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7.64 MB
- 文档页数:61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1.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因此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河口有泥沙可堆积;②河口处水流速度减缓;③水下坡度较缓,有沉积的空间;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地球表面形态 12.30考核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1.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 .花岗岩、玄武岩B .石灰岩、砂岩C .石英岩、大理岩D .大理岩、石灰岩 2.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D.断层构造地带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 .风力侵蚀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风化作用D .风力沉积作用读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4~5题。
4. 图1所示地貌名称为( )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丘 5.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风力侵蚀B .风力堆积C .流水侵蚀D .流水堆积 6、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C.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 7、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是因为它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撞处C.板块的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8.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I 、II 、III 、IV 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I 、IIB III 、IVC I 、IIID II 、IV9.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10-11题10.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11.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A.生长边界B.陆地边界C.消亡边界D.海洋边界12.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地理地形地貌地理地形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特征的学科,掌握地理地形地貌对于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理地形地貌的概念、分类以及形成机制。
一、地理地形地貌的概念地理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状、特征和地面隆起或凹陷的部分。
它包括各种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特征。
地理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地理地形地貌的分类1.山地:山地是地面隆起,呈现起伏不平的地区,一般高度大于500米。
山地主要分为山脉和山岳两种类型。
山脉由一系列附近或相连的山峰组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山岳指独立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
2.高原:高原是海拔较高、起伏较小的平坦地区,一般高度在500至2000米之间。
高原上常有河流切割形成的河谷和盆地。
例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
3.平原:平原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海拔较低,地势均匀。
平原通常由沉积物或火山灰堆积而成,适宜农业和人类居住。
例如,松花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平原之一。
4.盆地:盆地是地面凹陷的地区,四周被山脉环绕。
盆地内沉积物堆积丰富,适宜农业和城市发展。
例如,美国的科罗拉多盆地和中国的塔里木盆地。
5.河流:河流是地球表面水系的组成部分,常常通过冲刷和侵蚀形成峡谷、峡谷和洪泛平原。
例如,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形成了壮丽的三峡峡谷。
6.湖泊:湖泊是地表积水的区域,通常由河流水系、冰川融水或地下水形成。
湖泊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是山区的堰塞湖,有的是冰川形成的冰碛湖。
如中国的鄱阳湖和美国的五大湖。
三、地理地形地貌的形成机制1.构造变动:地质构造运动会导致地幔岩石上浮或下沉,形成山脉、高原和盆地。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
2.水文侵蚀:水文过程,如河流侵蚀和冰川侵蚀,能够改变地形。
河流的冲刷和侵蚀形成了峡谷和河谷,而冰川的移动和磨蚀形成了山谷和冰碛平原。
初中中考地理常考地形地貌最全汇总(含
答案)
地貌概念
地貌是指地球表层的地面形态。
影响地貌的因素包括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河流、海洋等。
下面是初中地理考试中地貌的常考问题。
地形的分类
1.按地形高度划分:高山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
2.按地貌进程划分:构造地貌、风化侵蚀地貌、沉积地貌、火山地貌、冰川地貌等
地貌特征
1.舟山群岛和黄山: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2.杭州湾:三角洲地貌
3.华南喀斯特地貌:台地、溶洞、石林、天坑等喀斯特地貌
地形要素
1.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度较大,山地面积较小
2.山地:特点是海拔高度较大,山峰多,陡峭
3.丘陵:特点是海拔较低,缓坡
4.河谷:特点是河水侵蚀形成,植被茂盛,宜农耕
5.平原:特点是地势平坦,水土资源丰富
答案示例
1.西南地区地势以 ________为主,整体上呈巨浪状。
答案:高原
2.我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是哪种?
答案:石灰岩溶洞地貌
3.我国万里长城大体南北贯穿于哪个自然地理带?
答案:华北平原
4.奥地利的丹奥河地处于哪种地貌中?
