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 格式:ppt
- 大小:514.00 KB
- 文档页数:12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4.周期性内斜视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三)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后2.知觉性内斜视(四)非共同性内斜视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三、外斜视(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
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目录急性共同性斜视 (1)流行病学 (2)病因 (3)症状 (3)检查 (4)诊断 (6)治疗 (6)预后 (8)日常 (8)饮食 (9)预防 (9)就医指南 (10)急性共同性斜视急性共同性斜视(acu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ACS)是指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
可分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急性共同性外斜视,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为多。
由于一般的后天性共同性斜视,往往发生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为多见,眼位偏斜缓慢发生,因此很难确定发病日期。
且婴幼儿期发病者,即使有复视也不可能诉说。
所以认为,本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这些能准确指出发病日期者。
通常首先建议保守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
英文名称acu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ACS遗传性不会遗传是否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眼科发病部位眼常见症状眼位偏斜、复视主要病因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检查项目视力检查、眼球运动检查、遮盖试验、复视像检查、立体视检查、融合储备力检查、斜视角检查、眼电图(EOG)检查重要提醒本病也可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因这些患儿常不能准确描述相关症状,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待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流行病学传染性不会传染。
发病率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远较外斜视多。
好发人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
病因总述急性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融合功能失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有关。
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基本病因1、融合功能失调人为打破双眼融合功能,如在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一眼后;或一眼因患病或受伤后失去视力者。
2、中枢神经系统病患(1)一些罕见但可致命的疾病,如Arnold-Chrari畸形、脑积水、颅内星状细胞瘤或其他肿瘤等神经系统病变可能会引起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斜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约为3%。
斜视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尚无完善的分类方法。
国内外不同作者、不同专著对斜视的分类因侧重点不同、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初学者及非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常常感到困惑,对临床工作产生一定困扰。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为了规范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近年来多次组织本专业专家讨论并重新修订了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工作的斜视分类。
该分类方法根据融合状态将斜视分为隐斜视和显斜视两大类,再进一步根据眼位偏斜方向以及眼球运动状况和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偏斜角度的变化进行详细分类,基本涵盖了临床可以见到的各种类型斜视,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和指导。
该分类方法借鉴了国内外主流并具有重要影响的斜视及眼科学专著意见,无厚此薄彼之意。
新的分类方法是一种趋势,可以减少歧义,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 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 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 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 i de of C hi n aM ed i ci n e,S ept em be r2008,V06,N o.17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疗效分析张正梅袁宏坤【关键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中图分类号:R77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_0083-旬2共同性内斜在儿童斜视中最为常见,此类斜视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远视、弱视、异常视网膜对应及旁中心注视,早期给于正球镜矫正及正确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
