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寓言故事导读
- 格式:docx
- 大小:17.78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单
一、导读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寓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二、导读单内容
目的与意义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考方式,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精选篇目
《叶公好龙》、《望洋兴叹》、《眉眼嘴鼻》等。
阅读方法
(1)默读:先大致了解寓言的内容和情节。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
(3)合作阅读: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阅读,共同探讨寓
言的内涵。
(4)思考与讨论:结合导读单中的问题,思考寓言的寓意,并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看法。
问题思考
(1)《叶公好龙》中的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望洋兴叹》中的河伯为什么会发出感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眉眼嘴鼻》中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认为中国古代寓言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5)你最喜欢哪个中国古代寓言?为什么?请简要描述它的内容和寓意。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寓言的故事情节。
2.学习“续写”和“扩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悠悠五千年,寓言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去捡拾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吧!1.同学们,读完此书,你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寓言”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生说)师出示: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二、读中感悟,合理补白1.看到大家交流的这么热烈,老师也想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请看《更渡一遭》。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捉到甲鱼想吃掉甲鱼,却又不想承担杀生罪名的人,他烧了一锅沸腾的水,并在锅顶架起一根细细的竹桥,让甲鱼两次从上面爬过的事,讽刺了那些面目伪善口蜜腹剑的小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甲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师:这是一只可怜、悲哀的甲鱼。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大致有这几个:(1)甲鱼第二次听到主人让它爬过细竹条时,它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又会怎么做?(2)甲鱼第二次到底有没有爬过去?3.是啊,故事的结局甲鱼第二次有没有爬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这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巧妙之处:故事言简意赅,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说一说甲鱼在第二次过细竹桥时它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5.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6.交流,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怎样想象都不能背离寓言的寓意,不能违背事实。
三、深思熟读,丰满情节过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
《伊索寓言》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熟悉伊索寓言中的部分故事,学习其中的道德寓意。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及道德信息。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推敲伊索寓言中的寓意。
2.让学生学会将所学到的道德理念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教学准备:PPT、课件、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课前让学生在家里观察、判断事物好坏,并能够解释自己的想法。
2.通过PPT展示一些伊索寓言故事的图片,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大意,并将每个故事的简单梗概写在黑板上。
二、知识讲解(约15分钟)1.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是典型的故事性文学,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或情感。
同时寓言中的人物、事物和情节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寓意深刻,往往有着较强的道德指向。
2.伊索寓言的特点:伊索寓言是最广为流传和接受的寓言之一,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善用对比、用简单的事实和情节来暗示复杂的人生哲理。
3.举例分析伊索寓言:通过分析伊索寓言中的一些典型故事,例如《蟋蟀和蚂蚱》,让学生学习其中的道德寓意。
三、学习打卡(约25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进一步思考其中所承载的道德准则。
2.让学生一个个地分享自己对每个故事的理解,并让其他学生针对这个故事,分享自己的想法,以此达到共同交流与探究的目的。
3.在环节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运用其中的道德准则?等等。
四、讲述创作(约15分钟)1.分析伊索寓言创作背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多是来源于古希腊民间的传说、寓言、神话等,作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编。
2.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位寓言家、奴隶和拖延者,他的生平较为曲折,但因为他的寓言,享有极高的声誉。
五、小结与反思(约5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伊索寓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也了解了一些寓意深刻的伊索寓言故事及其中的道德信息。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选择五个寓言故事,每个故事用时约20分钟。
2. 故事主题涵盖友谊、诚信、勤奋、勇敢等方面。
3. 故事难度适中,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五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意。
3.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述故事中的道理。
4. 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针对每个故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喜爱程度。
3. 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五个寓言故事文本。
2. 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或插图。
3. 学生阅读记录表。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运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每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理解寓意。
八、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讨论记录和读后感,分析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教材名称:《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寓言的作用。
2.理解寓言中所表达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寓言的概念,以及寓言所表达的道理。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是面对一个道理,你会怎么样来表达它?如果你是一只狐狸,你会怎样来告诉小动物们一个重要的道理?第二步:新课(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短小精悍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短小精悍、故事情节明显、具备主题性、对话性明显、语言通俗易懂。
