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化脱胶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分水箱的分水原理:(1)溶剂和水互不溶解(2)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不同二.成品粕的评价指标(低温粕评价指标):1.粕残溶要求合格:粕残溶700ppm,引爆试验合格;2.蒸脱中尽可能使粕熟化:脱毒、钝化或破坏抗营养物,降低毒性。
3.成品粕物理性质好:成品粕的粒度、流动性、含蛋白的等级性好4.用作食品蛋白质尽量少变性:要求蛋白的水溶解性高(NSI值要小)。
三.尿酶含量有什么意义?答:太低,过度变性,四.溶剂损耗的分类:(定义以及一般的量)溶剂损耗的来源:1.不可避免损耗:(1)尾气:10g/m3折合20g/T (2)毛油:50ppm折合50g/T(3)粕:700ppm折合700g/T(4)废水:0.0007~0.0015% 折合0.15g/T合计:0.785Kg/T,实际生产中应为1Kg/T 2.可避免损耗:(1)跑、冒、滴、漏;(2)检修损失;(3)贮藏损失:自然挥发的量。
五:脱胶原理,加磷酸作用,脱蜡原理。
脱胶:(一)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1.水化开始前:水分少,磷脂呈内盐结构,完全溶解在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析出;2.在油中加热水后:磷脂分子结构转变为水化式,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1)单分子层:含水量少时,磷脂分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定向排列; (2)多分子层:随着水量增加,磷脂分子定向排列成烃链尾尾相接的双分子层,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与另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之间被一定数量的水分子隔开,成为片(层)状结晶体;(3)分子囊泡层:当水量增至很大时,磷脂分子就形成单分子层囊泡。
(4)多层脂质体:最终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形结构¡ª¡ª¡°多层脂质体¡±它的每个片层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水。
(5)絮凝胶团:磷脂在形成多层脂质体过程中还吸附油中其他胶质,颗粒增大,再由小胶粒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
形成的胶粒越稳定含油量越低,越易与油脂分离。
水化脱胶的原理
嘿,让我们来聊聊水化脱胶的原理吧!想象一下,就好像我们在清理一个混乱的房间。
水化脱胶呢,就像是要把房间里那些不需要的、杂乱的“小颗粒”给清理出去。
在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中,会有一些杂质,比如磷脂等。
这些杂质就像房间里的灰尘和杂物一样。
水化脱胶就是通过加水这个巧妙的办法,让这些杂质凝聚起来。
水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召集令”,让那些磷脂之类的杂质乖乖地聚集在一起。
就好像小朋友们听到集合的哨声会跑过来集合一样,磷脂遇到水后也会聚集起来形成胶团。
然后呢,我们就可以像把垃圾打包一样,把这些胶团分离出去,从而让油脂变得更加纯净。
比如说,我们平时吃的植物油,如果不进行水化脱胶,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好的口感或者影响其质量。
通过这个过程,就能让油变得更清亮、更好用啦!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很多看似复杂的原理,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和理解,就能掌握它们哦!。
油脂水化脱胶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油脂水化脱胶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油脂脱胶的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为工业生产中的油脂脱胶工艺提供参考。
2. 实验原理油脂水化脱胶是利用水对油脂中的成分进行水解反应,进而分离油脂和脱胶物质的一种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碱法水化脱胶的方法,通过将含有油脂的试样与碱溶液反应,使油脂中的蛋白质与水中的碱发生反应,将油脂中的杂质和胶质物质与水分离开来。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 准备试样:选取不同来源的油脂样品,如动物油、植物油等。
- 准备试剂:碱溶液、去离子水等。
