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情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写作。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解。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练习。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指导。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修改,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提高作文质量。
5. 总结。
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
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作文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讲解。
2. 作文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写作的感悟和经验。
二、讲解作文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素材积累和选材。
3.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构思和布局。
4.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语言表达和修辞。
三、作文练习和指导(15分钟)1.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或素材,学生进行现场作文。
2.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建议。
3.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讲评和反馈。
四、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作品和感悟。
3. 教师给出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作文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学生对作文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技巧和方法,以及现场作文练习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背影》情景描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进行情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进行情景创作。
(2)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影》的背景和作者朱自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举例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5. 实践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描述方法进行情景创作。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写一篇情景创作作文。
3. 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作文,可以称得上语文天地里的半壁江山,它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本功、思想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说是关乎我们语文中考成败的关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二、出示活动任务1、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2、捕捉美妙瞬间,感悟精彩生活。
三、聚焦中考:出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四:点击中考:回顾近两年的中考作文1、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6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2、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7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过渡语:每年的中考作文都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而恰当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五、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这足以体现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魅力。
六、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出示例文(一):1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
我害怕极了。
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么可怕的夜晚。
(二):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初中语文作文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重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学难点:1. 创新思维的培养2. 个性化表达的技巧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作文素材库3. 参考书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作文结构讲解(10分钟)1. 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创新思维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举例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创新之处,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四、个性化表达技巧(10分钟)1. 讲解个性化表达的技巧,包括选材、构思和语言运用。
2. 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融入作文中,提高作文的个性化程度。
五、作文练习(15分钟)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一道作文题目。
2. 学生现场进行作文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创新思维培养和个性化表达技巧,使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教案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优秀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9篇《初中作文教案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指导写作“写人的记叙文”学习重难点:怎样突出人物,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教学方法:教师指导、点评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导语: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可是记叙文真的很容易吗?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陈旧。
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
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
(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
(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
(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
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就要走好几步路。
二、合作探究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文要求课题:写人的记叙文命题范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2、指导写作要点:(1)、要写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要全面考虑。
(思想性格、品质精神)(2)、有哪些使你感受最深的事,要多方面选材。
(生活、工作、学习、志趣。
)(3)、选材的原则:于细微处见精神。
(4)、用第一人称,要写这个人的品质,重点在于对你的影响。
有客观描述,也要有主观感受,使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自然结合。
(5)、注意选材的详略。
3、讲解写作方法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感受生活。
2.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写最熟悉的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感受生活教学难点: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写最熟悉的生活。
学情分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写作课,旨在交给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情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以后的写作训练保驾护航。
教学过程:一.实话实说。
(问题导入)你喜欢写作文吗?要实话实说。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1.你喜欢写作文吗?()A.不喜欢,作文就是“作难”,实在写不出来呀!B.一般,虽然不喜欢,也能认真完成作文写作任务。
C.喜欢,而且写得还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好有成就感,好期待作文!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了解学生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谈论一下选项C的问题,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能真正喜欢上写作,甚至是爱上写作!怎么才能爱上写作呢?你想不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吧!二.明确目标三.课件展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关键词是什么?(生活)找到后肯定一下其观察力。
难道生活和爱上写作有关?你认为呢?(找两名学生回答)对,生活就是我们要找的金钥匙!钥匙找到了,你会用吗?先来考一考大家有没有开锁的基本能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地下一环节,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
四.火眼金睛课件展示小测试:我们班最受欢迎的的老师_______;要求最严格老师是_______。
班主任老师进教室后所做的第一个动作通常是____________,我们班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同学是______体育课上男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______,体育课上女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______。
找学生回答,并以举手的方式验证对错。
如果你答对了五个,说明你的观察力过关,如果你答对了六个,说明你有超强的观察力。
只有基本能力还不够,老师还得考考你有没有开锁的潜能。
四.点石成金我能把“春风吹拂着垂柳的枝条。
”一句点化成优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能把“一阵秋风吹来,树叶纷纷落了下来”一句点化成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比较点化前后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点化后的句子更具有美感)你认为这美感是谁创造的?(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写作理论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初中语文写作教案【篇1: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详细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气氛,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p —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慨:“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暴,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
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
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详细化?二、活动一:〔一〕、老师演示:老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初三作文教学设计(7篇)初三语文作文教案篇一庄子二则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寓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寓意,体会古代寓言故事的文学性及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者南怀谨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的集大成人物就是庄子,庄子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或许更有一种同时伍的感受和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混沌之死》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混沌之死》,学生划分朗读节奏,体会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结合书下提示和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并将疑难之处作好记号。
3、释疑解惑。
4、齐读课文,背诵。
三、分析课文,体会文章主题。
1、结合学生阅读,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故事中“倏、忽、混沌”命名的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
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
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3、了解文章的寓言A、学生讨论。
B、教师明确: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了事物本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
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C、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教师示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境界。
四、学生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呆若木鸡一、导入新课在先秦诸子之中,庄子的生活经历可谓是贫穷加上平淡,造就里他的自然、无为的哲学理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的《混沌之死》,了解了他清淡无为,尊重生命自然状态的态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呆若木鸡》的寓言故事。
教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写作实践和指导。
3. 学生写作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游戏或话题讨论,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 讲解: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选材、如何组织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通过示范文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的过程和要点。
3.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写作实践。
可以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进行写作,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4. 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可以个别指导,也可以集体讲解。
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5. 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通过读自己的文章,也可以是将文章贴在墙上,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6. 评价: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
鼓励学生优点,指出不足,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 指导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法: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展示,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
2. 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写作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写作教材,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示例。
2.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学生的写作作品和相关的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