为使患儿眼位尽早得到矫正,早日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我们对58例14岁以下的儿童共同性内斜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文58例共同性内斜视儿童.男30例.女28例.年龄3—14岁,平均7岁,发病年龄<l岁者3例,其中婴儿性内斜4例.以2~3岁发病者最多占79.31%,部分解节内斜视38例,非调节内斜视16例。
所有患儿术前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配戴全矫镜半年以上.有弱视者行弱视治疗至双眼视力相似、不低于两行或弱视治愈。
病例选择标准如下.1.1全部患儿均为远视性屈光不正,远视屈光度在+2.00D S以下者l l例,+2.25D S~+3.00D S39例,+3.25D S一+6.00D S8例。
斜视度+10’一+25‘者17例,+25‘一+50。
者36倒。
>+50。
者5例。
矫正视力>O.6.1.2用角膜映光加遮盖去遮盖法确定内斜视存在,以三棱镜加遮盖法测定33cm及6m的斜视角,测戴全矫远视镜6m远的内斜视度数.1.3用天津N O:305~380型同视机行双眼视功能检查,采用1.~3’中心型各级相应画片.1.4手术矫正后为了排除眼位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所选患者的手术效果均为治愈,即术后眼位一直保持正位或欠矫、过矫<10。
或5‘,其欠矫者给于全矫配镜,过矫者给于欠矫配镜。
l。
5A C/A比值及融合力测定检查时患儿戴全矫远视镜,采用同视机法测定A C/A。
急性共同性斜视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急性共同性斜视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急性共同性斜视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急性共同性斜视如何诊断鉴别,急性共同性斜视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共同性斜视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眼球及眼眶检查法、眼位检查法、角膜映光法、立体视觉*一、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应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脑部疾患,明确病因。
*以上是对于急性共同性斜视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急性共同性斜视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急性共同性斜视易混淆疾病。
*急性共同性斜视如何鉴别?:*一、鉴别1、外展麻痹(divergence paralysis)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大致相同,其特点为两眼在辐辏位置不能分开,可突然发生内斜视,并有同侧性复视,在25~35cm以外明显,看近减轻或消失,复像不依眼球向侧方转动而改变。
也有眼位正常,两眼向侧方运动皆正常者。
合并展神经麻痹者可外展受限。
而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常为单眼突然内斜,且无外展受限。
有些作者认为外展麻痹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梅毒、多发性硬化、头颅外伤、颅内肿物、颅压增高、脑出血等引起,而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则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Burian认为外展麻痹也可发生在无中枢神经或全身疾病的患者,但仍可以临床特征予以鉴别。
2、双侧展神经麻痹(paralysis of abducens nerve) 在双侧展神经麻痹者,看远看近都有复视,当向两侧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时,复像间距变大,并有两眼外展受限。
3、辐辏痉挛(convergence spasm) 两眼可因辐辏过强而突然呈过度集合状态,且固定于一点,故有明显的内斜视,呈间歇性发病。
由于看远时两眼不能分开,而出现同侧复视,但看近时又不能更进一步辐辏,因而又出现交叉复视,其融合力不受影响,伴有瞳孔缩小和远视力减退。
4、辐辏麻痹(paralysis 0f convergence) 本病与急性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相似,但辐辏麻痹患者的单眼向内转动正常,但在1m距离内不能行使辐辏。
共同性斜视概述:概述:共同性斜视(comitant strabismus)是指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度不随注视眼别不同和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斜视,又称为共转性斜视。
另外临床上对肌肉或神经有轻度麻痹,日久肌肉间产生了代偿性变化,两眼尚能进行协调运动的斜视,以及斜视矫正术后的残留斜视,手术过矫所致斜视也归为共同性斜视的范围,称之为继发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多在幼儿期发病,此时正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斜视的发生,不仅有碍于外观,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幼儿的视觉发育。
如果是单眼恒定性斜视,则导致斜视眼视功能发育障碍,形成不同程度的弱视。
如果双眼交替斜视,两眼虽然可能有正常的单眼视力,但如不及时处理,则终生不能形成双眼单视。
这些视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工作上的不便,而且在心灵上也可造成严重创伤。
因此,应当早日发现,及时治疗。
有人认为斜视无大的妨碍,长大后再治,或者认为随着儿童年龄逐渐长大,斜视能自愈的看法和观点是错误的。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共同性斜视的发病率国外统计为1%~1.5%,国内统计斜视占儿童群体的1.3%,其中共同性斜视占80%以上。
总之,共同性斜视是一种多发性眼病。
