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其主要关注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塑造。
通过对地理空间中人类活动的分析和解释,人文地理学旨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地理因素来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变迁。
一、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源于20世纪初的地理学发展,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空间行为、文化景观和地方特色。
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强调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地理空间视为一个活动的场所,其中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地理环境,并且如何通过地理空间展现出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结构。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在研究地点实地观察、访谈和采集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情况。
田野调查可以提供真实、全面的材料,有助于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献、地理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分析,人文地理学家可以了解到过去和现在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和变化。
文献研究可以提供宏观的视角,帮助研究者理解地理现象的演变和发展。
3. 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
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统计分析等工具,研究人员可以对地理空间中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揭示人类活动的分布规律、空间关联性和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4. 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式,研究人员可以获取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态度和行为。
社会调查方法可以揭示人类主观认知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差异,帮助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学的意义与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人文地理学的现代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是以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空间数据的技术。
在人文地理学中,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地理分析。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者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如城市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商业区分布等,为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时,需要收集一定的数据集。
这些数据集包括人口普查数据、商业统计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
研究人员通过处理这些数据集,生成各种人文地理学分析结果,如热力图、散点图等。
二、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意在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活动的社会和空间方面的特征。
它通过网络图(抽象的图形表现)来描述人类活动的分布和相互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是研究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包括交流、影响力和信任等方面的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应用于不同层面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如城市空间的组织和形成、地方社区的结构和功能等。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人文地理学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纽带和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信息和资源流动。
三、移动设备和感知数据技术现代科技给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使得数据采集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种实用方法。
利用各种移动设备,人文地理学者可以收集到不同场所的环境、人口和活动的相关数据,并且可以在现场进行实时采集,实现数据的时空精准采集,进而构建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人文地理学数据库。
移动设备和感知数据技术还可用于处理某些关于人类移动性的问题。
例如,通过手机的位置软件可以轻松记录人的行动轨迹和活动区域,以及记录与地理信息相关的文化认同和行为偏好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理解城市和国家的社会结构、行为和文化活动提供重要线索,并且为实施城市或地方政策提供建议。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摘要: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科学体系。
本文参阅已有文献的论点,就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BrieftalkthemethodologyonhumangeographyAbstract:Human geography as a branch of geography, has its unique research methods. Modern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 is a multi-level, multi-branch scientific system. Refer to the literature of this article's argument,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of modern human geography. Keywords: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ology目录1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3)1.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3)1.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1.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2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4)2.1经验主义方法 (4)2.2实证主义方法 (4)2.3行为主义方法 (4)2.4现象学方法 (4)2.5存在主义方法 (4)2.6理想主义方法 (5)2.7实用主义方法 (5)2.8马克思主义方法 (5)2.9唯物主义方法 (5)2.10后现代主义方法 (5)2.11后结构主义方法 (6)2.12女性主义方法 (6)3 结语 (6)参考文献(References) (6)致谢 (7)1人文地理学的性质1.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人文地理学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指19世纪中叶以前。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在国外,地理学发轫与古希腊学者。
由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学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
荷马以后,在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埃拉托色尼等学者的著作中,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
地理考察和哲学是促进希腊地理学成长的“沃土”。
一方面,由于军事扩张及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了地理视野,促使早期的学者对不同地方进行描述和记载;另一方面,哲学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阐释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在我国,据考证,最早的地理著作为《禹贡》。
