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楷书作品三字经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38.35 KB
- 文档页数:3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州区关庄镇柳家塬村)人,享年88岁,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他创立的“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书法艺术,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
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是“颜柳欧赵”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累官右拾遗、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侍书学士、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郎等职,封河东郡公,赠太子太师。
独具风格的柳体书法,得以法度森严,内紧外拓,用笔斩截,骨力清劲久负盛誉,有“颜筋柳骨”之称。
他生性耿直,以笔为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成为柳公权“笔谏”的千年美谈。
柳公权书法的代表作有《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神策军碑》、《冯宿神道碑》、《淳化秘阁帖》、《金刚经》、《迥元观钟楼铭》等,柳体字今由国家教育部列为学生习字范本,已走进学生课堂。
柳公权的介绍世学书者的楷模:柳公权曾经利用为皇帝讲解书法的机会,向皇帝阐述做人的道理。
在他看来,写字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是统一的,只要为人正直,则笔下的书法也有清正刚廉的气息。
他们认为,书法不但使人身心愉悦,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的人生经历早期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
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
《三字经》全文+翻译,仁,义,诚,敬,孝,国学经典!值得珍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笔墨,曰纸砚。
此四宝,藏文房。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介绍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介绍唐代是一个楷书名家辈出的时代。
我们这本书里先后介绍过欧阳询、颜真卿,当然,这两人都是唐代楷书名家,也是唐代楷书书法不能回避的名家。
柳公权也是唐代楷书名家,与前两者相比,这三人正好同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欧阳询生于北朝,历隋而入唐,是书法史上的“初唐四杰”之一,属于初唐时期的书家;颜真卿主要活动于开元、天宝之后,属于盛唐时期的书法家;柳公权则属于中唐时期的书法家。
至于晚唐书法,吴老师在介绍杜牧《张好好诗》的那篇关于大叔爱萝莉的那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晚唐书法属于荒漠期。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再加上元代的赵孟頫,今天中国人嘴巴里所强调的楷书四家就到齐了。
这四位楷书大师中,唐代占了三位。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人无不都是楷书结体构建的大师,这与唐代书法注重法度有很大关系。
柳公权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书法家,唐代时候,他就很有名气,请他书写碑版的人就很多;至于今天,知道他的人依旧不少。
我相信,本文很有可能是读者们翻看本书的第一篇文章。
这或许源自大家对柳公权和柳体楷书的熟悉,大家在刚学习楷书技法的时候,又有谁能绕得开柳公权呢?吴老师从五岁开始学习毛笔字,初一开始,家父就以柳字作为我的楷书入门。
至于家父教我“永字八法”,那一招一式也是以柳体为范本。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与柳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虽然也学过一段时间颜真卿、赵孟頫、王羲之和苏轼,但总得说来,我还是对柳字的用笔和结构了解得更多,即便是今天给学生上课时候的板书,也时不时地会用柳书来做范例进行教学。
柳公权现存的作品不少,最有名的是《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这两块石刻都是楷书作品。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抄写,现藏西安碑林;《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由崔铉撰文,柳公权书写。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一、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注解:柳公权三字经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启蒙文化经典之一,通过简练而精当的文字叙述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传承、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1.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描述自然界的宏伟壮观,表达出天地宇宙的神秘和深邃。
