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35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期末提纲总结细菌和真菌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
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
分裂繁殖。
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基本设想与前期准备:一:基本设想:本着以问题为纽带,化结果为过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思路。
新教材中探究性实验比较多,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和作法。
我选此节课做为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系列实验的操作过程,渗透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精神,体检实验的完整过程,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物理、化学等),缩短基础学习与科学实验的距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验操作中,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更持久、更主动。
二:前期准备:1:撰写教案。
2:图片的准备:上网查找、扫描、实验材料的培养和拍照(需要提前准备)。
3:打印探究报告(提纲)4:将该书上实施计划中的文字提示改成动画提示,通过影片的情节过程让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短片的制作:包括导演、设计、摄制、编辑、剪辑。
5:系列实验的课时安排及内容:第一节:棉塞的制作、培养皿消毒前的包装。
棉塞的制作:(过程)〈1〉制作的意义。
(两点)〈2〉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3〉制作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培养皿消毒前的包装:(图片显示操作方法)。
第二节:天平的使用第三节:培养基的制作〈1〉了解培养基的制作原理。
〈2〉了解一些仪器的组装并会使用。
〈3〉使用天平称量化学药品。
〈4〉培养基的制作和过滤。
〈5〉锥形瓶(内有培养基)包扎和标记。
第四节:探究课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后面附有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6:教师还要完成以下工作:培养皿的消毒、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的分装等。
总之,在教师备课中,要注重每个实验环节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做到动而不乱,井然有序,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节的教学过程北京八中路彦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指导学生学习细菌和阵菌的培养方法,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提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在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创设情镜,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学生: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
学生: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了古细菌。
教师:你们的资料准备得很充分。
是的,细菌和真菌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
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大型真菌除外)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
下面你们认真观察菌落图片和老师培养的菌落实物,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思考,选出每组回答较全面的同学作小组发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好。
第七节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知识梳理】 一、观察菌落 1.菌落的概念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如图)。
2.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点体现在菌落的形态和大小等方面,见下表。
培养细菌或真菌一般步骤如下:恒温培养接种冷却配制培养基二、细菌或真菌的分布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及至人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都有细菌和真菌的踪迹。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有机物。
1.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显微镜,并利用它观察到细菌。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说明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肉汤内产生的。
所以,他们在细菌的发现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一般有三种:杆状、螺旋状和球状(如图)。
杆菌 螺旋菌 球菌3.细菌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细菌的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集中的区域四部分(如图)。
其各部分的作用如下:4.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菌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其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即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四、真菌 1.真菌的形态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它们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真菌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2.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特点如下:3.真菌的营养方式真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并且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所以真菌的营养方式为腐生。
4.真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方式一般为孢子生殖。
一、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细菌或真菌的分布,实质上就是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只是在培养的过程中要设置对照实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细菌的分布:分布广泛,几乎无处不在2.菌落:(1)菌落的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菌落的特征: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3)霉菌菌落特征:霉菌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颜色。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及目的:步骤目的配制培养基为细菌、真菌提供有机物和水分。
(材料为:牛肉汁和琼脂)高温灭菌、冷却高温灭菌:杀死杂菌,避免杂菌干扰实验。
冷却:避免杀死要接种的细菌、真菌。
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恒温培养为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此温度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课后培优练级练核心知识梳理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刚同学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
下列为细菌菌落的是( )A.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B.菌落小,呈绒毛状、絮状C.菌落大,呈现出红、褐等颜色D.菌落大,呈现蜘蛛网状【答案】A【解析】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2.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冷却A. ①④③②B. ①②③④C. ②①③④D. 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因此,①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④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③接种,接种后②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
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3.下列属于真菌菌落特征的是()①菌落较大②霉菌的菌落常呈絮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③有的霉菌菌落呈现一定的颜色④菌落较小⑤表面光滑黏稠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B【解析】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蜘蛛网状、絮状,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20讲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基础讲练+锁定考试目标+导学必备知识+探究重难方法)(解析版)新人教版考纲要求备考指津1.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阐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阐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4.正确看待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2.分析说明题常与生理特征、生殖方式、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活环境、经典实验、生物技术等知识相联系。
考点梳理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______________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______。
(1)细菌菌落:菌落比较小,表面或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
(2)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呈______、絮状或______状,有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细菌1.类型:杆菌、球菌、螺旋菌。
2.结构:(1)基本结构:细菌是______个体,具有______、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______。
(2)特殊结构:有些细菌有____、鞭毛,有些能形成____。
3.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
4.生殖方式:____生殖。
三、真菌1.结构:细胞壁、______、细胞质和______。
2.繁殖:靠____来繁殖后代。
3.常见类型:单细胞的______、多细胞的霉菌、大型的真菌____。
四、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作为______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水和______。
2.引起动植物和人____。
3.与动植物共生。
五、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制作食品,如酿醋、酿酒等。
2.防止食品腐败时,把____和真菌杀死或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用真菌生产______,杀死某些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