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1-0-8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1-0-8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1-0-8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1-0-8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

库1-0-8

问题:

[单选]下列哪一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A.某公安局对殴打他人的张某作出拘留10日的处罚

B.工商局向拟办理工商登记的李某提供建议

C.林业局责令砍伐林木的田某补种树木50棵

D.某卫生局对患有传染病的黄某强制隔离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选项ACD中的行为,分别是行政处罚、课以义务的处理决定和行政强制措施,均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选项B为行政指导,行政指导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问题:

[单选]下列有关无效具体行政行为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无效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是确定的

B.任何机关可以在任何时间宣布无效具体行政行为无效

C.无效具体行政行为与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缺陷程度差异不大

D.对无效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受它约束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无效具体行政行为可以表现为许多具体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穷尽列举;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具体行政行为无效;具体行政行为有严重和明显的法律缺陷,方构成无效。

问题:

[单选]甲村与乙村交界处20公顷土地的权属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处于不明确状态,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为了早日解决问题,乡政府在双方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经过审查裁决土地所有权属于甲村。乡政府的行为属于:()

A.行政处罚

B.行政裁决

C.行政调解

D.行政确认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乡政府对相对人之间发生的与土地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纠纷进行审查后所作的决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即行政裁决。行政确认是对相对人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的法律事实所作的确定与认可,并进行宣告的行为。乡政府的裁决虽然经过了调解程序,但其对于土地权属纠纷的处理是根据法律的授权规定作出的,并不是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基础上解决纠纷的。

(电子竞技俱乐部 https://www.doczj.com/doc/551611950.html,/)

问题:

[单选]乡政府根据张某的申请,依法向其发放《农村五保户证明书》和一定的救济金。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发放《农村五保户证明书》和发放救济金的行为均属于行政许可行为

B.发放救济金的行为属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C.发放救济金的行为属于双方行政行为

D.发放《农村五保户证明书》的行为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发放救济金属于行政给付行为,乡政府发放《农村五保户证明书》和发放救济金的行为均属于依申请行为和单方行为。

问题:

[多选]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行政行为的内容?()

A.剥夺权益

B.确认法律事实

C.课以义务

D.免除义务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亦即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行政行为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逐项列举说明。根据各类行政行为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法律效果的不同,将行政行为的内容概括为:赋予权益或课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问题:

[多选]下列哪些选项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A.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

B.行为内容是行使行政权力进行管理

C.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D.行政行为已经作出并为行政相对人所知晓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具备哪些要件,才能对外发生法律效力。ABD三项为行政行为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行政行为大部分采用书面形式,也有不采用书面形式的行为,故C项并不是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的必需要件。

问题:

[多选]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确定力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相对人不得擅自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B.行政主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任意改变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

C.相对人必须遵守和实际履行具体行政行为规定的义务

D.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并发生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和相对人不得任意改变或者撤销。

问题:

[多选]下列关于行政行为从属性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政行为必须在行政首长指令的范围内实施

C.行政行为一经作出,相对人必须遵守和服从

D.行政行为是受法律约束的行为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行政行为的从属性表现为:1行政行为的实施有法律依据;2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施;3任何违法、越权的行为都是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

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行政诉讼法》第条)行政诉讼法是指调整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构成完整的 诉讼法律体系。 行政诉讼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989年4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行政诉讼的共有原则 这些原则与其他诉讼活动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原则相同的, 是诉讼活动的一般准则,又称为一般原则。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辩论原则 、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合议制原则、回避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两审终审制原则 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这些原则是行政诉讼自身所特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的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又称有限管辖原则,是指对于行政纠纷,人民法院只管辖并 解决其中的一部分。这与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完全管辖权 不同。 、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⑴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

为。 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限于外部行政行为,不审查内部行政行为 ⑵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原则上对合理性不审查) 是否超出了法定界限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⑶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依据 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是参照的依据。 、不适用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进行调解。(第条) 因为行政诉讼处理的是行政争议,而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 行政机关依职权实施的,行政职权属于国家权力,是不能通过调解而放 弃或让步的。 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第条) 、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含义: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为相对人的起诉而停止执行,在诉讼期间,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理论上:是国家行政管理连续性、有效性和不间断性的必然要求。 实践上:对行政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并消除其存在的违法状态,可 能发生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例外:(第条) ⑴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⑵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将会造 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⑶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司法有限变更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一般不享有司法变更权,仅限于在行政

