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1]
- 格式:ppt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41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1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
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故宫博物院》选择一两个景点写一篇讲解稿。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承载着我国几百年的帝王文化和历史,被誉为“万世帝王之宫”。
在这座宫殿里,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1.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宫博物院建于明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和维护,成为了如今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群。
这座宫殿见证了我国几百年的帝王政治和文化,也承载了我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在历史的长河中,故宫博物院一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标志之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2. 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秉承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传统,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美和空间布局。
整个建筑群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是帝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外廷则是帝王接见臣子和办公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群分为前殿、中轴线和后宫等多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宏伟气势。
3.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宝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瓷器、绘画、玉器、书画和金银器等。
其中,乾隆皇帝的玺印、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明代的瓷器和唐宋时期的文物尤为珍贵。
这些文物展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也反映了我国几百年的历史和社会变迁,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和历史。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人文的价值,也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认为,故宫博物院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上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值得全世界的人共同珍视和传承。
总结:故宫博物院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建筑风格和收藏文物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故宫博物院》 1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 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 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 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 的热爱。
教学设想 1 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
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 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 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 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 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 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讨论填写练习 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 图》 , 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 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 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 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 胶片均可。
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 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 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 藻井 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 檀木攒 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 鎏金 翊 妃嫔 2 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 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 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
加黑字板书 教师朗读课文第 1 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 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 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
简介故宫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
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古代建筑群、宫廷收藏、历代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占地100余万平方米,保存古建筑约9000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的前身是明清皇宫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
1912年溥仪退位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就此终结。
1914年,于外朝区域成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于内廷区域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现有藏品总量180万余件(套),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
依据不同质地和形式,可分为绘画、书法、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
故宫博物院通过明清皇家宫殿建筑,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珍宝、钟表、书画、陶瓷、雕塑等艺术藏品常设展览,每年还定期举办临时专题展览。
故宫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博物院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
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1]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传说,玉皇大帝有10000个宫殿,而皇帝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宫有只修建了9999个宫殿。
鸟瞰故宫全景[2]自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于是于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故宫又名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是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央最高处,共有十五颗恒星,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制四方”的宫殿,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名之。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
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而代表皇权的莫过于宝玺。
明朝二十四国宝,清朝二十五国宝。
故宫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经典具有权威性、不朽性、传统性。
故宫文化具有独特性、丰富性、整体性以及象征性的特点。
同时,她与今天的文化建设是相连的。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经典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
《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导语:《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欢迎各位阅读,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
《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
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导读指导】一、有关作者: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二、故宫资料: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
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全貌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
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
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