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646.50 KB
- 文档页数:24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装配技术是制造业中一项重要的工艺,它涉及到机械零件
的组装和调试。
以下是机械装配技术的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总结:
1. 设计图纸的理解和解读
- 设计图纸是机械装配的基础,需要理解图纸上的各种符号和
标识,例如尺寸标注、平行线标记等。
- 了解不同视图的表示方法,如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等。
- 掌握图纸上不同零件的命名规则,以及装配关系的表示方式。
2. 机械零件的分类和特点
- 机械零件可以按照形状、功能和材料等进行分类,如轴、轮、齿轮等。
- 不同零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如精度、强度、耐磨性等。
3. 装配工艺和方法
- 掌握不同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如手工装配、自动装配和半自动装配等。
- 了解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扳手、螺丝刀等。
- 熟悉常见的装配方法,如插销装配、螺纹连接和焊接等。
4. 调试和测试
- 调试是装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逐个检查各个装配好的零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运行。
- 掌握常见的调试方法,如调整螺栓的紧固力度、校准传动装置等。
- 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验,如耐压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装配的质量和可靠性。
5. 安全和保护
- 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应注意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 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 维护和保养装配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以上是机械装配技术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装配基本知识目录一、装配基础 (3)1.1 装配定义与作用 (4)1.2 装配的基本原理 (4)1.3 装配的基本流程 (5)二、装配工具与设备 (7)2.1 常用装配工具 (7)2.2 常用装配设备 (9)2.2.1 装配机 (10)2.2.2 自动化装配线 (11)2.2.3 汽车装配线 (12)三、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4)3.1 零件检测 (15)3.1.1 零件尺寸检查 (15)3.1.2 零件质量检测 (16)3.1.3 零件磨损检测 (18)3.2 工具与设备准备 (19)3.2.1 装配工具准备 (20)3.2.2 装配设备准备 (21)3.3 工艺文件准备 (22)3.3.1 装配工艺卡片 (23)3.3.2 装配工序卡 (24)3.3.3 装配检验标准 (25)四、装配过程 (26)4.1 装配基本操作 (27)4.1.1 螺钉紧固 (28)4.1.2 部件安装 (29)4.2 装配精度控制 (30)4.2.1 尺寸精度控制 (32)4.2.2 形状精度控制 (33)4.2.3 位置精度控制 (35)4.3 装配后的检查与测试 (36)4.3.1 外观检查 (37)4.3.2 功能测试 (38)4.3.3 性能测试 (38)五、装配质量与改进 (40)5.1 装配质量评估 (41)5.1.1 装配合格率 (43)5.1.2 装配返工率 (44)5.1.3 装配不良品统计 (45)5.2 装配质量改进 (46)5.2.1 问题分析 (47)5.2.2 改进措施 (49)5.2.3 改进效果评估 (50)5.3 装配工艺优化 (50)5.3.1 工艺流程优化 (51)5.3.2 工艺参数优化 (52)5.3.3 工装设备优化 (53)一、装配基础装配工艺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零件的清洗、加工、装配、调整和检验等多个方面。
在装配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装配方法和技巧,了解各种装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以及严格遵守装配工艺规程,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基础知识(一)1-1装配工艺概述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诺干个零件结合成部件或将诺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称为装配。
一、装配工作的重要性装配工作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工作的好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零件间的配合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机器就不可能正常工作;零部件之间、机构之间的相互位置不正确,有的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有的甚至无法工作;在装配过程中,不重视清洁工作、粗枝大叶、乱敲乱打,不安工艺要求装配,也绝不可能装配出合格的产品。
装配质量差的机器,精度低、性能差、消耗大、寿命短,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相反,虽然某些零部件的精度并不很高,但经过仔细的修配,精确的调整后,仍可能装配出性能良好的产品来。
装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二、装配工艺过程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其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2)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锈蚀、切屑、油污及其它赃物。
(4)对有些零部件还需要进行刮削等修配工作、平衡(消除零件因偏重而引起的振动)以及密封零件的水压试验等。
2.装配工作比较复杂的产品,其装配工作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部件装配部件装配是指产品在进入总装配以前的装配工作,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装配组织的形式不同,部装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或称组合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元的装配工作,都可称为部件装配。
(2)总装配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完整的产品的过程叫总装配(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1)调整工作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
如轴承间隙、镶条位置、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