04第四章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四章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 具体行政行为,是我国行政法上的重要制度和行政法学上的重要概念。行政诉讼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明确提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和1999年对此作出过两次司法解释。这些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诉讼程序角度进行的,但是为阐明和发展这一制度提供了基础。 1991年的司法解释说,“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1999年的司法解释改变 了表达方式,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同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结合起来。首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法诉讼的受案范围;然后再列举提出不属于这一受案范围的六种行政行为。1999年的解释认为,法 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的行政行为,是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有关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作为和不作为。这种意义上的行政行为,实际上包括了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上述解释和认识的出发点和作用,是通过解释行政行为的内涵来确定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这与行政法上具体行政行为制度的含义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从理论上说,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有共同法律特征的一类行政措施的概括,赋予具

备这些特征的行政措施以确定的法律效果,形成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这些共同法律特征具有构成要素的性质。因此了解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途径,就是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法律特征,并且以此掌握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素。 具体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是狭义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定义强调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行政职权行为。这种意义上的具体行政行为,通过其构成要素与行政事实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为、刑事法行为区别开来。构成上述意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各项: 1、具体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行政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的目的是要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使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得以建立、变更或者消灭。强调具体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是为了指出它是行政法上的意志行为和有法律约束力的处理,以便与行政事实行为和准备性、部分性行政行为区分开来。 行政事实行为是不以建立、变更或者消灭当事人法律上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政活动。这种行为既可以是一种意思表示,也可以是一种实际操作。例如,提出供公众参考的信息、建议或者指导,交通管理部门在公共交通道路上设置交通安全指示标志,工商管理部门销毁已经依法没收的假冒产品。 准备性、部分性行政行为,是为最终作出权利义务安排进行的程序性阶段性工作行为。它主要会涉及一些行政监督检查活动。例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在公共道路上对所有过往车辆进行的车速测量活动,各种车辆不得拒绝和躲避。但是这些义务属于公民对国家的一般义务,检测活动本身也不构成独立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 上述两类行政行为虽然不构成行政法上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是它们仍然属于

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一)行政行为与行政法学 行政行为主要是一个理论概念,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实现。行政行为理论是全部行政法学理论的精髓和柱石。 (二)行政行为的定义 行政行为的4层含义 1、主体要素 2、职权要素 3、法律要素 4、外部要素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执行性 (二)行政行为的单方性 (三)行政行为的裁量性 (四)行政行为职权和职责的统一性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形式与内容 一、行政行为的形式 行政行为的形式是指行政活动实施过程中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 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具有许可职权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以颁发书面证照的形式,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行为。 (二)行政监督检查 行政监督检查是指行政机关对杯管理者是否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活动所进行的检视、调查、查验。 (三)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即行政机关对违法者的惩戒制裁,它是在行政监督检查后的一种行为方式。(四)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便于日后作出行政决定或实现行政目的,而采取的暂时性控制措施。 (五)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无偿向相对人征集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特点 1.行政征收的主体是依法负有行政征收职能的行政机关或其它组织。 2.行政征收的对象是负有法律所规定的有缴纳义务的相对人。 3.行政征收的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4.行政征收是无偿取得相对人的财产。 5.行政征收具有突出的羁束性与强制性。 行政征收主要有以下几类

行政诉讼法律规章制度

第七章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诉讼概述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1.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 2.行政诉讼的原告是行政相对人。 3.行政诉讼所解决的是行政争议。 (二)行政诉讼的特征 1.行政诉讼处理的是一定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争议。 2.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审判权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爱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不受行政主体违法的职权行为侵害的一种司法活动。 3.行政诉讼是以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原告。 1 / 79

4.行政诉讼在证据规则上采纳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二、行政诉讼的差不多原则 (一)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这一原则的含义包括两点:即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原则上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

查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以及国家行为;原则上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二)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提供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责任。 (三)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 同意例外的情况有: 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依照原告的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条件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原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停止执行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3.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能够停止执行的。 3 / 79

