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赛课教学设计_1
- 格式:docx
- 大小:28.69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写作《学会记事》一、题目解析:《学会记事》题目含义:这个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展现自己在学习如何记录事件、经历或感受过程中的心得与成长。
它不仅是对写作技巧的考察,更是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及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审题要点理解“记事”:明确“记事”即记录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经历或自己的所思所感,要求真实、具体、有细节。
学会的过程:强调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可能包括遇到的困难、尝试的方法、取得的进步等。
情感与感悟:在记事的过程中,应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三、立意方向成长与蜕变:通过记事,展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长与变化,如性格、能力、心态等。
珍惜与感恩: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表达对家人、朋友、老师或社会的珍惜与感恩之情。
观察与思考:强调通过记事,学会了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思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克服困难:讲述在记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如何克服,体现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构思步骤1.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写作对象,确保这些事件能够体现“学会记事”的主题。
2.根据所选事件,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你的立意方向。
3.通常采用“引入-发展-高潮-结尾”的结构,合理安排段落和过渡。
引入:简述背景,引出主题。
发展:详细叙述记事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获得的帮助等。
高潮:展现记事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或成就,体现成长的瞬间。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个人感悟或启示。
丰富细节:在叙述过程中,加入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具体、感人。
修改完善:完成稿件后,能够去仔细检查并优化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流畅、精炼。
五、写作总结写作《学会记事》不仅是一次写作练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通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学会了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写作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六、作文范例《学会记事》——笔尖下的时光印记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3、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二、重难点1、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2、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学会记事2、师:什么是记事文章呢?顾名思义,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一件或几件事的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有条理地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自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有。
记事文章是最基本的写作,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就可以从记事练起。
(二)了解记事文章的特点。
1、记事,就是有目的地记述事情,即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
2、记事的文章,要以叙述事情为主,表现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事情的某种态度和看法。
(三)写好记事的文章应注意的事项。
1、选材要精,要选择典型事件,选自己熟悉的事来写。
典型事件就是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
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能反映出真情实感。
2、叙事要清楚具体。
任何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记事文章,就是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
一般要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待清楚,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尤为重要。
写事件,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
因为线索是将一种事物贯穿全篇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
抓住了线素,才能确定材料的取舍,突出中心。
3、要安排好记叙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是有头有尾,有一定次序的。
记叙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所记叙的事情也应当有一定的次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不一定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也可采用倒叙,设置思念,按顺序解悬揭题,还可在行文中进行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会记事教学设计目标定向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培养学生把事情写清楚,把经过写详细,把细节写精彩的意识。
3.倡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培养学生把事情写清楚,把经过写详细,把细节写精彩的意识。
3.倡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2页,圈点勾画出记事的方法。
阅读下面文字,思考和原文的区别,自主发言如何记事。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说“走大路吧!”母亲说“还是走小路吧!"这样,我们就接着向前走去。
发言预测:除了介绍“记叙的六要素”,还有详略,重点写事情经过(产生的分歧及解决矛盾);有三次环境描写;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主题。
总结:记事要写清要素,写出详略。
三、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讨论《秋天的怀念》中写到的事情:如:(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我”,不想给“我”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通过记叙这些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怀念和悔恨。
总结:记事要抒真情实感。
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合作探究(二)请朗读《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句子,体会语言表达。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思维提文质细节描写抒真情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教学设计【链接课标】1.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3.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清楚,完整记叙一件事,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3.培养发现美、记录美的能力,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记叙事件;2.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锤炼语言,在评价修改后进行作文升格。
【学情分析】1.《学会记事》写作练习位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过以记叙一件事为主的记事类作文,而本课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习较为复杂的记事类作文。
除了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外,还要注意六要素的安排要详略得当,加入适当的描写及表达情感的句子,让文章更有可读性。
2.通过本次作文训练,力图唤醒学生思维,克服构思行文中僵化窄化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依据《预习任务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莫言故事是一座用语言搭建的戏台,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在演,动情处,人人都曾经客串过,因为,故事的别名叫“生活"。
——李丹崖明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第1课时)教学详案《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2.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条理,懂得写事情要抓住重点。
3.记事要写自己经历的事,要有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教会学生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哲理,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1.重温《散步》一文,理清写作脉络。
