生产地面、墙裙和主要设备用1%—2%氢氧化钠溶液或2%—4%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保持1—4小时后,用水冲洗干净。
3、刀具器械消毒:可用82℃热水或0.015%的碘溶液进行消毒。
必须作到一头生猪一消毒。
三、运肉车辆消毒:运肉车要做到一天一消毒。
先将车辆打扫干净后,用60—70℃的热水进行消毒。
或用1%—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2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注意氢氧化钠对车厢的腐蚀)。
四、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应有专门的通道,通道上应设有更衣间和淋浴间,进入车间前,应淋浴消毒。
手部消毒可用75%的乙醇檫拭消毒或用0.0025的碘溶液消毒。
胶鞋、围裙等橡胶制品,可用2%—5%的福尔马林进行檫洗消毒。
工作服、口罩、手套等应煮沸消毒。
五、废弃物处理消毒:动物粪便可采取堆积发酵进行消毒。
堆积时要疏松、各层薄厚一致,高度1—2米,侧面倾斜度以70度为宜,堆好后覆盖一层5—10厘米厚的泥土,堆放2—3个月即可,被结核杆菌污染的粪便应堆放6个月。
标准种鸭场进入生产区人员消毒管理办法
1、种鸭场生产区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2、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先经过大门口的全面消毒,并在鸭场生活区生活2天以上。
3、进入生产区前,先将所带物品交由洗衣消毒人员按3倍量进行薰蒸消毒。
4、再进入脱衣间,将全部衣服鞋帽脱光,放入存衣柜内。
5、裸体进入淋浴间,进行沐浴洗澡消毒。
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洗发液、香皂将全身充分冲洗至少10分钟,再用1:800-1000的六和消毒剂溶液或其他消毒剂溶液冲淋全身,最后用清水冲淋。
用消毒过的毛巾擦干。
6、到穿衣间穿上已消毒好的衣服、鞋帽,方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