智慧树知到《行政法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行政法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刑事审判庭于()成立。 A.1978 B.1980 C.1982 D.1984 答案 : 1980 2、 1984 年前后,民事审判庭承担的主要职能是()? A.解决土地纠纷 B.解决婚姻纠纷 C.解决合同纠纷 D.解决经济纠纷 答案 :解决婚姻纠纷 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法院设立了经济审判庭。 A.1984 年 B.1982 年 C.1988 年 D.1990 年 答案 : 1988年 4、我国行政审判庭于1992 年前后设立,主要解决“民告官”纠纷。 A.对

B.错 答案: 对 5、我国《行政诉讼法》于1990 年 10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下列()属于行政法的渊源 A.行政解释 B.地方解释 C.学理解释 D.司法解释 答案 :行政解释,地方解释,司法解释 3、下列各项中()是特殊行政法。 A.《行政处罚法》 B.《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国务院组织法》 答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 4、行政法是()的延伸和具体化 A.宪法 B.法律

C.刑法 D.民法 答案: 宪法 5、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自由裁量权而产生的。()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相同点之一就在于其均是使本无行政职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依法 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 A.对 B.错 答案:错 2、在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应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并接受委托行政主体的 监督,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方对受委托方实施处罚行为的 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A.对 B.错 答案: 对 3、行政机关与其公务员关系紧密,共同构成行政主体。() A.对 B.错 答案: 错 4、一般来说,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组织。()

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具有特定性和直接性。它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并对特定对象的权利义务作出决规定。而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他调整的是不特定多数人以及多件事项。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1行政许可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2条的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即行政许可时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相对人从事法律一般禁止的行为的权利和资格的法律行为。 2行政许可的法律特征 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赋权行为。行政许可以禁止义务的存在为前提。行政许可的内容是直接赋予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和资格。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通常为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设定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做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设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却须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行政征收和征用 行政征收的含义和特征 行政征收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依法向行政相对方强制的无偿的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其特征为强制性,无偿性法定性。 行政征收的内容与分类 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行政征收的内容主要有1税收征收,2建设资金征收3资源费征收4排污费征收5管路费征收6滞纳金征收 以行政征收发生的根据为标准可以分为三大类,因使用权而引起的征收。资源费建设资金征收可以归入此类,因行政法上的义务而引起的征收。税收管理费的征收均可归入此类。3 因违法行政法的规定而引起的征收。排污费滞纳金的征收可归入此类。 行政征用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有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从法律后果看,行政征收的后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转移,从行为的标的看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与财产。而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从能否取得的补偿来看,征收是无偿的,而征用一般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方相应的经济补偿。 行政确认 行政确认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形式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行政确认具有如下特征,他是要式行政行为。它是羁术行政行为。他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为技术鉴定书等。在较大程度上受技术规范的制约,并由此决定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和义务。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要点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要点 第二节行政组织行为 一、行政组织行为的含义与特点 (一)行政组织行为的含义 行政组织的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 行政职位: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要素,行政系统的“细胞”,包括职务、职责和职权等。 行政人员:最活跃的因素,具有主观能动性,其素质及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行政体制:政府内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机构的方式。 精神要素:合作意识、团体意识以及干劲、热情。 (二)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 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 二、行政组织的设计 (一)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影响行政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技术特征以及二者的匹配性。目标是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也是行政组织的合法性基础。 (二)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机构的类型: 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指的是行政组织的纵向权责关系,是行政组织内部各层级之间的纵向等级关系。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结构简单,权责明确。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是行政组织内在水平方向按照职能不同进行分工之后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之间以及各级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 (3)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 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就是直线—职能结构。 (三)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体制 行政组织体制的含义:是指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行政组织体制的不同分类: 1、依照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来划分,可以分为首长制(美国)与委员会制(瑞士)。 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三、行政组织中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冲突的形式:公开形式、暴力形式、微妙形式和意见分歧。 (一)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 1、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2、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分类:功能正常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 (二)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 谈判:处理和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方法之一。 调处:保证公正性,尊重冲突双方的观点立场。 服从权威: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四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的涵义及要素 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通称。其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容。 二、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 1、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业知识权;归属权。 2、行政领导的功能 (1)鼓舞部属的工作情绪; (2)维持工作纪律; (3)维持组织的完整; (4)指导机关达成行政目标; (5)、保持组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三、行政领导的方式和类型 1、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类: (1)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 (2)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2、类型。分为三种: (1)领导者自决型; (2)部属参与型; (3)领导放手型。 四、行政领导方式及类型的运用 具体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工作环境和工作机构的不同、被领导者的素质的不同、上下级关系的不同等四个方面考虑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类型。 五、行政领导的涵义、产生方式、素质和职责 1、涵义: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程序,在国家机关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 2、产生方式:分为四种: (1)选举制; (2)任命制;