病因:病因:共同性斜视的病因目前还未能彻底了解,形成共同性斜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某一斜视病人而言,也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解剖因素眼外肌先天发育异常、眼外肌附着位置异常、肌肉鞘膜异常、眼球筋膜与眼眶发育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引起眼外肌力量不均衡,继而导致眼位的异常。
由于这种异常是很轻微的,肌肉间日久产生调整和代偿性变化,逐渐表现为共同性斜视。
国内有人测量共同性斜视病人的眼外肌附着位置时发现,内斜视病人的内直肌比外斜视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更靠近角膜缘。
而外直肌的附着位置更远离角膜缘,内斜度数越大,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近。
外斜视病人的内直肌的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远,且外斜角度越大,内直肌附着位置距角膜缘越远。
斜视的治疗规范北京同仁医院付晶一、前言斜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0.35%-3.3%。
儿童眼病第三位。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一)定义1.正位视 (orthophoria) :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破坏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
临床少见,多数人都有小角度的隐斜。
2.斜视 (strabismus) :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引起。
3.术语多。
4.专科检查相对独立。
(二)分类按照不同因素:1.融合状态:同时两眼看到的物像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像称为融合。
( 1 )隐斜 (heterophoria , latent strabismus)( 2 )显斜 (manifest strabismus) :间歇性斜视 (intermittent tropia) 、恒定性斜视 (constant tropia)2.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显著变化:( 1 )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 2 )非共同性斜视 (noncomitant strabismus)3.注视眼:( 1 )交替性斜视 (alternative strabiamus)( 2 )单眼性斜视 (monocular strabismus)4.斜视发生年龄:(1)先天性斜视 (congenital strabismus)(2)后天性斜视5.偏斜方向:(1)水平斜视 (horizontal strabismus) :内斜视 (esotropia) 、外斜视 (exotropia)(2)垂直斜视 (vertical strabismus) :上斜视 (hypertropia) 、下斜视 (hypotropia)(3)旋转斜视 (torsional strabismus) :内旋斜视 (incyclotropia) 、外旋斜视 (excyclotropia)二、斜视检查斜视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其中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和主诉,如斜视发生的时间、症状、母亲妊娠史、诱因、恒定或间歇、视远还是视近出现、单眼或是交替、斜视出现时的状态、阳光下眯眼、视物成双、治疗史等;另外还有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远、近视力;裸眼与矫正视力以及望诊:假性斜视,间歇或恒定,异常头位等。
共同性斜视(除外垂直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1);2、行斜视矫正术(手术码:15.11 15.22)。
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眼科学》(刘家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7月第2版)在所有的注视方向查得的视轴偏斜角度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诊断明确;2、斜视度大小;3、屈光度数;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同性斜视(ICD-10:H50.0、H50.1)疾病编码;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临床路径。
六、术前准备 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屈光状态检查;3、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三棱镜中和法、弓形视野计法、同视机检查);4、眼球运动检查;5、牵拉试验;6、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7、免疫常规、住院生化8、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七、选择用药:1、入院当日至术前,术眼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每日3次;2、预防性用药:第一代头孢类,术前30分钟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麻醉方式:局麻/全麻;2、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2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眼位检查;3、眼球运动检查;4、术后眼局部用药:典必殊/同类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手术后反应较轻,全身情况稳定;2、无明显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前化验检查;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3、周末、节假日;4、患者有其他原因不同意出院。
