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06.04 KB
- 文档页数:32
主动脉夹层3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急性、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常常需要急救治疗。
本文将通过三例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的临床案例,来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
案例一:男性,54岁,突发剧烈胸痛,出现呼吸困难和头晕,经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并成功脱离危险。
案例二:女性,63岁,突发剧烈腹痛和背部疼痛,伴有恶心和呕吐,经CT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紧急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
三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突发的激烈胸痛、腹痛或背部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出现在短时间内,且呈剧烈、持续性,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CT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CT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的撕裂情况,确定夹层的范围和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超声心动图、MRI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治疗方面,主动脉夹层的紧急手术治疗是目前认可的最有效手段。
手术包括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内膜的缝合或贴衬术等,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手术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手术前,患者一般需要进行相关的血管准备,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控制血压和心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复查CT或MRI检查,评估术后主动脉夹层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对于不能立即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镇痛和抗凝等处理,以维持患者稳定,争取手术的时机。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协同工作,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术后的康复工作。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急的疾病,需要急救治疗。
通过对三例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我们了解到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主动脉夹层(AAD)是主动脉的血流在高速高压的状态下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中层或中层主动脉壁,并沿着主动脉纵轴不断扩张形成血肿,分离主动脉中膜和外膜,部分患者的外膜继续扩张膨出会形成动脉瘤,发病率为6/10000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较为年轻化。
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可将主动脉夹层分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14d)和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14d),临床多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外科手术和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因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破裂的风险极高,发病后40%的患者会立即死亡,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每小时死亡患者约为1%,病死率较高,对且主动脉低灌注同时会诱发冠状动脉、脑、肾、肠道及脊髓等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远高于心肌梗死、脑梗死和恶性肿瘤,被称为灾难性心血管急症。
AAD的误诊和漏诊率高达30%[1],故大多数AAD患者因在出现主动脉破裂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前未得到明确的诊断而导致死亡或残疾,而有研究指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若能及时诊断,其一年生存率>50%,故早期、快速、有效的诊断AAD是临床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该文从AAD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体征出发,探讨了早期诊断AAD的方法,报道如下。
1危险因素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危险因素有获得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之分,前者以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为主,部分患者是以感染、举重、外伤、医源性损伤、吸食成瘾性药物或妊娠等因素引起的,有研究指出,约75%的AD患者多是由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引起的[2];后者主要是由Mar凡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为主,部分患者是由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和家族性无症状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等因素引起的。
DOI:10.16662/ki.1674-0742.2020.18.196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新进展陶莉莉,李芳,毛鹭,段永春,廖睿,许钰唯,陈安宝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云南昆明650000[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大血管病变,以剧烈“撕裂样”或“刀割样”持续性难以忍受的锐痛为典型的症状,主要病变基础是中膜弹力纤维和平滑肌损伤或发育缺陷,还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主动脉缩窄和医源性损伤等因素的关系密切,且其死亡率较高。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腔的血液从主动脉膜撕裂口进人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别离的一种病理改变,因通常呈继发瘤样改变,故将其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美国本病年发病率为25---30/100万,国无详细统计资料,但临床上近年来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
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病症。
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7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较女性高发。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死亡率可高达50%。
