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4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鉴别诊断标准1.窦房结恶性病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体征观察。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ick sinus syndrome includes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 inquiry and clinical sign observation.2.心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Electrocardiogram and Holter monitoring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ick sinus syndrome.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识别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原因。
Echocardiography can help identify possible causes of sick sinus syndrome.4.行心脏负荷试验可能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窦房结功能。
Cardiac stress test may help evaluate the sinoatrial node function in patients.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心脏疾病。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ick sinus syndromerequires ruling out other cardiac conditions that may cause similar symptoms.6.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linical symptoms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ick sinus syndrome.7.定向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怎么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又叫做病窦综合征,是因为窦房结或者周围的组织出现器质性的病变,最终会形成这种疾病。
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会引起多种的症状表现,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窦性心动过缓,对于患者来说,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比如说心肌炎,心肌梗死或者是心肌缺血,在治疗的时候要恢复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在用药方面一定要有所注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另外平时要加强生活调养。
★1.治疗原则
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药物治疗常较困难。
其中,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可诱发过缓性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及β-受体阻滞剂等;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常可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异
丙肾上腺素或麻黄素等,且常缺乏长期治疗作用。
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有明显和不能耐受的副作用。
故在药物治疗中要把握时机及控制剂量。
★2.首先应尽可能地明确病因
如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可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
腔内成形术、应用硝酸甘油等改善冠脉供血。
对于急性心肌炎,则可用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或静注。
★3.对症治疗
(1)对不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试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
除此,烟酰胺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以及避免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
(2)植入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最好选用心房起搏或频率应答型起搏器,在此基础上可加用抗心律失常药以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由于窦房结及其周
围组织退行性病变或纤维化所致,应积极查找病因并去除病因,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心率过于缓慢者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生活及工作。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概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sinussyndrome,sss)是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并引起全身、神经及心脏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属中医“心悸”、“眩晕”、“胸痹”、“厥证”、“脉迟”等病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心脏传导系统原因不明的退行性变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
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也可诱发本病,此外本病亦见于结缔组织病、代谢或浸润性疾患。
由于窦房结本身发生退行性病变,邻近组织病变波及到窦房结,使窦房结自身功能不全,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综合病征。
二、中医病因病机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嗜食肥甘,久病体虚,情志失节,暴怒气逆等,均可诱发本病。
主要病理为心阳虚,肾阳虚或兼脾阳不足,同时挟有血瘀、痰凝之标症。
【临床表现】一、症状与体征当逸搏心律在50次份左右时,可无症状或轻度心、脑、肾缺血表现。
当逸搏心律<35/分或长时间无逸搏时,可出现较严重心、脑、肾缺血症状。
二、分型A型(窦性静止型):表现为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
B型(窦房阻滞型):以窦房结传导障碍为主,其特征表现为慢一快综合征。
C型(混合型):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功能均受损,为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病变。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一、常规心电图ZdwardKChung,1980年制定的病窦心电图诊断条件为:(一)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二)窦性静止和或窦房阻滞;(三)对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呈抗性的窦缓性心律失常;(四)房性早搏后代偿间歇延长;(五)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1500ms);(六)慢性房颤或复发性房颤(少数为房扑):①伴缓慢心率等;②于其前或其后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七)房室连接处性逸搏心律(伴有或不伴有缓慢而易变的窦性搏动);(八)颈动脉窦性晕厥(并非每一病例都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标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一种心律失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窦房结功能不全或窦房结区域的疾病,导致心脏节律的异常。
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1. 心动过缓,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尤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
2. 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或房性心动过速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胸闷、胸痛等不适。
3. 心律不齐,患者可能会出现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疲乏等症状。
二、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心律学会(HRS)发布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和窦房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患者需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之一或多种。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可发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特征性改变。
3. 心脏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负荷试验等有助于发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作性心律失常。
