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江苏地质 地貌
- 格式:ppt
- 大小:10.15 MB
- 文档页数:33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形地貌总结地形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作为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的一部分,地形地貌的总结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结合江苏省的具体地理特点,对地形地貌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江苏省的总体地形特点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的总体地貌特征可以概括为平原、湖泊和河流构成的复合地貌。
1. 平原地貌江苏省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整体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南部主要是松江平原和苏南平原,地势低平,多河流水网,适宜农业发展。
北部则是淮河平原和苏北平原,地势相对较高,农田分布较多。
2. 湖泊地貌江苏省境内分布着众多湖泊,如太湖、洪泽湖、骆马湖等。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被誉为“江南明珠”,同时也是世界遗产。
这些湖泊对江苏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河流地貌江苏省境内的两大主要河流是长江和淮河。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江苏段主要流经南京、扬州、镇江等地,其水量雄浑,负责江苏省的排水功能。
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中、南部干流河流,对江苏省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江苏省的典型地貌类型江苏省的地形地貌类型以平原地貌为主,同时辅以丘陵和沿海地貌。
1. 平原地貌江苏省的平原地貌分布广泛,以长江三角洲为典型。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洲,由长江和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平原组成。
这里河网密布,水网交错,水文条件优越,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发展带。
2. 丘陵地貌江苏省的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些丘陵和山丘。
如连云港市的赣榆山、淮安市的兴化山等。
这些丘陵地貌起伏不大,海拔较低,同时也是江苏省的旅游胜地。
3. 沿海地貌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貌类型丰富,包括滩涂、沙洲、河口盐田等。
苏北和苏中沿海地区呈现出一条条弯曲的沙洲、沙嘴等,是天然的海岸防护带。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江苏的一些地理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片富饶的土地。
一、地理位置江苏位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临黄海、东海,南界浙江,西连安徽,北邻山东。
东西长约683公里,南北宽约595公里,总面积为102,600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地势和地貌江苏的地势主要呈南低北高的趋势,地貌主要分为五大地形:东部沿海平原、中部沿江平原、西部沿淮平原、北部苏锡常盆地和南部丘陵地带。
其中,沿海平原和沿江平原为江苏两大主要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水系和湖泊江苏拥有众多水系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江和淮河。
长江自南向北穿越江苏,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水路交通优势。
淮河则位于江苏西部,是江苏与安徽的分界线。
此外,江苏还有太湖、洪泽湖、骆马湖等湖泊,它们为江苏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气候特点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江苏年平均气温14-17摄氏度,降水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约1000-1200毫米。
五、自然资源江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农田资源。
江苏的土壤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
江苏还拥有大量的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煤炭等。
六、人文景观江苏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
南京是江苏省会,有明代建造的紫金山、中山陵等著名景点;苏州是江苏的文化名城,有拙政园、盘门景区等古典园林;扬州有个“皮影戏之乡”的美誉;无锡以太湖风景区和灵山胜境闻名;南通、常州、镇江等城市也各具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
总之,江苏是中国的文化古都,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希望这些地理知识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江苏这片烟雨江南。
江苏地形地貌全国各省中最齐全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个小面积大人口的省份。
江苏不仅
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还是名副其实的地形地貌博物馆。
江苏地
貌复杂多样,地形起伏较大,包括江淮平原、山丘丘陵、海岸平原、丹阳湖泊和长江三角洲等。
在全国各省中,江苏拥有最齐全的地貌
类型。
首先,江淮平原是江苏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占全省面积的三分
之二。
这片范围广阔的平原以地势平坦、丰富水源和肥沃土地著称。
古老的大运河和长江把东部的海滨地带与西部的内陆区连接了起来,也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纽带。
其次,山丘丘陵地带为江苏地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俯瞰长江,是江苏省的重要山脉之一。
尤其是在无锡一带的太湖山区,山
峰笔立,峰峦叠嶂,是名闻全国的旅游勐地。
江苏省还拥有较为完整的海岸线,位于琼州海峡东的连云港市
是中国大陆最东端的海港,是我国沿海油田的主要出口口岸。
海滨
地区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值得一看,例如风光旖旎的句容溧阳湖,以
及历史悠久的金山半岛和大沙滩。
最后,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江苏湿地面积也是全国最大的湿
地之一,因为水系众多和环境多变而演变出了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
特别是河流交错和大面积的稻田是长江三角洲灰鹭、白鹭、鹭鸶、
麻鸭等水禽类的繁殖地,中国金钱豹和亚洲象等珍贵动物也有一定
的存活生长条件。