2)精度检验包括工作精度检验、几何精度检验等3)试车包括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工作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等方面的检查。
课题二十八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一、引言机械装配是指通过将各个零部件组合起来,形成一台完整的机械设备的过程。
机械装配工艺是指在机械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机械装配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掌握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是每个机械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机械装配工艺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装配的定义、分类和工艺流程等。
二、机械装配的定义机械装配是指将单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成完整的机械设备的过程。
机械装配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零部件的准备:将需要装配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的清单准备好,确保各个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2.零部件的清洁和润滑: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进行清洁和润滑处理,确保零部件表面没有杂质和污垢,以及零部件之间的运动能够顺畅进行。
3.组装工序:按照机械设备的装配顺序将零部件逐步组装起来,通常包括定位、对位、装配、拧紧等工序。
4.装配的检验和调整:对已经装配好的机械设备进行检验,确保各个功能的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5.最终检验和试运行:对已经装配好并进行调整的机械设备进行最终的检验和试运行,确保机械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三、机械装配的分类机械装配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按照装配对象的复杂程度分类:–小型装配:装配的对象为小型机械设备,如手动工具、小型仪器等。
–中型装配:装配的对象为中型机械设备,如农用机械、家用电器等。
–大型装配:装配的对象为大型机械设备,如工业机械、船舶等。
2.按照装配方式的不同分类:–手工装配: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装配,适用于小型机械设备的装配。
–自动装配: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适用于中型和大型机械设备的装配。
–半自动装配:人工操作和自动化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装配。
3.按照装配工艺的不同分类:–工序装配:将整个装配工艺划分为多个工序进行装配,每个工序负责零部件的一部分装配工作。
装配基础知识第⼀章装配基础知识1、什么叫装配?答: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个零件组装成部件或将若⼲个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产品的过程,称作装配。
更明确地说:把已经加⼯好,并经检验合格的单个零件,通过各种形式,依次将零部件联接或固在⼀起,使之成为部件或产品的过程叫装配。
2、装配⼯作的重要性有哪些?答:装配⼯作的重要性有如下⼏点:(1)只有通过装配才能使若⼲个零件组合成⼀台完整的产品。
(2)产品质量和使⽤性能与装配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装配⼯作的好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
(3)有些零件精度并不很⾼,但经过仔细修配和精⼼调整后,仍能装出性能良好的产品。
3、产品有哪些装配⼯艺过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装配的⼯艺过程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装配前的准备⼯作①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相互关系及联接⽅法。
②确定装配⽅法。
③确定装配顺序。
④清理装配时所需的⼯具、量具和辅具⑤对照装配图清点零件、外购件、标准件等。
⑥对装配零件进⾏清理和清洗。
⑦对某些零件还需进⾏装配前的钳加⼯(如:刮削、修配、平衡试验、配钻、铰孔等)。
(2)装配⼯作①部件装配——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叫部件装配。
②总装配——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叫总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①调整⼯作就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的是使机构或机器⼯作协调(如轴承间隙、镶条位置、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
②精度检验就是⽤量具或量仪对产品的⼯作精度、⼏何精度进⾏检验,直⾄达到技术要求为⽌。
(4)喷漆、涂油、装箱喷漆是为了防⽌不加⼯⾯锈蚀和使产品外表美观。
涂油是使产品⼯作表⾯和零件的已加⼯表⾯不⽣锈。
4、什么是装配⼯艺规程?答:规定产品或零部件装配⼯艺过程和操作⽅法等的⼯艺⽂件,称装配⼯艺规程。
5、执⾏⼯艺规程有哪些作⽤?答:(1)执⾏⼯艺规程能使⽣产有条理地进⾏。
(2)执⾏⼯艺规程能合理使⽤劳动⼒和⼯艺设备、降低成本。
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装配工艺基础将加工好的各个零件(或者部件)根据一定的技术条件连接成完整的机器(或者部件)的过程,称之柴油机(或者部件)的装配。
船舶柴油机是由几千个零件构成的,其装配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柴油机的装配是柴油机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
一台柴油机能否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与经济性与可靠地运转,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装配工作的好坏,即装配工艺过程对产品质量起决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装配质量与生产率,务必对与装配工艺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比如,装配精度、装配方法、装配组织形式、柴油机装配工艺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与装配技术规范等等。
第-节装配精度及装配尺寸链一、装配精度船舶柴油机制造时,不仅要求保证各构成零件具有规定的精度,而且还要求保证机器装配后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即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
柴油机的装配精度既与各构成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状精度有关,也与各构成部件与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关。