第三步:案例解析(20分钟)教师选择一到两个寓言故事,结合学生的实例,解析故事中所表达的含义。
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揣摩寓言,猜想故事中所表达的道理,并在班级中进行讨论。
第四步:巩固(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每人讲述一则有意义的寓言,并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其中所表达的意义,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10分钟)布置小作业:写一篇自己想象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要求学生在课后将作品呈现给整个班级。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其是否能够理解寓言中的性质,表达其所理解的寓言含义,发挥叙述能力,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加强表述和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寓言故事极具生命力,可以让学生彻底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借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从故事情境和故事主题中汲取到成功的营养,并带领学生领悟到寓言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造能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1. 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提炼。
2. 学生对寓言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寓意等方面的内容。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共同探讨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2. 主题: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3. 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4. 内容:- 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寓言故事的寓意-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提升- 道德观念和人生观的树立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根据所学寓言故事,自编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具有寓意和教育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寓言故事,使学生掌握了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实录一、猜一猜,回味故事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根据出示的图片,猜出它是哪个故事?生:根据图片猜故事:《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师:大家真了不起,猜的又快又准。
现在游戏难度升级了,敢不敢挑战?“一句话,猜寓言”。
生:根据一句话提示猜故事:《揠苗助长》《狐假虎威》《南辕北辙》。
二、简介寓言,回溯历史师:齐读刚才猜过的成语,这些成语都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你了解寓言的历史吗?知道古人写寓言是为了什么吗?别着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相信大家可以从视频中了解一二。
师:视频看完了,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生1:寓言有劝诫、讽刺的作用。
生2:寓言告诉我们一个哲理。
生3:寓言有故事情节、有道理。
师:是啊,古人很含蓄,但是充满智慧。
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给人们委婉地劝告。
板书:小故事大道理三、阅读书籍,激发兴趣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很多很多,《中国古代寓言》书的版本也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以这本《中国古代寓言》为例,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师: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时,最先读的是什么?生:封面。
师:从封面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生:书名、作者、主编、出版社、插图。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那你能为《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制作一张图书身份证。
生:完成图书身份证。
师:以后,我们每读一本书,都可以制作一张图书身份证,收集起来,我们读过哪些书,就一目了然了。
师:翻看一本书,首先吸引我们的一定就是它精彩的目录了。
师:(出示目录)这就是这本书的目录,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有很多成语师:是啊,你很善于观察,这本书帮助我们积累很多成语呢。
生:题目后面页码。
师:对,目录一般包含篇目和页码两部分。
生:有六大部分师:你有火眼金睛,一下就发现了这本书的与众不同。
生:有很多故事师:这就是寓言的一大特点,故事短小,这本书里有76个故事呢。
师: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些寓言题目,说说哪些是早已认识的“老朋友”,你能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及讲述的道理吗?生:交流读过的寓言师:哪些是你最想阅读的“新朋友”?透过故事题目猜一猜“新朋友”的内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2. 研究和掌握几个著名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几个著名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具体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导读(10分钟)-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寓言故事的教育作用和智慧内涵。
3. 研究寓言故事(30分钟)- 分别介绍几个著名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注意选择与学生年龄相符的寓言故事)。
- 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
4. 思考讨论(15分钟)-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小结(5分钟)- 总结今天研究的内容,强调学生要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四、教学资源- 寓言故事选编资料或书籍。
-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工具。
-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和参与度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提醒- 寓言故事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
-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一、单元导读,走进寓言 (一)看图猜故事 1.今天老
师为大家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和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
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
”
小猫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
”
狮子听小猫这么一说,糊涂起来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
“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
小猫说:“我家有一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
了。
”
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他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走呀走,一直走到小猫家门口。
小猫家的镜子可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转一转。
“狮子,狮子,快去瞧一瞧,瞧瞧你自己,是大还是小?”
狮子走进屋子,在镜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来的一面朝着他。
他往镜子里一瞧,看见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猫说;“你看明白了吧,你的个儿有多大?现在你站到旁边去,让我来照镜子。
”
小猫偷偷地把电钮一按,镜子转了一转,凹进去的一面朝着他。
呵,不得了,这镜子里的小猫比狮子还大呢。
“狮子,狮子,你快瞧一瞧,我比你大呀,还是比你小?”
