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0
《多变的天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天气变化也变得越来越多变。
因此,了解和预计天气对我们的平时生活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进修,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 学会应用气象仪器和设备进行天气观测。
3.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天气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天气现象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天气观测的方法和步骤。
4.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观察法:指挥学生到户外进行天气观测和记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不同天气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4.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上的重大天气事件,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观看有关天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天气的基本观点和分类,讲解天气观测和预报的方法。
3. 实地观测:指挥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户外进行天气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4. 实验体验: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模拟出不同的天气现象。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数据和体会。
6.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的重大天气事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7. 总结归纳:总结本次进修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天气知识的掌握。
六、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完成一份天气观测记录表,包括观测时间、气温、湿度、风向等数据。
2. 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天气预报作业,预计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3. 每位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天气变化的感想和体会,结合实地观测和实验体验。
七、评判标准1. 完备性:观测记录表、天气预报和感想体会需完备准确。
2. 准确性:观测数据和预报结果需准确无误。
3. 创新性:感想体会需有奇特见解,结合实践体验进行分析。
初二地理多变的天气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答案】A【解析】先看风力符号,一个杠表示2级风,一共三个,所以是6级风,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是西北风;再看后两个图,表示阴转小雨,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2.中新社北京2013年1月13日电:受中国大范围雾天影响,北京持续几日的大雾13日仍未消散,空气污染严重。
这是今年北京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信息后,最严重的一次污染过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人类生存需要洁净的空气。
下列情况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煤炭燃烧③汽车排出的尾气④燃放烟花。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作用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不会生成污染大气的物质;②煤炭燃烧会生成CO、SO2等污染大气的气体;③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途径,会产生大量的CO、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严重时会造成光化学烟雾;④燃烧烟花会生成大量的CO、SO2和粉尘,污染大气,故本题选D。
【2】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答案】B【解析】A表示中雨,不适合户外运动;B为晴朗的天气,适合户外运动;C为闪电,不适合户外运动;D为沙尘暴,不适合户外运动,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变的天气。
3.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答案】A【解析】A表示的意思为阴天;B中表示的是台风及其中心;C中符号表示多云;D中符号表示大雨.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4.电视天气预报中有“气温 16℃∕3℃”表示的意思是()A.最高气温16度,最低气温3度B.气温日较差16度C.气温日较差3度D.白天气温16度,夜间气温3度【答案】A【解析】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上,通常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降水概率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表示海洋。
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⑴学生通过阅读“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为此,教材还安排了练习2加以实践。
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多变的天气》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轻忽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活动。
但是,天气也是多变的,时而晴朗,时而多云,时而下雨,时而刮风。
因此,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如何应对不同天气是非常重要的。
二、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2. 掌握如何预计天气变化的方法;3. 学会制定针对不同天气的生活和活动计划;4.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内容1. 天气现象观察:学生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记录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风等)及气温,并根据观察情况填写记录表格。
2. 天气预计:学生根据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和气象预报,预计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并将预计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3. 天气计划制定:学生根据天气预计结果,制定未来一周的生活和活动计划,包括穿着、出行方式、活动安排等,并写在作业本上。
4. 天气问题解决:老师提出一些关于天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如遇到下雨天怎么办、遇到大风天气如何应对等。
四、作业要求1. 每天准时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现象和气温;2. 每周提交一次天气预计和计划制定结果;3. 每周至少回答一个天气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案;4. 作业本内容要整洁清晰,书写工整。
五、评分标准1. 每天观察记录及时准确,10分;2. 天气预计准确率,20分;3. 天气计划合理性,20分;4. 天气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20分;5. 作业本整洁清晰,书写工整,10分;6. 态度和参与度,20分。
六、作业反馈老师将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观察、预计、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对天气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生活和活动的质量。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享受观察天气的乐趣,提高天气应对能力,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多变的天气》导学案一、导入天气平昔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不同的天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你们是否注意到最近的天气变化很大,时而晴朗,时而下雨,时而刮风?那么,为什么天气会如此多变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天气形成的原因;2. 掌握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3. 分析不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天气的形成原因天气是指大气中短时间内发生的气象现象,主要由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因素共同决定。
气温的变化会导致空气密度的变化,从而形成气压差,引起风的产生。
湿度的增加会导致云层的形成,最终导致降水的发生。
因此,天气的多变主要是由这些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
2. 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1)晴天:天空晴朗,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适合户外活动。
(2)阴天:天空多云,阳光被遮挡,气温较低,可能会有降水发生。
(3)雨天:天空多云或阴沉,有降水发生,气温较低,需注意保暖。
(4)雪天:天空多云或阴沉,有雪花飘落,气温较低,路面易结冰,需注意交通安全。
3. 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同天气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阴天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雨天需要注意防雨保暖,雪天则需注意交通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生活和活动,做好防护措施。
