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位教学版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实习I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一、实习目的1. 熟悉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方法。
2. 初步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二、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原则1. 编图前必须掌握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联系状况;周围山区基岩与平原或盆地松散沉积层的接触及水力联系状况;区内断裂分布特征及导水性质;含水层与隔水层产状与分布特征;降水入渗与蒸发强度等);地形地貌特征及组成物成因类型。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相关资料,才能正确勾绘出各条潜水等水位线走向。
2. 选用的地形图底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水文地质观测实际材料图和所编制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水位埋藏深度图。
3. 将水文地质观测点(井、泉、地表水体水位等)按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统一编号,以适当的大小和规定的代表符号投在地形底图上(如图II—2图例)o4. 所选用的水文地质观测点水位必须是同一时间(一般要求最多不超过2 天)统测的数据。
5. 不同比例尺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应有相应密度或数量的控制点(水文地质观测点)o若局部地段控制点少于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 对丁大比例尺(>1: 5万)的图件必须在野外现场实测补足观测点;对于中、小比例尺的图件(〈1 : 10—20万),可利用地形地貌、构造、附近观测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推测勾绘,但必须在水文地质报告或有关图例小说明和表示清楚。
三、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观测点水位标高和水位埋深结合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体特点凭经验用内插法确定出一定间距的潜水面高程和埋•深点,再用规定标高和埋•深厚度段的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1. 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潜水地下水位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潜水面形态与地表形态基本一致,不同地貌形态其地下潜水面分布形态和埋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