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式美法则剖析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之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
扎染图形艺术的审美形式分析摘要:扎染作为一种印染技术,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广泛存在过。
由于地域和民族习俗的差异,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各不相同。
在中国,扎染工艺产生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图形、图案。
这些图形、图案原型大都是自然界的动植物,也有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结合扎染工艺效果,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体系。
该文通过研究这些魅力十足的图形艺术,概括其中蕴含的审美形式,以及扎染艺术的理念主题和形式规律。
关键词:扎染;图形艺术;审美形式一、释题之所以不用“图案艺术”这一术语,是因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案”解释为“几属”,即属于几案一类的矮桌子,人们席地而坐时在上面放置东西,相当于今天的茶几。
后来,案被进一步引申出凭借、文件、案卷、档案等意义。
这样看来,“图案”就是指绘制图形时的参照物,有纹样、图例、图本的意思。
“图案艺术”主要指在绘制图形、纹样时,表现在线条、结构等方面的技巧。
“图形”主要指在平面上表现出的物体形象,最早有画像、塑像的意思,如《宋书·礼志》中的“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
这里的“图形”指塑造形象,后来由“塑造形象”引申为形式、形象等。
因此,“图形艺术”主要指某种艺术形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性质的图例、纹样构成的一套形式体系,它超越了单一的技术性层面,倾向于指称“形象体系”具有的艺术意义和审美文化意义。
二、特殊工艺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形式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通过一定的工序处理,为织好的绵、绸、纱、麻着色,即染色技术,扎染显然属于这类技术。
但扎染要满足人们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为布面染出千姿百态的色彩,构成千变万化的形态。
从这个层面看,扎染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通过缝、缀、捆、包、扎等防染方法,创造出特定的审美形象的艺术。
就像画家在画布上运用颜料、线条塑造审美形象一样,只是二者造型的媒介和方法有所不同。
因此,扎染图案本身构成了一套独立的审美形象体系,是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浅谈传统陶瓷图案的形式美法则纹样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有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的继续性。
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
我们继承和借鉴一切有用的东西,对于今后的艺术创新是很有帮助的。
图案,作为最早的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种类之一,历经千年筛选、提炼,至今仍在流传使用。
学习传统陶瓷装饰图案,从中吸收一些艺术创造规律、工艺材料和绘制条件对图案的影响、图案形式美的运用等,都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一、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优秀的陶瓷图案设计,包含着“工艺”与“美”两大要素;而美的要素,主要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方面。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图案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因此,认真研究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非常必要的。
1.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构成图案形式美最基本的法则,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一条普遍原则或规律。
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
图案设计讲究变化,在造型上讲究形体的大小、方圆、高低、宽窄的变化;在色彩上讲究冷暖、明暗、深浅、浓淡、鲜灰的变化;在线条上讲究粗细、曲直、长短、刚柔的排列变化;在工艺材料上讲究轻重、软硬、光滑与粗糙的质地变化。
以上这些对比因素处理得当,能使设计的图案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之感;反之,过分变化容易使人产生杂乱无章之感。
“统一”是规律化,是一种协调关系。
图案设计讲究统一,在设计时应注意图案的造型、构成、色彩的内在联系,把各个变化的局部,统一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之中,使设计的图案有条不紊、协调统一。
但不可过分“统一”,过分则会产生呆板,没有生气,单调乏味。
在图案设计中,要做到整体统一、局部有变化。
2.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取得变化与统一的重要手段。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的区别或有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
调和与对比相反,是由视觉上的近似要素构成的。
如图案设计中的线、形、色以及质感等要素的相同或近似所产生的一致性,往往使图案具有和谐宁静之感。
3.对称与平衡。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与美学特征探析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与美学特征探析摘要:中国传统纹样种类繁多,其表现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在传统纹样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一定时期代表性的风格,传统纹样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文化意涵。
可以说,传统纹样的发展轨迹是同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关系的,反映了各个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特征。
本文从探析中国传统纹样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入手,研究传统纹样所代表的文化意涵。
关键词:传统纹样文化美学特征中国传统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例如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应用图案纹样的传统,传统纹样发展至今已经有了6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图案纹样的发展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图案纹样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服饰到建筑,从生活用具到装饰品都可以看到图案纹样应用的影子。