答案:冰川地貌
5. 下列地貌类型不属于风化侵蚀地貌的是____。
答案:三角洲地貌。
中国的地形地貌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地域面积之最大的是:A. 华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北地区2. 以下地貌类型中,属于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的是:A. 丘陵地貌B. 高原地貌C. 沙漠地貌D. 山地地貌3. 中国最主要的高山是:A. 珠穆朗玛峰B. 敦煌莫高峰C. 白崇禧峰D. 崆峒山4. 下列地区中以丘陵地貌为主的是:A. 青藏高原B. 广东湖南等地C. 内蒙古高原D. 台湾地区5. 中国最大的沙漠是:A. 阿拉善沙漠B. 云贵高原C. 塔里木盆地D. 内蒙古沙漠二、填空题1. 北京所处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
2. 长江三峡属于_________________地貌。
3. 玉龙雪山位于中国的_____________省。
4. 位于中国南海的___________群岛是我国的领土。
5. 黄河流经以下几个地貌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势?2. 中国的地形地貌对气候有哪些影响?3. 中国为什么拥有众多的河流?4.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哪些?5. 中国的四大平原分别是哪些?四、论述题中国的地形地貌对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有重要影响,请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地理特点,论述中国地形地貌对国家经济、农业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文章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发挥,切勿照抄答案,题目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知识背景进行回答。
)。
地质地形地貌专题复习一、专题精析(一)关于地质地形地貌的有关知识1、地壳的组成(元素、矿物、岩石)2、地质作用(概念、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地壳运动(分类、机制、地形、构造、地貌)4、外力作用与地形、地貌5、地质作用与自然资源:岩浆活动金属矿产的形成、沉积岩的形成火山爆发温泉变质作用6、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7、地壳物质循环(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地形地势的变化,自然资源的形成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地形1、地形的特点的描述a 对高度(地形的起伏)b平均海拔(地形的高低)c地形的类型d主要地形类型e地势2、各类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3、地形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4、地形的分布(各大洲及我国地形的特点)1)各大洲分布(2)我国地形分布5、地形类型的判断(依经纬度位置判断、依“等高线”判断、依河流判断、依等温线判断、依等降水量线判断、依等潜水位线判断、)6、地形的部位的判断(山谷、山岭、山坡、山脊、鞍部、陡崖等)7、地形、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地形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而且是和气候一样的两大基本要素之一。
(1)地形与气候A、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道作用、阻挡作用(例如北美洲气候的形成),热力作用(例如青藏高原、东非高原、横断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界线作用(如秦岭)。
B、气候对地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影响地形,使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2)地形与植被、自然带A、地形对植被、自然带的作用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地域分布(如喜马拉雅山南坡)。
非地带性因素(如南美洲温带沙漠气候的形成)。
B、植被对地质、地形、地貌的影响(参与沉积的形成,促成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3)地形与水文A、地形对河流的影响a、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
b、地形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分水岭划分流域)、河流的形态,干流与支流的关系(支流长短、多少、水系形状)。
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学习重点:地理地形地貌地理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它是地球表面物质的层次、结构和形貌的综合反映。
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地质作用、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分别介绍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地质作用和地貌类型。
一、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地球的地理地形特征非常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其中,高山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表抬升形成的,山峰通常较高且陡峭;平原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低洼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盆地是由断层活动或地壳下沉形成的,其地势较平坦,四周被山脉或丘陵环绕;丘陵是由风蚀、水蚀等地表作用形成的圆形或长条形地形,地势较平缓。
二、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外力量对地壳的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和破坏作用。
构造作用主要是指地壳的抬升、塌陷和变形,例如板块运动导致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破坏作用主要是指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外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高山的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了陡峭的山峰,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平原和河谷。
三、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貌类型是指地表形态的分类,可分为山地地貌、平原地貌和河谷地貌。
山地地貌主要包括山脉、山地和高原,其特征是地势高峻、坡度陡峭,有丰富的地表形态和地形特征;平原地貌主要包括冲积平原、河滩平原和冰碛平原,其特征是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河谷地貌主要包括峡谷、河谷和峡湾,其特征是地势低洼,河流侵蚀力强。
总结起来,地理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综合反映,其形成与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密切相关。
了解地球的地理地形地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1、(2021·安徽蚌埠·高三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
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
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
下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7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答案】(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
(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解析】(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
(2)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掉,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
