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4.1交通运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交通运输1. 教学目标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站点及沿途主要枢纽,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格局;并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2.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难点: 熟悉我国主要的铁路线。
3. 教学过程【导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师:同学们,有没有到达以下景点旅游呢?白板课件展示万里长城、庐山、黄山景观图片,如果要去这些地方的话,我们选择哪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呢?生:(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说说你乘过的交通运输工具?生:(略)【讲授】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师:假如任何交通工具都没有了,你再去做这些事会是什么体会?生:上学迟到……基本寸步难行。
师:在生活中我们已经体会到,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业,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请大家读图4.1,思考下面的问题:(展示白板课件第五张第六张)1.说说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这几个阶段使用的动力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感悟到什么?3.除了图上的交通工具,你还能补充哪些?(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总结) 交通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使用动力分别是人力、畜力、机械动力,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从大家发言中可以看到,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它们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交通运输方式除了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外还有管道和地铁。
【活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活动一:创设情境,抢答:以下题目看哪一位学生答的又快又准确。
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顾客出主意。
A.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B.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
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交通运输ﻬ教者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型新授课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同学们购买的宝贝是通过什么交通运输工具最终送到你手里的.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快递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让让学生了解当代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交通运输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谈一谈交通运输的发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发展之快,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交通运输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与地区国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教师讲授当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结合地图册详细说明我国公路主要运输网络,国道和高速公路相关知识,我国水路运输的内河航线和远洋航线,我国航空运输的国内和国际航线)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举例管道运输的优缺点.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完成超级争霸赛,第一回合结合书中材料和生活实际为自己的交通运输方式代言。
第二回合说说对方小组交通运输方式的缺点。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并结合板书总结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价格、运速、运量的对比关系。
教师课体会交通运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重要性,促进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当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布局和主要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导入方式1:提问我们身边有什么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马车等)教师讲解:运输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利用家畜(马,驴,牛等),大象(主要在热带地区),骆驼(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等进行交通运输。
现代运输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
运输速度也有了突飞猛进得发展,今天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用马车运输要走10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选择,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呢?导入方式2:教师: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原来我国的大街小巷都出现过一句标语,其上句是“要想富”,下一句是什么?学生:先修路。
教师:交通运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你们都去过哪里旅游?怎么去的?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课题——交通运输。
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古代运输方式:手提肩扛、牲畜驮运。
观察分析古代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运量小、速度慢、效益低;)现代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观察分析现代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运量大、速度快、效益高;)(1)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讨论:从他们的谈论中,你能说出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吗?运送什么呢?运量有多大?运送距离有多远?需要多长时间?是否安全呢?运费贵吗?其他还有什么呢?习目地更明确,更有积极性。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和知识讲授割裂开,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应考虑的因素: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2)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同运输工具运输量有多大差别?一艘散装货轮,一次运量可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一辆载货卡车,一次运量可达几吨一架大型客机,一次可搭载乘客400人以上不同运输工具票价上有何差别?旅客从上海到武汉的交通费用比较(2012)不同运输工具的一般速度怎样?不同运输工具的一般速度比较火车80~350千米/时汽车60~120千米/时海轮30~40千米/时飞机400~1000千米/时总结: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如公路运输虽然运量较小,但是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能够实现“门对门”的服务,可以省略很多中间环节;航空运输虽然速度快,但是受天气影响最大,如雨、雾、大风等天气都有影响;管道运输主要运输液体和气体物质,如石油和天然气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交通运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交通运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实例练习、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的了解,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新课讲授: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观图4.1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古代: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便宜?旅客从上海到武汉的交通费比较(XX年)票价/元公路运输(长途汽车)300航空运输(飞机)850铁路运输动车346(一等软座)空调快速50(硬座)2.不同运输工具运输量有多大差别?一艘散装货轮,一次运量可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一辆载货卡车,一次运量可达几顿一架大型客机,一次可搭载乘客400人以上3.不同运输工具的一般速度怎样?不同运输工具一般速度比较火车80—350千米/时汽车60—120千米/时海伦30—40千米/时飞机400—1000千米/时归纳小结:一般来说,水路运输运量最大,价格最低;铁路运输运量较大,价格较低;公路运输机动灵活,价格较高;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价格最高。
运输方式运量运费运速其他铁路较大较低较快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公路小较高较慢机动灵活水路大低慢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航空小高快受天气影响较大完成活动: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人们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A.乌鲁木齐某学校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航空运输(飞机)B.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1 交通运输》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交通运输》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阅读和运用,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深入了解可能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此外,学生可能对某些交通运输方式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他方式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重要性;能够识别和比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建设和改革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重要性;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难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的比较;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交通运输案例,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交通运输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表格;交通运输案例。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第一节交通运输(2课时)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目标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导入新课。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84~86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引导、点拨学生归纳交通运输的含义及交通运输方式。
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引导点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承转:你到外地探访亲友或旅游,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一)自主思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1.自由发言,交流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价格等的直观认识。
2.自主学习:请结合生活经验及教材85页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
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学生交流研讨,教师点拨归纳。
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你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吗?(二)请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谋划策。
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
台北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
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
3.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学生合作交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板书设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概念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货运:运费、运量、运距、时效、 货物性质等。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课程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代的主要运输方式。
2.学会根据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能够运用图标和相关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4.通过选择对交通方式,感受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难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国产飞机C919的图片,并提问:你知道国产大飞机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2023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天,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航成功。
这标志着国产大型客机走通了设计、研制、取证、首航的完整历程,从此,中国的蓝天上有了自己的大型客机。
引导:我国现在的交通运输非常发达,可是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也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中国的交通运输。
二、新课讲授(一)认识我国的交通方式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问:说一说在生活中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你是在什么方式在乘坐的?(明确交通运输的工具和在现实中出现的频率,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引导过渡:从大家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我国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因为性质的不同我们在日常选择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考虑。
活动:探究学习——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活动安排: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2023年2月7日,装有286吨新鲜蔬菜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昆明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
截至1月31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进出口货物31.6万吨,同比增长3.5倍。
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一、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输方式;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第一点课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运量、运速等方面加以比较,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而第二点在本节课中则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明确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本节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
教材中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其二是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看待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同时本节内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制约工业与农业的重要条件。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也为后期农业与工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交通运输与学生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加之在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交通运输的内容已有所涉及,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本节课的知识较为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与任务驱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明确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针对不同情境和要求,依靠时空综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利用要素综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检索与社会调查,总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速、运价、运量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在所提供地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地协调观:阐述交通运输的作用,结合实际任务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领会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成因中,明确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1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交通运输”,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交通运输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交通运输的系统性和重要性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2.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
3.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板书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交通运输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分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
3.准备交通运输的板书提纲,用于课堂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4.1交通运输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交通运输”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以及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以及理解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晰,对于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交通运输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认识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增强学生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交通运输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准备地图,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地理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交通运输方式有何特点?它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交通运输的定义、分类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