共同性斜视(除外垂直斜视)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1);行斜视矫正术(手术码:15.11 15.2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 天日期住院第一天住院第二天住院第三天(手术日)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住院病历”书写☐将“共同性斜视(除外垂直斜视)诊疗计划书”交给患者☐开具各项检查单☐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是否正常☐术前准备☐手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准备手术的眼睛☐手术(斜视矫正术)☐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手术日病程记录”☐向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手术后注意事项医嘱长期医嘱:☐眼科Ⅱ级护理或Ⅲ级护理☐抗生素眼水点术眼 Qid临时医嘱:☐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免疫常规、住院生化☐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长期医嘱:☐眼科Ⅱ级护理或Ⅲ级护理☐抗生素眼水点术眼 Qid临时医嘱:☐拟明日在麻醉下行眼“斜视矫正术”☐术前15分钟眼滴“表麻药”3次长期医嘱:☐眼科Ⅰ级护理或Ⅱ级护理☐“典必殊”药水Qid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下达护理1、入院接待☐护士自我介绍,认识病人,致以问候☐核对姓名、诊断,及手腕标1、每班监测体温情况2、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及皮肤清洁3、健康教育1.完善必要的送手术前准备☐监测生命体征☐持病历核对床号、姓名、诊断,术式及手腕标识带、药物过敏史☐确认术前检查、医嘱均已完成识带☐安排床位☐填写一览表、床头卡☐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护长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询问病情,采集简单病史☐检测生命体征、体重☐全面评估病人,完成首次护理记录□完成护理病历3.签署知情同意书☐廉洁行医协议书☐病情委托书☐耗材使用意向书☐诊疗及药物使用意向书4.健康教育☐介绍环境设施及常规诊疗程序☐住院相关制度宣教:生活、卫生、外出☐提醒社保病人入院3天内办理登记手续☐介绍“共同性斜视”的疾病☐告知术前准备相关事宜□术前取下首饰、活动假牙、假发,沐浴、更衣,、男士刮胡须□贵重物品妥善放置□ 60岁以上者留陪护□术前练习眼睛凝视,术中避免眼球转动☐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告知术后保持眼部清洁的益处和必要性☐告知术后普食,尽量手术日进食软食或半流食☐告知患者及家人手术回病房可能继续静脉输液,目的是预防感染、减轻不适及时发现异常,不必紧张☐心理辅导:鼓励说出心里感受,有针对性疏导,解除其顾虑接诊护士签名☐确认患者处于正常术前状态☐确定送手术方式(车床、步行)☐协助患者更衣☐取下首饰、发夹、眼镜及活动假牙☐填写术前准备单☐遵医嘱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20%肥皂水、生理盐水清洗外眼皮肤,1/7000升汞液、生理盐水冲洗术眼结膜囊,75%酒精消毒外眼皮肤后用敷料包眼2.送手术☐携病历、交接表、手术用药等送手术☐与家人一同把病人送到手术室☐通知手术室护士接病人☐与接手术护士共同查对病区、床号、姓名、诊断、术式及手腕标识带,术前用药,是否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执行护士签名3.接术后病人☐病人回房前铺好病床☐与手术室护士一同交接,协助过床☐了解术中情况、麻醉及手术方式☐查看和核对静脉通道、输液情况☐查看病人受压皮肤,伤口渗血情况☐检测生命体征特点、常用治疗方法及效果、术前检查内容及程序,住院时间、大致住院费用等☐告知手术安排、送接手术程序接诊护士签名5.执行医嘱☐已开具的治疗医嘱☐打印检验条码☐胸部透视或正、侧位X-Ray 摄片、心电图检查☐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执行护士签名6.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7.认真完成交接班4.执行医嘱☐术眼滴抗生素眼药☐已开具的治疗医嘱☐执行胸部透视或正、侧位X-Ray摄片、心电图检查,确认检查结果已回,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执行护士签名5.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6.认真完成交接班☐告知陪护人观察项目及报告方法☐书写接手术护理记录☐组长在护理记录空白处开专科观察项目执行护士签名4.健康教育☐告知病人术后平卧或自然舒适卧位☐进食普食,手术日尽量进食软食或半流食☐勿碰撞按压眼部,勿让水进入眼内5.查对和执行术后医嘱☐按医嘱补液☐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检查眼部情况☐向主管或值班医生通报各种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执行护士签名6.协助病人进行擦浴7.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8.认真完成交接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A班P班N班A班P班N班A班P班N班医师签名日期住院第四天(术后第一日)住院第五天(出院日)诊疗工作☐检查病人☐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其处理☐为病人换药☐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恢复情况☐上级医师查房,确定今日是否可以出院☐若患者近日可以出院,则:☐完成“出院纪录”☐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时间☐将“出院记录”副本及“诊断证明”交给患者医嘱长期医嘱:☐眼科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典必殊”药水滴术眼 Qid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下达长期医嘱:☐眼科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典必殊”药水 Qid临时医嘱:☐今日出院出院带药:☐“典必殊”眼药水1支,4次/日,持续1周护理与健康教1.医护沟通☐晨交班时通报患者术后情况☐向主管医生通报患者特殊感受和需求执行护士签名2.