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作文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9
递进式结构1递进式又称推进式结树或纵式结构。
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例文无法完美有一个渔夫,在海边捡到一颗很大的珍珠,珍珠光亮照人,漂亮极了。
可是渔夫发现珍珠上有个小黑点,看起来很不舒服,于是他拼命地磨珍珠想擦掉黑点,最后黑点不见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我们总希望事事完美,于是我们拼命地追求完美,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却获得太少。
正如那个背着竹筐捡石头的人,他似乎想把好看的石头都捡起来,最终使自己疲惫不堪。
生活需要追求极致,但生活没有极致。
我们想要追求极致,才使我们一步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才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才使我们能在困难中砥砺坚定的脚步。
但我们永远找不到最高目标,我们说不清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
我们是贪婪的动物,总想得到最好的,但我们也是理智的动物,知道如何适可而止。
所以科学家们不会用“实现完美”一词来开窍他们的工作,而是用“探索”。
既然无法完美,我们只要随意就好。
我们经常会被琐事困扰。
一个不友善的眼神,一句嘲笑,一句不合心意的话,一次小小的口角总会使我们心神不宁。
我们太在意一些小事,不能做到心胸豁达,这样我们自然会很累。
试想,如果我们都可以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会生活得多么轻松自在。
既然无法完美,我们可以对黑点视而不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我们可以尽量完美自己,但我们不能成为完人。
如果我不聪明,我可以勤奋;如果我不善言辞,我可以真诚;如果我不成功,我可以学习。
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毕竟生活不是一条路,评价一个人不是某一方面,看待事物不是一个角度。
如果这方面不行我们可以改变方向继续前进。
但无法完美绝对不能成为我们不思进取的借口。
如果有缺点却又存着自贱的心理任其发展,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不尊重。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把握追求完美的方向,我们强调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递进式结构高考优秀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
从小到大,我经历过不少事情呢,但有一件事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那时候学校组织跑步比赛,我这个平时不太爱运动的人居然头脑一热就报名了。
哎呀,等报完名我就有点后悔啦,看着那长长的跑道,就感觉自己没啥希望。
比赛那天,太阳火辣辣的,感觉能把人烤焦了。
我站在起跑线上,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啊,手心里全是汗。
“砰”的一声枪响,大家都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也赶紧跟着跑。
一开始还行,可是跑着跑着,就感觉腿越来越沉,像灌了铅一样。
汗水顺着脸不停地往下流,喉咙干得直冒烟。
看着其他人一个个跑在我前面,我都有点想放弃了。
就在这时,我听到旁边有同学在喊我的名字,给我加油打气。
我心里一想,不行啊,我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得坚持下去。
我咬咬牙,继续跑。
一步,两步,三步……我就这样艰难地向前挪动着脚步。
每跑一步都感觉要耗尽全身的力气,但我一直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一下。
终于,我看到了终点线,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冲了过去。
虽然我没有拿到好名次,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坚持真的能带来力量。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那次跑步比赛就像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小台阶,让我更加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所以啊,以后无论遇到啥事儿,我都要像那次跑步一样,咬咬牙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呀!。
⾼考议论⽂⾼分结构指导:递进式(⽅法举例范⽂点评)⼀、概念诠释在论证思路中,由浅⼊深,层层深⼊,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递进式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种形式是议论⽂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另⼀种形式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层⽐⼀层深⼊地提⽰论题的内涵,使中⼼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它们的先后次序⼀般是不可以互换的。
意思是⼀层⼀层先后蝉联的。
⼆、⽅法引领1.按议论步骤递进(递进式结构)议论⽂⼀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的三个问题,这其实是⼀种递进关系。
可以集中笔⼒写清楚任⼀⽅⾯,也可以三个⽅⾯都作全⾯详细的写作。
⼀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易见,⽆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章,“怎么样”可⼀笔带过或⼲脆不谈。
以话题“⼈⽣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①是什么:⾯对⼈⽣的加减,要加⼀点⾃然的清逸野⽓,减⼀点⼈⼯合成的矫揉造作;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我,拒绝庸俗,追慕⾼尚;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要有⼊世的积极。
⼀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
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2.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这是就论点的内涵⽅⾯⽽⾔,论点内涵本⾝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进⽽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将中⼼论点进⾏分解,分成⼏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深、由简单到复杂。
递进式结构高考优秀作文
《登高才能望远》
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爬树。
我们家附近有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树,我每次看到它,心里就痒痒的,想着什么时候能爬到树顶看看。
有一次,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征服那棵大树。
我一点点地往上爬,刚开始还觉得挺轻松,可越往上爬,树枝就越细,也越摇晃。
我心里开始有点慌了,但还是咬着牙继续往上。
当我爬到一个比较高的地方时,往下一看,哇,那感觉可真不一样。
平时熟悉的地面变得那么遥远,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好小,我好像突然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从那以后,我好像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变化。
原本觉得很难的事情,现在想来也许没那么难;原本觉得很了不起的东西,现在看看也不过如此。
就像我爬树,在下面看的时候永远不知道上面有什么样的风景,只有真正到了那个高度,才能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其实学习和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不断努力向上攀登,一层一层地突破,这样才能看到更远更广阔的天地。
高考也是如此啊,只有通过一步步努力,才能登上更高的台阶,走进更好的
未来。
所以呀,我们都要勇敢地去攀登,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就像我当年爬那棵大树一样,不断向上,去发现更多的精彩。
