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EDTA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用EDTA作为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防止发生误报漏报。
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例患者,用EDTAK2和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仪器检测血常规。
同时制作血涂片各一张,通过人工镜检对照。
结果2例患者用TDTAK2抗凝管采血,血小板分别为23×109/L和9×109/L。
而肝素锂抗凝管血小板分别为145×109/L 和241×109/L,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血小板均匀分布肝素锂抗凝血涂片中,无血小板凝集现象。
而EDTAK2抗凝血涂片中发现涂片尾部和两侧聚集的血小板数量不等,大小不一。
结论EDTA抗凝剂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对于应用EDTAK2致血小板减少时,应进一步进行人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查,或改用肝素抗凝管复查血小板,以避免误诊。
【关键词】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肝素锂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临检工作中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用于血常规抗凝。
它的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而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但在某些时候又能促使或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1]。
现将我院2例因EDTA抗凝致血小板减少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患者2例,1例食道癌,一例脑瘤。
患者无紫癜和出血倾向。
1.2 仪器和试剂Beckman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清洗液。
Olympus显微镜,BD公司EDTAK2抗凝管和肝素锂抗凝管。
珠海贝索公司生产的瑞氏染液。
1.3 仪器法患者分别用EDTAK2抗凝管和肝素锂抗凝管采静脉血,用Beckman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3次,结果取均值。
EDTA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分析摘要目的:了解EDTA盐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意义。
方法:用EDTA-K2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4例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在血液分析仪上重新检测,同时做血涂片检查,采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
结果:4例EDTA-K2抗凝计数血小板显著减少者,血涂片见血小板聚集成团,而用枸橼酸钠抗凝及手工计数者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EDTA作为血液分析仪的抗凝剂,有时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EDTA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资料与方法2007年2月~2009年3月住院患者4例,年龄分别为55岁、65岁、68岁、72岁,男1例,女3例。
仪器与试剂:日本光电MEK-6318K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Olmpus显微镜;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按操作规程[1]配制);EDTA-K2真空抗凝管与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瑞氏染色液。
方法:仪器法为病房护士晨起按要求采集静脉血于EDTA-K2真空抗凝管内至2ml刻度处,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在自动旋转式混匀器上混匀,上机检测,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者重新采集血液于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内,上机检测,同时按操作规程[1]采集末稍血手工计数血小板。
对2种抗凝剂全血进行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
结果结果见表1。
讨论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此外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EDTA所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如未及时发现,会给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多麻烦,增加不必要的其他检查或治疗,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现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时,必须进行复查及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看血小板是否假性减少,涂片是否有血小板成堆现象。
EDTA抗凝原理是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Ⅳ(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其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分析【关键词】 EDTA;假性;血小板计数摘要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时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及避免措施。
方法:对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561例标本,进行再次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的5例患者再次抽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抽取肝素抗凝血进行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
结果:上述5例在后三种方法复检时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与初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抗凝血血细胞分析仪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不符。
结论: EDTA抗凝剂偶尔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球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假性减少,临床工作中应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EDTA;假性;血小板计数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发现有少数病人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临床反馈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经手工计数或其他方法复检血小板数又正常,为探讨其发生原因,本文对血常规检验中遇到的5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对2003年1月~2006年7月间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血液分析时,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561例(≤50×109/L),取同份血进行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血小板分布情况与计数值明显不符的5例,初步考虑存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与真值不符的现象,依此做为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进行进一步研究。