4. 心脏超声检查,可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并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三、治疗策略。
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治疗策略。
一般而言,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大方面。
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用于控制心率、维持心律稳定。
2. 介入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或心脏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
四、预后与随访。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预后与随访工作至关重要。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疗常规【概述】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和功能减退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除了窦性心律失常外,常同时合并心房自律性异常,部分病人伴有房室结传导功能障碍。
病因包括:窦房结病变(如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感染、窦房结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病变、缺血等)、窦房结周围神经和心房肌的病变、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临床表现】1发作性头晕、黑目蒙、乏力、晕厥。
2.心悸、胸闷等。
3.阿斯综合征、死亡。
【辅助检查】1心电图。
4.动态心电图或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5.食管心电图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
6.固有心率测定。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1)心电图1)非药物或特定生活环境所致的持续性自发性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以下)。
2)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
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4)阵发性快而规则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动过速与过缓的窦性或交界处性心律交替出现,即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5)非药物引起的缓慢心室率的房颤(若为阵发性,房颤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或I度房室传导阻滞)。
(2)动态心动图除了上述异常外,还可出现为:1)24h总窦性心率减少。
2)24h窦性平均心率减慢(V60~62次/min)o3)反复出现>2.0~2.5S的长间歇。
(3)食管电生理检查1)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1530~2000ms o2)校正SNRT(SNRTC)>525—600ms.3)窦房传导时间(sACT)>160~180mSo4)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T)>500。
525ms o5)心脏固有心率(IHR)<80次/mi∏o2.鉴别诊断药物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暂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
【治疗】1.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
2.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患者在安装起搏器的基础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亦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是由窦房结和(或)窦房结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
据统计50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5000人中有3例SSS;在65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600人中即有1例。
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SSS发病机制、病因、发病特点、临床分型1窦房结解剖特点窦房结足心脏自A传导系统的最高起搏点,主要由位于中央的具有自动起搏特性的细胞与位于边缘的具有传递冲动功能的T细胞组成。
2.窦房结血液供应窦房结动脉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3.窦房结神经支配窦房结主要受右侧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控。
4.SSS的主要病因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窦房结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抑制窦房结功能;淀粉样变性、甲减、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损伤窦房结;特发性SSS。
5.SSS发病的临床特点病程长,发展缓慢,一般在10年以上,早期窦房结受损少,无症状/或症状轻/间歇出现症状,随着窦房结细胞不断减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加,出现窦缓、窦房阻滞、窦性停博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瞬间记忆障碍、黑朦、眩晕(6%-11%),晕厥(40%~60%)、阿斯综合征、心悸、心绞痛等。
6.SSS的分型单纯窦房结病变(A型)(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bpm;(2)较长的窦性静止,长间歇一般>1.5秒;(3)频发的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B型)(1)在上述各种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下列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快速型心律失常:当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在恢复窦性心律之前,出现长间歇;(3)慢性房颤之前,有明确的窦性心动过缓史。
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病变型(C型)(1)交界逸搏间期>2.0秒;(2)交界心律<35bpm;(3)交界心律伴房室传导阻滞(AVB);(4)出现室性逸搏心律。
中医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常用法则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或两者交替出现,容易引发晕厥、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传统中医药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以调整心脏功能、平衡人体气血等方面着手,同时穴位、药膳等物理治疗方法也很常用。
下面就常用的治疗法则进行详细介绍。
1. 调整气血平衡法中医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通常会从调整人体气血平衡着手,通过平衡气血循环来改善心脏功能。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调和气血、通利心脉、化瘀生新等功效的药物来治疗本病。
此外,针灸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专家会针对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
如:足三里、大椎、神阙、太冲等穴位。
对于有心火燃盛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安神补心汤等药物来治疗。
同时也可以采用中药加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
2. 药膳养生法中医学认为营养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采用药膳养生法是非常地适合的。
中医药膳具有调和营养、滋阴降火、活血通脉等功效,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增强心脏功能和调整气血平衡。
常用的药膳有珍珠粉羊肉粥、木耳莲子粥、银耳羹等。
食疗基础理论为食谷饭集,五味轮换,多吃清凉食物,少吃寒凉的食物。
3. 治疗高血压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往往与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因此将治疗高血压放在治疗之中也是必要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通常是通过推拿、针灸等物理疗法和草药治疗进行。
针灸也可使心肌功能显著提高,达到降低血压和改善病态窦房结的目的。
推拿手法具有直接的疗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帮助,改善病态窦房结的病情。
可以选择风池、膏肓、神宗等穴位进行推拿。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在配合针灸治疗的情况下同时运用药物治疗以加快疗效。
总之,中医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基本法则为调和气血、养生保健和治疗高血压,方法包括药膳养生、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但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需依据具体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