后来,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迷茫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棵大树,想起自己站在高处的那种感觉,然后就会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往更高处走,去寻找更美的风景。
这就是我关于登高望远的一点感悟,希望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啦!。
高考作文之递进式结构模板及范文一、【递进式结构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分论点一:“是什么”——下定义分论点二:“为什么”——探原因:有这么做的好处没有这么做的危害分论点三:“怎么做”——谈做法精彩范文孤独与幸福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
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中心论点)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
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诠释论点)孤独是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分论点一回答“是什么”)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
(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
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
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
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议例)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分论点二回答“为什么”)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
(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
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递进式作文及结果大纲模板英文回答:Introduction:In today's world, writing an essay or a composition is a common task for students. To make our writing more organized and structured, using a progressive outline can be very helpful. In this essay, I will provide a progressive outline template and explain its benefits.Body:1. Background information:To begin with, 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opic. This can help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context and relevance of the essay.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climate change, I can mention some key facts and statistics to set the stage forthe discussion.2. Thesis statement:After providing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t is crucial to present a clear and concise thesis statement. This statement should reflect the main argument or point of view that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essay. For instance, if the essay is about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the thesis statement could be: "Regular exercise not only improves physical health but also enhances mental well-being."3. Supporting arguments:Once the thesis statement is established, it is time to present supporting arguments. These arguments should be logical and well-reasoned, and each argument should be supported by evidence or examples. It is important to use a mix of personal experiences, research findings, and expert opinions to make the arguments more convincing. For instance, if I am discussing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I can provide examples of how exercise has improved my own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s well as cite studies that demonstrat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overall well-being.4. Counterarguments:After presenting the supporting arguments, it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counterarguments. This shows that the writer has considere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is able to anticipate and respond to opposing views. It is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e validity of counterarguments but also provide evidence or reasoning to refute them. For example, if someone argues that exercise is time-consuming and difficult to incorporate into a busy schedule, I can counter that by providing strategies for fitting exercise into daily routines and emphasizing the long-term benefits.5. Conclusion:In the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essay.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avoid using cliched phrases such as "inconclusion" or "to sum up." Instead, the conclusion should provide a fresh perspective or a call to action. For example, if the essay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the conclusion could encourage readers to take small steps towards reducing waste in their own lives.中文回答:引言:在今天的世界里,写一篇文章或一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常见的任务。
递进式作文结构框架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个“递进式作文结构框架”。
先来说说啥是递进式作文结构框架。
其实啊,就好比咱爬楼梯,得一阶一阶往上走,而且每上一阶,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体会到的东西也更深一层。
写作文用这个框架呢,就是让咱们的思路一步一步深入,让读者跟着咱的文字越读越有滋味,就像吃一颗层层有惊喜的夹心巧克力!比如说写一篇“我的梦想”的作文。
最开始,可能就只是简单地说自己有个梦想,比如想当一名画家。
这是第一步,先把梦想给亮出来。
然后呢,就得细细讲讲为啥会有这个梦想,可能是小时候看到一幅特别惊艳的画,被那种色彩和线条给迷住了,从此心里就种下了这颗当画家的种子。
这就比单纯说有梦想深入了一层,让读者知道了梦想的起源。
接下来,再讲讲为了这个梦想自己都做了些啥,是天天刻苦练习画画,还是参加各种绘画比赛积累经验。
