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潜水位线图
- 格式:pptx
- 大小:779.68 KB
- 文档页数:22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一、基本知识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
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必须搞清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
如图1,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图1二、判读方法1. 潜水的流向: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数值大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的短线,如图2中的箭头指向。
图22. 潜水的埋藏深度: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的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水位数值的差。
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如图2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5米,Q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3. 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对照图示观察,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
我们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排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图3所示,①是潜水补给河水,②是河水补给潜水。
图34. 水井位置的选择: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的设施。
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
如图2中,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应是②处。
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可知,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该地的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
四个地点中,②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③④等处的潜水流向②处,所以四个地点相比,②处的地下水资源最为充足。
等潜水位线图判读的常见问题等潜水位线图是与等高线图相似的等值线图,在高考考题及诸多复习练习中屡见不鲜。
但不少学生对地下水及等值线的有关问题掌握不清,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中对此类问题也较少涉及,以致答题情况不理想。
故本文欲就等潜水位线图判读的一般问题作初步讨论及总结。
一、根本知识1、根本概念: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埋藏较浅,易受外界影响,有一个自由水面。
这个自由水面一般随地势上下起伏而变化。
因此,在含水层上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等潜水位线,亦称潜水面等高线。
2、等潜水位线也是一种等值线,所以也适用等值线的一般判读规律。
等潜水位线往往与等高线结合在一起综合考察。
3、潜水位是地下水的高度,数值单位是米。
一般地面地势高处的潜水位亦高些,潜水位随地形起伏而变化,但变化的幅度往往较地形变化和缓。
4、潜水面是自由水面,潜水有从高水位区向低水位区垂直流动的趋势。
5、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往往有互相补给关系。
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那么是地下水补给河水;反之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不过这只是针对河床低于地平面的河流而言。
对地上河〔如黄河的下游〕,其河床高于地平面,那么只有河流补给地下水的现象了。
二、常见的判读问题1、根据等潜水位线数值的排列方向及疏密程度推断潜水流向和流速。
在等潜水位线图上,潜水流向应与等潜水位线垂直,且从高处流向低处。
等潜水位线越密,潜水流速越快;反之那么慢。
如图1,甲图中潜水从南北向中间补给,乙图从中间向南北两侧补给〔箭头表示潜水流动方向〕。
2、根据等潜水位线值或等高线值的排列方向判断河流流向。
例如2004年江苏地理卷中的一道题目:地下水 是一种珍贵的水资源。
据此答复⑴-⑵题 ⑴〔多项选择题〕以下图为某为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a 图河流和b 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B 、a 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 图河流自南向北流C 、a 图潜水补给河流,b 图河流补给潜水D 、a 图河流补给潜水,b 图潜水补给河流⑵〔多项选择题〕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 〕A 、减缓地面沉降B 、保护地下水资源C 、地下水开采本钱高D 、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答案:〔1〕C 〔2〕AB解析:图中虽只给出潜水位等值线,但根据数值排列方向可知,两图的潜水位都是北高南低,大体反映地势也是北高南低,故河流均从北流向南。
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知识点拨]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低绘制而成的。
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类似。
1.判断某点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埋藏深度就是潜水面与地表的垂直距离,它等于该点地表的海拔减去该点潜水面的海拔。
2.判断潜水流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都是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
3.判断潜水流速的大小潜水流速取决于潜水面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
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流速也越快。
4.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时,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时,潜水补给河水。
如下图所示,a为潜水补给河水,b为河水补给潜水。
[典题示例]地下水埋藏深度对植物影响很大。
假如植物根部长期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
下图中的左图是“青海—四川—江西—台湾”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右图是左图中乙地的等高线和等地下水位线(单位:m)。
据此回答(1)—(2)题。
(1)左图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主要原因是此处A.受海洋影响,降水量增多B.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2)乙区域要对E、F、G、H四地进行绿化,选择4种植物进行种植。
4种植物的根深如下表。
由表可知答案: (1)B (2)A[对点练习]地下水位过高导致会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
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
据此回答1~3题。
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 )A.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 B.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C.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 D.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2.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 )A.沟底是倾斜的 B.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C.沟较浅 D.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3.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 )A. 79m B. 80m C. 81m D. 82m【答案】1.C 2.D 3.C【解析】苋菜,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叶色丰富者要供观赏。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一、基本知识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
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1.确定潜水的流向: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
因此,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
如右下图:2即得潜水面的实际坡度。
潜水等水位线越密,水力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
3.确定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地图上时,则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4.确定有无固定的潜水位:由于水位随时间而变,因此无固定的潜水位。
一般地势高的地区潜水位亦高些,潜水位随地形起伏而变化,但变化的幅度往往较地形变化和缓。
5.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在邻近地表水的地段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并测定地表水的水位标高,便可以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或者画一条水平线,找出潜水与地表水的水位关系,从而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如下图所示:图中 a 为潜水补给河流,b为河流补给潜水,c 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左岸河流补给潜水。
a b c潜水与地表水(河水)的关系不过上面这些只是针对河床低于地平面的河河流流而言,对地上河(如黄河)等高线则只有河流补给地下潜水的现象了。
如右图:图中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应该为等潜水位线山脊,但等高线中间部分又向海拔高的方向弯图中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一致,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水补给两岸地下潜水。
6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它们一81m ②⑤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
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水位线平行。
如上图所示,图中①②③是水井,④⑤是排水沟,显然按①③布设水井是合理的,而①②不合理,同理按⑤布设排水沟合理,而④不合理。
二、综合练习5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①10 15 20⑴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5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10 P ②Q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③15 ④⑵要获得充足的地下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30 25佳地点为25 30 35 20 A.①B.②C.③D.④⑶①②③④4处,潜水资源更新最快的是地形等高线潜水等水位线A.①B.②C.③D.④钻孔或井答案:(1)A (2)B (3)A2.右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方简图,比例尺是1/2000000,请据图回答。
等潜水位线图考点训练湖南省澧县六中席道华一、等潜水位线图及其要素等潜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类似于等高线图,它是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基本要素有(如下图):1.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2.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
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
3.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4.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二、常见考点1.等潜水位线数值与地形:反映地势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高度。
2.潜水流向、流速:潜水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
因此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3.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若潜水流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流;若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河流补给潜水(下图河流处A点潜水位低于B、C,故潜水流向河流,是潜水补给河流)。
此考点往往与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变化相结合。
4.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选择水井位置时,要考虑三点:一是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二是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三是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5.潜水的特点和潜水资源开发利用:潜水有自由水面,水位高低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在重力作用下潜水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渗流;埋藏较浅,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开发利用:潜水更新快,更新替周期短,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只要合理开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
不合理地开采,则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如下图),严重的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