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62.11 KB
- 文档页数:2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thyroidlymphoma,PTL) 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5%,结外淋巴瘤的不到2%,年发病率约为2/100万[1-3]。
PTL 的组织学类型多样,主要是B 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其次是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ma,MALT)。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甲状腺病变的常用检查手段在其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且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对获取标本获得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尽早明确诊断及病理分型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改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但甲状腺组织不含淋巴细胞,推测PTL 的发生可能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的淋巴细胞有关。
有研究表明HT 患者发生淋巴瘤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40~80倍,正常淋巴细胞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可能发生肿瘤性转换,并且从低级别淋巴瘤向高级别淋巴瘤转变。
但是HT 患者中最终进展为甲状腺淋巴瘤的仅占0.56%。
Travaglino等综合相关文献后认为78.9%的患者有HT 的证据(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或临床病史或组织学证据),且桥本氏甲状腺炎在低级别的甲状腺淋巴瘤中更常见。
Moshynska等发现HT 和淋巴瘤有相似的免疫球蛋白重链重排序列;黏膜相关淋巴瘤组织淋巴伴伴弥漫大B细胞转化(MALT-Typewith Large Cell Transformation,Mixed DLBCL and MZBL)这一组织类型的存在也提示二者在发生发展上存在一定联系。
此外,日本学者曾报道了9例HT经长期随访出现淋巴瘤的病例,其病理类型全部是MALT。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預后。
方法:收治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12例,复阅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果: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7例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随访时间2年,死亡1例。
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好发于女性,病理类型大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多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治疗以手术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病理临床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较为少见,近年统计约占甲状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现报告12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2002年2月3日~2009年9月22日收治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12例,收集临床和病理资料。
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同时取组织进行LCA、L26、Bcl-6、Bcl-10、CD3、CD10、CK(p)、EM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病例进行了随访。
结果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7~76岁,平均62岁,临床表现多以发现颈前肿块1个月~1年,有的伴有食管及气管压迫症状或声音嘶哑前来就诊,肿块大小不等,质地硬实,多固定,活动度差。
甲状腺功能10例正常,2例低于正常,B超表现为甲状腺单侧或双侧不均匀肿大,可呈结节状改变,4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术前易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
标本巨检11例表现为甲状腺单侧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个肿块,直径0.8~4cm,切面为灰白色鱼肉状,浸润周围组织,伴有出血坏死,1例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韧,切面呈灰白色颗粒状。
镜检可见瘤组织弥漫浸润甲状腺组织,有的可见桥本甲状腺炎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区域,瘤细胞形态大多单一,异形性明显,核染色质深染或空泡状核,可见小核仁,核分裂多。
肿瘤组织中常可见残余的甲状腺滤泡被瘤细胞浸润。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1例报告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甲状腺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体会及预后等。
方法通过回顾学习我科诊疗的1例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很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治疗以手术及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为主,结合化学治疗。
结论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发展缓慢,生存期相对长,在临床诊治当中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无痛性肿块,尤其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术前肿物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肿物性质,规范化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MALT)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病率低、预后较好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惰性的全身性疾病,见于任何年龄,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大多数MALT淋巴瘤原发于胃肠道,但也可见于眼附属器、涎腺、肺、乳腺、睾丸、舌、扁桃体、腮腺、皮肤、甲状腺等。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瘤比较少见,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占所有淋巴瘤的1%-2.5%[1],发病与感染、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有密切相关,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来探讨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体会及预后等。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发现颈部肿物5月余收入院;右侧颈前肿物,无疼痛,无心悸、易怒,无声音嘶哑,无呼吸困难及进食困难等;查体:右侧颈前皮肤隆起,甲状腺右叶Ⅲ°肿大,颈软,气管向左侧移位,右叶可触及9×6cm一肿物,质地韧,无触痛,边界尚清楚,活动度差,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无血管杂音,甲状腺左叶未及异常,颈部右侧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大小约2.5×2.0cm质软,边界尚清楚;甲功全项:FT3、FT4正常,TSH:5.22uIU/mL、TPOAb:116IU/mL、TgAb:195.10IU/mL;彩超示:甲状腺大小右叶:4.5×4.6×7.8cm 左叶:1.8×1.5×5.1cm,右叶实质内探及大小约6.1×4.2cm偏等回声,边界清,CDFI:周边见环绕血流信号,左叶下极探及大小约1.2×0.8cm偏等回声,边界清。
