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水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南阳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25•【字号】宛政办[2013]69号•【施行日期】2013.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南阳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宛政办〔2013〕69号)南召县、卧龙区人民政府,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南阳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7月25日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南阳市实施方案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原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环发〔2010〕63号)(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切实落实《规划》任务,保障我市城市饮用水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
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状况得到全面控制,水质得到有效保障;提升水源应急监测及应急供水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技术及方法体系。
二、重点任务(一)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项目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工程。
隔离防护工程包括隔离防护围栏、围网、生态防护林和水源地标志建设及取水口污染防护工程等。
隔离防护包括采用围栏或围网进行保护的物理隔离和选择适宜树木种类建设防护林的生物隔离两种形式。
规划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1.鸭河口水库鸭河口水库库区防护围栏项目责任单位:鸭河工区管委会2.白河地下水井群生物系统拦截工程责任单位:市城管局(二)一级保护区整治项目一级保护区整治主要针对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采用拆除、关闭、搬迁等措施解决一级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
南阳市降水量及降水变化趋势分析作者:段汝意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12期摘要:南阳市地处中原腹地,紧邻长江支流白河,区域内降水丰富,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对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降水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做好南阳市全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并与南阳市历史同期的降水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南阳市的降水变化,并根据南阳市全年降水量的特点结合南阳市的用水需求及防洪需求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应对措施。
本文在分析南阳市近几十年降水量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南阳市地区降水量的月、季节和年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降水类型分布特征,从而为南阳市的农业生产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南阳市;降水量;降水特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污染的不断加剧,全球的气候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于出现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极端恶劣天气,比如说极端降水、冰雹等恶劣的自然气候。
在我国,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降水、干旱等的恶劣气候天气也在悄然侵袭我国各地。
以降水为例,降水量的不同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异性,通过对降水的诸多研究表明,各地因地形、气候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降水变化特性。
南阳市地处中原区域,土地肥沃全年降水平均充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南阳市降水的变化将会对南阳市的农业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做好南阳市的水文及降水变化的分析对于南阳市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南阳市过往降水的详细记录以及水文特点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南阳市的降水变化,从而为后续的农业、水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的支持,1.南阳市地理及基础数据分析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区域,其周边分布着广泛的江河水库,从而使得南阳市的水资源极为丰富。
以水库为例,在南阳市北方分布着鸭河水库、淅川县内分布着丹江水库,汉江支流白河从南阳市中心穿过这些密布的河流为南阳市带来了充沛的水资源从而使得南阳市的气候湿润。
南阳水利工作总结
南阳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
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南阳市水利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南阳市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通过修建水库、堤坝、灌溉渠道
等工程,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了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为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其次,南阳市加强了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工作。
通过加强植树造林、修建防护
林带等措施,有效减缓了水土流失,保护了耕地资源。
同时,南阳市还加强了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等工作,提高了防洪能力,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南阳市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水资源监测、调度和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了各个行业的用水需求。
同时,南阳市还加强了水环境保护工作,治理了一批污染河流,改善了水质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南阳市水利工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水利设施的老化和破损、水资源管理的不合理等。
因此,南阳市水利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推动水利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8•【字号】宛政办[2014]41号•【施行日期】2014.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宛政办〔2014〕4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南阳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5月28日南阳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第一条为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3〕10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第三条考核内容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各县(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控制目标。
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包括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落实情况。