高中地理地形地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地形地貌的分类?A. 平原B. 高原C. 盆地D. 沙漠答案:D2.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A. 青藏高原B. 巴西高原C. 墨西哥高原D. 东非高原答案:B3. 以下属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A. 有大量冰川B. 有大量火山C. 有大量溶洞和石笋D. 有大量沙丘答案:C4.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河流冲积平原B. 沙丘C. 冰川谷D. 火山锥答案:B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A. 峡谷B. 火山口C. 沙丘D. 冰川谷答案:A二、填空题6. 地形是指地表起伏的形态,而________是指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答案:地貌7.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海沟。
答案:马里亚纳8. 喀斯特地貌主要由________溶解作用形成。
答案:碳酸钙9.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沙漠。
答案:撒哈拉10. 河流侵蚀作用可以形成________、峡谷等地貌。
答案:河谷三、简答题11. 简述地形地貌研究的意义。
地形地貌研究对于理解地球表面过程、预测自然灾害、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形地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水文循环、气候变迁等自然现象,为人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12. 论述高原和盆地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高原通常海拔较高,地形开阔,气候多干燥,温差大。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但夜间散热快,导致昼夜温差大。
盆地则四周被高地环绕,气候相对湿润,温差较小。
盆地地形有助于空气的聚集和保温,因此气候较为温和。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高中地理中地形地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考专题复习---地理地貌的分类
地理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和特征的总称。
地理地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原
平原是地球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势较低,海拔相对较低,地势起伏不大。
常见的平原有河流冲积平原、湖泊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等。
山地
山地是由地壳运动或侵蚀作用形成的地球表面上的高地。
其特点是地势高,海拔较高,地形陡峭。
山地有盆山地貌、水蚀地貌、冰蚀地貌等不同类型。
高原
高原是地球表面上海拔相对较高、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带。
其特点是地势高,海拔较高,有较为宽阔的平坦地面。
常见的高原有喜马拉雅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丘陵
丘陵是地球表面上的小山丘和小山岗,其特点是地势较低,海
拔较低,起伏较大。
丘陵地貌一般由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
河流
河流是地球表面上各种湖泊和海洋之间的流动水体,在地貌分
类中也常被单独提及。
河流地貌包括河道和河谷,其形态和特征受
水流速度、水量和岩石质地等因素的影响。
湖泊
湖泊是地球表面上蓄水的洼地,由地势低洼或河流断流等造成。
湖泊地貌包括湖岸线和湖盆,其形态和特征与湖泊的形成和地质条
件有关。
综上所述,地理地貌的分类主要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不同类型。
了解地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
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形态。
(字数:192)。
地貌专题一、概念:地貌也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二、内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二)外力作用注:内外力作用均与重力作用有关,因此重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前提,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地貌的成因(一)构造运动:造成地表的巨大起伏,因此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的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二)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力作用都与气候有关,受气候因素的控制。
(三)岩石性质:各种岩石构成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外力剥蚀作用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四)生物作用: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的发育。
(五)人类活动: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的条件,加速和延缓某种地貌类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四、基本的地貌形态(一)山地: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
(二)平原: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地形。
五、常见的地貌(一)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二)流水地貌1.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初中地理:地形与地貌知识点整理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结构,而地貌则是描述地表现象的科学,它们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地形的形成- 内力造山: 地球内部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导致了山脉的形成,如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和地震。
内力造山: 地球内部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导致了山脉的形成,如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和地震。
- 外力侵蚀: 水、风、冰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使得地表土地剥蚀、溶解,形成各种地貌,如河流、冲积平原和风蚀沙丘等。
外力侵蚀: 水、风、冰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使得地表土地剥蚀、溶解,形成各种地貌,如河流、冲积平原和风蚀沙丘等。
-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形成火山地形,如火山口和火山坡。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形成火山地形,如火山口和火山坡。
2. 主要地形类型- 平原: 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靠近海洋、湖泊或河流,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 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靠近海洋、湖泊或河流,适宜农业发展。
- 丘陵: 地势较平坦,呈起伏式,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种植。
丘陵: 地势较平坦,呈起伏式,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种植。
- 山地: 则海拔较高,地貌起伏较大,植被较丰富,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山地: 则海拔较高,地貌起伏较大,植被较丰富,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 高原: 海拔较高的平坦地区,气候凉爽,森林和草原资源丰富。
高原: 海拔较高的平坦地区,气候凉爽,森林和草原资源丰富。