2.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描述太阳、月亮以及星辰的运行规律,表达出宇宙的有序和规律。
3.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描述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表达出自然界的丰富和变化多样。
4.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闰指农历中的闰月,表示岁月的推移和年历的变化。
律吕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理体系,表示音乐的体系和调式。
5.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表示水的不同形态和自然界的循环。
6.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表示自然界珍贵的矿物资源和它们的来源。
7.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描述古代文化中的名贵和珍藏,显示古代文化的繁荣和财富。
8.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描述食品中的种类和重要性,表达了对生活所需的珍贵和尊重。
9.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描述自然界中的不同生物和生态环境,表达出生命的多样性和和谐发展。
10.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描述中国传统的故事和神话,表达出文化的丰富和传承。
11.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描述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发展,表达出文化的演变和进步。
12.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描述古代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表达出对文化传承和政治制度的尊重和倡导。
13.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描述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政治制度,表达出对正义和法律的尊重和坚持。
柳公权代表作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有许多非常出色的作品。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楷书代表作:《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
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
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
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
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上为北京图书馆藏唐拓本。
拓本已装裱成上下二册,只存上册27开。
下册早已失传。
上册仅至“来朝上京嘉其诚”之“诚”字止,为碑文之前半,以下缺。
后有南宋贾似道、元瀚林国史院、明晋王朱钢等藏印。
清代经孙承泽、安岐等人递藏。
此碑拓本本世纪中叶,曾一度流于香港,1965年以重金购回,现为北京图书馆收藏,成为显赫于世的瑰宝。
柳公权书法作品列表历史记载的柳公权碑帖1、唐李说碑——贞元十七年(八〇一)郑儋撰2、唐赠越州都督符元亮碑——贞元十四年(七八九)(伪作)3、重复大云寺记——元和十二年(八一六)柳宗元撰4、唐左常侍薛苹碑——元和十五年(八一九)闰正月孟简撰5、唐大觉寺塔铭——长庆四年(八二四)六月李勃撰胡证篆额6、二帖九十六字——大和元年(八二七)王广渊撰7、涅盘和尚碑——大和二年(八二八)七月武翊黄撰8、唐平西郡王李晟碑——大和三年(八二九)裴度撰柳书并篆额署衔翰林侍书学士(伪作)9、唐太尉王播碑——大和四年(八三〇)李宗闵撰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10、唐太尉王播墓志——大和四年(八三〇)四月生僧孺撰11、唐将作监韦文恪墓志——大和五年(八三一)二月庚敬休撰12、唐太清宫钟铭——大和五年(八三一)十二月冯宿撰13、唐河中节度使薛苹神道碑——大和六年(八三二)李宗闵撰14、唐升玄刘先生(从政)碑——大和七年(八三三)冯宿撰唐玄度篆额柳署衔右司郎中同时立二碑,一在东都,一在京兆15、唐义阳郡王苻璘碑(同2)(伪作)16、唐赠太尉王智兴碑——开成元年(八三六)十一月裴度撰史维则篆额17、宣武军节度使王公神道碑——开成元年(八三六)裴度撰丁居晦篆额18、唐阴符经序——开成二年(八三七)七月郑澣撰丁居晦篆额19、唐柳尊师墓志——开成二年(八三七)柳公权撰并书20、唐检校左仆射赠司空崔群碑——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裴度撰21、唐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李绛撰柳公权书并篆额22、唐淮南监军韦元素碑——开成三年(八三八)七月丁居晦撰23、唐淄王傅元锡碑——开成四年(八三九)七月李宗闵撰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24、唐宪宗女庄淑大长公主碑——开成四年(八三九)杜牧撰25、唐山南西道驿路记——开成四年(八三九)刘禹锡撰26、唐赠兵部尚书李有裕碑——开成四年(八三九)李景让撰柳署工部侍郎知制诰27、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开成五年(八四〇)正月柳公权撰并书唐元度篆额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28、唐赠礼部尚书罗让碑——开成五年(八四〇)二月王起撰29、唐太子太保李听碑——开成五年(八四〇)二月李右撰30