第四条市政府对各县(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市水利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监察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局、审计局、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考核评定采用评分法,满分为100分。
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90分以下)、合格(60分以上80分以下)、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南阳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南阳市人均水资源量为790立方米,略高于全省人均水量,但只是全国人均水量的28.7﹪,属缺水地区。
南阳人民历来重视治水兴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市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也中存在不少问题: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出现降落漏斗;缺乏统一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环境污染较重。
因而必需以南水北调为契机,增强环境和水忧患意识,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水环境质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中图分类号:p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06-02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它既是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综合国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南阳市水资源(一)水资源禀赋南阳市位于河南西南部,湖北、陕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6509平方千米。
该区地形属于盆地地形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貌单元,北西及东三面环中、低山丘陵,中南部为开阔平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河流为骨架构成了向南开的“南阳盆地”。
区内河流大多发源于伏牛山和桐柏山地,分别向南流向汉江和向东流向淮河,“汤谷湧其后,淯水盪其胸,推淮引湍”构成向心式扇状分布水系。
境内大小河流百余条,总长度1800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唐河、白河和丹江。
全市河流基本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河南省河网较密集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4.5-15.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9-1168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9.2-1244.2mm;地表径流量68.0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4.6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55亿立方米,合计100.27亿立方米,扣除丹江、老灌河汇入丹江水库的18.01亿立方米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本市实际水资源总量为70.35亿立方米。
基于遥感的南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摘 要: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集中讨论了城市尺度下,适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通过解译中巴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南阳市区(县)的统计资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专项土地数据分析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通过计算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污染负荷多项指数,能较全面地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南阳市生态环境居全国城市良好水平。
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质量评价。
0 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目前城市规模扩大,人口集聚,致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产生冲突,出现了一系列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城市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城市环境与人类活动是否协调,是否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1]。
近20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凭借着其能够进行大面积的实时监测,时效性强、信息客观真实、信息量大、数据综合性与可比性好等特点,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经过多年的实践,遥感技术现已成为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动态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更新与分析的手段和数据源[2、3、4、5]。
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结合RS技术,运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南阳地区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价,以了解南阳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城市人地关系评价以揭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程度.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研究区概况 南阳市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长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
南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03•【字号】南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南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已由南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6月25日审议通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8月3日审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3日南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2024年6月25日南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24年8月3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保护第三章治理与监管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河湖保护与管理,改善水生态与水环境,发挥河湖综合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河湖及其工程设施的保护与管理。
本条例所称河湖包括河流、湖泊、水库、人工水道及其水体。
本条例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河湖保护与管理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河湖保护与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河湖保护与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解决河湖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河湖保护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保护与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广电旅游、应急管理、民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河湖保护与管理相关工作。