该书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全书虽只有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及少数民族,反映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状况。
除此之外,还有,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3年)所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东汉班固(公元33-92年)所著《汉书》中的《地理志》,历代遗留的方志,如晚唐的《元和郡县图志》,元代的《大元一统志》等,国内游记类以明末《徐霞客游记》最负盛名。
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大多是记载史、地文方面的综合著作,以罗列各地的自然、物产、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内容,虽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但还不能看作是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至十九世纪,通过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Karl·Ritter1799-1859年)和拉采尔(F·Ratzel1844-1904年)的系统著述,人文地理学开始发展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李特尔所著的《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与历史的关系》和拉采尔所写的《人类地理学》都是人文地理学系统理论的最早著作。
1.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德国和法国的人文地理学就已萌芽。
19世纪下半夜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
二战后,人文地理学在诸多科学领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形成了以美国未收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大地理学中心。
战后初期,美国地理学界区域学派的观点占上风。
20世纪50年代中期,华盛顿大学培养了首批计量地理学者,其学员将计量地理学传播开来,掀起了60年代计量地理的高潮,并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
70年代,为了谋求改进人类的生活条件,西方地理学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福利地理学等新的分支学科发展起来推动了人地关系研究转向对“人”自身的行为机制、过程的深入探讨。
20世纪50年代,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占据统治地位。
70年代后,苏联的经济地理学在理论与方法上把原来的经济地理学改称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则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文地理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
1.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映在历史性上,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人文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2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2.1经验主义方法坚持科学只能关心世界上的客观事物并寻求其本来的真实面目,而人们的价值观和意图的规范问题被排除在科学研究之外。
“经验的”是指对拟进行试验的数据的收集,而术语“经验主义”则是一种思想学派,认为事实会为自己说话,而无需理解和进行解释[1]。
2.2实证主义方法通过详细和客观的收集与社会现象有关的数据,能够确定一些规则来预测和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效用。
当代实证主义主要可分为两类思想:以实证为基础的逻辑实证主义和以证明为基础的批判理性主义。
这也就是说,实证主义不同于经验主义因为它需要所提出的论题被证实(逻辑实证主义),或假设被证明无根据(批判理性主义),而不仅仅是提供证据。
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与实证主义最接近的方法是数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哈维[2]《地理学解析》出版后,地理学家们才真正开始检验认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
2.3行为主义方法行为主义是应用于实证主义的思想学派。
行为主义认为。
人的行为是由认知过程进行调解的。
行为主义者寻求通过解释空间选择来模拟空间行为,通过对人类记忆能力、处理和评价地理信息的测度模拟决策过程[3.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者开始用行为主义来研究不同的课题,诸如零售、移民、住房、工业区位、出行、闲暇时间和旅游、空间行为、伤残、规划、地理教育和制图学等均有应用。
在整个70年代,行为地理学具有两种形式:(1)在空间模式中综合行为的变量,称为分析行为主义;(2)彻底放弃空间分析,而考虑“地方的感觉”,价值、心理和想象的探索。
到80年代,行为主义地理学一由最初作为对传统空间科学的反映而演变为仅仅描述数量革命中奉行实证主义的逻辑性副产品。
2.4现象学方法现象学拒绝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数量分析的方法。
现象学认为,科学研究应该集中理解而不是解释客观世界。
现象学的目的是重新构建个体及其行为以及客观世界中的现象的意义,以便认识个体行为,不必提出假设的理。
现象学研究的原始数据来源是深入观测人们在问题中所经历的现象。
有些地理学家,如布特密尔[5],雷[6],雷夫[7],西蒙[8]和图安[9.10]等已经采用的不同的软化方法,将现象学作为一种非人化的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方法的替代方法。
在本质上,这个方法强调“地方的社会构建、考虑了感情、审美的和象征主义的感觉等方面”,并寻求反映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5存在主义方法存在主义以真实世界是由人自己独立的能动作用所产生自由行动的观念为基础。
存在主义主要关注个体如何产生和支配他们的世界的意义以及如何认同客体和其他事物的价值。
存在主义研究的原始数据来源是深入的访谈、人种志和参与观测。
现象学主要考虑研究意义,而存在主义则考虑价值观。
萨缪尔是人文地理学中最著名的采用存在主义的学者。
这个方法有效地采用了历史的观点以及“努力重建居住者、使用者、探索者和学生们以历史形势的观点为条件,修正或改变相互关系的景观[11]”。
2.6理想主义方法理想主义本体论假定,真实世界不外于个体的观察和表达而存在。
存在主义关注的是真实世界的存在,而理想主义认为真实世界是心灵的构建。
理想主义通过认识隐藏于行为背后的思想而解释行为的类型。
理想主义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深入的访谈和人种志。
吉尔科是地理学中应用理想主义研究方法的主要倡导者。
他提出理想主义者地理学必须研究存在于地理世界中人类活动的心灵活动以及必须通过将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分组在一起,者提供了区域地理学复兴的基础[12.13]。
2.7实用主义方法实用主义的创始者是北美作家沛尔斯(1839-1914年),杜威(1859-1952年)以及詹姆斯(1842-1910年),这个学派提倡通过实践活动来构建现实世界的认识。
实用主义提出不应关注个体而应关注社会和个体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
实用主义者认为,认识必须从根植于经验的行为中获得。
实用主义希望通过探索社会中的生活,可以解释出塑造社会的信仰和态度。
人文主义学家对实用主义的兴趣来自于20世纪早期芝加哥社会学家帕克和伯格斯的工作。
弗雷泽尔报道说,实用主义者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归纳-预测方法”形成理论并加以检验[14]。
但实用主义者也驳斥复制能力,承认重新试验将使观察到的形式和变化的社会内容产生不同的答案。
2.8马克思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种由资本产生的永恒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者关心资本主义产生和消费的再生产方式下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关系受到资本主义结构的限制。
地理学中马克思主义方法是为了反对空间科学的实证主义而出现的。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者认为:空间科学不能认识到社会运作强加于空间类型上的经济和政治的约束。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寻求辨别空间和时间上的社会关系,以便重新产生和维持生产和消费方式,提出其替代模式[15]。
2.9唯物主义方法唯物主义者关心社会关系下的机制和结构的调查研究。
唯物主义关心事件如何发生的辨识(原因机制)以及现象的扩展(经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