执行相关医嘱☐定时监测生命体征1.医护沟通☐晨交班时通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通报病人处于可出院休息的良好状态执行护士签名2.协助办理出院☐告知出院程序:持押金单和结算单到1楼出入育☐指导饮食、活动☐按医嘱滴眼、补液治疗3.健康教育☐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防摔、体位性低血压等,避免俯首用力,注意安全☐保持眼部清洁,勿让水进入眼内☐保护术眼, 勿碰撞按压眼部☐强调陪护人员不能在病床上坐、躺☐告知术后可进食普食,要避免过硬食物☐告知术后探视及注意事项☐详细解答术后疼痛及各种异常感受执行护士签名4.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5.认真完成交接班院处办理结帐手续并打印住院费用清单;到护士站取回门诊病历、出院证明、假单;如有需要到五楼病案室复印检查结果☐告知专家、专科开诊时间3.出院教育☐告知患者保持眼部清洁,勿碰撞按压眼部,勿让水进入眼内,勿进食硬质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按医嘱用药和到门诊复诊,教会病人和家人眼药水的使用和保管方法4.征询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5.送病人至电梯口6.书写出院护理记录,完成病历质控执行护士签名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A班P班N班A班P班N班医师签名。
急性共同性斜视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共同性斜视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共同性斜视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共同性斜视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共同性斜视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 保守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因复视及内斜而就诊。
如内斜度较小,复视干扰不大者可以观察,或先采取保守治疗,用最低度的三棱镜底向外,分别戴于双眼以中和复视。
如果是因融合功能暂时遭到破坏,由本来的内隐斜变成内斜视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内斜视和复视可以消失,因此也可以观察,并保守治疗半年至1年。
如内斜度数较大,待症状稳定后(以6个月以上为好),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手术定量与方法和普通斜视相同,可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或单眼内直肌后退加外直肌缩短术,但在手术过程中应用Maddox杆加三棱镜反复调整手术量直至复视消失为止。
最好是看近保留少量外隐斜,看远保留少量内隐科,这样比较符合生理状况,如术前融合功能较差,需经同视机进行融合训练,融合力达10°以上时,再手术,这样术后消除复视的效果更为可靠。
由脑部疾患造成的急性共同性斜视,尤其是外斜视,病因治疗颇为重要。
根据病情的程度,有的病例术后仍有复视。
所以术前应作牵拉试验或三棱镜消除复视试验等,以预测术后复视的情况,如果术前牵拉试验复视消失,则术后效果较为可靠。
*2、预后因本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预后一般较好,术后复视可以消失,并可取得一定程度的立体视。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急性共同性斜视怎么治疗,急性共同性斜视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急性共同性斜视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急性共同性斜视”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别诊断:采用平扫+增强MRI 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决策树模型[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42(05):626.[11]李莹莹,傅璠,刘元波,等.MRI 强化程度鉴别诊断小脑囊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0,17(1):31-34.[12]邵华,姜磊,贾文霄,等.脑胶质瘤多序列MRI 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CT 和MRI 杂志,2019,17(11):1-3,12.[13]龙春琴,周志强,贺文俊,等.CT 联合MRI 检查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CT 和MRI 杂志,2020,18(6):9-11,21.[14]李鹏,梁浩然,杨旭,等.MRI 平扫+增强扫描在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5):245-247.[15]VIZCAINO MA,PALSGROVE DN,YUAN M,et al.Granular cellastrocytoma:an aggressive IDH IDH -wildtype diffuse glioma with 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of primary glioblastoma [J].Brain Pathol,2019,29(2):193-204.[16]WILLARD VW,BERLIN KS,CONKLIN HM,et al.Trajectories ofpsychosoci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 treat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J].Neuro Oncol,2019,21(5):678-685.(收稿日期:2022-06-28)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雷新平1,李瑶2,陈雪艺2,唐艳11.宝鸡市人民医院眼科,陕西宝鸡721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CE)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