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纹样也有着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多样化的背后隐含着更深的文化背景,也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能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
传统图案纹样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流行而不衰,自然有其必然原因,图案纹样的美感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风格的图案纹样也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审美的选择以及社会文化的走向。
一、中国传统纹样简析中国传统纹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图案纹样在生活器具和建筑中的大规模应用,从已出土的商周时期文物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已经形成了工艺水平较高的图案纹样制作技术,而且纹样也形成了一定的风格。
传统纹样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久不衰,至今依然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与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不密不可分的。
传统纹样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是呈阶段式发展的,与不同的历史时期背景有着较强的联系,这也是我国传统纹样的一个重要发展特点。
传统纹样的应用价值一方面体现在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上,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纹样背后的文化意涵的认同,无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还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都有着自身的各种诉求,而将这种诉求体现在传统纹样所代表的文化意涵上,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浅谈民间传统手工印染纹样的艺术特征作者:杨娜来源:《工业设计》2020年第07期摘要:中国民间印染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纹样丰富多彩,制作工艺精美,在世界的印染领域中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本文通过对四种常见民间传统手工印染的题材、造型、构图,工艺四个方面的梳理,探索传统民间手工印染纹样独特的艺术特征,深刻地体会到民间传统手工印染的纹样与印染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发掘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并重新审视民族文化的传统艺术。
关键词:民间;传统手工印染;纹样;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7-0128-021民间传统手工印染纹样概述印染,顾名思义包括印花和染色两项,染色不印花,但印花离不开染色,任何事物都是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印染的染色早于印花,而本文提到的印染纹样则是从印花开始进行分析。
中国民间的印染纹样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就掌握了用赤铁矿粉在麻布上画上纹样进行装饰,古代稱为:画缋。
经过古代人们漫长的研究,印花渐渐地取代了画缋,东汉墓出土的蜡染蓝白印花布残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棉布印花实物,所以最迟在东汉人们已经掌握了蜡染工艺。
汉代以后,东晋时期墓中发现了最早的绞缬绢,工艺制作不是特别精美,说明印染工艺还处在初级阶段。
到了隋唐时期,扎染、蜡染、夹染印染工艺盛行,无论是宫廷的人还是老百姓都使用印染制品。
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原因,在宋代,上述三种方式的印染受到一定制约,蓝印花布开始问世。
因成本低,效率高,蓝印花布取代了蜡染和夹染的位置,在全国流行开来,期间中原地区蜡染扎染工艺逐渐被人遗忘,仅在西南少数民族延续,直到目前,以贵州为主的几个地区传承了蜡染工艺,以云南大理的周城为主等地区传承了扎染工艺。
2民间传统手工印染纹样的种类通过对印染文化历史的梳理,可以总结出,从印染工艺区分,传统的民间手工印染纹样主要可以分为蜡染纹样、扎染纹样、蓝印花布纹样以及夹染纹样四个种类。
中国传统民族染织艺术的色彩审美文化探析作者:周琳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6期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染织品色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少数民族服饰为载体,结合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以及少数民族染织品的文化特色,分析研究中国少数染织艺术色彩的审美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审美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族服饰;染织;五行五色色彩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染织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色彩体系,其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还反映了着中国少数民族的审美喜好、哲学观以及民族精神。
1中国民族染织品色彩的发文化传承中国的民族染织服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染色工艺,其历经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后逐渐成熟,染织品的色彩观亦随之成熟。
发展至周代时,染织品的色彩观已从最初的天地人万物浑然一色的混沌色彩观发展成融入了中国传统“阴阳五行说”的“五色论”,从而形成了完整色彩体系,源于“五行说”的“五色论”成为了色彩的本源,任何色彩相混都不可能得到五色,然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即五色之合生百色。
中国染织品的传统色彩观从萌芽到形成,皆受到朴素的哲学思想以及美学理论的影响。
从原始社会时,受到天地阴阳观的影响,最初的混沌色彩观开始有了黑白二色的区分。
后又受到天、地、人三者的哲学思想,将代表生命和希望的赤色加入到传统色彩观中,形成了三色观。
随着人们对天地万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及“五行说”的哲学观的确立,以韶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的“五色论”正式确立,其将“五行说”将金、木、水、火、土作为万物的本源性元素,刘熙在《释名》中谈及对五色的观点:“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色为晦,如同昏暗之色。