南阳市地下水资源动态特性的勘测水是万物之源,做好水資源的勘测与管理是城市建设、水资源保护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南阳市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汉江支流的重要分支,其丰富的水资源在为民众提供极为丰富的水资源的同时也对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极为严峻的考验。
在对南阳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水文进行勘测的基础上对南阳市地下水的水资源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地下水资源使用动态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南阳市城区地下水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标签:南阳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均衡前言现今在我国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地下水资源是使用较多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水资源利用形式。
尤其是浅层地下水由于其埋藏深度浅、开采方便以及开采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城市中已经作为了城市供水水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南阳市由于紧邻长江重要支流汉江因此具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且城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为确保南阳市对于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应当积极做好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勘测,做好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1 南阳市水资源分布概况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使得南阳市的降水较多,加之紧邻汉江使得南阳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
白河是流经南阳市城区的重要的过境河流,其属于长江汉江支流的分支。
南阳市通过在白河上建设橡胶坝使得白河河水能够对南阳市城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白河是南阳市境内最为重要的水资源同时也是南阳市城区地下水资源的最为主要的补充来源。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得南阳市境内的水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对南阳市居民用水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做好对南阳市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勘测以便更好的对水质及水量进行监督,确保其对于城市居民的供水。
在南阳市地下土层的构造中,分为冰水沉积、洪积、冲洪积等的多种土层结构,其内部含有较大的砂砾成分致使地下土层较为松散,地下含水层孔隙度较大。
1.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1.1供水现状南阳市的城市供水始建于1965年,至2009年,共有4座水厂向南阳市中心城区供水,即第一水厂、第二水厂、西水厂和第三水厂,全部取用地下水。
4座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19.0万m3/d,现共有水源井99眼,实际供水能力达到22万m3/d。
为了保证西部岗区的供水,设有2座加压站。
中州加压站设计加压能力为0.3万m3/d,清水池有效调节容积1000m3;铁西加压站设计加压能力为3.0万m3/d,清水池有效调节容积4000m3。
至2009年底,南阳市中心城区DN100~DN1000供水管道总长为298.39㎞,输水管长度25.93㎞,配水管道总长272.46㎞,供水服务面积为42.8km2。
另外,市区用水单位的自建设施供水能力为17万m3/d,其中地表水供水能力5万m3/d,283余眼自备井的供水能力为12万m3/d。
1.2存在问题1.2.1供水水源单一,城市公共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城市公共供水以及除天冠燃料乙醇和南阳热电厂以外的自建设施供水全部开采城区地下水,城市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保证率低,已造成南阳市城区局部区域地下水超采。
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2001年至2009年,南阳市建成区面积由44.50km2扩展到80.72km2,市区人口由52.37万人增加到91.88万人,而城市供水一直停留在建造新井、对现有水厂改造扩能上,没有新水厂建成投产,公共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1.2.2供水管网老化,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由于供水管网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管网布局不合理。
部分管材为灰口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管道的材质较差、安全性低,管道的刚性接口多以及工程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容易引起爆管事故的发生,增加了管道的日常维护费用;部分城市供水管道使用年限较长,超期运行,管道锈蚀老化严重。
2009年供水产销差率高达29.99%,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
1.2.3现行水价标准偏低南阳市自2005年8月1日开始执行现行水价标准,目前该水价标准已不足以弥补供水企业亏损及新增成本,水费在居民家庭总支出和企业生产成本中的比例较小,水价激励节水的动力不足。
南阳市地热能成因储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摘要:在评述南阳市地热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标准对河南省南阳市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现状进行了评价。
基于各地的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从开采总量控制、地热井规划布局、开发利用现状分区、资源利用优化配置、资源勘查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等五个方面对河南省南阳市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科学系统规划,为充分发挥河南省南阳市地热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并避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南阳市地热能成因地热水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一、南阳市地热资源概况二、南阳市地热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构造2、主要断裂带区域内深大断裂交错发育,对矿产形成、岩浆及地热矿水的运移和存储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南阳断裂带:位于南阳、邓州的东侧,呈北东向展布,长50km,在南阳市附近倾角较陡,邓州近侧倾角变缓,断裂两侧构造活动差异明显。
朱阳关—夏馆—南阳—大河断裂带:走向北西300—310°,长350km。
西端与瓦穴子——鸭河口——明港断裂带相交,东端与西关庄——镇平——梅山断裂带交会。
南阳市位于该断裂带中段,即夏馆——南阳段,长90km,该断裂带近期在南阳市、马山口等地尚有地震发生,说明该带在中条运动已经形成,加里东运动、燕山运动得到加强,至近期仍有活动,为一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
3、地球物理异常特征通过浅层(1.3m)地温测量和钻孔测量,南阳盆地的平均温度3.82℃/100m,地温场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
基底自北向南逐渐加深,由于基底埋藏较深,盆地内部为径流缓滞带,因此南阳盆地内部具有积存和形成热水的理想地质环境。
三、南阳市地热储量及其分布特征(一)、热储层组及水化学特征依地热矿水的介质岩性、水温、水量、水质特征及热储盖层岩性特征,本区可划分为四个热储层:1、第四系热储:埋深200m以下,水温22—28℃,赋存于第四系底层。
