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961.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然而,中国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中国开始致力于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自然资源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问题。
1. 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中国境内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等,这些河流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森林资源在中国的生态保护和木材供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则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水资源方面,中国存在着地区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些地区常年缺水。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频繁出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
2. 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持续利用使得资源的供需平衡得以维持,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对于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如中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和防止生态系统的退化。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管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3.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水法》、《矿产资源法》等,以规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并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是⼈类社会赖以⽣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
我国是⼀个⽔旱灾害频繁、⽔资源短缺的国家,⽔的问题尤为重要。
新中国成⽴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全国⼈民进⾏了⼤规模的⽔利建设,取得了巨⼤成就,但⽔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8年中国⽔资源公报》中的数据表明:中国⾯临的⽔资源形势依然严峻。
⽔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绝⼤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资源可持续利⽤的内涵有不同理解,但是核⼼点是⼀致的,那就是:⼈类的⽤⽔⾏为在满⾜其⽣存、⽣活和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有利于⽣存的⽣态环境,尽可能减少⼈类活动引起的⽣存环境不断恶化。
⽔资源的可持续利⽤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1 我国⽔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1.1 我国⽔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资源总量为2.8万亿⽴⽅⽶,其中地表⽔2.7万亿⽴⽅⽶,地下⽔0.83万亿⽴⽅⽶,由于⼆者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重复计算量0.73万亿⽴⽅⽶。
1.2 我国⽔资源的特点1.2.1 总量并不丰富,⼈均占有量更少 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均⽔资源量2400⽴⽅⽶,约为世界⼈均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国家之⼀。
我国北⽅黄、淮、海3个流域⼈均⽔资源仅为全国⼈均的1/5.到下世纪中叶,按16亿⼈⼝计,我国⼈均⽔资源量将⽐现在降低1/4,约为1755⽴⽅⽶,淡⽔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1.2.2 地区分布不均与⽔⼟资源组合不相应 我国⽔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
长江及其以南⽔系的流域⾯积占全国国⼟总⾯积的36.5%,其⽔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的⾯积占全国总⾯积的63.5%,其⽔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1.2.3 ⾬热同步,年内分布集中,年际分配不均 受季风⽓候影响,我国降⽔量年内分配不均匀,⼤部分地区连续4个⽉降⽔量占全年降⽔总量的70%左右。
第11卷第2期中国水运V ol.11N o.22011年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Februar y 2011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翟卫军(),男,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监测管理和水资源分析评价工作。
浅析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翟卫军1,王丽敏2(1河北省承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市气象局,河北承德067000)摘要:我国是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国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应该转变思路,科学决策,完善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机构,设计应急方案及措施,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节水;措施中图分类号:TV 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2-0153-02一、我国水资源现状概述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 3,居世界第4位。
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 ,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居世界第88位。
公顷平均水资源量也只有2.65万m 3,相当于世界公顷平均数的2/3左右。
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公顷平均水量并不丰富,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现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饮水困难的人口达7,500万人。
水资源危机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并存据分析估计,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m 3~400亿m 3。
从总体上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
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之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
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 仅为美国的1/8。
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资源过度开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严重,缺乏保护和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退化等,本文从中国当代水资源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尊重客观规律,谨慎开采地下水,重视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污水和雨水资源化,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资源立法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水资源现状;措施建议;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向世界各国多次警告,由于缺水,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肯定受到制约,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淡水需求量将增加40%,届时将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国家,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已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和集中,局部地区高强度需水与水资源天然分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加剧,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各种突出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当今中间乃至世界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系统工程。
它需要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应用等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任何偏颇或缺失都可能事倍功半。
面对这一实际,笔者在前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切入,提出一些对于基础现状解决的见解和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1 我国水资源现状1.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对水需求急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需求总量为4400亿m3,20世纪90年代为5500亿m3,2000年增至6000亿m3,2010年需求总量近7000亿m3。
中国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水资源管理现状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但其可用水资源却不足,每年人均水资源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因此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分为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中央层面主要由水利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负责,地方层面则由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1.水资源保护中国政府重视水资源保护,通过加强法规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更新技术手段等措施,保护水资源。
其中,实施严格的岸线管理制度和划定“禁渔区”是重要的环保措施,通过这些举措确保水质达标,维护了当地海洋工业的稳定发展。
2.水资源调度中国的水资源紧缺,不同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不平衡,因此水资源调度必不可少。
近年来,水利部加强了水资源调度能力,推进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并实施“黄河治理”和“南水北调”等大规模工程,保障全国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
3.水资源利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政府加速推进农业节水、水资源利用中心建设、水资源勘探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新技术、新手段,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主流趋势包括: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治理科学化和水资源市场化。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在社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框架,加强把水资源管理责任下放到地方,实现“全社会参与、各方系统合作”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1.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节水型社会建设应该是当前和今后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
在各个领域,我们应该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推进水资源环保法律和政策,从而大力推行节水技术与减少用水量。
2.水资源治理科学化要实现科学化的水资源治理,我们需要加强河道整治工作,建设生态河流,提高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水平,遏制非法采水,鼓励“绿色发展”,减少涉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3.水资源市场化水资源市场化是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动参与的一种机制,它在整个水资源管理体系中发挥着推动作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的现状目前,全球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水危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而在中国,水资源短缺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据中国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总蓄水能力超过10000亿立方米,但有近50%的城市缺水,一些地区的供水困难仍十分突出。
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问题更为严重。
除了水资源短缺以外,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工业、城市化和农业的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体污染总量已经超过了36亿吨,其中大部分污染物来自工业、农业和市政污水等方面。
水污染不仅会危害人类健康,还会破坏水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 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尽可能地采取节水措施,避免浪费和滥用水资源。
2. 改进水资源的管理制度。
完善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实行严格的资源保护和环境监管措施。
3. 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持。