(3)考任制; (4)聘任制。 3、素质: (1)政治方面; (2)品德方面; (3)知识方面; (4)能力方面; (5)性格方面; (6)作风方面。 4、职责的主要内容: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行政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公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6)做好协调工作。 六、领导艺术的特点、内容和运用 1、特点: (1)多样性和灵活性; (2)特殊性和偶然性; (3)科学性。 2、内容: (1)从领导艺术发生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来说,领导艺术可以分为三类:总体性的领导艺术、局部性的领导艺术和专门性的领导艺术; (2)从领导艺术的指向来看,它也可以分为三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运用时间的艺术和工作方法上的艺术。 3、运用。具体方式主要有: (1)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全力抓大事; (3)专心务本职;

第七章 制定规范行为WORD版

第七章制定规范行为(抽象行政行为) 第一节行政规范概述 一、行政规范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规范的概念 四种理解 1.最广义的解释(从内容上定义) 凡是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主体包括: ?人大 ?所有的行政机关 内容上包括: ?法律、地方性法规 ?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次广义的解释(从主体上定义) 行政规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所有的行政主体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主体包括: ?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 内容上包括: ?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3.狭义的解释(从有行政立法权主体的角度) 行政规范是指有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权的行政主体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主体包括: 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设区的市的市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规范性法律文件 不包括没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如县乡政府,省政府下设的厅、部委下设的司局等4.最狭义的解释(从行政主体和法的形式角度解释) 行政规范是指有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权的行政主体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规范)。 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设区的市的市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不包括上述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只包括以行政法的形式出现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二)行政规范的特征 1.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2.适时性 3.是抽象行政行为 4.效力上具有派生性、从属性和多层次性 二、行政规范的种类 行政立法

第四章 行政行为

第四章行政行为 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行政行为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行政法学中,但作为一个涵义明确的、特定的理论概念,最早却是由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图?梅叶尔(Otto Mayer)运用概念法学的方法而提炼、概括出来的。 对行政行为,理论上有不同的学说: 行为主体说: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称为行政行为的形式界定说。 行政权说: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权的行为。称为行政行为的实质界定说。 公法行为说: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法(公法)意义或效果的行为;认为应将私法行为和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行为范围之外。又可分全部公法行为说、行政立法行为除外说、具体行为说、合法行为说。 行政行为定义: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行使权力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律行为。 定义包含以下内容: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主体区分)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没有行使权力的行为不是行政行为。(权力区分) 行政行为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公行为区分) 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果。区别于事实行为和不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活动。(法律效果区分)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教材归纳: 1、时代特征 服务性、从属法律性 2、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 介绍新概括: 1、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2、是行政主体行使你行政职权与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3、是具有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的行为 4、是一种意思表示 5、具有公法上的强制力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的分类是认识各类行政行为的具体特征,分析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确定行政救济机制的现实需要。 (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划分标准。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四章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 具体行政行为,是我国行政法上的重要制度和行政法学上的重要概念。行政诉讼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明确提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和1999年对此作出过两次司法解释。这些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诉讼程序角度进行的,但是为阐明和发展这一制度提供了基础。 1991年的司法解释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1999年的司法解释改变了表达方式,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同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结合起来。首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法诉讼的受案范围;然后再列举提出不属于这一受案范围的六种行政行为。1999年的解释认为,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的行政行为,是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有关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作为和不作为。这种意义上的行政行为,实际上包括了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上述解释和认识的出发点和作用,是通过解释行政行为的内涵来确定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这与行政法上具体行政行为制度的含义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从理论上说,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有共同法律特征的一类行政措施的概括,赋予具备这些特征的行政措施以确定的法律效果,形成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这些共同法律特征具有构成要素的性质。因此了解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途径,就是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法律特征,并且以此掌握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 具体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是狭义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定义强调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行政职权行为。这种意义上的具体行政行为,通过其构成要素与行政事实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为、刑事法行为区别开来。构成上述意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各项:?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版)章节题库(第10章 行政行为概述)【圣才出品】

