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27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哲学方法论是其研究的基础和理论支撑。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主要源自西方哲学思想,如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唯物主义等。
这些哲学思想在人文地理学中体现为一种研究地理现象和解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寻求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科学,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多元主义、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多元主义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论。
它认为地理现象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因此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多元主义的出发点是要实现对地理现象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因此,人文地理学研究必须兼顾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全面的研究结果。
实证主义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学说,以求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在人文地理学中,实证主义主张通过数据和证据来证明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实证主义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模型构建、实地调查等,来验证地理学理论和假设。
解释主义是人文地理学的又一种哲学方法论。
解释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有一定原因和动机的,人文地理学的最终目标是解释人类活动背后的意义和逻辑。
因此,解释主义认为地理现象的理解应该通过深入人类活动的背后,分析其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解释主义通过详细的案例研究、文献分析、采访等来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以及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不仅是一种理论指导,也体现了人文地理学的价值取向。
人文地理学以关注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促进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对地理环境的保护和人类活动的合理规划与管理的关注。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 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第一章:引言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人类环境相互关系的领域,该学科的发展,使得研究者们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互动、影响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篇文章将着重阐述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又称为文化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领域涉及人类经济活动、政治行为、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认为文化即是人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思想、习惯、信仰、制度等的理论体系,而地理环境则是塑造了文化的内外部因素。
因此,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方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模型分析和地图分析。
3.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人类活动及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文化、生活、经济形态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
实地调查可以使人文地理学家从生动的实践中搜集到所需的数据,以更好地进行理论分析。
3.2 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分析是人文地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收集、阅读与当地文化、地理、历史等有关的资料,从中了解当地文化、风俗、传统等的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
文献资料分析可以让研究者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进而预测发展趋势。
3.3 模型分析模型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相关的理论与模型,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型,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
模型可以概括事物的发展趋势,并且可以帮助人文地理学者发现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3.4 地图分析地图分析是人文地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制作不同类型的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文化分布图、经济发展地图等,进行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地图分析可以清晰地展现当地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并比较地区之间的差异。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论体系。
本章规范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然后从哲学角度介绍了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四个哲学流派: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哲学流派;最后全面分析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方法等;另外还强调了研究技术和手段在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第1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的一般程序指的是该学科研究中采用并遵循的基本过程。
虽然人文地理学研图3-1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究的课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阶段与一般的科学研究程序没有本质的区别。
其典型模式是: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一、确定研究课题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应用性、理论性、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三类。
其中,应用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地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为实践提供指导;理论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科理论,包括对已有理论的检验、批判或发展,也包括对理论的概括和创新。
根据课题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类:国家计划科研项目、个人自拟选题、应用性协作项目,由于国家计划科研项目数量有限,当前人文地理的大多数选题来自不同地方提供的应用性课题。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
其中描述性研究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具体描述所研究对象是“怎样的”,解释性研究要求回答“为什么这样”,预测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研究事物“未来是怎样的”做出判断,对策性研究主要目标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以应用为目的。
课题选择既要根据各人的研究基础、特长、已有条件和兴趣爱好等,但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符合科学性、创造性、需要与可行性等原则的要求。
二、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课题确定后,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