3.2 油脂水化脱胶实验1. 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适量的碱溶液,在温度控制下进行搅拌反应。
2. 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如温度、碱溶液的浓度等,进行实验。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使油脂和胶质沉淀。
4. 将上层的油脂和胶质物质倒掉,并取出沉淀物。
5. 将沉淀物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
6. 对油脂样品进行质量测定。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油脂水化脱胶效果。
4.1 不同油脂样品比较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来源的油脂在水化脱胶时具有不同的脱胶效果。
例如,动物油相较于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水化脱胶反应,脱胶效果更好。
这可能是由于动物油中的脂肪酸较多,与水和碱发生反应较为容易。
4.2 不同反应温度比较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的反应温度,观察其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比如60C,油脂中的胶质物质能够更快地与水分离,脱胶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速度加快,胶质物质更容易从油脂中脱离。
4.3 不同碱溶液浓度比较我们还对不同浓度的碱溶液进行了比较实验。
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碱溶液能够更快速地与油脂中的脱胶物质反应,从而实现较好的脱胶效果。
然而,过高浓度的碱溶液也可能对油脂的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5. 实验结论本次油脂水化脱胶实验结果表明:1. 不同来源的油脂在水化脱胶时具有不同的脱胶效果,动物油相较于植物油更容易脱胶。
脱胶的概念脱胶是指喷涂在金属、塑料、橡胶或其他材料表面的胶水不再具有粘附力的过程。
这种现象通常会发生在使用胶水一段时间后,或者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例如高温、湿度或化学物质的影响下。
脱胶现象在各个行业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工程领域中,脱胶可能导致产品的失效、损坏或加工不良。
因此,了解脱胶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脱胶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
首先,胶水的品质和配方是影响脱胶的关键因素之一。
某些低质量的胶水或配方不当的胶水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出现脱胶现象。
其次,环境条件也会对胶水的粘附力产生影响。
例如,高温环境会导致胶水分解,丧失其粘附力,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使胶水无法快速固化。
湿度也是影响胶水性能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胶水无法充分反应固化。
此外,化学物质的存在也会对胶水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胶水溶解或反应,从而减弱其粘附力。
为了预防脱胶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选择高质量的胶水是关键。
确保胶水符合所需的粘附力要求,并遵循制造商的使用说明。
此外,合理的存储和处理也是防止脱胶的重要措施。
胶水应储存在干燥、凉爽的环境中,避免接触到高温、潮湿和化学物质。
胶水的容器也应密封保存,避免氧化和污染。
在使用胶水之前,还应将工作表面清洁干净,确保没有灰尘、油脂或其他污染物。
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粘附表面,减少脱胶的风险。
除了以上的基本预防措施外,还有一些技术和工艺可用于增强胶水的粘附力。
例如,可以使用表面处理技术来增加胶水与工作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这可以通过表面粗糙化、切割、划伤或化学处理实现。
此外,使用增粘剂也可以增强胶水的粘附力。
增粘剂可以增加胶水的粘度,提高其涂布性能和接触密度,从而增强粘附力。
还有一些特殊的工艺,例如胶粘剂的双面涂布、热熔胶的加热和压合等,也可用于增强胶水和工作表面之间的粘附力。
总之,脱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会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油脂精炼步骤
