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本研究维度-橘
- 格式:docx
- 大小:819.20 KB
- 文档页数:7
地理知识点总结全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球与环境相互关系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它是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壳运动、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环境特征等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的学科。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地理知识对于理解世界和认识自然环境至关重要。
地理知识点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地理、生物地理和环境地理等内容;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口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一、地球物理地理1.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以自身轴为中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
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两部分。
4.地球的地貌:地球包括大陆地貌、海洋地貌和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和高原等。
5.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主要由纬度、海拔、地形和地形等因素决定,主要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6.地球的水文地理:地球的水文地理分布着湖泊、河流、河口、河及冰川等水域地理要素。
7.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二、生物地理1.自然地理要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等要素对生物的分布、生长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生物地理区系: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区系主要包括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等,还包括地中海植被、沙漠植被和草原植被等。
3.生物分布规律:生物的分布受到地球物理地理的诸多影响,生物学家通过研究生物的分布规律来揭示生物在这个星球上的地理分布规律。
4.植物生长环境:植物受到土壤、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地方展示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类型。
5.动物分布规律:动物受到气候、食物和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会在不同的地方展示出不同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柑橘种植的维度和温度柑橘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对气候和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柑橘树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才能生长茂盛并且结果实。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柑橘种植的维度和温度的要求。
首先,柑橘树的种植维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至30度之间,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具体来说,柑橘树对日照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成熟。
因此,种植柑橘树的地区应该保证每年有足够的阳光照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其次,柑橘树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柑橘属于喜温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窄。
一般来说,柑橘树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5-30摄氏度,对日平均温度和夜间温差的适应性较强。
但是,柑橘树对低温的耐寒能力较弱,遇到严寒天气容易受冻死亡。
因此,种植柑橘的地区应该避免严寒天气。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的气候更适宜柑橘的生长,比如中国的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此外,柑橘树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
柑橘树喜欢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同时,柑橘树对土壤的肥力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矿质肥才能保证生长发育和结果实。
在选择种植柑橘树的地点时,应该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并且进行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总的来说,柑橘种植的维度和温度要求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至30度之间,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柑橘树对温度、光照和土壤的要求都比较严格,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才能生长茂盛,并且结果实。
因此,在选择种植柑橘树的地点时,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并且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水肥管理,以保证柑橘树的生长和产量。
地理研究的内容地理学是一门学科,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
地理学的内容包括地形学、地质学、气候学、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等。
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和地貌类型。
它涉及地形、地形要素和其空间分布的研究;研究地形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地形要素对气候、土壤、生物等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研究地形形态对城市和农田设计的影响等。
地质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成后的物质状态,包括地下岩石的构造形式、成因、年代和影响人类生活的矿物资源等。
地质学还涉及火山作用、地震活动、海岸演变等,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学是研究大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气候类型、空气污染、臭氧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并研究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分布及其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关注人口数量、密度、迁移、流动等方面的变化。
它还涉及人口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来把握社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中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学科。
它研究各种企业和产业的分布,以及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模式和趋势,以及其对人口分布、地形、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性质、演变规律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城市的构成要素、空间组织形态、城市功能和发展趋势等。
它还涉及城市规划、城市政策制定等,以及城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地理学的内容涉及地形学、地质学、气候学、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非常广泛。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内容,它们将人类活动与地球进行比较,以了解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如何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来把握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因此,地理学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学习各种地理现象,更包含如何研究这些现象,探索它们其中的规律,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新的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世界地理是地理学的其中一个领域,旨在研究全球地理空间结构及其变化,通过研究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为人们提供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复杂地理结构。