属于HCO3—Ca型水,矿化度0.683—0.803g/l,偏硅酸、锂含量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10期水文水资源南阳市水资源量及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马一鸣,李东,李少哲(1.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河南南阳473057)摘要:利用南阳市2001-2020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采用变化趋势法、相关分析法和双累积曲线法等计算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南阳市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关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南阳市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呈正相关,但地表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幅大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幅。
2010年南阳市降水—径流关系发生改变,通过分析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发现降水对年径流量变化程度影响较小、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变化程度影响较大。
研究结果为优化南阳市水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降水量;下垫面变化;双累积曲线法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3)10-0044-02Analysis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Trend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ecipitation in Nanyang CityMA Yiming,LI Dong,LI Shaozhe(1.Nanyang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Nanyang47305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otal water resources,surface water resources,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precipitation in Nanyang City from2001to2020,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in Nanyang City 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between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and precipitation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using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rend change method,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and double cumulative curve method.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changes in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Nanyang City,bu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s greater than the that of precipitation.In201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n Nanyang City changed.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annual runoff,it was found that precipitation had a relatively small impact on the change in annual runoff,while human activiti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ange in annual runoff.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Nanyang City.Key words:total water resources;surface water resources;groundwater resources;precipitation;change in underlying surface;double cumulative curve method1引言南阳市是河南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农业城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
河南省南阳市水资源及其特性分析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南阳市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
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地表水、地下水及其水资源可利用量,揭示了水资源数量演变情势和质量变化趋势,为南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基本技术依据。
关键词:南阳市;水资源;特性;分析一、降水量、蒸发量南阳市面积为26509km2。
根据1956~2000 年评价成果,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26.7mm。
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气环流影响,总体特点是: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山丘区降水大于平原区,山脉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白河上游山区、方城东北部山区及桐柏山区为高值区,年降水量大于900mm,低值区位于南阳盆地中南部,<700mm;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 月),多年平均汛期4 个月降水占全年的55%~70%;且具有年际丰枯变化频繁、相差悬殊等特点。
全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64.8mm,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86~1.56,自山区向平原递增。
二、河川径流量南阳市地表径流量时空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显著,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等特点。
山区径流量较丰沛,平原区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全年地表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 个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74%;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相差悬殊,最大与最小倍比值普遍为11~20。
南阳市地表径流深分布取决于大气降水量、降雨强度和地形坡度变化。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分布与降水量分布趋势吻合,全市呈现2 个高值区,即桐大山区高值区、白河山区高值区;1 个相对低值区,即南阳盆地低值区。
桐大山区、白河山区地表径流深在300mm 以上,是全市地表产流最丰富地区。
南阳盆地唐河、白河下游地表径流深200mm左右,为全市地表径流的相对低值区。
三、地表水资源量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1.69 亿m3,折合径流深232.7mm;其呈现山区多于盆地的区域分布特点。
桐大山区地表水资源最丰富,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南岸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29 亿m3,折合径流深391.8mm;唐白河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7.54 亿m3,占全市的60.8%;丹江口以下区地表水资源量最少。
南阳市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丰枯非常悬殊。
据1956~2005 年系列分析,1964 年最多达186.37 亿m3,而1999年最少,仅为17.44 亿m3,丰枯倍比为10.7 倍。
四、地表水水质评价(一)水化学特征南阳市地表水矿化度以二、三级为主,属中低矿化度水。
市辖淮河流域矿化度为二级的面积占70.0%;市辖长江流域天然水质好,矿化度为二级的面积占56.3%,属低矿化度水;矿化度为三级的面积占43.7%,属中等矿化度水。