主要致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至胸、腹腔或者心包腔,进展性纵隔、腹膜后出血,以及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肾衰竭等。
【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本病的根底病理变化是遗传或代性异常导致主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变,局部患者为伴有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先天性心血管病,但大多数患者根本病因并不清楚。
研究资料认为囊性中层退行性变是结缔组织的遗传性缺损,使弹性硬蛋白(elasticin)在主动脉壁沉积进而使主动脉僵硬扩,致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局灶性丧失和中层空泡变性并充满勃液样物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活性增高,从而降解主动脉壁的构造蛋白,可能也是发病机制之一。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绝大多数是由于主动脉膜撕裂后血流进人中层,局部患者是由于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压力过高撕裂膜所致。
膜裂口多发生于主动脉应力最强的部位。
组织学可见主动脉中膜退行性改变,弹力纤维减少、断裂和平滑肌细胞减少等变化,慢性期可见纤维样改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增龄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易患因素,约3/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先天性因素包括Marfan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二叶主动脉瓣疾病等。
此外,医源性损伤如安置主动脉球囊泵,主动脉造影剂注射误伤膜等也可导致本病。
临床主动脉夹层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诊疗要点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后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心脏大血管急症,其中Stanford型主动脉夹层在发病的前48小时内,每过1小时,死亡率增加1%。
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处理、分诊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按照主动脉夹层累及的部位和范围常用的分型方法有 De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50~70岁患者,男女之比为3∶1。
视病变部位不同,主要表现如下:(1)疼痛:夹层分离突然发生时,大多数患者突感疼痛,A型多在前胸,B型多在背部、腹部。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起病后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
少数起病缓慢者疼痛可不显著。
(2)高血压:初诊时B型患者70%有血压高。
患者因剧痛而有休克外貌,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率加速,但血压常不低甚至增高,如外膜破裂出血则血压降低,不少患者原有高血压,起病后剧痛使血压更高。
(3)心血管症状:夹层血肿涉及主动脉瓣环或影响瓣叶的支撑时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突然在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可引起心力衰竭。
脉搏改变,一般见于颈、肱或股动脉,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反映主动脉的分支受压迫或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
胸锁关节处出现搏动或在胸骨上窝可触到搏动性肿块。
可有心包摩擦音,夹层破裂入心包腔、胸膜腔可引起心脏压塞及胸腔积液。
(4)神经症状:主动脉夹层延伸至主动脉分支颈动脉或肋间动脉,可造成脑或脊髓缺血,引起偏瘫、昏迷、神志模糊、截瘫、肢体麻木、反射异常、视力与大小便障碍。
2%~7%可有晕厥,但未必有其他神经症状。
(5)压迫症状:主动脉夹层压迫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便等;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引起Horner综合征;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嘶;压迫上腔静脉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累及肾动脉可有血尿、尿闭及肾缺血后血压增高。
主动脉夹层抢救预案及流程主动脉夹层抢救预案及流程一、诊断要点及检查项目诊断要点:1.突发剧烈疼痛:96%的患者多有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伴有烦躁、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多位于胸骨区,可向肩胛部及后背扩展。
2.晕厥:16%患者会发生晕厥。
3.休克:部分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四肢皮肤湿冷等类似休克的临床表现。
4.可有夹层雪中延展、压迫引起的相关系统症状: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急性期多有白细胞增多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增快,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血清心肌标志物升高,病变累及肾动脉,常引起血尿、蛋白尿及管型伴血CR和BUN升高。
2.心电图: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近1/3患者心电图正常。
累及冠脉可见心肌缺血及心梗图形。
3.X线胸片:可见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外轮廓不规则、增宽甚至扭曲,主动脉内膜钙化影移位等,部分患者X线胸片正常。
4.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根部扩张,可识别真、假腔或查获主动脉的内膜裂口下垂物,其优点是可在床旁检查,敏感性为59%~85%,特异性为63%~96%。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更具优势,敏感性可达98%~99%。
特异性94%~97%。
但对局限于升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因受主气道内空气的影响,超声探测可能漏诊。
5.CT和MRI:多排螺旋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有力的内膜片段和主动脉夹层的真假两腔,诊断准确率>90%。
还能准确地评估主动脉及分支受累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6.主动脉造影。
二、抢救原则及措施原则:1.急性患者先给予强化的内科药物治疗。
2.升主动脉夹层特别是波及主动脉瓣或心包内有渗液者宜急诊外科手术。
3.降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病情进展迅速,病变局部血管直径≥5cm或有血管并发症者应争取介入治疗置入支架(动脉腔内隔绝术)。
夹层范围不大无特殊血管并发症时,可试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若一周不缓解或发生特殊并发症:如血压控制不佳、疼痛顽固、夹层扩展或破裂,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或证明有膈下大动脉分支受累等,应立即行介入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