(1)去除毛油中不溶性杂质,采用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等物理方法。
(2)脱胶,脱胶就是脱除毛油中的磷脂、黏液质、树脂、蛋白质、糖类、微量金属等,一般采用水化法、酸炼法或酶法脱胶。
(3)碱炼,用碱液中和法脱除油中的FFA、酸性色素、硫化物、油不溶性杂质和微量金属。
(4)水洗,洗去残留于碱炼油中的皂角与水溶性杂质。
(5)干燥,用加热、真空干燥法,脱除精炼后油中的水分。
(6)脱色,采用活性白土、硅酸铝、活性炭等吸附剂,脱除油中的各种色素、胶质、氧化物等。
(7)脱臭或物理精炼,采用真空汽提原理,脱除油中的低分子臭味物质、FFA、单甘脂、甘二脂、硫化物以及色素热分解产物等;物理精炼的目的主要脱除FFA。
(8)脱蜡或脱脂,主要采用冷冻、结晶或冬化结晶、分提法脱除油中的蜡质或固脂。
(9)过滤或精滤,采用合适的过滤设备将毛油中的固体微粒、脱色油中的白土以及氢化油中的催化剂等去除,确保成品油的清晰度。
油脂的精炼毛油中机械杂质的去除一、毛油中的杂质种类经压榨或浸出法得到的、未经精炼的植物油脂一般称之为毛油(粗油)。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混合脂肪酸甘油三酯,俗称中性油。
此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各类非甘油三酯成分,统称为油脂的杂质。
油脂的杂质一般分为5大类。
1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指在制油或储存过程中混入油中的泥沙、料坯粉末、饼渣、纤维、草屑及其他固态杂质。
这类杂质不溶于油脂,故可以采用过滤、沉降等方法除去。
2水分水分杂质的存在,使油脂颜色较深,产生异味,促进酸败,降低油脂的品质及使用价值,不利于其安全储存,工业上常采用常压或减压加热法除去。
3胶溶性杂质这类杂质以极小的微粒状态分散在油中,与油一起形成胶体溶液,主要包括磷脂、蛋白质、糖类、树脂和黏液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
磷脂是一类营养价值较高的物质,但混入油中会使油色变深暗、混浊。
磷脂遇热(280lC)会焦化发苦,吸收水分促使油脂酸败,影响油品的质量和利用。
胶溶性杂质易受水分、温度及电解质的影响而改变其在油中的存在状态,生产中常采用水化、加入电解质进行酸炼或碱炼的方法将其从油中除去。
4脂溶性杂质主要有游离脂肪酸、色素、甾醇、生育酚、烃类、蜡、酮,还有微量金属和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有机磷、汞、多环芳烃、曲霉毒素等。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存在,会影响油品的风味和食用价值,促使油脂酸败。
生产上常采用碱炼、蒸馏的方法将其从油脂中除去。
色素能使油脂带较深的颜色,影响油的外观,可采用吸附脱色的方法将其从油中除去。
某些油脂中还含有一些特殊成分,如棉子油中含棉酚,菜子油中含芥子甙分解产物等,它们不仅影响油品质量,还危害人体健康,也须在精炼过程中除去。
5微量杂质这类杂质主要包括微量金属、农药、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等,虽然它们在油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因此须从油中除去。
油脂中的杂质并非对人体都有害,如生育酚和甾醇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物质。
生育酚是合成生理激素的母体,有延迟人体细胞衰老、保持青春等作用,它还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新乡市红阳机械有限公司食用鳄鱼油精炼设备是能够对鳄鱼的油脂进行加工,深受广大消费者们的喜欢,它是现今炼油行业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炼油设备。
那么这些步骤具体是怎么操作呢,今天食用动物油精炼设备厂家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优势:1.水化脱胶,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把数量的水或电解质稀溶液在搅拌下加入毛油中,使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膨胀,凝聚并分离除去的一种脱胶方法。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能被凝聚沉淀的物质以磷脂为主,此外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黏液物和微量金属离子等。
2.碱炼脱酸,未经精炼的各种毛油中,均含有数量的游离脂肪酸,脱除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过程称为脱酸。
脱酸的方法有碱炼、蒸馏、溶剂萃取及酯化等多种方法。
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广泛的是碱炼法和水蒸汽蒸馏法(即物理精炼发)食用鳄鱼油提炼设备。