特别是作为装配基准面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的影响最大。
比如,为了保证机器在使用中工作可靠,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与尽量减少磨损,应使装配间隙在满足机器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
这就要求提高装配精度,即要求配合件的规定尺寸参数同装配技术要求的规定参数尽可能相符合。
此外,形状与位置精度也尽可能同装配技术要求中所规定的各项参数相符合。
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务必采取一些措施:⑴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⑵提高柴油机各部件的装配精度;⑶改善零件的结构,使配合面尽量减少;⑷使用合理的装配方法与装配工艺过程。
柴油机及其部件中的各个零件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制造公差。
为了在装配时能保证各部件与整台柴油机达到规定的最终精度(即各部分的装配技术要求),这就有必要利用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柴油机及其部件中各零件的尺寸与表面位置的公差。
根据尺寸链的分析,能够确定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装配方法与工艺措施。
二、装配尺寸链装配尺寸链:任何一个机构,如活塞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都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零件所构成,这些零件的尺寸就反映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尺寸链。
装配工艺基础知识一部需要修理的机械。
总要经过拆卸,才能对其损坏了的零部件进行修理。
最后,又必须经过装配,才能恢复机械的原样,机械拆卸的劳动量约占修理总劳动量的40~80%。
拆卸方法不当,会损坏机械,装配方法不正确,会影响机械的正常工作。
所以,正确地执行拆装工艺,不仅影响修理的生产率,而且对所修机械的质量、修理成本,将来的工作寿命都有重大的影响。
一、装配工艺概述:1.装配工作及其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按图纸及技术要求的规定,将经检查合格的零件,通过各种形式连接起来,成为组件、部件,最终组成一台整机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在装配时,若零件间的配合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或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不正确,则装配后必将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使机器无法正常运行。
一台装配质量差的机器必然精度低,性能差、寿命短。
相反,尽管某些零部件质量不高,但在装配时经过仔细的修配和调整,亦能装配出性能良好的产品,因此装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作为维修工,如能熟悉和掌握一定的装配知识,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检修工作的技术水平。
2.装配工作的划分:2.1组件装配它是从设计图纸中的一部分(部件)里分出来的通常有几个零件连接组对为一个单独的构件。
一般称为装配的基本单元。
2.2部件装配它是指以设计图纸的一个部分为一个单元,将这个部分的所有零件和组件装配成一体,成为一个完整机构的过程。
例如各种设备中常见到的减速机,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机构,又从属于设备里的一个部件。
2.3总装配它是指将零件、组件、部件连接成一台整体机器或设备的过程。
2.4总装试车一般总装完毕的机器或设备,都要求在总装后进行试车工作,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在试车过程中可对机器或设备进行调试,发现或解决装配时未能发现的问题,保证其使用性能达到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要求。
3.零件在装配中连接种类在装配过程中,零件间相互连接的性质对确定装配的次序和方法有直接的影响,按照零件连接松紧程度和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固定连接它在装配后,零件之间不能相互运动。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机械装配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一大重要环节,良好的装配工艺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还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由于机械装配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细节问题,因此对于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显得至关重要。
一、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在机械装配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装配工艺。
机械装配涉及到许多基本原理,如果不掌握好基本原理,就很难掌握机械装配的技能。
1、尺寸积累原理在机械装配的过程中,尺寸相差大的零件需要增加一个适当的间隙来保证机械装配后的精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累加的尺寸过多,就会影响机械装配后的精度。
2、配合原理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必须保证各零件的精度和配合性能。
不同零件之间的配合方式有很多种,如公差配合、过盈配合、滑动配合等。
对于不同的零件,选用不同的配合方式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装配顺序原理在机械装配的过程中,要根据零件的特殊情况确定装配顺序。
同时,需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装配原则。
二、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流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装配顺序、零件清洗、检查和调整等几个步骤。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准备工作在机械装配之前,需要对待装配的零件进行常规检查和清理。
包括检查零件是否符合制造和质量要求、清除零件上的铁屑和灰尘等。
同时需要确认机床、测量仪器和工具是否按照装配工艺要求进行选择和校对,以保证成品的准确性和精度。
2、装配顺序在机械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零件之间的配合和工艺要求来确定装配顺序。
装配顺序必须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进行,以保证装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零件清洗在机械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对待装配的零件进行清洗和润滑。
