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点默写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江苏省201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知识详解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点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后,商灭夏。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考点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西周分封制(西周地方政治制度):(1)形成与加强:①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实行分封制;②周武王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和扩大。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将王畿之外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的权力;有较大独立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③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4)主要特点:等级森严。
(5)影响:积极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它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性: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注意:当时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于秦朝。
)2、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实质)(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
(3)特点(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最主要特点):周王称“天子”,世代以嫡长子相承,为大宗;余子分封为诸侯,为小宗;诸侯的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类似的关系。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涉及到广泛的历史知识,下面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1.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封建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是主要经济形式,手工业、商业逐渐发展。
3.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基础,皇帝分封王侯,王侯再分封诸侯、大夫等。
二、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朝代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 每个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三、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1. 古代的重要战争和军事事件:如鸿门宴、巨鹿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如孔子、杨震、王安石等。
3. 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和发明: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四、世界古代史1. 文明的起源:如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等。
2. 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包括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制度、古罗马帝国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印度古代文明:包括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吠陀经、孔雀王朝等。
五、现代历史1. 19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世界近代史:包括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十月革命等。
通过了解和记忆这些历史学科的必背知识点,高二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当然,除了背诵这些知识点,还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世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并不仅仅是一个过去的领域,它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承,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并从中汲取教训。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 规范宗教仪式B •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 •曲辕犁的推广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A. 开创了郡县制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冶铁官营D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A.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 .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D .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
……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7•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8•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 .提出《资政新篇》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 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无锡市辅仁高中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点默写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中国古代主要农耕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什么时候基本定型[汉朝]2、我国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主要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3、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制;夏商周——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4、井田制瓦解的标志是[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这是中国最早征收粮食税的标志。
井田制废除后,秦通过[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5、指出下列情况出现的时间或朝代:翻车[曹魏(魏晋南北朝)]、出现铁器[西周晚期]、曲辕犁[隋唐]、灌钢法[南北朝]、烧制青瓷[东汉]、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周]、出现花楼机[明朝]、水排[东汉(鼓风冶铁的工具)]、耧车[西汉(播种工具)]、青花瓷[元朝(明宣德年间走向鼎盛)]、丝织艺术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宋代]6、列举商周青铜铸造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列举明清时期丝织业成就:[政府在苏州、杭州设立织造局;明朝出现花楼机;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7、宋朝城市商业发展表现:[打破坊和市的界限(打破地点限制);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有早市和夜市;官府不再直接监管]8、哪个朝代出现“扬一益二”的现象[唐朝],明清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9、明清时期,苏州的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说明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什么?[雇佣关系]10、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制度:[“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根本原因:[保证封建小农经济的需要]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1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提出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防止倭寇之患危及统治、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 “闭关锁国”的危害:[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几种资本形态:[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最早出现的是[外国资本]。
高二会考必背历史知识点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多个重要时期和事件。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历史发展脉络至关重要:1. 古代文明: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起源、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古希腊与古罗马:学习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哲学思想以及古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
3. 中世纪欧洲:掌握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4. 文艺复兴: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思想家及其作品,以及它对欧洲文化和科学的影响。
5. 宗教改革:学习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了解其对欧洲宗教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6. 启蒙运动: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等,以及他们对民主、自由和科学思想的贡献。
7.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以及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8. 美国独立战争: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意义。
9. 法国大革命: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特别是它对现代民主制度的推动作用。
10. 拿破仑时代:学习拿破仑的生平、军事征服以及他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11. 19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了解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影响。
13. 俄国十月革命: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主要战役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塑。
15. 冷战时期:掌握冷战的起源、过程和结束,以及它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16. 现代中国: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17.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西藏自治区2014上半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14年6月28日上午09:00——11:00一、选择题:(30分。
每小题2分,共60分)1.“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 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2.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
”这与哪一改革有关?()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陶片放逐法4.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A.都曾经历过君主制 B.都注重民众参与政治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5.1896 年 6 月,李鸿章一行人出访欧洲五国烤茶欧洲政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哪国的政体()A.英国 B.意大利 C.德国 D.法国6.“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对这首歌谣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说明了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人7.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B. 实行与美国一样的政治制度C. 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D. 确认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9.《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等影片长期以来被大家熟悉和喜爱,这些影片所反映的故事都发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A.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B.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暴力政权D.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1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民主革命纲领B.《共同纲领》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过渡时期总路线12.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的“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新战略,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1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14.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现象。
专题一DDBCA AABAB ACDCA CDCCC DBDBD26.(1)图一是汉代的“二牛抬杠”,图二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
图三是唐朝时出现在江东地区。
(6分)(2)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提高播种功效;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8分)27.(1)大户指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的机户;小户指靠出卖劳动力、计工取酬维持生活的“机工”。
(4分)(2)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4分)(3)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分)28.商朝时商业由官府控制,使用贝类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西汉时出现了部分商业中心,市、坊有严格界限。
魏晋南北朝时期,物物交换是主要形式,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隋唐商业繁荣,有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
(10分)专题二参考答案选择题: 1——5 CABBA 6——10 CCCAD 11——15 ABCCC16——20 BDBAD 21——25 BBCDB 26——30 DBBCA31、⑴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
(1分)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1分)⑵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
(2分)⑶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②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④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每1分,共4分)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20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每况愈下;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不仅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而且中国的民族工业与享有帝国主义特权的外资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捐税。