4例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诊治体会冯国丽;邓琰文;罗迤;张淇【期刊名称】《中外女性健康研究》【年(卷),期】2017(000)018【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资料,对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例术前拟行双叶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术中行全甲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叶甲状腺B细胞性淋巴瘤;1例行右叶甲状腺肿块空心针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右叶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例行左叶甲状腺肿块空心针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右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行右叶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术,未能明确诊断,因肿块巨大局部存在压迫症状行右叶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左叶甲状腺部分切除+峡部甲状腺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右下甲状旁腺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患者术后随访12~3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主要依靠穿刺活检或手术明确诊断,及时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前提.【总页数】2页(P1-2)【作者】冯国丽;邓琰文;罗迤;张淇【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贵州遵义563000;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贵州遵义563000;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贵州遵义563000;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贵州遵义563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治体会(附七例报告) [J], 孟良;张家新2.钙化灶在66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诊治体会 [J], 徐阳;范瑞;吴光锋;王博3.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J], 邱凯4.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4例诊治体会 [J], 成传立; 潘经涛; 腾蛟; 王益; 姚磊; 吴瑞乔5.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0例诊治体会 [J], 高峰; 贾宗师; 丁宝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外科诊治:附5例报告
常宏;侯连泽;宫艺;田兴松;宫东尧
【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3(12)10
【摘要】为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手段 ,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 ,回顾性分析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示 ,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为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管气管和神经受压或侵犯而表现为吞咽梗阻感、憋气感和声音嘶哑。
此病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细针穿刺活检 (FNAC )及手术活检。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腺及放疗、化疗等综合措施 ,可取得好的疗效。
【总页数】2页(P796-797)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学;淋巴瘤/外科学
【作者】常宏;侯连泽;宫艺;田兴松;宫东尧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R733.4
【相关文献】
1.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J], 张毅;梁刚
2.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刘芳;廖伟华;陈长青;姜新雅
3.外科手术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综合诊治中的作用 [J], 李建华;李利文;付利军;郑守华;李洪婷;邱新光
4.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J], 高峰;丁宝忠;贾宗师
5.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外科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J], 徐林梧;徐金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通过对我院半年多来收治的6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体会。
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术后石蜡及免疫组化结果为b细胞性淋巴瘤。
5例术后行放、化疗,1例术后未行放、化疗,2月后复发。
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多种手段综合诊断及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可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提高疗效。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07-01现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6例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37~81岁,中位年龄55岁。
1.2临床主要特点所有病例均为进行性增大颈前区无痛性包块,均未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
1例因患者不愿手术,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后肿块进行性增大,再次入院后行手术治疗,3例临床描述为肿块质偏硬。
3例肿块与相邻的非甲状腺组织固定粘连。
病变局限于单侧者4例,双侧者2例,伴有淋巴结肿大者1例,病灶大小3.5cm×2.5cm~8.0cm×7.0cm平均5.5cm×4.5cm。
1.3辅助检查。
6例术前均行甲状腺功能测定,t3、t4均在正常范围内,6例tsh不同程度升高,且ata与atg呈高表达。
颈部彩超检查显示:发现甲状腺内实质或囊实混合性占位。
1例双侧颈部探及淋巴结[1]。
1.4病理类型。
6例临床诊断为桥本氏病或甲状腺恶性肿瘤,均常规行冰冻及石蜡切片检查。
冰冻病理特征为正常甲状腺结构破坏,被大量增生样的淋巴样细胞取代,不能除外恶性淋巴瘤,石蜡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
在6例淋巴瘤的标本中均合并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治疗及效果。
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9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例ptml患者均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5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6例患者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切除术,8例患者采用单侧腺叶切除;随访期间2例失访,8例死亡,患者1年期生存率为70.59%,3年期生存率为52.94%。