2.复习《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体会细节中蕴藏着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些事情却给人以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写法指导记事就是叙述事情,叙事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有条理地写出来。
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
那么,如何记事呢?这里介绍三种方法:方法一写清楚(写明记叙要素,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叙事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引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的表格)点评: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其中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精准引导学生通过准确抓要素把事情清晰、有条理地写清楚,让学生理解六要素在记事中的关键作用。
2. 深度引导学生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并巧妙地在作文中自然融入真挚感情,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3. 有效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教学难点1. 选择最有表现力的细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细节,选择能够最准确地表达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细节。
例如,在描述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时,选择自己看到成绩时失落的眼神这个细节,比描述周围同学的反应更能突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细节筛选。
五、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精心挑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包括优秀的范文,还包括存在不同问题的作文,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实践练习:增加实践练习的次数和形式,除了课堂上的即时练习,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次日落,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
3. 情感引导:创设更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比如,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视频,让学生回忆与家人相处的温暖瞬间,然后在写作中融入这些情感。
4. 习惯培养:定期检查学生的日记或周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开展日记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感悟,进一步提高他们记录生活的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精心挑选用于播放与记事相关的精彩视频片段或展示能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图片,如家庭聚会的欢乐场景、校园活动的热闹瞬间等。
2. 写作纸:准备充足的适合学生书写的纸张,纸张上可印有简单的写作提示或鼓励话语,如“用心记录,精彩无限”。
七上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会记事”,写作目的是教会学生抓住要素、条理清楚地叙述,并且尝试在叙述中借助恰切的词语来表达情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写作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能了解叙事的六要素,但在叙事中往往不能将事情讲清楚,讲得有条理,也不能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且如何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节刻画,表达情感还需要大力的训练和提高。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记事,学习行之有效的记事方法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重点)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难点)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听故事导语激趣:给大家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秀才开了家饭店,他见顾客稀少,便在饭店门前立了块横牌,上写“明天吃饭不要钱”。
这天,有一个屠夫、一个医生、一个乞丐先后来到饭店门前,三人看过横牌上的那七个字,都暗自思忖:“啊,吃饭不要钱,这可是便宜事!明天可一定要来啊!”第二天吃早饭时,屠夫、医生、乞丐同时来到饭店里,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吃了个酒足饭饱。
待三人搁下饭碗,正要走出店门,店家忽然拦住他们,道:“你三人休走,快把饭钱交付!”三人同声奇怪地问道:“我们昨天路过店门,见横牌上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
我们今天来店吃饭,咋又向我们要饭钱呢?”店家冷笑着回答:“是啊,既然横牌上写的是‘明天吃饭不要钱’,不是今天吃饭不要钱,那你们今天吃了饭,理当交付饭钱嘛!”提问:乍一听,店家说得好有道理,这话我没法接呀。
请问,故事中的双方为什么会发生误解呢?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小结:明显故事中的店家故意把时间写得不清楚,以招徕更多的顾客,从长远来看,这不是明智的做法。
写作学会记事1.了解记叙的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楚地叙写事件。
2.学会在记事中抓住细节,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会锤炼语言,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一、新课导入在生活的长河中,每一天都如同翻动的书页,记录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成长与探索。
这些珍贵的记忆,如同璀璨星辰,点缀着我们心灵的夜空。
学会记事,就是学会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将它们化作文字,永久珍藏。
它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二、新课教学(一)学习方法如何记事,才能让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一、明记叙要素。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的经过——详细起因和结果——简略(2)经典回顾: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本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开头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的地点:田野事件: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接着交代了散步的时间: 初春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第6自然段是详写,交代了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传真情实感。
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事有:(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我”,不想给“我”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通过记叙这些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
三、会锤炼语言。
要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例如《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就强调了文中感人的力量,来自一些细节。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学会记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复习和样本分析,掌握完整清晰地描述事件的方法。
2.通过写作实践、交流和总结,掌握生动具体的描述事件的方法,把故事写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掌握生动具体描述事件的方法,把发生的事情写下来。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并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本节课会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将事件叙述清楚明白、生动具体的方法。
2.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又要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本课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所选材料立足教材及课外名著,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3.写作素材为电视剧《西游记》中剧情,一方面学生较为熟悉,方便写作;另一方面,写作内容有意思,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4.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思考、写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授之以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计活动,话语导入#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入学以来,我们一直认真观察、体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高。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用文字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引入新课。