本文将简要介绍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为读者提供参考。
首先,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大地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环境地理学等。
大地学是指研究地质地理,研究大地形结构、地貌、地质环境、地质地理格架等。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信息及其实践,如人口分布、社会结构、文化、宗教及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空间结构,以及产业、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城市发展、资源配置等活动。
环境地理学主要研究环境和资源的利用,包括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以及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措施。
其次,世界地理的研究还可以从全球尺度(即大尺度)和地区尺度(即小尺度)来考虑。
从全球尺度来看,可以研究世界地理的概念、定义及其特征,以及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和地理影响等方面,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来解释世界地理现象。
而从地区尺度来看,可以研究各个国家及其地理结构,以及其内部的地理分区,如城市、乡村、区域的气候、社会结构、地形及人口分布特征等,并深入解析其中的细节。
此外,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运输地理学等。
社会地理学是指研究人类地理空间结构如何影响他们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活动;政治地理学则研究地理空间与政治运动、政权变迁以及地图学中国际界线的关系;运输地理学则研究地理空间网络和活动的关系,如交通、航空、网络、港口等的布局及其影响。
最后,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也包括应用地理学,主要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地图学和地理数据分析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有价值的结论,用于研究各种地理系统,是进行世界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非常复杂,不仅包括各种专业性的研究,还包括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研究,以及应用地理学的技术。
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研究的地理知识点包罗万象,其中地理维度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从概念到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维度。
一、地理维度的概念和意义地理维度是指地球表面的纬度线,也称为纬线。
纬度是划分地球表面的基本坐标线,表示地球表面某一点相对于赤道的位置和距离。
纬度分为北纬和南纬,以赤道为0度,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地理维度的概念对于地理研究和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理维度的测定和表示方法地理维度的测定是通过使用经纬仪或卫星定位系统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
地理维度可以用度、分、秒来表示,例如30°30′30″。
在地理图上,地理维度通常以水平的线条来表示,横跨整个地球表面,并且与经度相交形成坐标网络。
三、地理维度的影响因素地理维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形状、自转轴的倾角以及地球的自转速度等。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地理维度对太阳辐射的接受强度和时间分配有着显著差异。
这对决定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四、地理维度的应用地理维度在地理学研究以及人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地理维度的划分为地球的区域分布研究提供了基础。
不同纬度带有不同的气候、生态系统和资源分布等特点,这对于世界地理格局的研究至关重要。
其次,地理维度对于天文导航和航海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确定经纬度,人们可以精确导航和定位,确保航行的安全和准确性。
五、地理维度的挑战和争议地理维度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由于地理维度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和经济条件等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地理维度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此外,有些地理纬度划分不够精细,不能完全符合某些区域的特点,这也引发了学者对于地理维度研究方法的争议。
结论地理维度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理解和研究地球表面的分布、导航等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地理维度的概念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借助多种研究方法,探索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个方面。
1.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影响。
它关注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聚居与移民、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等问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地理信息系统等。
2.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过程。
它研究地球的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系统、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测、实验研究、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等。
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收集地理现象的实际数据。
研究者可以使用各种设备和仪器,如测量仪器、相机、录音机等,对地貌、植被、气候以及人类活动进行亲自观察和记录,获取准确的地理数据。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地理学中的常用研究方法,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和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3.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将地理信息与地图相结合,实现地理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研究者可以通过GIS软件,将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图层叠加和空间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它利用航空器和卫星等遥感装置,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拍摄和测量。
地理研究的内容地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学问,它不仅仅涉及地球上物质空间变化的研究,还涉及政治、宗教和经济活动的研究。
地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详细分析。
地理的基本内容是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观察,对它们的分析和解释。
这些观察和研究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类:物质地理学和抽象地理学。
物质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上物质空间变化的研究,如地形、地质、气候、生物、植被、水文等。
而抽象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在物质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如政治、宗教和经济等活动。
除了上述的两种地理学内容,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如人口地理学、信息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研究,以及人口流动、发展和社会经济地理结构变化的研究,重点在于思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信息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它主要是从计算机视角来研究地理空间分布等问题。