总之,江苏省是一个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的省份。
江苏的山水之
美可以与中国其他地区媲美,并有着独特的特色。
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江苏不仅为游客带来了美好的自然风光,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厚
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工业实力。
江苏省地质构造分析江苏省地形构造分析第⼀篇总括⼀、地理位置及地形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长江、淮河的下游,地理坐标北纬30°42′—35°08′,东经116°20′—121°54′,⾃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交通极为便利,是我国发展⼯农业⽣产的重要基地。
江苏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江苏省的平原⾯积7万平⽅公⾥,占全省⾯积的70%以上,主要有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
江苏地形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所占⽐例较⼤,成为江苏⼀⼤地理特点。
本区居我国⼤陆东部两⼤构造单元——华北准地台和扬⼦准地台的衔接部位,与黄海、东海两⼤构造盆地紧密相连,地质构造复杂,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斜贯本区西北部。
区内地层发育齐全,是我国最早进⾏地质调查的主要地区之⼀。
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个省区,绝⼤部分地区在海拔50⽶以下,低⼭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积的14.3%,主要有⽼⼭⼭脉、云台⼭脉、宁镇⼭脉、茅⼭⼭脉、宜溧⼭脉。
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峰为全省最⾼峰,海拔625⽶。
江苏第⼆⾼⼭:宜兴市张渚镇岭下村黄塔顶,最⾼峰海拔611.5⽶,苏南⼭区第⼀⾼峰。
位于徐州市区东北40公⾥贾汪区境内的⼤洞⼭,海拔361⽶,⼜名茱萸⼭、九⼗九顶莲花⼭,属淮阴⼭脉,周围⼤⼩100余⼭头,连成⼀⽓,森林、灌丛、灌节丛、衡疏四种植被300多种植物分布其中,景深⽊秀,绿涛汹涌,被徐州市列为⽣态⾃然保护区。
本区东临黄海、东海,南连上海、浙江,西邻安徽,北接⼭东,北、西北、西南三⾯围低⼭丘陵环抱,中部和东部为⼤⽚冲积平原。
北部(徐州—连云港⼀带的低⼭丘陵)是鲁南低⼭丘陵向南延续的侵蚀残丘。
西南部低⼭丘陵中的宁镇⼭脉、茅⼭⼭脉海拔200—400⽶,⼆者呈⼸⽮状展布,宜溧⼭地海拔⼀般为300—500⽶,个别⼭峰超过500⽶。
本区中东部平原,⼤致以通扬运河为界,以北由古黄河、淮河冲积⾯成,地势坦荡如砥,⾃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度从西北丰县的45⽶向东南⾄东台降⾄5⽶以下。
第二章地质地貌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丘陵占%,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
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3%。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据洞穴分布位置与形态分析,南京幕府山临长江一侧水平发育的三大溶洞(头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及附近不同高程洞穴均为短浅的袋状脚洞,系由长江侧蚀山壁而形成,不具排水功能。
同时于山壁发现大量不同于基岩的钙板一角砾混杂堆积,由此推测长江在南京幕府山一段活动历史久远,相应有不同时代的洞穴发育:老一代洞穴是具有排水功能的地下管道,但已经崩塌并为大量钙板充填;而崩塌角砾和钙板组成的混杂岩在一些地貌部位构成了新一代洞穴的围岩。
对钙板做铀系定年确认,已消亡洞穴的年代至少老于40~50万年;高位脚洞很可能也老于这个年代,而低位脚洞经长江水流长期侵蚀改造直至最近历史时期。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一、基本概况南京市位于我国沿海申部,长江下游核心地带,江苏省西南部,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相临。
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27'',东经118°22'' -119°14'',位于东八时区。
全市现辖十区五县,共49个街道、67个镇、52个乡,有1115个居委会、1712个基层村。
1996年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796人/平方公里。
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660元,产业结构的比重为7:51:42,属 "二、三、一"型产业结构特征,第三产业比重居全省第一位。
江苏地球知识点总结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它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使得它拥有丰富的地球知识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江苏的地球知识点。
第一步:江苏的地理位置江苏位于中国的东部,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西接安徽,北界山东。
它的地理位置使得江苏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江苏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第二步:江苏的气候特点江苏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江苏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步:江苏的地质构造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地壳构造活动区,地貌复杂多样。
江苏的地质构造包括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
丘陵地区主要位于江苏的西南部,有许多山脉和丘陵,有利于水资源的积蓄和土地的耕种。
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中部和东部,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沿海地区拥有长江入海口和黄海沿岸,具有重要的港口和海洋资源。
第四步:江苏的自然灾害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特点,江苏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台风、地震和干旱。
这些自然灾害对江苏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第五步:江苏的地球科学研究江苏的丰富地球知识点吸引了许多地球科学家的关注。