(二)观看剧情,列情节思路1.学生观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3集中孙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园,偷吃仙桃的情节(时长:5分33秒)。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力求把事情写具体教学目标1.清楚地交代记叙文的六要素,力求把事情写完整。
2.进行适当的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细节要抓住、语言锤炼。
2.说真话,诉真情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叙事一般要写清楚事件发生的开端、发展经过和结局。
要清楚地记叙一件事,动笔之前想清楚事情涉及的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事情发生的顺序,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这样叙述出来的事情要素是完整的。
但这样的文章还不够具体,缺乏感人的力量。
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写生动感人呢?明确本节课训练重点:1、注重细节描写2、说真话、诉真情。
语言要锤炼,细节要抓住一、经典回顾:回顾《秋天的怀念》说说下列几句话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给人以感染的。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温馨提示:抓关键词;体会细节描写二、明确内涵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提示:不求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三、例文点评--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作用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并作简单的评析1、七年级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妈妈,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我的评析:2、七年级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我的评析:3、七年级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
“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我的评析:四、例文归纳--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作用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
1、细节描写,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
2、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受栩栩如生。
3、细节描写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细节描写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实战演练---语言要锤炼,细节要抓住(一)、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温馨提示: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例文点评--细节描写要抓住(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问题?昨天,老师找我谈话,说:“你妈下岗在家,你爸踏三轮车,挣点钱不容易。
好好想想,不认真学习,能行吗?”那时,我心潮澎湃,想道: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这样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牺牲了的英雄们吗?又想到,邓爷爷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技术日新月异,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
我不好好学习,怎么向祖国交代呢?我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三好学生。
存在问题:过渡:叙事更高的要求是在记事过程中传达情感,以情动人,引人思考。
如何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的事。
说真话,诉真情。
说真话就是说实在话,合乎现实的话,合乎情理事理的话。
诉真情就是选取鲜活、真实的事情,大胆吐露真情,力求事真、情真、理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怎样做到说真话,抒真情?一、经典回顾--说真话,诉真情很多情况下,记事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
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回顾《秋天的怀念》,试作简单分析。
温馨提示:课文记叙了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什么特点?叙事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
感悟收获:《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感伤不已。
要写得有感情,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情实感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二、例文欣赏--说真话,诉真情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
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一篇小学三年级的7岁孩子写的日记,获冰心作文奖一等奖。
自然率真,作者是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
”感悟收获:说真话,诉真情三、例文点评--说真话,诉真情阅读《上学路上》,你发现问题了吗?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
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
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妈妈在后面紧紧地追赶。
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到了小孩的跟前,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轮底下。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的脑海里闪过欧阳海、罗盛教、雷锋、赖宁等英雄形象,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抱到马路边。
“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是活着的赖宁!”听到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唰”地红了。
我的质疑:结论 :总结提升--力求把事情写具体一、锤炼语言抓住细节1、细节要真实,是确实存在,切不可马马虎虎或添枝加叶。
细节若失真,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2、细节要典型,要以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思想为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写文章时,不能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随意写进文章,一定要精选,以“细节”显示人物“大节”。
3、要安排好描写细节的时机,把细节描写与场面、环境、景物等描写紧密结合,有机融到文章的情节之中。
4、描写细节要细致、具体、形象、逼真,用词又要精当、绘形传神。
二、说真话诉真情。
说真话1、做一个真实的人 , 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
2、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深切的真实感受。
诉真情情要真,真实的感情才能吸引人;真实的感情才能感染人。
实战演练---力求把文章写具体下边这件事写得既简单又干巴,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
请你帮忙“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思路点拨:第一、增加细节。
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
第二、融入感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写作--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师生共同点评。
总结提升--学会记事本节课,我们重点从片段作文的角度学习细节描写的含义、作用和要求,但再精彩的片段也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细节是服务于表达中心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有全文观。
说真话,诉真情就是选取鲜活、真实的事情,大胆吐露真情,力求事真、情真、理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佳作诵读美文诵读:(齐读)万籁此都寂,但余秋雨声。
被雨水冲刷后的树木格外的绿,池塘里像是开了场音乐会,雨点儿们边唱边跳,在湖面上击起圈圈涟漪,仿佛惊醒了欲要凋零的荷花仙子,让她们也加入了这场舞会,随着摇摆,为其喝彩。
一切好像一副水墨画,带着朦胧之美,有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意。
烈日下,田野里,母亲挥动着锄头,在她那黑黑的面颊上,滚动着许多细密而晶莹的小汗珠。
渐渐地这些小汗珠汇聚成一颗豆粒般大的汗珠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淌,淌到下巴上挂了片刻,闪闪欲坠。
这一刻的汗珠在阳光照耀下,是那样的晶莹璀璨,银光四射。
然而瞬间又掉落下去,滴进脚下那片热土,激起一片小小的烟雾。
作业: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提示:1、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题目中可以补充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词语。
2 、要注重细节描写,说真话,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