这就又进了一层,让大家看到你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最后,再展望一下未来,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梦想,会是怎样的美好场景,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自己又会有怎样的成长和收获。
这一层一层地递进,就把这个梦想写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啦!我想起之前参加过的一次作文比赛,那可真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递进式结构框架的妙处。
那次比赛的主题是“家乡的变化”。
一开始,我就直接写了家乡的名字,然后简单描述了一下它现在的样子,有新修的高楼大厦,有宽敞的马路,还有热闹的商业街。
这算是给读者一个初步的印象。
接着,我就开始回忆小时候家乡的模样。
那时候啊,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洼,走路都得小心翼翼,不然准会溅一身泥。
房子也大多是低矮的小平房,看上去有些破旧。
和现在的繁华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一对比,就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了家乡变化的程度。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为啥家乡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我想到了国家的好政策,政府大力扶持农村发展,招商引资,让不少工厂在我们家乡落地生根。
还有那些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他们不怕吃苦,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递进式的总分总结构作文先来说说这个“总”吧。
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这开头的“总”呢,得把你这篇文章的大帽子给戴上。
我记得我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啊,那叫一个头疼。
我就想啊,这开头到底咋写呢?我当时就觉得,随便写几句凑凑数得了。
结果呢,写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
后来啊,我就琢磨出来了,这个“总”得有点吸引力,得像个小钩子一样,把读者的魂儿给勾住。
比如说,你可以来个惊人的小事实,或者是提个特有趣的问题。
就像我写过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开头我就写“你知道吗?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地球可能在100年后就变成一个大垃圾场啦!”这样一写,读者就会想“嗯?真的吗?我得看看咋回事儿。
”然后呢,就是这个“分”啦。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一块一块地往上垒。
递进式嘛,就是要有个层次。
我以前啊,总是乱写一气,想到啥写啥。
就像我写一篇关于我家乡美食的作文,我一开始写了这个美食的外观,然后突然又跳到它的制作过程,再跳到我小时候吃这个美食的回忆,乱得像一锅粥。
后来我才明白,递进式得有个顺序。
你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或者从表面到深入。
比如说还是写家乡美食,我可以先写美食的外观,让人有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写它的制作材料,再深入到制作过程,最后写这个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读者也能跟着你的思路,一点一点地深入了解这个东西。
再来说说这个递进式的小技巧。
我觉得啊,你可以用一些连接词,像“首先”“其次”“然后”“最后”这些,不过呢,也别用得太死板了。
有时候我就想,这些词用多了会不会显得太生硬了?我就试着换一些说法,像“第一点呢”“接下来呀”“再然后哦”。
这样感觉就会自然一些。
还有啊,在这个“分”的部分,你可以多举些例子。
就像我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我就举了我和我朋友小明之间的故事。
我们俩小时候一起上学,有一次他摔倒了,我把他扶起来,然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这个例子一写,就会让文章更生动,读者也能更好地理解你要表达的东西。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递进式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递进式概念诠释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递进式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形式是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另一种形式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
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方法引领1、按议论步骤递进(递进式结构)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
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高尚;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
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2、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递进式结构议论文精彩例文结构完整 ,在议论文里面除了并列式、对比式结构之外,最常见的还有一种递进式结构。
你想知道递进式结构议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递进式结构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递进式结构议论文:谈成功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钱。
”第三个工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到了后来,前两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第三个砌砖工人何以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无疑,他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有自信心。
自卑者毫无自信,他们大多都像第一个工人那样,丧失信心,丧失前进的动力,得过且过,失去上进心和理想;自负者则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强,目中无人,他们所谓的“自信”实际上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这种人多如第二个工人那样,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结果一事无成;而只有像第三个工人那样的有自信心的自强者,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实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
所以说,一个连自信心也没有的人,决不可能成就事业。
第二个条件是有理想。
爱迪生说得好,“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而爱迪生所说的“好动”、”不满足”正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理想,要想站在山顶,重要的是往上攀登。
有人曾经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
”艾青在一首诗中写道:“人没有理想等于残废再大的风浪折不断海燕的翅膀”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决不会创造出一番事业来的。
其三、要不懈地努力。
一个成功的人、光有自信心和理想是不够的。
倘若第三个工人不经过一番努力奋斗,或许,直到现在他还是一个普通的砌砖工。
英国作家、历史学家迪斯雪利曾经说过:“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
”一个真正经得起失败打击的人不会因为成功在召唤时才努力。
罗曼·罗兰说过:“我不需要希望才行动:我不需要成功才坚持。
”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他应自己又地去尝试。
递进式作文结构议论文结构模式——递进式整理:褚海堂【模式解读】递进式分层论述结构要求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例文引路】说疑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
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