这样可以保持装配环境的干净和清洁,同时为装配后的产品提供保护。
4、检查和调整在机械装配完成后,需要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检查和调整。
检查应包括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通过调整可以达到最终的装配目的。
三、机械装配工艺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点在机械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最终的装配产品会产生影响。
装配工艺基础将加工好的各个零件(或部件)根据一定的技术条件连接成完整的机器(或部件)的过程,称为柴油机(或部件)的装配。
船舶柴油机是由几千个零件组成的,其装配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柴油机的装配是柴油机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
一台柴油机能否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性以及可靠地运转,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装配工作的好坏,即装配工艺过程对产品质量起决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装配质量和生产率,必须对与装配工艺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装配精度、装配方法、装配组织形式、柴油机装配工艺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和装配技术规范等等。
第-节装配精度及装配尺寸链一、装配精度船舶柴油机制造时,不仅要求保证各组成零件具有规定的精度,而且还要求保证机器装配后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即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
柴油机的装配精度既与各组成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有关,也与各组成部件和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关。
尤其是作为装配基准面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的影响最大。
例如,为了保证机器在使用中工作可靠,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尽量减少磨损,应使装配间隙在满足机器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
这就要求提高装配精度,即要求配合件的规定尺寸参数同装配技术要求的规定参数尽可能相符合。
此外,形状和位置精度也尽可能同装配技术要求中所规定的各项参数相符合。
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必须采取一些措施:⑴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⑵提高柴油机各部件的装配精度;⑶改善零件的结构,使配合面尽量减少;⑷采用合理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过程。
柴油机及其部件中的各个零件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制造公差。
为了在装配时能保证各部件和整台柴油机达到规定的最终精度(即各部分的装配技术要求),这就有必要利用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柴油机及其部件中各零件的尺寸和表面位置的公差。
根据尺寸链的分析,可以确定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装配方法和工艺措施。
二、装配尺寸链装配尺寸链:任何一个机构,如活塞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都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的尺寸就反映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尺寸链。
这种表示机构中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尺寸链,就称之为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可由装配图看出,如图1-1所示为活塞与气缸配合的装配尺寸链图。
图中b)所示为其相应的尺寸链简图。
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它在装配前是不存在的,而是在装配后才形成的,如图1-1(b)中的N 。
封闭环通常就是装配技术要求。
其中如果某组成环的尺寸增大(其他各组成环不变情况下),使封闭环的尺寸也随之增大,则此组成环称为增环,如果某组成环尺寸增大,使封闭环的尺寸随之减少,则此组成环称为减环。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即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它可由下式表示:∑∑-+==-=111n m j j m z z A A N式中:N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A z ——A 1、A 2、A m ,为各增环的基本尺寸;m ——增环数;A j ——A m+1、A m+2、A n-1,为各减环的基本尺寸;n ——尺寸链的环数(包括封闭环在内)。
为了使装配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从尺寸链的观点看,就是要保证尺寸链中的封闭环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
尺寸链封闭环的公差等于所有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
它可由下式表示:图1-1 活塞与气缸套的配合的尺寸链图∑-=-=++++=111321n i Ai An A A A N δδδδδδΛΛ式中:δN ——封闭环的公差;δAi ——各组成环的公差;n ——尺寸链的环数(包括封闭环在内)。
以上是用完全互换法计算尺寸链的基本公式。
分析柴油机的装配尺寸链时,应从装配图中,找出各个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尺寸链关系,然后按照装配技术要求,找出以此技术要求为封闭环的装配尺寸链。
同理,根据各个部件的装配技术要求,依次找出机器的全部装配尺寸链。
例1 柴油机压缩室高度装配尺寸链及其计算。
图1-2所示为柴油机各零件所组成的尺寸链关系图。
为了保证柴油机的压缩比,压缩容积必须保持恒定,即压缩室的高度必须一定。
压缩室高度以N 表示。
N 是在装配后形成的,因此,N 为封闭环。
从柴油机的装配图中,可以找出由固定件和运动件等为组成环所构成的尺寸链。
a) b)图1-2 柴油机压缩室高度计算尺寸链图图中:A 1——主轴承孔轴线至机座上平面的距离;A 2——机座垫片厚度;A 3——机体总高度;B 4——机体上装气缸套的凹坑深度;A 5——气缸套垫片厚度;A 6——气缸套凸肩高度;A 7——气缸盖垫片厚度(压缩后的尺寸);B 8——气缸盖凸台高度;B 9——活塞销轴线至活塞顶平面之距离;A 10——连杆小端孔与活塞销间隙的一半;B 11——连杆大小端孔轴线距离;A 12——连杆大端孔与曲柄销间隙的一半;B 13——曲柄半径;A 14——主轴承孔至主轴颈间隙的一半。
以上各尺寸参数都直接影响到压缩室的高度。
