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管理学重点1-3

  • 格式:docx
  • 大小:22.86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最后,每个组织多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

(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effect)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成其目标。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设计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一般特征

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一般特征:

1、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4、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管理的职能

本书沿袭管理过程学派的观点,认为组织中各级管理者都要承担的基本职能有四类,分别是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和控制(controlling)。

5、管理者的内涵

管理者(manager),他们是组织中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监督别人的活动、并对达到目标负有责任的人。在传统结构的组织里,管理者按照所处的层级不同可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6、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

者。

2.信息传递。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

者和发言人。

3.决策制定。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

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7、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根据著名的管理学者罗伯特、卡兹的研究,通常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的能力。对基层管理者而言。

2、人际技能,是与他人共事、理解别人、激励别人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分析和诊断复杂情况的心智能力。对高层管理者而言。

8、管理学的性质: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紧贴实践的应用性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学科。

9、管理学的内容:

1、管理原理

2、管理职能

3、管理技术和方法

4、管理者

5、管理环境

6、管理效果

7、管理思想史

10、如何认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其次,学习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最后,学习管理学也是个人谋职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准备。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古典管理理论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古典管理理论时期。

科学管理学派

工业心理学

管理过程学派

组织理论学派

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贡献在于使管理走向科学化。他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法国的法约尔则以研究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和“管理过程之父”。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的管理学家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管理理论发展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诞生了有别于科学管理理论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起源于乔治.埃尔顿.梅奥与弗里茨.罗德里斯伯格等人的霍桑实验。

切斯特.巴纳德是重视人对组织重要性的早期倡导者之一,他将组织看做一个协作的社会系统,强调沟通的必要性,认为系统能使个人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认为沟通渠道应当简短、直接。巴纳德是第一位将理性制定决策提升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的管理学家,被认为“现在管理理论之父”。

3、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

亚伯拉罕.马斯洛无疑是激励理论学派中重要的一位。他将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划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五个等级。

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存在两类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研究激励和管理问题,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并指出管理人员并非按顺序而是同时执行这五项职能。

领导理论学派罗伯特.坦南鲍姆与沃伦.施密特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4、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

科学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战略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

派、权变管理学派。

5、科学管理学派:弗雷德里克.泰勒的主要观点

(1)提高生产率和科学管理原则

(2)作业管理

(3)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则

(4)精神革命

6、人际关系学派:霍桑实验

(1)照明实验和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1924-1928)

(2)大规模访谈计划试验(1928-1931)

(3)电话圈装配工试验(1931-1932)

埃尔顿.梅奥等人的主要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7、管理过程学派: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职能

(2)提出社会有机体概念

(3)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

(4)进行管理教育和创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哈罗德.孔茨的主要观点:把管理解释为“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他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认为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可应用于任何一种现实情况。至于管理职能,被他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项。

8、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被后人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9、战略管理学派:

伊戈尔.安索夫的战略管理思想:(1)安索夫范式(2)PEST分析框架(3)协同

观念(4)战略决策模型(5)安索夫矩阵

迈克尔.波特的战略思想:(1)“五力模型”和“三大战略”(2)钻石理论

10、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罗森茨维克,

在他们合著的《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一书中考察了组织与管理思

想发展过程的三个时期:传统的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革命;

现代观点—系统观念和权变观念,并集中阐述了他们的根本观点。

1、系统观念

2、权变观念

11、权变管理学派:杰伊.洛希的超Y理论。主张管理需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强调要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领导模式和其他管理技术,反对不顾具体的外部环境而一味追求最好的管理方法和寻求万能模式的教条主义。该学派机动灵活的学术研究为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促使管理理论朝着实用主义方向发展进了一大步。

第三章计划于决策

1、计划工作的概念

计划是指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整合和协调组织的工作。

计划工作需要有意识的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它既需要确定组织当前的目标,也需要考虑组织的未来;既需要考虑组织长期的使命和发展战略,也需要考虑具体的业务发展计划;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