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出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
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见疑不疑,主观臆测,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
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
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只是“氯化碘”。
后来,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试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
这件事对利比息教训很深。
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
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
这个断言,流传了一千八百年。
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是真理。
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
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的运 1 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翳,打开真理的大门。
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可尼就不可能设法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是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向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随主观臆测乱下判断,不被陈规旧章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
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
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都要敢于【小试牛刀】“开卷有益”小议前一阶段同学们掀起了一股看武侠小说的热潮。
看看某些“啃”武侠小说“啃”得津津有味的人,笔者甚为奇怪。
问其中一人“读之何益?”答曰:“开卷有益,你难道不知道吗?古人尚知之,况于吾辈乎?”我听了不禁啼笑皆非。
“开卷有益”中的“卷”,并未注明何书,好书还是坏书,这就给某些人钻了空子。
实际上,看坏书根本无益,譬如牛顿,由于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后半生中读了大量神学方面的书,结果一事无成,殊为可惜。
其实,读坏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试想:宋太宗当年读的若不是《太平御览》,而是艳情诗的话,恐怕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炀帝“并驾齐驱”了。
在当今社会,因为读坏书而走向犯罪深渊的青少年难道还少吗?看来,只有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读好书是否就一定开卷有益呢?也不是。
《微积分》绝对可以算作好书,但若逼着小学生读,能得到多少益处呢?《史记》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都是很高的,但是若让略识“之乎”者去读,恐怕效果也只是对牛弹琴。
所以读书还要选择合适自己读的书。
读书不光要注意读好书,读适合自己读的书,而且要注意不可贪多,否则,结果只可能是“嚼不烂”,和无益也差不多。
宋朝陈正文,涉猎群书,但边读边忘,一事无成。
一天,他向朱熹请教,朱熹告诉他:“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百字,一连读上二三十遍。
”陈正文照此办理,日子久了,知识果然与日俱增。
可见,读书只有专心读适合自己一类的书,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读书具有了以上几条,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不够。
必须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
2马克思读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时,具体分析,吸取其精华,从而创立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与此相反,不久前社会上时兴读萨特、弗洛伊德、尼采的著作,诚然,这些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读者却不作一点分析,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连毒素带养料,一古脑儿吸进去,养料没有吸收,毒素蔓延滋长,待到吐出来时,反而更脏了些。
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牢记吗?其实如果这些读者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指导,进行正确的鉴赏、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是完全可以“洋为中用”的。
所以,读书,必须读好书,读合适于自己读的书,且精读某一类书,而更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
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否则,不但无益,有时还贻害无穷。
请您来分析:【训练提高】请以“说‘思’”为题目,拟一个递进式写作提纲。
动手写一写:3【高考链接】(20xx年课标全国Ⅰ高考作文)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作文展示丹墨莲梅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
这句话的意思是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
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
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
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起一把销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
即使后来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
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在坚守中绽放自己,成就自己。
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4第二篇:作文(递进式) 700字实现心中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为什么)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雕琢心中的天使呢?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
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
他从参加110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跨越一道道栏,战胜一个个障碍,他用毅力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实现心中的理想。
实现理想需要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
撒切尔夫人,一个被誉为“铁娘子”的女人,她不畏惧政治场上的黑暗和腐败,凭着一个弱女子的勇气和坚持,终于入主英国唐宁街十号,实现了她当首相的理想,把心中的天使雕琢出来。
(怎么样)天使总是美好,但天使不容易展现出来。
要使天使成型和理想成真,不能缺少一颗认真的心。
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了提炼钋和镭元素,他们日日夜夜焚膏继晷地在实验室工作,忘记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做研究,终于提炼那两个饱含汗水的元素,他们实现了理想,雕琢上心中的天使。
(怎么样)天使之美,犹如春天争芳斗艳的花儿,理想之美,犹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儿。
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需要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和一颗专注的心,只有这样,天使才能成型,理想才能成为现实,才能看到天使的美丽和理想的光彩。
(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