1.2 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7月间用我科门诊检验室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血液分析时,血小板计数值低于50×109/L 的561例患者的标本,均经二种仪器同时进行初检或复检,并取同份血进行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血小板分布情况与计数值明显不符的5例,一方面与临床了解临床症状表现,确定5例均无皮肤粘膜出血点、紫癜等明显出血征象、肝脾淋巴结不大,另一方面与患者协义:再次抽血进行EDTA抗凝血血球计数仪血液分析、手工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抽取肝素抗凝血进行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实验室分析【关键词】EDTA-K2 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EDTA盐(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是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认定并得到广泛使用,目前血小板计数实验室普遍采用的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1],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已被普及应用,通常情况下使用EDTA二钾作为抗凝剂,对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发现EDTA盐有时会引起少数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偏低的现象,检测时需要实验室结合临床、排除干扰因素、选择科学可行的检测方法,才能正确报告血小板计数结果。
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以免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扰,防止医疗纠纷。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主诉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干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查体:体温38.2度、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乡镇卫生院拟定为上感进行系列检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8x109/L,红细胞3.47x1012、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计数为27x109/L(EDTA抗凝全血)既往健康、医生建议来上级医院院复查。
我院再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x109/L、红细胞 3.54x1012、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21x109、凝血酶原时间:12.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5.4s、凝血酶时间:12.5s、纤维蛋白原:2.48s、患者平日经期血量正常,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四肢未见出血点瘀斑。
怀疑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1.2方法1.2.1仪器与材料:采用希森美康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试剂(溶血剂、稀释液、清洗液)为仪器配套试剂。
EDTA-K2抗凝剂和枸橼酸钠抗凝剂。
仪器采用专用校准品进行校准,每日室内质控均在控,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亦在控。
1.8 mg/ml的EDTA-K2真空采血管、109 mmol/L的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均有河北超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检测分析赵一兵【摘要】目的:分析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检测效果.方法:采集15例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适量静脉血,分别用EDTA-K2与枸橼酸钠抗凝,并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和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经EDTA-K2抗凝后血小板计数(47.36±9.86) ×109个/L,血涂片显示血小板聚集,并成堆分布;经枸橼酸钠抗凝后检测血小板计数(156.87±26.18)×109个/L,血涂片显示不存在血小板聚集,均单个分布;经手工法计数血小板为(159.87±35.17)×109个/L;EDTA抗凝法计数血小板远低于枸橼酸钠抗凝法计数和手工法计数(P<0.05),枸橼酸钠抗凝法计数血小板和手工法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科医师对出现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且无出血症状者,则考虑为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及时采集血样处理,改用枸橼酸钠抗凝法或手工法血小板计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7(029)009【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症;EDTA-K2;检测【作者】赵一兵【作者单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三门峡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血细胞计数是临床上一项常规的检验项目,其中,血小板计数是一个重要指标,计数的准确性为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是用于血细胞计数的常见抗凝剂,但在实际抗凝操作中有些血样可出现血小板聚集,出现血细胞计数假性降低[1],影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
为分析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检测效果,选取1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怀疑情况及处理措施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乙二胺四乙酸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时首选的抗凝剂。
EDTA具有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形态和计数影响非常小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
但在少数情况下,EDTA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时,造成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低,这种现象被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疾病发生率约为0.09%—0.21%。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EDTA诱导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中隐藏抗原的暴露或对其进行修饰,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
可以确定发生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之一是在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前提下,出现的免疫介导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怀疑情况1、血小板计数<100 X 109 /L。
