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策略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CD-10:I49.5)。
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ICD-9-CM-3: 37.81/37.82/37. 83)。
(二)诊断依据根据《2013 ESC心脏起搏和再同步化治疗指南》[EHJ,2013,34(29)],《ACC/AHA/HRS 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JAAC,2008,51( 21)]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窦性心律变时功能不全。
2.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黑矇、晕厥等。
3.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表现为:(1)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
(2)窦性停搏和(或)窦房传导阻滞。
(3)慢快综合征: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交替出现。
(4)持续心房颤动在电复律后无可维持的窦性心律。
(5)持久、缓慢的房室交界性逸搏节律,部分患者可合并房室阻滞和室内阻滞。
(6)活动后心率不提高或提高不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2013 ESC心脏起搏和再同步化治疗指南》[EHJ,2013,34(29)],《ACC/AHA/HRS 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JAAC,2008,51(21)]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必要时紧急使用)。
2.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Ⅰ类适应证:(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有相关症状的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
(2)由于某些疾病必须使用特定药物,而此药物可能引起或加重窦性心动过缓并产生相关症状者。
82中国乡村医药杂志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八讲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薛松维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窦性心律失常一般表现较轻,但也有严重类型,其中最严重的当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或3S),简称病窦综合征或病窦。
一、病窦有哪些名称?病窦的命名繁多,如窦房结迟钝、窦房结晕厥、窦房结衰竭、窦房结障碍、窦房结病、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等。
其中慢-快综合征临床处理最为棘手,常需在植入体外人工心脏起搏器后进行药物治疗。
二、病窦的“3S”如何变成“4S”病窦是指窦房结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常由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炎症或慢性纤维化引起)导致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由此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现象。
病窦的严重后果是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心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晕厥,即阿-斯综合征及猝死。
当病窦(3S)有头晕、低血压、黑矇、间歇性跛行、晕厥等症状(Symptomatic)时称有症状的病窦。
此时3S就变成了4S(Symptomatic Sinus Sick Syndrome,SSSS)。
4S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
三、病窦类型及心电图特点1.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窦缓是病窦的最常见类型,表现为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常<40次/分。
根据窦缓诊断病窦时应首先除外药物引起的心动过缓。
常见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药、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等。
其次还要排除迷走神经对心率的影响,必要时做窦房结功能试验或阿托品试验。
阿托品可解除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而显示出窦房结固有频率,如用阿托品后窦性频率能达到90次/分以上可初步排除病窦。
2.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病窦表现除上述严重的窦缓之外,还可表现为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又称窦性静止。
它指窦房结在某一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造成心房或整个心脏暂时停止跳动,表现为心电图上出现长的间歇,长间歇通常超过1.5s。
快慢综合征的再认识和治疗策略心血管网2014-01-24快慢综合征(tachy-brady syndrome,TBS)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病窦)的一种亚型,具体表现为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房颤)突然终止后恢复窦性心律出现之前有一段长间歇,即窦性停搏,患者可以出现头昏、胸闷、黑朦甚至晕厥症状。
快慢综合征的治疗是个棘手的难题,特别是在急诊室处理时,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用,而频繁出现的长间歇又会引起黑朦或晕厥,临床医生必须密切观察病情。
下面,我们来谈谈快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及如何正确地治疗。
1 快慢综合征的概念1973年Kaplan BM等首次提出了快慢综合征这一概念,认为是所谓的病窦的一种类型。
病窦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涉及窦房结退行性变、离子通道异常以及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的冲动形成障碍和/或冲动传出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其临床表现是以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为基础而产生的头晕、晕厥等症状,同时也可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等。
针对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交替出现的情况,1968年Ferrer先提出了慢快综合征,临床上又称为缓速综合征(Slow-fast syndrome)。
“慢快型”与“快慢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严重和持续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房阻滞等证据,房颤、房扑或房速发作前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快速性心律失常为被动性;而后者在无房颤发作时表现为正常窦性心律,房颤、房扑或房速发生在正常窦性心律基础上,即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动性。
近年来随着对于房颤触发机制的认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飞跃发展,在临床中逐渐认识到,快慢综合症中的房颤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亦可能是由肺静脉和(或)腔静脉内肌袖的电活动驱动和触发心房活动所引起,通过导管射频消融隔离大静脉与心房间的电连接而获得根治,随着治疗后房颤的终止,其后出现的长时间窦性停搏和严重窦缓也会随之消失,这个结果使我们不禁对阵发性房颤伴长间歇这种快慢综合征的潜在机制进行了重新思考,为这类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是心源性晕厥的原因之一,主要由于窦房结本身或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造成窦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以致产生各种心律失常及由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心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一类综合征。