他们通过地质调查、气象观测和地震监测等方法来研究江苏的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第六步:江苏的环境保护鉴于江苏地区的地球知识点的重要性,江苏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他们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广可持续农业和工业发展,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江苏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球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质构造、自然灾害、地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江苏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保护地球的环境。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位于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处黄海、东海之间,是中国的江南文化发源地之一。
江苏省地域面积不大,但是却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东经117°45'至121°57',北纬31°12'至35°02'之间。
南与浙江、上海相接,东临黄海和东海,与山东相望,西接安徽和淮河。
江苏属于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6%。
二、地形地貌江苏地形地貌以平原和河流为主,是长江三角洲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平均海拔高度仅为6米左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省份之一。
江苏拥有长江、淮河、灌河、秦淮河等多条河流,其中最长的是长江支流 - 淮河,绵延不绝的山丘给江苏大地带来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三、气候特点江苏属于中国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且季节分明。
江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夏季长、温暖湿润,秋季晴朗宜人,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多雨温暖。
由于江苏多数地区属于平原地带,湿度较大,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湿冷。
四、自然资源江苏省自然资源丰富,尤其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特别丰富。
江苏有大量的湖泊和河流,如太湖、鉴湖、瘦西湖、扬州瘦西湖、莫干山水库等;太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淡水湖之一,其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此外,江苏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石灰石、盐、铁、石油等。
五、人文历史江苏省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江苏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名胜和文化遗产。
如富春山居图、古琴台、瓷塔寺、扬州瘦西湖、中山陵等。
江苏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是经济文化繁荣的地方。
在江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诸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吴文化、越文化等许多古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下游,东临东海,与上海相邻,是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下面将从地理角度介绍江苏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江苏位于东经116°18'至121°57',北纬30°45'至35°20'之间。
东与上海相邻,南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西与山东接壤,北部与淮安、连云港相邻。
江苏地势东高西低,大致可以分为江淮平原、沿海平原和苏南丘陵三个地貌单元。
二、江苏的地形地貌1. 江淮平原江苏东部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缘,地势较为平坦,被称为江淮平原。
该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主要有长江、淮河和苏北运河等。
同时,江淮平原也是江苏农业发展的基础,盛产稻谷、小麦、棉花等农作物。
2. 沿海平原江苏东部濒临东海,形成了一片沿海平原。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交织,沿海湿地资源丰富,对江苏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江苏的沿海地区也是重要的港口、航运和经济发展区域,有着良好的外向型经济。
3. 苏南丘陵江苏西南部地势相对较高,有苏南丘陵地带。
这里起伏有致,丘陵连绵,是江苏的丘陵景观区。
苏南丘陵的地势优越,山水宜人,被誉为江南山水甲天下,同时也为江苏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提供了条件。
三、江苏的水系与湖泊1. 长江江苏位于长江下游,长江是中国最长、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横贯江苏全境,北部与山东相连,南部汇入东海。
江苏的长江沿线地区,是江苏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地带,如南京、镇江、无锡等都坐落在长江岸边。
2. 淮河淮河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河流,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淮河从西北方向流经安徽后,流入江苏北部,最终注入东海。
淮河流域是江苏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也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 洪泽湖洪泽湖是中国最大的内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洪泽湖平原上。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下面将介绍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东临黄海,南接浙江,西连安徽,北接山东。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
二、地形地貌江苏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主要有平原、丘陵和沿海沙滩等。
江苏的主要地势特征是长江三角洲和苏北平原。
1. 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中南部,涵盖了苏州、南通、常州和无锡等地。
这里地势低平,是中国重要的农田和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江苏重要的工业区域。
2. 苏北平原:苏北平原位于江苏北部,包括盐城、徐州等地。
这里地势相对较高,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也是江苏的重要农业区域之一。
三、水系江苏是中国重要的水道交通省份,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