2、室温下EDTA抗凝的标本发生血小板减少,由其他抗凝剂抗凝的标本或是将标本保存在37摄氏度,能大大削减血小板减少程度。
3、随标本采集到检测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越来越低。
4、血涂片显示或血球仪提示有血小板聚集。
5、缺乏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如出血。
处理措施1、仪器法。
重新采样,用肝素抗凝管或枸橼酸盐抗凝管等非EDTA-K2分别抽取静脉血2ml,充分混匀,在10min内完成测定。
2.手工计数法。
采新鲜指血20ul,稀释后由专业检验人员计数两次并取均值。
3、无任何抗凝剂抽血立即上机,血小板结果也是可以供参考。
4、瑞氏染色涂片镜检看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再估算其数量。
5、预稀释仪器法:采新鲜指血20ul,加入稀释液120ul,进行1:7稀释后,在1h内用预稀释法进行测定。
6、对这类患者采血之前抗凝剂中添加阿米卡星纠正。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标签: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因其对血细胞影响较小,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
但国外文献1980年已有报道表明,EDTA 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黏附,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发生。
PTCP是一种由EDTA诱导,发生于体外的非稳固性血小板凝聚,临床主要表现为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且无出血现象[1]。
PTCP产生的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导致患者临床辅助检查增多,严重时易导致临床错误诊治。
因此,PTCP应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得到广泛重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检验过程中发生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门诊或住院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8岁,平均(41.6 18.3)岁。
1.2检验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采用多种方法为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以避免计数结果错误。
(1)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法:使用EDTA盐、枸橼酸钠抗凝管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l,采血后0、10、30、60、120 min分别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常规检测。
(2)手工计数法:根据《全血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规程行手工计数,0.38 ml许汝和氏稀释液中置入患者指血20 μl,充分混匀后行血小板显微镜计数。
(3)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法:使用EDTA盐、枸橼酸钠抗凝管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在采血后0及60 min 后各涂片1张,常规晾干后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行血小板计数。
2结果2.1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法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结果EDTA管血小板计数在(10~142)×109/L,随患者血液标本抽取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10 min后已显著降至正常值以下;而枸橼酸钠管血小板计数则则无明显下降。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用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
这种假性低血小板计数会导致临床无故增加其他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甚至引起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上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约为0.09%~0.2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诱导抗凝血中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不能确认血小板而使血小板计数偏低。
假性血小板减少无任何病理、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使用无关。
故对临床上无任何出血症状与体征、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建议改用肝素化血或手工计数血小板,以免因EDTA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而贻误手术时机,或作一些不必要的针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体检时意外发现单纯血小板减少,无明显出血和不适,鉴别诊断考虑的常见原因为:(1)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等;(2)血小板破坏过多或消耗过多:免疫性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药物过敏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
故进行骨髓穿刺和活检等形态学检查,明确是否患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同时应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检查,以除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行腹部B超或CT检查明确有无脾大,脾功能亢进。
关于血细胞分析中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结果分析及处理方法的专题报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细胞分析即我们常说的血常规检测已经成为医学检验科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和使用使血细胞分析更加的快速、准确、便捷,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一些异常因素的影响,使结果受到干扰。
下面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所产生的影响和解决办法作一专题报告,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为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选取xxxx.xx-xxxx.xx 期间本科室Symex-xxx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血小板偏低,但仪器结果提示存在血小板凝集或异常分布,分析血小板直方图合散点图考虑血小板凝集的标本,提示可能存在血小板假性减少,对这类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及血小板手工计数进行复检。
研究方法:血小板计数假性偏低可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采血不顺、标本未及时混匀、存在自身血小板抗体等。
首先,检查标本是否合格,抽血试管是否存在错管、标本量不足等问题,排除标本有无凝块。
其次,检查仪器自身是否失控,查看仪器质控结果,发现仪器在控,排除仪器自身原因造成血小板结果波动较大,查看仪器结果提示存在血小板凝集或异常分布,分析血小板直方图考虑血常规凝集,然后进行人工镜检。
