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7.27 MB
- 文档页数:3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
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原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征。
主要特征为窦性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时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概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疾病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
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
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资料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40~50和60~70岁最多见。
【家庭应急处理】(1)可口服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1~2片,每日3次。
(2)艾灸神门、命门、足三里穴,每次15分钟,可提高心率4~10次/分。
(3)中药黄芪、红参、肉桂、附子、丹参、红花煎服,能增快心率,改善症状。
(4)严重者或用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送医院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应与洋地黄、奎尼丁、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入心可定等药物所致的暂时性窦房结受抑制进行鉴别。
后者有服药或注射病史,停止使用该药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动态心电图可有特征性表现,均可与病窦综合征相鉴别。
【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病理常见病因为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亦见于结缔组织病、代谢或浸润性疾患,不少病例病因不明。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资料,SSS病因不明者占37.9%。
文献尸解资料表明心脏传导系统原因不明退行性变为SSS最常见病因。
除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外,心脏传导系统其余部分,也可能受累,引起多处潜在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
合并房室交接处起搏或传导功能不全的,又称双结病变;同时累及左、右束支的称为全传导系统病变。
SSS病程发展大多缓慢,从出现症状到症状严重可长达5~10年或更长。
少数急性发作,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
特发性硬化-退行性变、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损伤,高血压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名词解释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bnormalAtrioventricularNodeReentryTachycardia, AVNR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又称作双联循环,主要由与窦房结有关的双路循环快速循环和慢速循环引起。
窦房结是心脏电信号通过的中介,由于它和房室结之间的紧密联系,心脏内各个部位的电信号能实现识别和传播,从而稳定心率。
当病态窦房结重入发作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双联循环,也称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有心悸,胸闷,不适感,头晕、头痛,疲劳,恶心等,有时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出汗,胆汁排出不畅等。
一般情况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没有明显危害,但当出现明显心动过速、心肌坏死、心衰等时,便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病史、症状、检查和放射成像检查等因素进行,常见的检查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运动图,实时起搏器电图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阿托伐他汀、非那雄胺等)和病原体抑制剂(如阿曲库溴胺、思美他汀等),还可以采用辅助治疗方法,如心脏起搏,口服阿司匹林等,对拮抗病毒感染,外科手术,穴位疗法等。
有些可能重症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进行心脏射频消融和间接的窦房结消融等外科手术,一般手术非常安全,有效,后续也非常重
要,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并定期控制、复查心电图和其他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于常见病,一般情况下,不影响患者的生活,但要注意调节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健康,避免精神紧张,锻炼好身体,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及早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应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保持心脏的健康。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它表现为窦房结的自主节律产生紊乱,导致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或者停止等症状。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大,已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或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中。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包括窦房结感染或受损、代谢紊乱、心脏血管疾病、药物或毒物等。
临床上,常见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功能失调和窦房阻滞。
窦房结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率过缓,而窦房阻滞则表现为有一定的心率,但节律不规则、心悸、头晕、心绞痛等症状。
对于疑似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事件记录和心脏超声等。
缺乏显著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能只需定期随访,而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来解决血管狭窄等基础疾病。
除了接受医学治疗之外,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平时还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适当控制饮食、
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其次,应减少使用影响心脏节律的药物,同时规律生活,保持心情愉悦,睡眠充足,并做好常规的体检和随访。
总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来控制其症状,同时还应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或病窦,又称窦房结功能障碍(sinus node dysfunction),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
病窦是由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是以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为基础[如窦性心动过缓(排除药物影响)、窦性停搏、窦房阻滞]而产生的心悸、胸闷、头晕、黒朦、晕厥、乏力、甚至猝死等症状,同时也可表现有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病程通常呈渐进性发展,也可以是间歇性,其病因可以是窦房结本身的器质性疾病(如窦房结及结周区、甚至全传导系统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进行性退行性纤维化),也可以是其他因素导致的窦房结功能改变。
【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1)详细询问主要症状:①因心动过缓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如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乏力、黒朦、晕厥、阿斯综合征等。
一般来讲,RR间期≥2s,病人可出现黒朦(又称先兆晕厥);RR间期≥5s,病人可出现晕厥;RR间期≥10s,病人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②因心动过缓和交替出现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的心悸、气短和心绞痛。
③肾脏缺血引起的腰痛、少尿等。
(2)详述主要症状的起病诱因、特点、演变过程,并叙述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如偏瘫、失语(脑卒中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等。
(3)详细询问有无心律失常发作、以及发作时频率、节律、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及诊疗情况。
(4)详述已做过的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显像、脑CT、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诊疗经过。
2、既往史: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其常累及窦房结动脉,并是老年患者发生病窦的最常见原因;有无急性或慢性心肌炎、心包炎史,其是年轻患者的常见病因;有无甲状腺功能低下病史;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及手术史;有无用过抑制心脏的药物。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标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一种心律失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窦房结功能不全或窦房结区域的疾病,导致心脏节律的异常。
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1. 心动过缓,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尤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
2. 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或房性心动过速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胸闷、胸痛等不适。
3. 心律不齐,患者可能会出现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疲乏等症状。
二、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心律学会(HRS)发布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和窦房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患者需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之一或多种。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可发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特征性改变。
3. 心脏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负荷试验等有助于发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作性心律失常。
4. 心脏超声检查,可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并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三、治疗策略。
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治疗策略。
一般而言,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大方面。
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用于控制心率、维持心律稳定。
2. 介入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或心脏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
四、预后与随访。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预后与随访工作至关重要。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亦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是由窦房结和(或)窦房结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
据统计50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5000人中有3例SSS;在65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600人中即有1例。
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SSS发病机制、病因、发病特点、临床分型1窦房结解剖特点窦房结足心脏自A传导系统的最高起搏点,主要由位于中央的具有自动起搏特性的细胞与位于边缘的具有传递冲动功能的T细胞组成。
2.窦房结血液供应窦房结动脉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3.窦房结神经支配窦房结主要受右侧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控。
4.SSS的主要病因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窦房结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抑制窦房结功能;淀粉样变性、甲减、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损伤窦房结;特发性SSS。
5.SSS发病的临床特点病程长,发展缓慢,一般在10年以上,早期窦房结受损少,无症状/或症状轻/间歇出现症状,随着窦房结细胞不断减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加,出现窦缓、窦房阻滞、窦性停博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瞬间记忆障碍、黑朦、眩晕(6%-11%),晕厥(40%~60%)、阿斯综合征、心悸、心绞痛等。
6.SSS的分型单纯窦房结病变(A型)(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bpm;(2)较长的窦性静止,长间歇一般>1.5秒;(3)频发的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B型)(1)在上述各种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下列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快速型心律失常:当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在恢复窦性心律之前,出现长间歇;(3)慢性房颤之前,有明确的窦性心动过缓史。
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病变型(C型)(1)交界逸搏间期>2.0秒;(2)交界心律<35bpm;(3)交界心律伴房室传导阻滞(AVB);(4)出现室性逸搏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