新乡市红阳机械有限公司3.油脂脱色,油脂的吸附脱色,就是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较强选择性吸附作用的物质(如漂土、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在条件下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及其他杂质,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经过吸附剂处理的油脂,不仅达到了改善油色、脱除胶质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地脱除油脂中的一些微量金属离子和一些能引起氢化催化剂中毒的物质,从而为油脂进一步精致(氢化、脱臭)提供良好的条件。
鳄鱼油提炼设备4.油脂脱臭,油脂脱臭是利用油脂中臭味物质与甘油三脂肪酸酯挥发的差异,在高温和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气蒸馏脱臭味物质的工艺过程。
水蒸气蒸馏(又称汽提)脱臭的原理,系水蒸气通过含有臭味组分的油脂,汽-液表面相接触,水蒸气被挥发的臭味组分所饱和,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逸出,从而达到脱除臭味组分的目的。
新乡市红阳机械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脂工程技术企业。
公司有信心不断创造新的荣誉,为中国油脂机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创真正的中国制造。
油脂加工水化脱胶工艺概述1水化脱胶的概念、作用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或稀碱、食盐水溶液、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到一定温度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凝聚沉降分离的一种脱胶方式。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被分离出不溶的物质以磷脂为主,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粘液质和金属离子等。
2水化脱胶的原理在水化过程中能被凝聚沉降的物质以磷脂为主,磷脂中有又以卵磷脂为代表。
这种磷脂属于‘双亲媒性分子“,即在其分子结构中,即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又有亲水的极性基团。
当毛油中含水量很少时,磷脂呈内盐式结构,此时极性很弱,溶于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沉降析出。
水化时,在毛油当中加入热水之后,磷脂的亲水基团投入水相之中,水分子与成盐的原子团结合,致使分子结构由内盐转化为水化式。
在水化式结构中,磷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游离态羟基),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随吸水量的增加,磷脂由最初极性基团倾入水中呈含水胶束,然后转变成有规则的定向排列。
分子中疏水基团在油相尾尾相连,亲水基团伸向水相形成脂质双分子层(又称液晶形态)。
在脂质分子层中,水分子进入磷脂双分子层间,并未破坏磷脂的分子结构,却引起磷脂的体积膨胀,发生水合作用。
有时脂质体双分子层还能自发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形结构---“多层脂质体”。
多层脂质体的每个片层都是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部分充满水相和油相(O/W),若经高频声波处理,可变成磷脂双分子层围成的球状的单层脂质体。
水化后的磷脂和其他胶体物质,极性基团周围吸引了许多水分子之后,在油脂之中的溶液解度减小。
吸水量逐渐增大,膨胀之后,双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片状和球状胶体彼此影响,有的甚至开成胶束。
小颗粒的胶体在极性力的作用下,相碰后形成絮凝状胶团,同时水化后的磷脂能吸附油中的其它胶质,而使其颗粒增大,比重增大,为沉降和离心分离创造条件。
磷脂中除上述水化磷脂之外,还存在少量的“非水化磷脂”。
植物油化学精制法一般流程一、脱胶:酸炼、水化脱胶主要是脱除毛油中的磷脂、蛋白质、糖类和一些热敏性色素的混合物及其它杂质。
粗油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酸,使胶溶性杂质变性分离的一种脱胶方法称之为酸炼脱胶。
酸炼脱胶主要用于工业用油的加工,分浓硫酸法和稀硫酸法两种工艺。
(一)酸炼脱胶机理硫酸是一种强酸。
当强电解质与粗油接触时,随工艺条件的不同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变化,其中与脱胶有关的作用主要有:1、浓硫酸作为脱水剂作用于蛋白质、粘液质等胶杂,使它们变性和发生树脂化,从而由油内析出,溶解或悬浮于酸液中,形成软沥青油脚。