取标本进行推片瑞氏染色后镜检,高倍镜下可见片尾及两侧可见血小板成堆成簇聚集,初步估算血小板实际并不少,可判断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与镜检不符,人工[1]计数可见境下血小板聚集成堆,血小板检测结果为假性血小板减少,怀疑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集能够引起血小板检测结果假性偏低。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增高,PCT可无明显的异常,血小板分布宽度改变。
当血小板出现不明原因的减低,血小板直方图提示分布异常时,要及时手工涂片染色观察是否有血小板的聚集,还要进行手工计数。
为避免误诊,建议患者重新抽血复查:重新采样,用EDTA和枸橼酸钠抗凝负压管同时采血2mL,混匀后血细胞分析仪10min内完成检测,同时采取患者末梢血20ul稀释后进行计数板计数,取两次计数均值。
5例EDTA抗凝剂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EDTA抗凝剂用sysmex XT-2000i检测时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
方法 5例EDTA-K2抗凝血选用sysmex XT-2000i检测血小板数<70×109/L,并且血小板直方图有聚集的标本,做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确定是聚集,再采末梢血血小板手工计数(20?l末梢血+0.38ml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
结论EDTA-K2导致血小板聚集,引起仪器检测血小板假性减低。
[关键词] 血小板假性减少; EDTA-K2 ;血小板聚集中图分类号: R595.3 文献标识码:A血小板假性减少是指由于体外不同原因(如抽血不当、抗凝剂、温度等)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而不能真实的反映体内血小板数量的一种现象。
EDTA-K2引起的是指在体外EDTA抗凝全血中,由于EDTA诱导血小板膜表面隐蔽抗原的暴露或者对抗原的修饰,导致血浆中预存的循环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与之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出现血小板聚集而使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正确计数,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容易引起对患者的误诊误治,检验人员应高度重视。
EDTA-K2引起的聚集具有①需要有EDTA存在的情况下发生,②显微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现象的特点。
1 资料方法1.1 资料 5例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
标本符合血小板数<70×109/L,同时做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确认有血小板聚集。
1.2 方法按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进行;按条件挑选出抗凝血的血标本制作血涂片,经瑞氏-吉姆萨染色,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对血涂片进行人工镜检分类,同时重抽患者的末梢血进行血小板人工显微镜计数。
(方法:取20?l末梢血加入0.38ml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中)。
1.3 仪器 sysmex-2000i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质控品;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瑞氏-吉姆萨染液购自贝索生物有限公司;EDTA-K2真空抗凝管由美国BD公司生产。
假性血小板减少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提供参考。
方法:抽取同一患者当天静脉血,分别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k2,edta-k2)抗凝,枸橼酸钠抗凝,edta-k2抗凝后转为枸橼酸钠抗凝处理的血液样本,三种方法处理后的血样均采用三分类和五分类法进行血小板测定,此外三种处理方法的血样均推血涂片,染色后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此次实验结果分析引起测定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
结果:由于edta-k2导致血小板的聚集,使得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经枸橼酸钠抗凝处理后,未见血小板聚集及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误将聚集的血小板判读为白细胞而使得白细胞假性增加。
结论:edta-k2抗凝可能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假性减少,对于此类情况应采取手工计数和涂片复检法进行复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及避免误诊。
关键词:edta 枸橼酸钠抗凝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23【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02-02血小板在人体内具有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粘附、聚集、释放、促凝及血块收缩等重要功能,对血小板进行检测已成为入院后的常规检查项目,对于诊断多种疾病有重要作用。
目前各大医院常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进行测定,依据电阻抗或光散射原理推断血细胞的大小与数量,但有时血小板会以聚集状态存在,仪器误读为其它血细胞,最终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假象,即假性血小板减少,故分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工作中出现的1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进行报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5日来我院内科就诊的73岁女性患者,在体检中心抽取该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分析。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和纠正方法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和纠正方法。
方法15例EDTA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标本采用不同抗凝剂后进行血小板计数。
结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为(53.2±20.0)×109/L,分别与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150.5±49.6)×109/L、手工计数血小板的结果(153.0±48.6)×109/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值与手工计数血小板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枸橼酸钠抗凝剂无导致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替代EDTA-K2抗凝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
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钠;血小板计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液分析仪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临床诊断、治疗及合理用药方面,血小板数量的正确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抗凝剂通常是EDTA-K2,它为国内外自动血液分析仪所常用。
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它可能导致假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如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
如果在临床工作中此种现象未及时发现,往往容易引起误诊误治,增加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EDTA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在日常检测标本中的比例很低,国内报告其发生率约为0.09%~0.20%[2,3]。