1. 长江:江苏位于长江下游,江苏境内的长江是全国最长的水道之一,对江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对江苏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运河:江苏境内有多条运河,如京杭大运河和苏南运河等。
这些运河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交通的重要遗址,也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四、气候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1. 夏季(6月至8月):夏季江苏炎热多雨,气温高,场均气温约为25-30摄氏度。
2. 冬季(12月至2月):冬季江苏寒冷多雨,但相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冬季温度较为宜人,场均气温约为0-10摄氏度。
五、资源江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 农业资源:江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苏北地区土地肥沃,农作物种植广泛。
2. 工业资源:江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等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六、名胜古迹江苏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 苏州园林: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被誉为中国园林之乡。
江省地形构造分析第一篇总括一、地理位置及地形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长江、淮河的下游,地理坐标北纬30°42′—35°08′,东经116°20′—121°54′,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交通极为便利,是我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省的平原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有原、中江淮平原、北黄淮平原组成。
地形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较大,成为一理特点。
本区居我国大陆东部两大构造单元——华北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的衔接部位,与黄海、东海两大构造盆地紧密相连,地质构造复杂,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斜贯本区西北部。
区地层发育齐全,是我国最早进行地质调查的主要地区之一。
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
的市郊云台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第二高山:宜兴市渚镇岭下村黄塔顶,最高峰海拔611.5米,南山区第一高峰。
位于市区东北40公里贾汪区境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顶莲花山,属山脉,周围大小100余山头,连成一气,森林、灌丛、灌节丛、衡疏四种植被300多种植物分布其中,景深木秀,绿涛汹涌,被市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
本区东临黄海、东海,南连、,西邻,北接,北、西北、西南三面围低山丘陵环抱,中部和东部为大片冲积平原。
北部(—一带的低山丘陵)是鲁南低山丘陵向南延续的侵蚀残丘。
西南部低山丘陵中的宁镇山脉、茅山山脉海拔200—400米,二者呈弓矢状展布,宜溧山地海拔一般为300—500米,个别山峰超过500米。
本区中东部平原,大致以通扬运河为界,以北由古黄河、淮河冲积面成,地势坦荡如砥,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从西北丰县的45米向东南至东台降至5米以下。
横亘在平原之上的黄河古道像一条“沙龙”,蜿蜒曲折。
第二章地质地貌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丘陵占%,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
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3%。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据洞穴分布位置与形态分析,南京幕府山临长江一侧水平发育的三大溶洞(头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及附近不同高程洞穴均为短浅的袋状脚洞,系由长江侧蚀山壁而形成,不具排水功能。
同时于山壁发现大量不同于基岩的钙板一角砾混杂堆积,由此推测长江在南京幕府山一段活动历史久远,相应有不同时代的洞穴发育:老一代洞穴是具有排水功能的地下管道,但已经崩塌并为大量钙板充填;而崩塌角砾和钙板组成的混杂岩在一些地貌部位构成了新一代洞穴的围岩。
对钙板做铀系定年确认,已消亡洞穴的年代至少老于40~50万年;高位脚洞很可能也老于这个年代,而低位脚洞经长江水流长期侵蚀改造直至最近历史时期。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一、基本概况南京市位于我国沿海申部,长江下游核心地带,江苏省西南部,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相临。
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27'',东经118°22'' -119°14'',位于东八时区。
全市现辖十区五县,共49个街道、67个镇、52个乡,有1115个居委会、1712个基层村。
1996年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796人/平方公里。
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660元,产业结构的比重为7:51:42,属 "二、三、一"型产业结构特征,第三产业比重居全省第一位。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
下面将介绍江苏省的地理知识点。
一、位置和边界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南濒杭州湾,北与山东、安徽接壤,西与浙江相连。
全省总面积102,600平方千米,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
二、地形地貌江苏地势平坦,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北部以丘陵为主。
主要地貌包括长江三角洲和苏北平原,其中长江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一。
三、水系江苏是长江、淮河两大重要水系交汇的地区。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经江苏全境,并在南京形成长江三角洲。
淮河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流经江苏西部。
四、气候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省年平均气温约15-18摄氏度,降水量充沛。
五、资源江苏省地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主要矿产有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
此外,江苏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棉花等。