3. 主要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 由河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貌,如河谷、峡谷和三角洲等。
河流地貌: 由河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貌,如河谷、峡谷和三角洲等。
- 冰川地貌: 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谷和冰川湖等。
冰川地貌: 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谷和冰川湖等。
- 海洋地貌: 海浪、海潮和海风的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貌,如海岸和海洋洞穴等。
海洋地貌: 海浪、海潮和海风的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貌,如海岸和海洋洞穴等。
初中地理地形特征专项练习(含答案)题目11. 某地区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和河流组成。
请解释山地、丘陵和河流的地形特征。
答案:- 山地:山地是指由高大的山脉和丘陵组成的地形。
山地通常具有陡峭的斜坡和峰峦起伏的地貌。
山地形成的原因有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
- 丘陵:丘陵是指坡度较缓和的起伏地形,相对于山地而言,丘陵的高度较低,形状较平缓。
丘陵多为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结果。
-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体的一种,它由降水形成的水流通过地表地形的改变而形成。
河流的地形特征包括河道、河谷、河滩等。
题目22. 请说明火山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征。
答案:- 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由火山活动造成的地形景观。
火山地貌形成的原因是地壳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经过冷却凝固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岩浆、烟尘等物质经风化、侵蚀作用造成地表地形的变化。
火山地貌的特征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熔岩台地等。
-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侵蚀的结果形成的地形。
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当降雪量大于融雪量时,积雪逐渐堆积形成冰川,并随着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冰川的运动和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地形。
冰川地貌的特征包括冰碛、冰川谷、冰岛、冰川湖等。
题目33. 请解释地壳运动对地形特征的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两方面。
地壳运动对地形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山脉的形成与隆升:地壳运动造成的构造运动会使地壳发生隆升,形成山脉。
山脉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 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导致的构造运动会引发地震活动,地震活动会改变地表地貌、造成地壳断裂、地面抬升或下沉等现象。
- 海岸线的变化:地壳运动还会导致地壳隆起或沉降,进而影响海平面高度,改变海岸线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 对河流和湖泊的影响:地壳运动会改变地表地势,影响河流和湖泊的水流方向和地势特征。
题目4:4. 地表水体分为池塘、湖泊、河流等。
请解释池塘、湖泊和河流之间的地形特征差异。
高中地理地形地貌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地理地形地貌练习题及讲解####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地形属于褶皱山?- A. 喜马拉雅山- B. 泰山- C. 华山- D. 峨眉山2. 地壳运动中,哪一项是造成断层的主要原因?- A. 地震- B. 火山爆发- C. 风化作用- D. 水流侵蚀3. 以下哪种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 A. 峡谷- B. 沙丘- C. 火山口- D. 冰川#### 二、填空题1. 喀斯特地貌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 河流在流经山区时,由于_________作用,常常形成_________。
####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板块构造学说中,大陆漂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2. 描述一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并解释其形成过程。
#### 四、论述题1. 分析中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 讲解#### 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A.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属于褶皱山。
2. 正确答案:A. 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常常伴随着地壳的断裂,形成断层。
3. 正确答案:A. 峡谷。
峡谷是河流长期侵蚀作用的结果,两侧陡峭,底部狭窄。
#### 二、填空题1. 正确答案:化学溶蚀。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溶解作用形成的。
2. 正确答案:侵蚀;峡谷。
河流在山区的侵蚀作用会导致峡谷的形成。
#### 三、简答题1.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大陆,后来因为地壳板块的运动而分裂成现在的各个大陆。
2. 例如,沙丘是由风力搬运沙粒堆积而成的地貌,其形成过程包括沙粒的搬运、堆积和固定。
#### 四、论述题1. 中国地形地貌多样,西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如华北平原、江南丘陵。
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反映了地壳运动的复杂性,如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隆起形成的。
地形、地貌、地质专题练习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8.5°所构造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回答1-2题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A )4.关于图中甲、丙两处地形成因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背斜成山B.丙处向斜成山C.甲处向斜成谷D.丙处背斜成谷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丙处先看到日出B.甲处河流向南流C.乙处比丁处流水侵蚀作用强D.乙处降水量远远大于I处6.下图为甲地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各点数据是该地某地理事物的实测高程。
若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当地同一岩层(下图中以阴影表示)顶部的海拔,则从P到Q的地层分布和地貌形态最可能是(B)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村庄都分布于河流北岸,但J河段村庄经常遭受洪涝灾害。
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河流流向、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7-8题。
7.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B.流水溶蚀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8.图示河段沉积物多的主要季节和沉积地貌最显著的分别是 ( )A.夏季、甲B.夏季、乙C.秋季、丙D.秋季、丁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9.图中AB之间区域(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山谷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矿产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在墨西哥恰帕斯州托纳拉西南137千米处海;域发生8.4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