检验人员如何能排除干扰,及时发现并纠正,如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能有效解决因EDTA抗凝剂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这一问题,翻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等若干相关文献,找到了一种简便可行、血小板结果可靠的纠正方法,即枸橼酸钠抗凝血。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住院的EDTA所致血小板減少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皮肤均没有瘀点和瘀斑,也没有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道的出血病症等。
EDTA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用EDTA作为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防止发生误报漏报。
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例患者,用EDTAK2和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仪器检测血常规。
同时制作血涂片各一张,通过人工镜检对照。
结果2例患者用TDTAK2抗凝管采血,血小板分别为23×109/L和9×109/L。
而肝素锂抗凝管血小板分别为145×109/L 和241×109/L,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血小板均匀分布肝素锂抗凝血涂片中,无血小板凝集现象。
而EDTAK2抗凝血涂片中发现涂片尾部和两侧聚集的血小板数量不等,大小不一。
结论EDTA抗凝剂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对于应用EDTAK2致血小板减少时,应进一步进行人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查,或改用肝素抗凝管复查血小板,以避免误诊。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肝素锂
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临检工作中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用于血常规抗凝。
它的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而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但在某些时候又能促使或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1]。
现将我院2例因EDTA抗凝致血小板减少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患者2例,1例食道癌,一例脑瘤。
患者无紫癜和出血倾向。
1.2 仪器和试剂Beckman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清洗液。
Olympus显微镜,BD公司EDTAK2抗凝管和肝素锂抗凝管。
珠海贝索公司生产的瑞氏染液。
1.3 仪器法患者分别用EDTAK2抗凝管和肝素锂抗凝管采静脉血,用Beckman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3次,结果取均值。
1.4 瑞氏染色每管血制作薄厚均匀血涂片1张,用瑞氏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TDTAK2抗凝血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3×109/L和9×109/L。
肝素锂抗凝血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45×109/L和241×109/L。
2.2 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为:EDTAK2抗凝血涂片有大量血小板聚集,多在尾部和两侧。
肝素锂抗凝血涂片均匀散在,无聚集。
3 讨论
对于以上2位患者,我们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这2例均无紫癜和出血倾向,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基本正常,凝血功能PT,APTT,TT,FIB 均在参考范围内。
EDTAK2抗凝管血小板明显减低,肝素锂抗凝剂并血涂片血小板正常。
由此表明EDTA盐作为抗凝剂,偶可诱导血小板发生体外聚集,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又不能加以识别,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实际值,而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2]。
EDTA盐作为抗凝剂,可使血液不凝固,并保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形态不发生改变,从而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析,已被广泛应用并作为标准执行[3]。
但EDTA的确有促使或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有观点认为该现象与血小板表面存在某种隐匿性抗原有关[4]。
EDTA可导致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形态由正常的圆盘形改为圆球形,改变了血小板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表位构象,与存在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相结合,激活细胞膜中的磷脂酶A2和磷脂酶C,水解血小板膜磷脂并释放花生四烯酸,5TH胶原,凝血酶原等活性物质。
这些活性物质能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510]。
在日常检验中,如果应用EDTA抗凝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而临床无出血症状者,应做涂片染色镜检,看有无血小板聚集成堆或成簇现象,并另行改肝素锂抗凝管血细胞分析仪复查血小板,获得准确实验数据,以免误诊误治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林宝颜,王丹,凌彩虹.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9):21622163.
[2] 蒋乃,曹改娟乙二胺四乙酸盐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一例.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37.
[3] 梁勤,周思彤,李国铎1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降低临床资料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6832684.
[4] Bragani G,Bianconcini G,Brogna R,et al Pseudothrombocytopenia clinical comment on 37 cases. Minerva Med,2001,92(1):1317.
[5] 叶应妩,王敏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6] 王欣EDTA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数值明显改变的观察与分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11):7879.
[7] 王欣抗凝剂EDTA及枸橼酸钠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的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6502651.
[8] 周小棉,巫小莉,李结秋,等丁胺卡那霉素抑制和解离抗凝剂依赖的假性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8892.
[9] 黄永达,王昭,崔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665.
[10] 李德香,李伟男,王东与EDTA抗凝剂有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