六、经济发展江苏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其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轻工业、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
此外,江苏还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
七、名胜古迹江苏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云集的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
如南京明城墙、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
这些名胜古迹展示了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八、重要城市江苏省拥有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重要城市。
其中苏州素有"Garden City"之称,以其古典园林著名;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总结: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势平坦,拥有丰富的水系和自然资源。
其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势。
江苏的名胜古迹和重要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作为一个多样化和繁荣的省份,江苏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二地理学测江苏知识点江苏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之一,江苏也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从江苏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位置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临淮河,南接杭州湾,东邻黄海,是连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江苏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
二、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江苏地势南高北低,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区域。
南部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中部是江苏盆地,北部为江苏平原。
2. 气候条件: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丰富的降水资源使得江苏成为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
3. 水系水资源:江苏境内多河流纵横交错,长江是江苏的重要水系之一。
此外,还有淮河和黄河等重要的河流贯穿江苏。
江苏还拥有丰富的湖泊资源,例如太湖、洪泽湖等。
三、经济地理1. 农业特点:江苏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水稻、小麦等作物种植广泛。
江苏还发展了优质苹果、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业。
2. 工业条件:江苏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汽车、电子、化工等产业发达。
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最为繁荣的工业城市。
3. 交通运输:江苏的交通比较发达,拥有众多的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系统。
长江、京杭大运河等水路极大地促进了江苏的发展。
四、人文地理1. 人口特点:江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密度较高。
根据人口分布的特点,江苏可分为南、北两个人口集中区。
2. 文化遗产:江苏的文化底蕴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例如南京的明城墙、扬州的瘦西湖等都是江苏的重要文化遗产。
3. 教育事业:江苏的教育事业十分发达,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为江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总结:江苏地理学测考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发展繁荣,人文底蕴深厚。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下面将从江苏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主要河流等几个方面介绍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界杭州湾,北濒长江,西靠安徽,东北与山东相连。
地理坐标为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
江苏东临大海,境内有许多河流纵横交错,是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二、地貌特征江苏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
整个省份由海拔50米以下至海拔300米的两个地带组成:北部为扬子江、淮河平原,以及苏南沼泽地带;南部为相对较高的丘陵地区,包括苏北丘陵和苏南丘陵。
1. 扬子江、淮河平原:位于江苏北部,地势较低,雨水丰沛,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
扬子江是江苏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在江苏境内形成了许多支流,如秦淮河、泗洪河等。
2. 苏南沼泽地带:位于江苏中部和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地带之一,土壤肥沃,水网密布。
苏南沼泽地带是重要的水稻产区和渔业发展区,如洪泽湖、太湖等湖泊。
3. 苏北丘陵地区:位于江苏南部的苏北地区,由丘陵和平原交错组成,地势相对较高,地貌复杂多样。
苏北丘陵地区以宜兴紫砂陶瓷和滨海旅游资源而著名。
4. 苏南丘陵地区:位于江苏中南部,地势相对较低,丘陵起伏,地貌独特。
苏南丘陵地区以溧阳市、如皋市等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三、气候条件江苏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充沛。
江苏冬季寒冷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春秋相对温暖宜人。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摄氏度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由于气候条件的优势,江苏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主要河流江苏境内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其中最长的是扬子江,它贯穿江苏南北,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