第10章行政行为概述 一、概念题 1.行政行为(电子科大2011年研)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实现行政目的的一切活动。行政行为的特征:①行政行为的服务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相对人的合作下所作的公共服务行为即公务行为;②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行政权的来源是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的性质是执行机关即执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必须从属于宪法和法律。 2.行政行为与政府行为(武大2007年研) 答: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政府行为,又称统治行为、政治行为或者国家行为,特指有关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运用国家主权实施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行政行为也是政府行为,但是,两者的主体、作用的对象、所属范畴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另外,行政行为中大部分是可诉的,而政府行为多为不可诉行为。 3.单方行政行为与职权行政行为(武大2000年研) 相关试题:依职权行政行为(汕头大学2012年研) 答:①单方行政行为与职权行政行为的含义: 单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单方面运用行政权所作的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事实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职权行政行为,或称主动性行政

行为、积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据其所具有的法定行政职权即可直接作出,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作为启动前提条件的行政行为。 ②二者的联系: 单方行政行为与职权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行为所作的不同分类,其在本质上都属于行政行为,具有行政行为的一般特征,适用法律对行政行为的一般规则。 ③二者的区别: a.分类标准不同。单方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以单方意志还是双方意志为标准的分类,与双方行政行为相对;而职权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以是否具有主动性为标准的分类,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相对。 b.内容不同。单方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事实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职权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规划、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4.抽象行政行为(东财2005年研) 答: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针对不特定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行政行为以所针对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在形式上是一个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内容上全部约束特定的相对人,同时其在作出时的对象是不确定的。 5.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 答:这是基于行政主体主观意志参与程度对行政行为所作的一种划分。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在法律对行为适用条件有明确而详细规定的条件下,行政主体严格依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测试题与答案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测试题及答案 不定项选择 1. 下列行政行为中,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是:( ) A: 行政许可 B: 行政指导 C: 行政确认 D: 行政处罚 2. 下列属于行政给付行为的是:( ) A: 税款缴纳 B: 强制收购 C: 救灾扶贫 D: 收缴罚款 3. 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 B: 具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是少数人的权利和义务 C: 具体行政行为既有单方行政行为,也包括双方行政行为

D: 具体行政行为在一般意义上属于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具体执行 4. 某县邮政局要在某国道段埋设通信光缆,因其认为这是国家建设项目,在未经公路主管机关批准的情况下即开始施工。县公路路政管理所经检查发现该行为属违法行为,遂多次口头、电话通知其停止施工,补办相关手续并缴纳路产损失赔偿费。但该局照旧施工,县公路局了解情况后,以电话方式通知邮政局立即停止施工,并限期缴纳罚款3000元。邮政局不服诉至法院。对于公路局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 县公路局的处罚行为是合法的,因为邮政局的行为未经批准 B: 县公路局的行为是违法的,因为其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 C: 县公路局的行为是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因此是合法的 D: 县公路局的行为是违法的,因为邮政局是在实施国家建设项目 5. 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 ) A: 某县卫生局购买办公用品 B: 某县民政局起诉建筑公司违法的行为 C: 某县民政局越权处罚违约的建筑公司的行为 D: 某县民政局依建筑合同奖励建筑公司的行为

6. 张某在饭店吃饭时,因不满饭店服务员的服务态度而与老板发生争议,争吵中张某用凳子将老板的头部打伤,气急之下又将柜台中所放的酒悉数打坏。辖区派出所接到报案后,将张某带回派出所以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对其处以80元的罚款,并责令赔偿饭馆的损失300元。下列关于此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派出所的处罚行为是违法的,因为派出所超越了职权范围 B: 派出所的处罚行为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的,所以是合法的 C: 派出所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实施的处罚行为是合法的 D: 派出所的行为的合法与否取决于张某是否接受 7. 行政征收的实施应以下列哪一项内容为前提?( ) A: 行政相对人行为违法 B: 公共利益的需要 C: 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意思表示一致 D: 行政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