2014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复习1.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3.《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46 46 12 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5.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6.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7.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高二水平测历史知识点在高二的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覆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概述: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和金字塔建设。
-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的发明。
-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2. 中国的古代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古希腊与古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起源。
-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扩张,法律体系的建立。
4. 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教义和影响。
5.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衰落。
-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6.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的起源、代表人物和作品。
- 科学革命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7. 近现代世界:-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8.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9.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后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10.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军备竞赛。
-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1. 科学技术的进步:- 从蒸汽机到电力的广泛应用。
- 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兴起。
12. 社会文化的发展:- 社会运动,如妇女解放运动、民权运动等。
- 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这些知识点是高二历史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来加深理解。
同时,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影响。
2014年小高考资料行知教育知行合一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点默写必修三·思想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怎样的局面[百家争鸣],其根源是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铁犁牛耕的出现]。
其中,哪一家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愿望[墨家],主要代表:[墨子],基本主张:[兼爱、非攻、尚贤]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爱人”,“爱”有无等级[有,等级有序],是维护哪个阶级利益的[奴隶主阶级],墨家强调“兼爱”,其“爱”有无等级[无等级,普遍的爱]。
3、提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主张的是哪个学派[道家],其创立者[老子],他还提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到北宋二程时期,他们提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谁又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陆九渊];明清时期,谁又提出“世界是物质的”[王夫之]4、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性相近],通过[教育]使人向善;孟子的人性论观点:[性本善],用[仁政]来回复或扩充人的善性;荀子的人性论观点:[性本恶],强调[礼乐规范]使人向善。
5、孔、孟、荀的民本主张分别是什么[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明清时期,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提出什么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6、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哪些主要学派的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其思想受到统治者推崇的主要原因是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其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7、西汉官方最高学府:[太学],学府教材:[儒家经典“五经”],学府子弟经[考试]合格后可到政府任官,大大提高儒学地位,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思想为什么没有被统治者重视:[不适应当时兼并、争霸的需要],当时统治者主要采纳哪个学派主张[法家],代表人[韩非子],其主要主张:[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8、两宋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北宋时期—程颐、程颢:①“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格物致知,向外求“理”;南宋时期—[朱熹]: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②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9、南宋以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章句集注》],南宋以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2014年小高考资料行知教育知行合一哲学[理学]10、谁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陆九渊],其认识论主张: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王阳明],其认识论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11、指出下列主要思想是由谁提出的或与谁的观点基本一致:良知是存在于心中的天理[王阳明];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 [李贽];主张“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老子];主张“经世致用”,解决国计民生问题[顾炎武];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王夫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李贽];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朱熹];“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朱熹];万物是运动和转化的[老子];无物是相对的[庄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王夫之];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程颐、程颢]1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其共同点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这既反映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什么经济的发展要求[商品经济,或资本主义萌芽]。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到什么时候才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根源:[经济: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2、古希腊智者学派著名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核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运动有何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3、苏格拉底的重要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美德即教育]4、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一部“世界”和“人”不断被发现的历史。
其中,“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孤立走向汇合,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人”的发现表现在思想领域主要是指欧洲相继爆发了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5、文艺复兴运动爆发的时间:[十四五世纪],发源地:[意大利],运动性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6、文艺复兴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主要文学成就:①创作《十日谈》,2014年小高考资料行知教育知行合一作者是[薄伽丘];②创作《歌集》,作者是[彼特拉克];③创作长诗《神曲》,作者是[但丁]。
其中,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
不仅如此,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还涌现了美术三杰,他们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7、谁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他为挽救颓废中的城邦制度,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谁的哪一文学巨作率先对教会的丑恶表达憎恶,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但丁、《神曲》];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谁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取代神的学问[彼特拉克]。
8、宗教改革首先在哪个国家开展[德意志],直接原因:[教皇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运动开始的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运动基本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了哪三股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9、启蒙运动时期,谁提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他还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谁认为“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康德],其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什么[人应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谁认为“认为财产私有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卢梭],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还有哪些著名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谁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他还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领袖。
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①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是[人性],反对[宗教神学],要求把人和人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宗教改革时期:核心是反对[天主教宗教特权];启蒙运动时期:核心是[理性],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包括宗教权威和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的[“理性”],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他编译出的哪一著作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哪一著作[《海国图志》],成为当时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他还在著作中阐述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向西方学习,商战救国,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到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2014年小高考资料行知教育知行合一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其政治主张的核心[伸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变法图存]。
3、康有为为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撰写哪一著作:[《孔子改制考》];他还在哪一著作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康有为变法维新有何特点: [将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为何要借助“孔子”这一敲门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4、维新变法时期,谁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严复];谁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因循守旧,认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梁启超];谁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康有为]。
指出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①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启蒙性],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②维新思想推动变法运动,成为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爱国性],具有进步意义[进步性]。
5、康有为变法维新为什么要“请出亡灵来帮忙”,托古改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宣扬维新思想,减轻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6、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运动爆发的经济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主要宣传阵地:[《新青年》],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如胡适发表[《文字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推动新文学发展。
7、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是一次深刻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有何重大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8、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的人是[李大钊]。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他宣传社会主义的文章有哪些[《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主要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五四运动后创办的面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哪些:[《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有何重大影响:★ [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2014年小高考资料行知教育知行合一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是什么[民权主义],具体含义:[“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对其核心内容作了怎样的发展:[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2、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含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土地革命纲领,但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