我们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创新和推广适用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
4. 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活跃供需关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措施1. 提高节水意识。
倡导节水理念,遵守环保法规,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2.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等措施,减少水污染产生和排放。
3. 发挥政府作用。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市场机制,形成水资源市场,促进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然而,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
在中国,水资源也是一项关键的战略资源,政府积极推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以应对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局势。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这个政策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配置、水价调控、科技创新以及公众参与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解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
首先,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基础。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标准,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以及建立水资源权益保护机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调控和监管,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重要内容。
政府需要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确保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这包括建设水利工程,如水库、水渠和水井等,以及优化水资源的分配方式,如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跨流域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水价调控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关键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差别化的水价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用水。
例如,对超过一定限额的用水量进行阶梯式价格设置,提高高耗水企业和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的成本,从而引导社会各界节约用水,推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科技创新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技术创新。
这包括开展水资源智能监测与管理技术研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质保护水平。
最后,公众参与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必要条件。
政府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节约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公众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立水资源志愿者队伍,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共同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方法一、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能促进经济发展,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及水污染问题。
然而,目前中国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持续加剧,每逢枯水季节,大约有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困扰,且影响了农村地区将近3X108人的正常饮用水。
可看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难题。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随着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民的用水结构正在发生变革,城市生活用水与企业生产用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上中国南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致使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
其中,中国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少,水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以开发地表水为主,一些平原地区因长期开发浅层地下水,存在过度开采及其他不合理现象。
而中国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长期受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困扰。
(二)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现象严重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丰富,但是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年用水量并不显著差异于其他国家,并且中国GDP增长远不及一些发达国家, 因此,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首要挑战。
中国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居民用水都在急剧增加。
水资源产权管理体制混乱,水价设置不合理,水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居民用水不考虑经济成本,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有序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虽然已有部分地区开始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但是一些偏远或落后地区依旧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群众缺乏节水意识,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另外,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水资源保护重视程度的不足,污水、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在江河湖泊中,不仅损失了水资源二次利用的机会,还污染了水源,对水域附近居民及动植物用水造成较大的危害。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可持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1. 水资源管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政府通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黄河流域,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水源、减少污染,并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提供灌溉和供水。
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2. 林业资源保护: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林业资源国之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滥伐,森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林业资源保护计划,包括退耕还林工程、荒漠化治理、森林资源保护法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资源的保护水平,恢复了部分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持国家的生态平衡。
3. 矿产资源开发: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我国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大了对采矿企业的监管和环境保护力度。
政府也大力推进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例如通过技术改造和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4. 可再生能源发展: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的供给逐渐减少,可再生能源成为了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大力推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球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国。
我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了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摘要: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因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是世纪之交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可持续利用一、世界水资源及其发展趋势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只占2.5%,其中易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足1%。
据专家最新估计,全球陆地上可更新的淡水资源约42.75万亿m3,其中易于使用的约12.5~14.5万亿m3。
按1995年人口统计,全球人均淡水资源约7450 m3,其中易于使用的淡水人均约2180 ~2440 m3。
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的需求随人口和经济发展而迅速增长。
从1940-1990年,在50年时间内,全球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
1995年全球用水总量已达36000亿m3,人均用水628 m3,约占易用淡水资源量的27~30%。
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据联合国调查,全球约有4.6亿人生活在用水高度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内,还有1/4人口即将面临严重用水紧张的局面。
自从1977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水资源大会以来,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目前已有26个联合国机构参与与水有关的事务。
近几年有数以百计的水问题国际会议召开。
其中影响较大的会议有: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峰会;1997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第一次世界水论坛;1998年巴黎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2000年海牙第二次世界水论坛等。
联合国环境署在2002年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
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
在2002年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充分利用摘要: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离开了水人类无法生存。
同时,它又是工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必要物质,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随之而产生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有关部门虽然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由于缺乏自主节水激励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以及用户自主节水的积极性,水资源浪费依然严重。
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缓解用水压力,我们应该联合政府、机关、企业和个人,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使我国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
本文针对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和水资源利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问题;充分利用;措施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2一、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一)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位。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约相当于日本的1/2,美国1/4,俄罗斯的1/12,居世界第109位。
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二)水土资源区域分布不相匹配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m3,亩均水资源量4300m3,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m3,亩均约471m3,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
中国内陆河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4.8%,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利用水资源受到生态环境需水的制约。
(三)水资源补给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汛期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左右(南方60%,北方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