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复杂,可采用免疫组化结合病理分析,采用单独手术以及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免疫组化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malignant lymphoma,ptml)主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临床较少,一般可以占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2%-3%[1]。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容易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者甲状腺癌等,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时有效地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对2004年3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9例ptml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详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3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9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55.6±9.3)岁;病程为1个月-37个月,平均(11.5±5.6)月。
1.2治疗方法19例ptml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5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6例患者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切除术,8例患者采用单侧腺叶切除,同时5例患者采取淋巴结清扫。
4例患者行单纯手术,15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采取化疗方案chop进行化疗,6例患者行术后单独化疗,4例行术后单独放疗,5例行术后放化疗。
2结果2.1患者临床特征患者病变累及双侧为9例,累及单侧8例。
淋巴瘤误诊4例临床病理分析李楠;谷从友;冯振中;赵艳;高子芬;钱军【摘要】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2阴性低级别FL的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例2,乳腺ALK-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误诊为套细胞淋巴瘤,与对ALK-1+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的形态学认识不足和对免疫标记Cyclin D1(+)定位误判有关.例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误诊为直肠黏膜溃疡伴穿孔,与诊断时对增生、浸润细胞观察不细,缺乏相关标志物协助有关.例4,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误诊为反应性增生,与对边缘区淋巴瘤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结论淋巴瘤的诊断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之上,并合理选择免疫标志物、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必要时借鉴基因学及遗传学检测协助诊断,必须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5页(P1118-1122)【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误诊;鉴别【作者】李楠;谷从友;冯振中;赵艳;高子芬;钱军【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蚌埠233030;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血液病理研究室,北京10019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淋巴瘤的治疗要求规范化、个体化,临床对病理准确诊断与分型的要求不断提高[1]。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摘要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
PTL发病与甲状腺的慢性炎症刺激和异常的体细胞高度突变相关。
PTL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方式复杂多变。
本文阐述PTL的影像学、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ABSTRACT 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is a rare malignant tumor.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and low-grade 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are two of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s. The incidence of PTL is related to the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thyroid gland and the abnormal somatic cell mutation. Its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s difficult,and the treatments ar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imaging diagnosis,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TL.KEY WORD primary thyroid lymphoma;diagnosis;treatment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指原发于甲状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比较罕见,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0%,在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中所占比例不超过2%[1]。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封扬;胡怀远;夏燕;吴玲玲【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 complicated with 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 ,and explore the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TL. Methods:Four cases with HT complicated with PTL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WHO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lymphomas ( 2008 ) .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4 cases were analyzed,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Results:Among 4 PTL cases,male in 1 case and female in 3 cases were found,and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from 56 to 62 years old. The unilateral painless thyroid masses was the primary symptom. The medium or large neoplastic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remaining thyroid gland, glandular atrophy and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were foun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Conclusions:The PTL is rare,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HT.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label can help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he surger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or radiotherapy is the suitable treatment.%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 HT)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PT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3-02-19T11:51:27.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金花田玉英祝晓春[导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分型。