狮子站在旁边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见镜子里的小猫这么大,这么高,嘴巴一张一张,真吓人。
狮子以为小猫要来吃他了,转过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关于伊索寓言的导读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5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特点及其背后的寓意。
(2)通过阅读,掌握本章五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
(2)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伊索寓言简介(1)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讲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
2. 第二章:狐狸和葡萄(1)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 第三章:狼和小羊(1)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 第四章:龟兔赛跑(1)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 第五章:乌鸦和狐狸(1)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伊索寓言的基本信息。
2. 自主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每个故事的内容。
3. 合作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 教师讲解,深入剖析每个故事的寓意及现实意义。
5. 总结回顾,让学生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本章五个寓言故事,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拓展阅读。
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本章寓言故事的心得体会。
六、第六章:牧童和狼(1)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七、第七章:农夫和蛇(1)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八、第八章:蚊子和狮子(1)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走进寓言故事指导目标: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1.寓言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记熟。
3.课外阅读小册子。
指导过程: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寓言,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
(师板书课题:寓言故事交流会)二、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什么是寓言呢?我们学过了几篇寓言,它们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名篇。
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2、、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收集到了,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要求: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
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
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全班分享目标: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单摘要: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概述二、寓言故事的意义与价值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分类与特点四、推荐阅读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理由五、如何运用寓言故事启发思考与生活实践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性格和深刻的寓意,为后人传颂和感悟。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世界,了解它们的内涵与价值,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故事启迪我们的生活。
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概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古代智者总结生活经验、传达道德观念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动物寓言,也有人世间的哲理故事。
它们通过寓意深刻的情节,传达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二、寓言故事的意义与价值寓言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首先,它们具有艺术魅力,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其次,寓言故事传递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诚信、仁爱、勤奋等,对于培养新一代的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寓言故事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分类与特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可分为以下几类:动物寓言、神话传说、哲理故事、民间传说等。
动物寓言如《龟兔赛跑》、《狐假虎威》等,以动物为题材,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哲理故事如《塞翁失马》、《疱丁解牛》等,揭示了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民间传说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推荐阅读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理由1.《庄子·逍遥游》:讲述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讨论鱼儿快乐的故事,寓意人应顺应自然,逍遥自在。
2.《列子·杞人忧天》:描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忧天塌地陷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过分担忧无关紧要事情的人。
3.《韩非子·喻老》: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阐述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走进寓言故事
指导目标:
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寓言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记熟。
3.课外阅读小册子。
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寓言,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
(师板书课题:寓言故事交流会)
二、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
什么是寓言呢?我们学过了几篇寓言,它们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名篇。
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2、、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收集到了,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出示要求)
小组交流要求:
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
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
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全班分享目标:
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4)班内交流:
A.4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台上讲,边讲边把自己的小册子展示,同组同学帮忙在黑板上板书上推介的寓言故事书目、篇目。
B.每一个代表说完,学生互动环节:可以是讲故事的同学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同学评论讲故事的同学。
(5)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
如果你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更好。
但也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6)评价:、现在请大家说说听完推介后,你现在最想看的是哪本书,理由是什么?(指名3.4人说,然后全班投票。
)
(7)颁奖:最佳推荐员。
(8)布置最佳推荐员任务:课后,请最佳推荐员把自己的看过的优秀寓言故事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资料填写到班级推荐书目表中。
3、推介寓言故事,教给阅读方法。
(1)推荐外国寓言故事:其实除了同学们所推荐的书,还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书呢!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其中的几本吧。
(示课件)
(2)方法教给:好书浩如烟海,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寓言故事呢?(先让学生说,再出示课件)
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瞧瞧看。
寓言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B、大部分寓言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C、寓言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说明;
D、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
三、学生阅读实践。
1、推介一则寓言。
学了好方法,我们还要懂得运用。
现在就让我们带上这些好方法,来完成以下的这则寓言故事的读书笔记吧。
2、播放《猴子戴手套》,完成读书笔记。
猴子戴手套
作者:樊发稼
一只猴子进城玩儿,看见男男女女都戴着手套,挺好看的。
猴子进商店,也给自己买了一副手套。
回到山林里,猴子戴上那副花花绿绿的手套到处炫耀
“大伙都来瞧呀,我的手套多漂亮!”
八哥鸟随声附和地道:“是啊是啊,多漂亮!多漂亮!”
喜欢拍马屁的小猩猩说:“嘿,猴哥!今儿个你戴了手套显得格外精神,既有风度也很潇洒!”
只有上了点年纪的驴子不以为然地说:“手套是人的专用品,我们动物不宜生搬硬套地使用。
猴子戴手套,我看有点不伦不类。
”
猴子听了驴子的话,骂道:“你这蠢驴知道个啥!我看你是妒忌心太重了。
”
没过几天,猴子摔成重伤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戴了手套上树,握不住树枝,从树上跌了下来。
3、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用了什么方法帮助自己阅读理解了这则寓言故事。
四、总结
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还了解了不少寓言故事书,更学到了寓言故事阅读的好方法。
其实,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所以我们说阅读要爱读、多读、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