旅游地理学主要是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形式,包括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地理信息的提取与组织、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旅游规划及管理等,它们都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学科。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物质地理学、抽象地理学和人口地理学、信息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领域都是联系地理空间变化与内在变化间关系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这些分析和解释对于更好的把握和利用地理空间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不仅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种依据,而且有助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涉及到物质空间的变化,而且涉及到政治、宗教和经济等活动。
地理学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地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抽象地理,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提供依据。
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高二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涵盖了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还拓展了许多新的领域和深度。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其中维度知识点是理解地理现象和进行地理分析的基础。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经纬度系统、地理坐标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了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是掌握维度知识点的前提。
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这一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地理现象。
公转则是地球按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周期为一年,它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接下来,经纬度系统是维度知识点的核心。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360条经线和无数条纬线。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用于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经线都标注有一个度数,称为经度。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的度数各有180度。
纬线是环绕地球一周并与地轴平行的圆圈,用于指示东西方向,每条纬线也都有一个度数,称为纬度。
纬度的起点是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纬度的度数各有90度。
赤道是纬度最大的地点,随着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逐渐减小,到两极点时缩为一点。
地理坐标的应用是维度知识点的实践部分。
地理坐标系统通过经纬度的组合,为地球表面的每一个位置提供了一个唯一的坐标点。
这一系统在军事、航海、航空、通信、气象观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军事领域,准确的地理坐标能够指导导弹和炮弹的精确打击;在航海和航空领域,地理坐标帮助船只和飞机确定位置和规划航线;在通信领域,地理坐标用于卫星信号的覆盖和定位服务;在气象观测中,地理坐标有助于气象站收集和分享数据,进行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除了上述内容,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还包括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理现象,如时差、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等。
此外,地理坐标的计算和转换、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应用等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地理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回复题目:地理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空间、地球系统和人地关系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的基本维度可分为空间、地球系统和人地关系三个方面。
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了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地理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在探讨每个维度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展示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魅力。
第一部分:空间维度空间维度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它关注的是事物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分布和相互关系。
地理学通过研究空间上的地理现象,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模式和规律。
空间维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形地貌特征。
地球表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如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它们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
地理学家通过测量、观测和分析这些地貌特征,揭示了地形地貌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地理分布。
地理学通过研究事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地理格局。
例如,物种的分布可以反映生物地理学规律,人口的分布可以反映人口地理学规律。
地理学家通过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工具,构建了丰富的地理数据库,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空间模式和规律。
第三,空间关系。
地理学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既包括相对空间关系,如距离和方向,也包括绝对空间关系,如地理坐标和地理距离。
地理学通过研究空间关系,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空间互动和相互影响。
例如,地理学可以研究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揭示不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二部分:地球系统维度地球系统维度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它关注的是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自然系统。
地球系统维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球的层次结构。
地球由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这些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球的层次结构,揭示了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地理基本的知识点总结地球是属于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的形态特征是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
地球是一个有大气、大洋、大陆及地壳和地外层的卫星;地球包括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城市,地球专业文献和资料。
地球的形态特征包括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理尺度、地球立体角等。
地球的形态特征是由地球的地理尺度确定的。
地理尺度是指地理实地特征在观测或测量时采用的尺度。
地理尺度是地理研究对象在地球上的地理范围特征与实地特征之间的比例关系。
地球的地理尺度包括微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宏观尺度。
地球的地理形态特征是地球的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
地球的地理形态特征包括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构造、地表地貌特征、地形特征和地貌特征。
地球的地理构造包括地球的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地壳地幔核与地球地球大气。
地球的地理过程是地球的力和作用导致的地球地理现象的一系列其进程。
地球的地理过程包括地球的大气过程、水文地理过程、构造地理过程和生态地理过程。
地球的大气过程是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空气和水蒸汽在大气和地表之间的运动和作用。
地球的水文地理过程是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中的水在地表和地表之间的运动。