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每类又分为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两种原因。
临床上的病窦多指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病程缓慢,可持续5~10年或更长。
病人出现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肾及胃肠道等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头昏、眩晕、记忆力减退、乏力,严重者可致阿-斯综合征或猝死。
如有心动过速,则亦可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2.心电图特征:主要有下列两类表现:(1)窦房结水平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2)窦房结水平以下的被动性心律(交界性逸搏、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合并房室结病变还可出现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
3.辅助检查:窦房结功能评定包括窦房结自律性(固有节律测试、激发试验、窦房结恢复时间测试)及窦房传导时间异常。
4.诊断:心电图上具有下列1项或l项以上者可明确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持续≥1 min;(2)二度Ⅱ型窦房阻滞;(3)窦性停搏>3.O s;(4)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恢复时间>2.O s。
对疑有窦房结病变者需结合窦房结功能评定的结果协助诊断。
[附]杨钧国的诊断标准(1990年)(1)严重窦性心动过缓;(2)严重窦性静止;(3)严重窦房阻滞;(4)在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后严重窦律衰竭;(5)慢性房颤伴严重心室反应,以前的病史证实有上述1~4项中一项者;(6)SNRT或CSNRT异常延长;(7)SACT异常延长;(8)ISNRT、ICSNRT或ISCACT异常延长;(9)窦房结不应期延长;(10)按压颈动脉窦后窦性静止>3 s,以上各项中具备1项,且能排除功能性窦房结功能不全者即可诊断为病窦。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亦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是由窦房结和(或)窦房结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
据统计50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5000人中有3例SSS;在65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600人中即有1例。
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SSS发病机制、病因、发病特点、临床分型1窦房结解剖特点窦房结足心脏自A传导系统的最高起搏点,主要由位于中央的具有自动起搏特性的细胞与位于边缘的具有传递冲动功能的T细胞组成。
2.窦房结血液供应窦房结动脉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3.窦房结神经支配窦房结主要受右侧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控。
4.SSS的主要病因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窦房结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抑制窦房结功能;淀粉样变性、甲减、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损伤窦房结;特发性SSS。
5.SSS发病的临床特点病程长,发展缓慢,一般在10年以上,早期窦房结受损少,无症状/或症状轻/间歇出现症状,随着窦房结细胞不断减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加,出现窦缓、窦房阻滞、窦性停博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瞬间记忆障碍、黑朦、眩晕(6%-11%),晕厥(40%~60%)、阿斯综合征、心悸、心绞痛等。
6.SSS的分型单纯窦房结病变(A型)(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bpm;(2)较长的窦性静止,长间歇一般>1.5秒;(3)频发的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B型)(1)在上述各种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下列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快速型心律失常:当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在恢复窦性心律之前,出现长间歇;(3)慢性房颤之前,有明确的窦性心动过缓史。
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病变型(C型)(1)交界逸搏间期>2.0秒;(2)交界心律<35bpm;(3)交界心律伴房室传导阻滞(AVB);(4)出现室性逸搏心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应该吃什么药。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应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如对心肌缺血,炎症等的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指提高基础心率,减少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晕厥,阿-斯综合征的发作,避免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心率缓慢显著或伴自觉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舒喘灵口服,双结病变,慢快综合征以及有明显脑血供不足症状如近乎昏厥或昏厥的患者宜安置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房室顺序按需起搏器较VVI更符合生理要求,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安装起搏器后再加用药物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发作,近来尚有用程控自动扫描复律器治疗慢快综合征(见人工心脏起搏器章),心动过缓时按VVI起搏,心动过速发作时则由VVI转为VVT,发放扫描刺激或短阵快速刺激中止心动过速发作,病窦综合征患者禁用可能减慢心率的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发作时,不宜进行电复律。
1.应尽可能地明确病因,如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可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应用硝酸甘油等改善冠脉供血,心肌炎则可用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或静注。
2.对于轻症,无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一般无需治疗,加强随访即可。
3.缓慢心率的治疗无症状,心率≥50次/min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心率45次/min,可以选用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它能兴奋心脏的窦房结和房室结,使心率增快,如应用无效,说明窦房结及房室结有功能不全而不起反应(当然应注意异丙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此时可试用阿托品1mg皮下或静脉注射,如有效可每4~8 小时注射1次,由于应用剂量较大,也应注意阿托品的副作用,另外,也可口服麻黄碱,但应注意其对血压,冠状动脉的副作用,亦可用氨茶碱,剂量0.2g,口服,每6 小时1次,服30次,可提高心率,总有效率为80%,平均心率增加10~20次/min,治疗前SNRT(2104±640)ms,治疗后为(1620±272)ms(P0.05);治疗前CSNRT为(1048±640)ms,治疗后为(644±260)ms(P0.05),明显缩短,氨茶碱有竞争拮抗腺苷受体改善窦房结功能的作用,此外,氨茶碱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窦房结血供和兴奋交感神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