行政诉讼法

考试范围:通说基础热点 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概述 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的特征: 1 行政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围行政主体 2解决的是行政争议 3 行政诉讼是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活动 4目的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法律救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双重目的) 行政诉讼与其它相关制度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 1 主体和性质不同 2受案范围不同 3具体程序设计不同 4行政成本不同 第二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规定 标准:1具体行政行为2人身财产权标准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准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分析:确认行为、预备行为。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管辖 法定管辖: 行政诉讼管辖确定的原则: 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特征: 1 2 3 行政诉讼中的原告 内容: 1原告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非自然人。2起诉的理由是对行政行为不服。 3原告只能就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 原告资格的确认: 目前我国的门坎太高 法律人格的审查 利害关系的审查:合法利益,必然的影响。 形式审查实质审查

原告资格的转移 1 原告死亡 2法人或其它组织终止 行政诉讼被告 被告的确定:1 2 3 4 5 行政诉讼的共同诉讼人 含义 必要的共同诉讼和非必要的共同诉讼 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特征:1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第三人参诉以本诉讼为法院受理为前提。 3第三人既可能是行政行为相对方,也可能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它人。 4第三人参加诉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5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形式多种多样

第八章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八章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把握具体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它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将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非行政行为(法律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等,从而揭示并划定具体行政行为的边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我们后面学习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处分性 所谓处分性,即产生处分效力的意思,即一个行为只有在做出之后,能够根据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具体表现为建立、变更或者消灭了某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才可能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这一特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具体行政行为做出之后必将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另一方面是说,这种法律关系的变动必须出于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个行为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者,都不能够被称为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处分性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首要特征,这一特征将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行政事实行为,以及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 (二)特定性 所谓特定性,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对象做出的行为。特定性这一特征主要将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其他属于立法范畴的行为,如制定法律、制定地方性法规等,后者均是针对不特定对象做出的。 (三)单方性 所谓单方性,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主体的单方意志所决定的行为。也就是说,单凭行政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足以使这个行为产生效力,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合意。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单方性的理解,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注意对行政合同行为的理解。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前提下,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合同方式,使双方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行为。 第二个方面,注意对行政行为中公众意见的理解。公众参与是行政法上程序正当原则的要求之一,指的是行政主体必须在实施行政活动的过程中,听取有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辩和陈述,适当吸收公众意见。 (四)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即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外部对象、外部事务而做出的行为。外部性的特征使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内部行政行为。所谓内部行政行为,指的是行政主体对其内部组织或个人实施的行为,说到底,就是行政主体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按照实施对象的不同,内部行政行为可以被区分为针对内部组织的行为和针对内部个人的行为。针对内部组织的行为,如决定行政主体自身下属机构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或如对行政组织系统内部权力进行的划定、调整等,例如,某市政府决定将城建局的某项收费权划归城管局的行为,就属于内部行政行为。而针对内部个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人事关系的处理,如对国家公务员的奖惩、任免、培训,等等。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1

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务管理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五证指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统计登记证、社保登记证。 【该题针对“税务登记”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75245 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涉税报告和文书。税务代理业务档案保存应不少于5年。 【该题针对“涉税专业服务”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75344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其他发票,包括农产品收购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门票、过路(过桥)费发票、定额发票、客运发票和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等。 【该题针对“发票的类型和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75352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2)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纳税资料的保存期限为10年。 【该题针对“发票的开具和使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75494 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采用邮寄申报方式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该题针对“纳税申报”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75547 二.多项选择题 6.【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凡是从事生产经营、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均应办理税务登记。 【该题针对“税务登记”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75254 7.【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 【该题针对“账簿和凭证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12575341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篇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一、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无偿和强制地取得相对人财物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包括税收征收和行政收费。其中行政收费,是指行政机关因为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国家资源使用权和进行行政管理而收取的费用,如、水资源费、排污费、教育附加费。 二、行政征用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者劳务,并给予相对人适当补偿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征用也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但与行政征收是存在差别的,行政征用一般是有偿的。 三、行政给付 行政给付,也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相对人提供物质利益或与物质利益有关的权益的具体

行政行为,比如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 四、行政奖励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物质或者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比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五、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的审查与 裁决的行为。 (一)行政裁决的具体情形 1.违反行政管理的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争议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八条、第三十八条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计量法》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2.土地、矿产、草原等自然资源权属争议

真题 第七章 行政管理行为

行政管理行为第七章真题.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 一、单选题 14.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和合法性基础是( )(07月)年4A.职能 B.机构 C.目标 D.环境