四、思考问题1. 为什么天气会如此多变?2. 不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 你在不同天气下会选择做什么活动?五、拓展延伸1. 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2. 调查身边的同砚或家人,在不同天气下他们喜欢做什么活动,了解不同人对天气的态度和喜好。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天气的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以及不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天气虽然多变,但只要我们合理安排生活和活动,做好防护措施,就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小段动画,直观的图片,有趣的歌词,描述的是天气状况。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天气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引语: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今天天气怎么样?(一)、天气及其影响1、话描述——理解天气概念首先让学生试着描述今天的天气状况。
我们描述了今天的天气状况,一起来看几位同学的谈话(图3.1)。
在大家的描述和几位同学的谈话中,提及几种天气状况,出示图片,天气可以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2、析特点——区分天气与气候在描述和谈话中涉及今天、明天、昨天、上午、下午等表示时间的词汇,说明天气是一个地方①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展示图片对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不同,引出天气的特点②多变化。
讨论:哪些词语是描述天气的?0 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全年高温冬雨夏干雷电交加其它词语描述的是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小结)天气气候时间长短短时间长时间稳定性多变化变化不大拓展练习,活动1。
承接:做适当补充,引出天气的影响。
3、谈影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小组合作,结合活动2,讨论天气的影响,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学案上,与大家分享。
过渡: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准确预报,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初二地理多变的天气试题答案及解析1.唐山的小宇将6月12日—15日的天气和气温状况记录在下表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宇最有可能看到电闪雷鸣的是A.12日B.13日C.14日D.15日【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天气符号得知,12日是晴天,13日是多云,14日是阴天,15日是电闪雷鸣,雷阵雨,故选D项。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6月12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A.7℃B.10℃C.11℃D.12℃【答案】C【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6月12日最高气温是31℃,最低气温是20℃,气温日较差约是11℃。
【3】能正确表示13日的风的是【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3日的风的是北风,所以A正确。
【4】近几年,“气象经济”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天气符号与生产生活搭配合适的是A.──出海捕鱼B.──外出春游C.──户外活动D.──高空作业【答案】B【解析】A为台风及其中心,不适合下海捕鱼;B为晴天,适合出游;C为沙尘暴,不适合户外活动;D为雷雨天气,不适合高空作业。
【考点】该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2.下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答案】A【解析】先看风力符号,一个杠表示2级风,一共三个,所以是6级风,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是西北风;再看后两个图,表示阴转小雨,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3.下列词语中,用于描述气候的是:A.风和日丽B.四季分明C.阴雨绵绵D.天高云淡【答案】B【解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高云淡表示天气,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故ACD 不符合题意,四季分明表示气候,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4.下列描述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C.马鞍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南极洲终年严寒【答案】A【解析】A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B、C、D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答案】A【解析】A表示的意思为阴天;B中表示的是台风及其中心;C中符号表示多云;D中符号表示大雨.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6.读“碳循环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多变的天气》导学案一、导入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而且,天气也是一个多变的因素,时而晴朗,时而阴沉,时而下雨,时而刮风。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才能更好地做出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二、目标1. 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2. 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和句子;3. 学会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准备和安排。
三、导入活动1. 通过观察天气预报或窗外的天气情况,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和看法;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天气现象,让学生们猜测并描述。
四、进修内容1. 天气现象的描述:- 晴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 阴天:天空多云,没有阳光;- 雨天:下雨,可以是小雨、中雨或大雨;- 雪天:下雪,可以是小雪、中雪或大雪;- 刮风:有风吹动树叶、扬起灰尘。
2. 描述天气的常用词汇和句子:- 晴天:sunny, clear sky, bright sunshine;- 阴天:cloudy, overcast sky;- 雨天:rainy, drizzling, pouring rain;- 雪天:snowy, snowflakes falling;- 刮风:windy, strong wind blowing。
3. 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准备和安排:- 晴天:可以出去户外活动,注意防晒;- 阴天:可以做室内活动,注意保暖;- 雨天:带好雨具,不要淋湿;- 雪天:穿厚衣服,防止冻伤;- 刮风:避免在户外长时间停留,注意珍爱眼睛。
五、练习与稳固1. 根据图片描述天气现象;2. 完成填空题,选择合适的词汇填入句子中;3. 小组讨论,制定不同天气下的活动计划。
六、拓展延伸1. 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比如南方多雨,北方多风等;2. 探讨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农业、出行等方面。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描述方式,学会了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准备和安排。
《多变的天气》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学会如何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问题。
导学内容:
一、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1. 晴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气温适宜。
2. 阴天:天空多云,阳光被云层遮挡,气温较为稳定。
3. 雨天:天空下雨,气温较为凉爽,需注意防雨。
4. 雪天:天空下雪,气温较低,需注意防寒和防滑。
5. 雷雨天:天空闪电雷鸣,需注意避雷防护。
二、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 天气预报的来源:气象部门、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
2. 天气预报的方式:文字预报、图表预报、语音预报等。
3.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气象预报存在一定误差,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三、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问题
1. 晴天:注意防晒,避免中暑。
2. 阴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 雨天:携带雨具,避免淋雨。
4. 雪天:穿厚衣服,避免滑倒。
5. 雷雨天:遥离高大建筑物和水塘,避免被雷击。
导学活动:
1. 观察当天的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情况及气温变化。
2. 查看天气预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3. 小组讨论,分享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4. 制定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计划,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
导学评判:
1. 天气现象及其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天气预报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3. 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效果。
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有关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总结
1、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冷热等大气状况。
天气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即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天气影响:天气对交通、、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
注: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初中地理有关多变的天气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