总硬度分布与矿化度基本一致,总硬度介于100~300mg/L 之间。
其中在100~150mg/L 之间的软水占31.2%,在150~300mg/L 的适度硬水占68.8%。
根据阿列金分类法,南阳市地表水均为重碳酸盐类水,水化学类型共划分为3 种,其中CⅡCa 型水为主要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约占南阳市水体总面积的60.2%,CICa 型面积占14.4%,CⅢCa 型占25.4%。
(二)现状水质1.河流水质评价全市综合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流域评价河段3 个,评价河长40km,全年、汛期、非汛期Ⅰ~Ⅲ类河长均占70.0%,超标河长占30.0%。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较轻。
长江流域评价河段31~35 个(评价河长1258.8km-1502.3km),全年Ⅰ~Ⅲ类河长占83.0%,超标河长占17.0%;汛期、非汛期超标河长分别为0.70%、23.6%。
长江流域水质污染较轻,汛期水质明显好于非汛期。
在全市评价的11 条河流中,污染较严重的河流为白河。
主要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2.水库水质评价对全市3 个水库进行了现状水质及营养状态评价。
全年期、汛期、非汛期3 个水情期评价总库容86.4 亿m3,均达到Ⅰ~Ⅲ类水质,达标率100%。
水库水质总体较好,符合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全年期、汛期、非汛期3 个水情期均评价为中营养。
(三)主要河流污染物沿程变化情况白河、唐河、湍河3 条河流污染物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沿程从保护区、保留区进入开发利用区呈逐渐上升态势,表明开发利用区工矿企业、人口相对集中,大量的污废水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南阳市解放广场以下河段水质类别均为劣Ⅴ类,河流受污染非常严重。
四)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南阳市境内长江、淮河两流域5 条主要河流共划定一级水功能区42 个,二级水功能区17 个。
一级区划河长为1572.6km,二级区划河长为120.4km。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38 个,评价河长1542.3km。
全市38 个水功能区中,全年达标27 个,达标率为71.1%;评价河长1542.3km,达标河长1275.5km,占评价河长的82.7%;汛期和非汛期分别有91.2%和56.8%的功能区达标,达标河长分别占评价河长的98.3%和76.4%。
评价结果显示全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五、进境、出境水量南阳市多年平均出境水量83.90 亿m3,其中淮河流域出境水量9.20 亿m3,占全市的11.0%;长江流域出境水量74.70 亿m3,占全市的89.0%,长江流域中丹江水系出境32.90 亿m3,唐白河水系出境40.76 亿m3,汉江水系出境1.05 亿m3。
全市多年平均进境水量26.184 亿m3。
其中丹江水系进境19.054 亿m3,占全市的72.8%;唐白河水系进境7.130 亿m3,占全市的27.2%。
六、地下水资源量全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10 亿m3/a。
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为8.04 亿m3/a;地表水体补给量为0.51 亿m3/a;山前侧渗补给量为0.55 亿m3/a。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55 亿m3/a。
其中河川基流量为14.64 亿m3/a,开采净耗量为1.37 亿m3/a,山前侧渗量为0.55 亿m3/a。
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24.94 亿m3/a,其中山丘区16.55 亿m3/a,平原区9.10 亿m3/a,山丘区与平原之间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0.71 亿m3/a七、地下水水质评价全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型,占评价区面积的97.3%;HCO3-+SO42-型占评价区面积的2.7%。
矿化度≤1g/L 的监测井数占100%。
总硬度含量150~300mg/L 的监测井占总数的53.6%,300~450mg/L 的监测井占总数的32.1%,450~550mg/L的监测井占总数的14.3%。
全市地下水pH 值绝大部分在7.0~8.0,占监测井总数的92.9%。
pH 值在6.5~7.0 的占监测井总数的7.1%,7.0~7.5 占监测井总数的82.1%,7.5~8.0 占监测井总数的10.7%。
在全市的66 眼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中,Ⅰ类水有4 眼,占6.1%,Ⅱ类水有12 眼,占18.2%;Ⅲ类水有33 眼,占50.0%;Ⅳ类水有11眼,占16.7%;Ⅴ类水有6 眼,占9.1%,即劣质水井(Ⅳ、Ⅴ类水,下同)共有17 眼,占全部水质监测井的25.8%。
在全市平原区9.14 亿m3 地下水中,地下水Ⅰ类水资源量为1.29 亿m3,占总资源量的14.6%;地下水Ⅱ类水资源量为2.93 亿m3,占总资源量的32.0%;地下水Ⅲ类水资源量为2.48 亿m3,占总资源量的27.2%;地下水Ⅳ类水资源量为1.25 亿m3,占总资源量的13.7%;地下水Ⅴ类水资源量为1.18 亿m3,占总资源量的12.9%,即劣质地下水为2.43 亿m3,占到总资源量的26.6%。
八、水资源总量全市1956~2000 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1.69 亿m3,降水入渗补给量25.08 亿m3,扣除降水入渗形成的河道基流排泄量18.34 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68.43 亿m3,产水模数25.8万m3/km2,产水系数0.31。
九、水资源可利用量(一)地表水可利用量南阳市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采用倒算法。
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采用多年平均天然径流百分数法估算。
通过对南阳市河流径流特性分析并结合代表站典型年的分析估算,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用水量按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的15%估算。
采用长系列天然径流量资料,逐年估算汛期难于控制的下泄洪水量,计算多年平均汛期不可能被利用的洪水量。
通过估算,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19.03 亿m3,占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61.69 亿m3 的30.9%。
(二)地下水可开采量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可开采量),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进行计算。
经过分析计算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22 亿m3,平均可开采系数0.764,可开采模数为10.9 万m3/km2。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采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加上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的可开采部分。
经评价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4.23 亿m3,可利用模数为9.1 万m3/km2,可利用率为35.4%。
其中丹江口以上区4.05 亿m3、可利用模数为7.0 万m3/km2,可利用率为27.7%;唐白河区18.11 亿m3,可利用模数为10.40 万m3/km2,可利用率为41.2%。
十、水资源演变情势分一)降水情势根据不同系列均值统计,各系列平均降水量略有差别。
1956~1979 年835.5mm、1971~2000 年820.5mm、1980~2000年816.1mm,各系列均值逐渐减少,其中1980~2000 年系列比1956~1979 年系列减少2.3%。
(二)水资源量情势全市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同系列差别和降水量系列基本相同,1956~1979 年(70.03 亿m3)、1956~2000 年(68.43 亿m3)、1980~2000 年(66.60 亿m3)系列均值逐渐减少。
其中1980~2000 年系列比1956~1979 年系列全市水资源总量减少4.9%,是同系列降水量减少值的2.1 倍。
(三)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地表水:运用肯达尔检验判断水质趋势的升、降,对南阳市白河上3 个具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质无明显变化态势,地表水质总体状况在逐步改善,个别监测项目如氨氮、挥发酚呈上升趋势。
地下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质趋于稳定,局部少数地区地下水质趋于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