、太上老君常清静经——开成五年(八四〇)31、唐赠太师崔陲碑——会昌元年(八四一)五月刘禹锡撰32、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会昌元年(八四一)十二月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署衔正义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士33、唐西明寺宣律师碣——会昌元年(八四一)颜厚本撰34、神策军碑——会昌三年(八四三)四月崔铉撰柳署衔同《玄秘塔》35、唐吴天观碑——会昌三年(八四三)十月王起撰36、金刚经——会昌四年(八四四)四月郑□题额37、赠太子少保高重碑——会昌四年(八四四)十月侄高元裕撰38、唐武成郡王赠太傅李载义碑——会昌五年(八四五)裴璟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39、唐相国李凉公(石)碑——会昌六年(八四六)三月李德裕撰柳署衔工部侍郎40、唐商于新驿记——正月韦琮撰柳署太子宾客41、唐赠王师王起神道碑——大中元年(八四七)四月李回撰柳公权书并篆额署衔太子少师42、唐太仓箴——大中元年(八四七)李商隐撰43、唐赠太尉牛僧孺碑——大中二年(八四八)十月李珏撰44、司徒刘沔碑——大中三年(八四九)韦博撰柳署衔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45、唐赠太尉牛僧孺墓志——大中四年(八五〇)杜牧撰46、唐普光王寺碑——大中四年(八五〇)李邕撰柳署衔左散骑常侍47、唐岭南节度使韦正贯碑——大中六年(八五二)七月萧邺撰柳署衔左散骑常侍48、魏公先庙碑——大中六年(八五二)崔玙撰柳公权书并篆额49、唐掖庭局令刘荣璨碑——大中六年(八五二)柳公权撰,书并篆额50、唐河东监军康约言碑——大中七年(八五三)二月柳公权撰并书署衔左散骑常侍51、唐国清寺额及批答——大中七年(八五三)八月八日52、唐吏部尚书高元裕碑——大中七年(八五三)十月萧邺撰53、唐起居郎刘君碑——大中七年(八五三) 刘三复撰54、唐护国寺观音院记——大中七年(八五三)段成式撰55、唐淮南节度使崔从碑——大中八年(八五四)蒋伸撰柳署衔权知太子少傅56、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碑额——大中九年(八五五)十月裴休撰并书柳公权篆额署衔金紫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在京兆府,咸通三年(八六二)又在咸都立碑57、唐顺宗女濮阳大长公主碑——大中九年(八五五)柳公权撰并书58、复东林寺碑——大中十一年(八五七)四月崔黯撰59、安国寺模《西明寺<金刚经>》——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六月60、九峰镇国禅院额——八月八日61、襄州刺史薛系先庙碑——咸通二年(八六一)郑处诲撰62、太子太保魏謩碑——咸通五年(八六四)令狐绹撰63、大鉴禅师碑——年月、撰者不详64、唐薛平德政碑——年月、撰者不详65、平庐节度封敖碑——年月、撰者不详66、李公夫人武功苏氏墓志——年月不明,从弟涤撰67、德宗女宪穆公主碑——年月、撰者不明68、唐公碑——年月、撰者不明69、大中寺碑——年月不明70、灵岩寺题——年月不明71、空寂寺题——年月不明72、心经——年月不明73、砥柱铭——年月不明柳公权撰并书74、华山灯记——年月、撰者不明75、尊胜陀罗尼经咒——年月不明76、度人经——年月不明77、阴符经——年月不明78、寄药贴——年月不明柳公权的作品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柳公权简介柳公权中文名称: 柳公权又名: 字诚悬朝代: 唐生卒年: 778——865国别: 中国籍贯: 陕西耀县代表作美术图片: 伏审帖兰亭诗冯宿碑十六日帖圣慈帖复东林寺碑太上老君常清静经太子太傅刘沔碑尝瓜帖张兰亭诗帖李晟碑洛神赋十三行跋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紫丝靸鞋帖苻璘碑蒙诏帖赤箭帖辱问帖回元观钟楼铭并序送梨帖跋刻石高元裕碑魏公先庙碑类别: 古代书法家生平简介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陕西耀县人。
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
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
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
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
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句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生平经历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
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1.皇家侍书生涯公元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柳公权诞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字诚悬。
其祖柳正礼,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宪宗元和三年(808),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
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竟然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旧唐书》)。
李听与柳有此交谊,故柳晚年还为其书过碑。
穆宗即位,柳公权入奏事。
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从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书禁中。
皇帝的宠幸、生活的优裕,并不给柳公权带来欢乐。