”“五色论”色彩观的确立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古典美学思想步入了启蒙阶段。
2中国民族染织品色彩文化内涵在民族染织服饰中,色彩不仅是单纯的表现事物的颜色,其在表现出人们对世界万物的主观感知的同时,又融入了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以及民族文化。
传统图案染织艺术设计论文一、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传统图案的应用在染织艺术设计中尤为重要,决定着染织品的市场走向。
传统图案以形与色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显示出各式各样的文化视觉,是不同时代的重要表现。
每个时代的流行元素不同,需要设计师运用美学、色彩、营造氛围等角度来表现和论证染织品的审美与文化,让传统图案成为服饰与家具文化的时尚与个性的重要构成元素。
一美学的应用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是否完美、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的视觉来感受体验的。
直线给人以挺拔、刚直的感觉;曲线给人以柔软、飘逸的感觉。
传统图案中的美与染织品相协调,可以形成整体美、风格化的设计效果。
1形式美在传统图案中,设计师所采用的图案往往是已经被提取变形过的图案,将原有的元素中最具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提取出来,对其进行夸张变化,达到形式美的效果。
例如菊花,花瓣繁多,设计师常常提取其中有次序的部分,进行突出特征,舍弃繁琐部分,体现出简单的线条美。
传统图案的运用还需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具有时尚感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组合、判断,使得充满现象的传统图案感染和打动着人们,构成各个时代的经典样式。
在床上用品中,大量的传统图案元素被提炼变形,重新加以排列、组合、归纳等,并用分离、错叠、重合等手法产生独特的传统图案,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得累了一天的人们,躺在床上能有美的感受,并提高生活品质。
又如窗帘、家居装饰布等的传统图案设计,规整的图案排列,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形式达到变化和统一的美的效果,使得传统图案既有民族味,又有时尚感。
2视觉美在追求个性美的今天,设计师可以运用传统图案在染织品中进行装饰,利用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暗示,来产生视觉错误,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在服饰染织品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视觉美的原理。
在服装设计中,女性追求对自身曲线的美感,因而设计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常常运用一些曲线的传统图案,来产生视觉美,掩盖女性身体的一些不足之处,满足女性对民族元素的个性追求。
中国传统纹样造型的造型特征
中国传统纹样造型的造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然主义:中国传统纹样造型大多数取材于自然界,如花卉、禽鸟、动物等,追求表现真实、生动的自然景物。
2. 简洁明快:中国传统纹样注重简练,追求用尽量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表达形象,让人一目了然。
3. 对称平衡:中国传统纹样通常以对称和平衡为基本原则,左右对称的布局使整个图案呈现出一种和谐和平衡感。
4. 线条流畅:中国传统纹样注重线条的流畅与韵律感,线条的粗细、曲直、连接等都经过精心考虑,以达到美感的最佳效果。
5. 寓意象征:中国传统纹样往往寓意深远,图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如龙代表权力和贵族,鱼代表富贵和吉祥等。
6. 反复叠加:中国传统纹样常常通过反复叠加的方式,形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增加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7. 细节精致:中国传统纹样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精细,注重雕琢和装饰,通过细微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增添图案的美感和魅力。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纹样造型特征注重自然主义、简洁明快、
对称平衡、线条流畅、寓意象征、反复叠加和细节精致等方面,通过这些特征的运用,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和魅力的传统纹样。
89服饰设计一、宋锦纹样的题材选择(一)几何题材的灵活应用在中国传统织物类纹样设计中,几何形态图案样式不管作为地纹还是主纹,都是最常见的。
在宋锦织物中,时常可以见到像龟背、卍字、达晕这样的几何纹样。
龟背纹,形似龟甲,以正六边形为骨架进行四方连续重复排列,表达了人们追求永生,不死、不灭、不老的愿望。
卍字纹,是古代的一种特殊符号,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图案,它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万事万物延绵不绝、顺顺利利。
八达晕纹,它以圆形为中心,用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向上下左右及四个斜角方向延伸,构成“米”字结构,意为四面八方、八路相通。
(二)动植物题材的抽象处理传统宋锦纹样里,除几何题材外,自然界里的动植物题材也应用广泛。
在手工艺不大发达的早期,象征祥瑞的龙、凤、羊、马、鹤等动物纹样常常被几何化,以图腾的形式出现,形态也相对简单,通常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方式进行排列,给人一种整齐、严谨、有规律的秩序感。
唐宋以后写实风格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此时宋锦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花鸟蝴蝶纹样,也有吸取各类植物纹样精华而进行再创造的纹样。
就拿最常见的宝相花纹来说,将花头作变形的艺术处理,然后由中心向外散射绽开,丰富多变,极具形式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前期高度几何化的吉祥动物纹还是后期逐渐艺术化的花卉植物纹,宋锦纹样在题材上虽然会随着时代产生相应的改变,但在主旨意图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是永恒不变的。
二、宋锦纹样的组合形式在经过严谨的纹样处理和布局安排之后,传统宋锦能呈现出局部精致而又整体和谐的效果。
因此,不同的组合形式能体现出不同的纹样美感。
(一)抽象题材的加工与再造宋锦纹样大都以满地规矩的几何纹为特色,单独使用一种几何形态进行排列的方式较少,通常采用多种组合或针对一种进行加工处理。
所谓加工处理,就是将一个单位的几何形态进行多次旋转反复拼接并连续排列,以此形成新的具有装饰意味的抽象纹样。
这种排列方式错落有致、结构平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在内容上也不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