因此,压缩室高度N 的基本尺寸为: )()(1311984141210765321B B B B B A A A A A A A A A N ++++-++++++++= 而压缩室高度公差δN 等于所有各组成环公差的总和(其中尺寸B i 以A i 来代替),即:∑==141i Ai N δδ式中:δAi ——各组成环的公差。
例2 如图1-3所示,在柴油机的曲轴主轴颈与止推轴承配合中,由主轴颈、两个止推环、主轴承的轴向尺寸和轴向间隙形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根据使用要求,规定轴向间隙为sN xN N ∆+∆+=0,由结构设计要求,主轴颈轴向长度基本尺寸为A 1,主轴承轴向长度基本尺寸为A 3。
试计算有关零件轴向基本尺寸和公差带。
图1-3 曲轴主轴颈与止推主轴承配合及轴向尺寸的尺寸链根据尺寸链方程式,两个止推环的基本尺寸可用下式表示:N A A A A --=+3142设两个止推环厚度相等,即42A A =,得)(213142N A A A A --== 根据封闭环公差方程式,各组成环公差与封闭环公差存在下列不等式:∑-=≤+++=114321n i N Ai δδδδδδ用等公差的分配方法求得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为:1-=n NAiM δδ由于各组成环零件加工不太困难,而且组成环环数不多,可以采用极值解法。
求出平均公差后,还要根据各组成环制造的难易程度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调整,调整后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仍应满足不等式的要求。
组成环A 2、A 4容易加工,公差可以减小;组成环A 1加工较难保证需要增大公差值而A 3维持其平均公差值,加工还不是很困难。
确定各组成环的上、下偏差:组成环A 1为包容尺寸按基准孔考虑,下偏差为零;A 3则为被包容尺寸按基准轴考虑,上偏差为零,A 2、A 4做为协调环,其偏差不能再按单向偏差形式考虑,而由尺寸链的计算来确定。
为了制造方便取A 2、A 4的上偏差相等(△SA2=△SA4)和下偏差相等(△XA2=△XA4)。
由下式可分别求得A 2、A 4的上、下偏差。
∑∑-+==∆-∆=∆111n m j j X m i i S S A A N∑∑-+==∆-∆=∆111n m j j S m i i X X A A N第二节 装配方法装配方法与解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为了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解尺寸链确定部件或柴油机装配中各个零件的公差时,必须保证它们装配后所形成的积累误差不大于部件或柴油机按其工作性能要求所允许的数值。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完全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法、调整法等五种。
一、完全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的实质是:以完全互换为基础来确定机器中各个零件的公差,零件不需要作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装配成部件或机器后就能保证达到预先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
用完全互换装配法时,解尺寸链的基本要求是: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得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可用下式来表示N n i Ai δδ≤∑-=11为了实现上述装配方法,应将每个零件的制造公差预先给予规定,实践中常采用等公差法和等精度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完全互换装配法的主要优点是:⑴可以保证完全互换性,装配过程较简单;⑵可以采用流水装配作业,生产率较高;⑶不需要技术水平高的工人;⑷机器的部件及其零件的生产便于专业化,容易解决备件的供应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当环数较多时有的零件加工显得特别困难。
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装配精度较高而环数少的情况,或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多环情况中。
针对这种情况,尤其对多环且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可采用不完全互换装配法。
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又称部分互换装配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考虑到组成环的尺寸分布情况,以及其装配后形成的封闭环的尺寸分布情况,可以利用概率论给组成环的公差规定得比用完全互换装配法时的公差大些,这样在装配时,大部分零件不需要经过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但有很少一部分零件要加以挑选、修配或调整才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
换句话说,用这种装配方法时,有很少一部分尺寸链的封闭环的公差将超过规定的公差范围,不过可将这部分尺寸链控制在一个很小的百分数之内,此百分率称为“危率”(或“冒险率”)。
这样,根据封闭环的公差计算组成环的公差时,必须考虑到危率和组成环的尺寸分布曲线的形状。
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和尺寸链环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显得更优越。
三、选择装配法选择装配法就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零件)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从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
用此法装配时,可在不增加零件机械加工的困难和费用情况下,使装配精度提高。
选择装配法在实际使用中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直接选配法和分组装配法。
1. 直接选配法所谓直接选配就是从许多加工好的零件中任意挑选合适的零件来配套。
一个不合适再换另一个,直到满足装配技术要求为止。
例如,在柴油机活塞组件装配时,为了避免机器运转时活塞环在环槽内卡住,可以凭感觉直接挑选易于嵌入环槽的合适尺寸的活塞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预先将零件分组,但挑选配套零件的时间较长,因而装配工时较长,而且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工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2. 分组装配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加工好的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成若干组,然后按对应组中的一套零件进行装配,同一组内的零件可以互换,分组数愈多,则装配精度就愈高。
零件的分组数要根据使用要求和零件的经济公差来决定。
部件中各个零件的经济公差数值,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零件的分组数以K 表示,可按下式计算:AiAi K δδ'= 式中:Aiδ'——零件的经济公差(零件的制造公差); Ai δ——零件的组公差(零件分组后在该组内的尺寸变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