15.解决行政组织中上下级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 月)4(07年A.服从权威 B.调处 C.谈判 D.冷处理 14.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是()月)07 年7(A.横向结构 B.纵向结构 C.职能结构 D.直线——职能结构 对于复杂的任务,或者下属能力、水平无法15. 把握时,最适宜采用的授权方式是()月) 07年7(A.弹性授权 B.制约授权 C.完全授权 D.不充分授权

14.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月)年4 (08A.精神要素 B.行政体制 C.行政活动 D.行政人员 15.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行政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 系是()(08年月)4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关系依据情况变化而不同 D.不成比例关系 17.行政组织生存的依据与合法性基础是( ) (08年7月)目标A. B.职能 C.环境 D.技术 18.解决行政组织中上下级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 月)708年(A.服从权威

B.调处 C.谈判 D.冷处理 17.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月)4(09年A.行政职位 B.行政人员 C.行政体制 D.精神要素 18.政府运行过程的核心部分是()(09年4月)A.行政组织 B.行政职能 .行政领导C. D.行政行为 17.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是()月)年(097A.行政职位 B.行政人员 C.行政体制 D.精神要素

第四章卫生行政执法

第四章卫生行政执法 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的概述 一、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 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卫生行政执法机关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适用卫生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行为。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特定性执法主体必须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行为的卫生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 2.卫生行政执法对象的特殊性执法对象一定是特定或具体的人和事。 3.卫生行政执法内容的法律性卫生行政执法要求执法主体依法行使职权,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执法对象进行监督检查。 4.卫生行政执法目的的公益性卫生行政执法是以实现社会公共意志,维护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它是钳4对具体的人和事,执行卫生行政法律规范,使卫生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从而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二、卫生行政执法原则 卫生行政执法原则对整个卫生执法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与其他行政执法一样,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依法办事原则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任何具体行政行为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否则属于知法犯法。 2.公正、合理原则由于卫生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具有较大自由裁量权,为防止以权谋私,确保卫生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执法内容和行为时,必须遵守公正、合理的原则。 3.公开、文明的原则“公开"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内容和程序必须公开;“文明”指在行使执法权过程中,严禁使用粗暴、野蛮的方式和手段。 4.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应主动执法主动执法是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的保证,它不仅是法律赋予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权力,也是维护当前社会卫生秩序的需要。 第二节卫生行政执法主体 一、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法律地位 (一)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概念 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依照有关法律赋予的权力,对卫生管理相对人遵守卫生法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对其违法行为予以追究法律责任的机构。它具有以下特征。 1.执法主体必须有法律或法规的授权没有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就不能成立。 2.卫生执法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卫生执法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个人只能执行卫生执法主体的意志,而不能承担卫生执法活动产生的后果。 (二)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 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确定后,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 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执法有单一性和对执法权的垄断性。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1-0-8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 库1-0-8

问题: [单选]下列哪一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A.某公安局对殴打他人的张某作出拘留10日的处罚 B.工商局向拟办理工商登记的李某提供建议 C.林业局责令砍伐林木的田某补种树木50棵 D.某卫生局对患有传染病的黄某强制隔离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选项ACD中的行为,分别是行政处罚、课以义务的处理决定和行政强制措施,均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选项B为行政指导,行政指导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问题: [单选]下列有关无效具体行政行为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无效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是确定的 B.任何机关可以在任何时间宣布无效具体行政行为无效 C.无效具体行政行为与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缺陷程度差异不大 D.对无效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受它约束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无效具体行政行为可以表现为许多具体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穷尽列举;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具体行政行为无效;具体行政行为有严重和明显的法律缺陷,方构成无效。

问题: [单选]甲村与乙村交界处20公顷土地的权属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处于不明确状态,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为了早日解决问题,乡政府在双方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经过审查裁决土地所有权属于甲村。乡政府的行为属于:() A.行政处罚 B.行政裁决 C.行政调解 D.行政确认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乡政府对相对人之间发生的与土地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纠纷进行审查后所作的决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即行政裁决。行政确认是对相对人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的法律事实所作的确定与认可,并进行宣告的行为。乡政府的裁决虽然经过了调解程序,但其对于土地权属纠纷的处理是根据法律的授权规定作出的,并不是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基础上解决纠纷的。 (电子竞技俱乐部 https://www.doczj.com/doc/551611950.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