地球的构造地理过程是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地球的生态地理过程是地球上生态系统和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球的地理现象是地球上具有地理特征的现象。
地球的地理现象包括地球的地理自然现象、人文地理现象、经济地理现象和政治地理现象。
地球的地理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
地球的人文地理现象是地球上的人文地理现象。
地球的经济地理现象是地球上的经济地理现象。
地球的政治地理现象是地球上的政治地理现象。
地球的地理活动是地球上的各种地理过程发展和变化的结果。
地球的地理活动包括地球的地理形态活动、地球的地理过程活动和地球的地理现象活动。
地球的地理形态活动是地球的地理形态变化的活动。
地球的地理过程活动是地球的地理过程变化的活动。
地球的地理现象活动是地球的地理现象变化的活动。
南橘北枳
前言
想起小学时代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问楚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意思是说,柑橘这种水果比较合适在淮河以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种到淮河以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种在淮河以北的柑橘会变成一种个小味苦的枳子。
我们组员之中有南方人,我们当然知道南方的柑橘又大又甜。
直到北上求学,才有机会都吃到了北方柑橘。
现在北方的柑橘也吃了不少,相比南方的柑橘,味道其实差不多,并不像古人所说的”南橘北枳“,但古人的话也不见得是错误的。
这就让我们有些疑惑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由此为契机,本组成员们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猜测假设,并开始着手进行调查。
正文
科学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是/否”问题,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真实情况方面的问题。
主要特点是不带任何价值取向,只研究客观规律与现象。
因此,我们选择以橘子(树)、南北分界线为地理客体展开了本次调查,并通过相关的数据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期得出客观的结论。
橘子原产中国,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
橘子树稍耐荫,喜
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气温低于-8℃时,发生冻害,适生于深厚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的砂壤土。
高温也不利于柑橘的生长发育,气温、土温高于37℃时,果实和根系停止生长。
温度对果实的品质影响也明显,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通常随温度增高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酸含量下降,品质变好。
柑橘是耐阴性较强的树种,但要优质丰产仍需好的日照。
一般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热带、亚热带区域都适宜柑橘种植,但由于年雨量分布不均而常常需要灌溉。
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以60%~80%为适宜,低于60%则需灌水,雨水过多,造成土壤积水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柑橘果园,会使根系死亡。
柑橘果树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以75%左右为宜。
柑橘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紫色土、红黄壤、沙滩和海涂,ph值4.5~8均可生长,以ph值5.5~6.5为最适宜。
柑橘根系生长要求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适宜。
由此可以得出客观结论,橘子树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着紧密的关联。
南北分界线,一般指的是秦岭-淮河线。
秦岭即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这里说的南北之分,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与暖温带之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秦岭-淮河线在诸多方面成为了南北差异的分割线。
降雨量方面,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在湿度方面,秦岭—淮河以南属于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
在温度方面,秦岭—淮河以南的日均温大于10℃,秦岭—淮河以北的日均温小于10℃。
在土壤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
通过仔细且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橘子树的生长与温度、日照、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关联。
第一,橘子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而秦岭-淮河线以南日均温大于秦岭-淮河线以北,且为湿润区,因此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地区气候更符合橘子树的生长条件;第二,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且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非常适合常绿阔叶林的生长;第三,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橘子树对红壤有很好的适应性。
综合以上条件,秦岭—淮河以南确实更适合种植橘子,因此”南橘北枳“的来源确实有据可依。
图一橘子
图二枳子
图三秦岭-淮河线
价值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有用/无用”、“益/害”问题,涉及到主体和客体及其所构成的价值关系,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某地理事物及其状态对于某地区、某群体等的作用的好坏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设定的价值取向展开研究。
在这里,主要是研究淮南之橘及淮北之枳之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再者可以细化为对南对北的一些影响。
橘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橘子之于人类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我们组员都是橘子的爱好者。
有人说它全身是宝。
其一,橘子有其营养价值,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其二,橘子有其药用价值,肉、皮和叶皆可入药,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和止渴的功效;再者,橘子的售价非常便宜,很容易买到,要花上二十元,便可以敞开吃。
人类社会每年对橘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除了简单的食用橘子肉,制成橘子汁饮料,橘子皮需入药,并大量用于餐饮业,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橘子对于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覆盖方方面面的好处。
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有害问题。
一般来说,淮河以南橘子质量优味道好,淮河以北橘子质量差味道苦。
北方常常需要从南方运送橘子到北方,一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运费,抬高了橘子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出售价格,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某些地区橘子供应不稳定,多地出现了盲目种植、滞销摆烂等现象,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图四主要的橘子生产地区
伦理研究维度主要回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方面的问题,它不仅关注历史时期和当代时期已经发生过的行为的评价,而且更关注”今后应该或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特点是着重评价与建议。
古人曾于淮河之北种植了橘子,虽然生长出来的橘子并不如想象的“淮南之橘”那样,而是变成了干苦的“淮北之枳”。
我们可以想象,
在当时严峻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因素、科学发展极度受限的条件下,确实难以实现南橘的北移。
同样,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许多北方水果商都同样从南方进货橘子到北方销售,由于“南橘北枳”这个说法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被这种说法误导,以至于不敢引种南方蜜橘。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北方人们对橘子需求的提升,激励着人们再次去尝试南橘的北移。
通过运输南方的土壤到北方,继而建立起温室大棚。
通过科学地控温施肥,北方在大棚内种出味甜个大的橘子已经成为了现实。
在今后,人们应该努力调整品种结构,争取种出更多的橘子品种,延长产业链,将种植技术应用于更多的地区,研发新的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淮北之橘”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