柳公权楷书作品三字经介绍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大多为碑文,比如有《金刚经碑》,《三字经》等。
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柳公权楷书三字经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公权楷书三字经介绍
《柳公权楷书三字经》是后人所编著的一部图书,齐鲁书社于2010年出版发行,全书为16开本,共有93页,旨
在帮助书法爱好者学习了解柳公权的字体形式。
《柳公权楷书三字经》将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融于其中,书法初学者和启蒙者在练习字体的时候,可以感受中国文化的礼仪之美,品德之美。
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经典书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它的教育作用。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愿意从《三字经》教学,通俗易懂的道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做人处事的基本规范和规则。
将柳公权的书法艺术融入其中,学生在临摹之时,既可以学习楷体的写作技巧,又可以从中感受国学之美。
现在倡导的方块汉字,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和楷体十分相近,学习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也有助于写好汉字。
对柳公权书法感兴趣的书法爱好者,他们长期临摹和研习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总结出了柳体在书写方面的技巧。
随后,著有字帖一书,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柳公权楷书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比如一撇一捺怎样写才会有“柳体”的形态。
通过学习《柳公权楷书三字经》,在长期的练习和临摹过程中,可以日益提升书法写作技巧。
而《柳公权楷书三字经》也受到各个阶层的书法爱好者的欢迎,成为学习书法必备
书籍之一。
柳公权行书作品鉴赏
《蒙诏帖》是柳公权行书代表作品。
《蒙诏帖》书写的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
亲情嘱托,谁肯想赢,深察感幸,公权呈。
”
这幅作品又名《翰林帖》,高为26.8厘米,全长为57.4厘米,是柳公权行书作品,现在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柳公权在楷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流传的行书作品数量不多,从《蒙诏帖》中可以鉴赏出柳公权在行书上的书写特点。
《蒙诏帖》写于公元821年,此时柳公权四十四岁,正是他创作书法的巅峰时期。
因为年少力强,在这幅作品中,柳公权用大体的行书一气呵成,充满了遒劲的力道之美。
字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空灵动感之态。
在第一帖中,柳公权用大型字体写出了“公权蒙”三个字,字形连绵庞大,气势磅礴的感觉迎面而来。
在用笔上,柳公权下笔很有力,所以写出来的字体遒劲富有力道之美。
因为这幅作品写于柳公权四十四岁,足以见他精力之饱满,下笔有神韵。
在之后的字体上,柳公权字体形式颇富变化,在写作中他加入了技巧,虽然字形大小不一,但是字形连贯,连绵起伏造就了气势上的壮观。
在后三行中,柳公权的字体由大变小,逐渐显露出了柳体骨瘦的神韵,字体一气呵成。
在《蒙诏帖》中柳公权将气脉和力度融于其中,字里行间凸显“柳骨”秀美清瘦的特点。
柳公权玄秘塔碑赏析
《玄秘塔碑》于公元前841年刻立,是由书法家柳公权撰文而写。
目前,这幅作品藏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至今完
好无损,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玄秘塔碑》全称为《唐故左街僧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歌颂功德的作品。
《玄秘塔碑》上的字体是楷书作品,碑上正文共有1302个字,共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个,这幅作品有很高的
鉴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玄秘塔碑》也被认为是书法大家柳公权的鼎峰代表作,字体美观,字体形式体现了柳体书法特点。
字体比较瘦而硬,下笔的力度很足;书法作品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除此之外,书法作品的结构很严谨,字体之间
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
这部作品虽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褪色。
《玄秘塔碑》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海外人士都会慕名来参观这幅书法作品。
除此之外,《玄秘塔碑》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临摹和研习。
从唐代时期开始,就有书法大家和书法爱好者临摹《玄秘塔碑》,时至今日,前来参观和学习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值得一提的就是,《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在他六十四岁时候书写的,笔法苍劲而有力度。
在颜体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柳体和创新,字体紧密而富有力度,整个画面干净利落,富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