2、硫酸与色素接触时,会发生磺化或酯化反应,使部分色素因反应而褪色。
3、在稀硫酸的促进下,蛋白质和粘液质等胶质发生水解进而遭到破坏。
4、稀硫酸作为强电解质,它能中和乳浊状和胶质状质点的电荷,使它们发生凝聚或絮凝,为沉降分离创造了条件。
由于硫酸对磷脂、蛋白质及粘液质等能产生如此强烈的作用,因此,酸炼法常常被用来精炼含有大量蛋白质、粘液质的粗油或处理裂解用油,例如精炼米糠油、蚕蛹油及劣质鱼油等。
(二)酸炼脱胶操作1、浓硫酸法浓硫酸脱胶法采用浓度为90%~94%的工业硫酸。
操作时,将粗油泵入酸炼罐中,为了避免硫酸对油产生副作用,要控制油的温度不超过20~25℃。
酸的用量需根据粗油的质量而定。
磷脂、蛋白质、粘液质和水分多的油,酸的用量大,反之则小。
具体添加量可通过实验室小样试验来确定。
一般用酸量约为粗油量的0.3%~1.5%。
在搅拌器和气流鼓泡器同时作用的强烈搅拌下,将浓硫酸以细流状均匀洒入油内。
强烈搅拌的作用是防止酸过快地沉到罐底而无法对胶体杂质发生作用。
待酸全部加完后,再搅拌片刻,使油内的磷脂、蛋白质、粘液质等物质在酸的作用下变性、树脂化,形成由灰暗到深黑的絮状物,并在搅拌下进一步絮凝,最后从油中沉降下来,酸炼脱胶的效果可通过加酸后油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加酸前呈棕黄色,加酸后,油转变成绿色(有时是黑色),沉降分离后因油内部分色素被破坏,澄清的油即变成淡黄色。
油脂加工水化脱胶工艺概述
1水化脱胶的概念、作用
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或稀碱、食盐水溶液、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到一定温度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凝聚沉降分离的一种脱胶方式。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被分离出不溶的物质以磷脂为主,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粘液质和金属离子等。
2水化脱胶的原理
在水化过程中能被凝聚沉降的物质以磷脂为主,磷脂中有又以卵磷脂为代表。
这种磷脂属于‘双亲媒性分子“,即在其分子结构中,即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又有亲水的极性基团。
当毛油中含水量很少时,磷脂呈内盐式结构,此时极性很弱,溶于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沉降析出。
水化时,在毛油当中加入热水之后,磷脂的亲水基团投入水相之中,水分子与成盐的原子团结合,致使分子结构由内盐转化为水化式。
在水化式结构中,磷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游离态羟基),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随吸水量的增加,磷脂由最初极性基团倾入水中呈含水胶束,然后转变成有规则的定向排列。
分子中疏水基团在油相尾尾相连,亲水基团伸向水相形成脂质双分子层(又称液晶形态)。
在脂质分子层中,水分子进入磷脂双分子层间,并未破坏磷脂的分子结构,却引起磷脂的体积膨胀,发生水合作用。
有时脂质体双分子层还能自发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形结构---“多层脂质体”。
多层脂质体的每个片层都是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部分充满水相和油相(O/W),若经高频声波处理,可变成磷脂双分子层围成的球状的单层脂质体。
水化后的磷脂和其他胶体物质,极性基团周围吸引了许多水分子之后,在油脂之中的溶液解度减小。
吸水量逐渐增大,膨胀之后,双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片
状和球状胶体彼此影响,有的甚至开成胶束。
小颗粒的胶体在极性力的作用下,相碰后形成絮凝状胶团,同时水化后的磷脂能吸附油中的其它胶质,而使其颗粒增大,比重增大,为沉降和离心分离创造条件。
磷脂中除上述水化磷脂之外,还存在少量的“非水化磷脂”。
即β---磷脂以及钙镁磷脂盐,具有疏水性,用常规的水化方法较难除去,必须转化成“水化磷脂“才能产生水和作用。
生产实践中往往事事先添加少量磷酸或柠檬酸到油中,使β----磷脂等在酸的作用下,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成为具有亲水性的水化磷脂,然后再通过水化方法从油中脱除。
3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3.1加水量
3.2操作温度
3.3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3.4电解质
3.5其他因素
软水或盐水液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水化脱胶油
回收油浓缩水化粗磷脂脱水水分
浓缩粗磷脂脱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