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糖无氧酵解增强,血乳酸增多,血pH下降,氧解离曲线右移,还原血红蛋白增多,2,3-二 磷酸甘油酯(2,3-DPG)合成增加,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降低,使氧易于释放给组织。 低氧血症还能刺激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生成,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红细胞系统增 生,使红细胞数增多及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血液携氧能力。
(三)病理
高原脑水肿 肉眼可见大脑皮质和软脑膜充血,可有脑疝形成。镜下可见脑细胞及 其间质水肿、脑组织点状出血,局部有毛细血管损害、红细胞淤滞和 血小板聚集,部分脑细胞变性或坏死
高原肺水肿 两肺重量明显增加、充血和水肿。在小气道和肺泡内有纤维蛋白渗出 和透明膜形成,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变性,血管明显扩张、充 血和通透性增强。肺中、小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有散在血栓形成
海拔 (m)
血氧饱和度
2400~2700
仅轻度降低
3500~4000
≤90%
≥5000
≤75%
≥5500
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7000
≤60%
高原病发病快慢≥、8严00重0 程度和发病率与所攀吸登入高气原氧海分拔压高仅为度5、6m攀m登H速g 度、高原停留时 间和个体易感性有关。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攀登前24小时预防性服用乙酰唑胺(250mg,每8小时一次)和(或)地塞米松(4mg,每6 小时一次)。 进入高原后,避免剧烈运动,应减少劳动量及劳动强度,适应后逐渐增加劳动量。注意防冻保 暖,避免烟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保证供给充分液体量。
谢谢观看!
发病机制:人从平原进入高原,为适应低氧环境,身体需要适应性改变,以维持毛细血管内血 液与组织间必要的压力阶差。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度缺氧时易发生适 应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