王金花田玉英祝晓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分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TL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4例均为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形成结节。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伴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结论 PTL多为B细胞性淋巴瘤,并伴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其发生可能与抗原的长期、慢性刺激导致B细胞克隆增生有关。
【关键词】淋巴瘤甲状腺原发性 B细胞性
【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67-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例患者,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炎1例,另1例为外院会诊病例。
均施行手术治疗,3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
1.2 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T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补做免疫组化。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4例均为女性,年令46-58岁,病程1周至6个月。
病变位于左叶3例,右叶1例。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形成结节、质地硬,伴疼痛。
B超检查:甲状腺单侧或双侧肥大,不均匀,颈部发现淋巴结肿大2例。
3例CT检查表现为腺体肿大,密度减低或均匀(CT值为50~90),核素扫描示腺体增大,多发冷或凉结节。
1例未做CT及核素扫描。
术前检测血T3、T4水平正常1例,低于正常水平3例。
2.2 病理检查
2.2.1 巨检各例肿块大小不等,呈结节状,与甲状腺界不清,无包膜,质地细腻,灰白、灰红呈鱼肉状,灶状出血、坏死。
肿物大者6cm×5 cm×3 cm,小者3 cm×3 cm×1.5 cm。
2例送检肿大淋巴结。
2.2.2 镜检 4例均见甲状腺结构破坏,可见残留滤泡,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于甲状腺内(图1),10倍镜下瘤细胞相对一致,40倍镜下瘤细胞核中等大小,具少量胞质,嗜双色浅染,核轻度多形性,呈类圆形、卵圆形或轻度不规则形,染色质泡状、边集,有单个或多个嗜酸性小核仁,中位或偏位,核分裂像>24个/10HPF,病理性核分裂像亦多见,瘤组织中亦见多量成熟淋巴细胞分布,以及零星的嗜酸性粒细胞点缀其间,未见坏死。
1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浸润滤泡上皮,形成上皮内病变 2.2.3 免疫组化结果:4例病变内LCA(+++)、CD20(+)、CD79a(+)、CD38(+)、bcl-2(+)、CD3(±)、CD30(-)CD15(-)、CD34(-)、TG(+)、AE1/AE3(+)、Vit(+),(图2)
3 讨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指以甲状腺肿瘤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既往有淋巴瘤病史的病例不包括在内。
为少见疾病,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0%[1,2]。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生长较快的颈前包块,可伴有呼吸困难。
咽喉部不适感及神经压迫症状。
此外亦可出现全身反应如乏力、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表现。
本组4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4岁。
甲状腺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如颈部B 超、CT、MRI等多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率低于50%。
不易根据以上检查明确诊断。
但是超声提示在甲状腺炎症基础上的单发的低回声结节应该高度考虑到该病的可能[3,4]。
另外,MRI在明确甲状腺周围组织是否受到甲状腺淋巴瘤的侵犯优于超声及CT,故可通过MRI检查确定甲状腺淋巴瘤的侵犯范围及临床分期[5-8]。
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常提示为冷结节,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
本组4例术前CT检查均未诊断。
术前细针穿刺活检对诊断有一定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其阳性率可高达93%。
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是明确该病诊断的金标准,而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则是避免误诊及分类的关键[7,8,9,]。
目前PTL的病因尚不清楚,病理分类不一致,但PTL合并桥本氏病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肯定、常见的现象,发生率约为25%~93%[2,3,8]。
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中,其发生可能与抗原的长期、慢性刺激引起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导致甲状腺淋巴组织增生,继而发生恶变有关[7,10]。
有学者认为所有PTL均是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发生的、有不同分型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但另有学者认为PT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本组病例不支持PTL均是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发生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观点,并且不同病理类型者的预后存在差异。
甲状腺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
其病理表现常常为弥漫性,也可为结节性,小细胞到中等大小,并可见浆细胞样分化。
PTL的治疗方面,外科手术切除并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肿瘤的彻底切除及扩大手术切除并不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减少复发率。
手术主要目的是协助明确病理诊断,术式应以切取活检为主。
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是甲状腺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能较好地减少术后复发[7,10,11]。
参考文献
[1] Pedersen RK,Pedersen NT.Primary non-Hodgkin s lymph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Histopathology,1996,28(1): 25-32.
[2] Derringer GA,Thompson LD,Frommelt RA,et al.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108 cases.Am J Surg Pathol,2000,24(5): 623-639.
[3] Belal AA,Allam A,Kandil A,et al.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reatment outcome for localized intermediate and high grade lymphoma.Am J Clin Oncol,2001,24(3): 299-305.
[4] Thieblemont C,MayerA,Dumontet C,et al.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2,87: 105-111.
[5] 周生余,黄鼎智,石远凯,等.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癌症,2005,1:96-99.
[6] 涂珍珠.甲状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4:55.
[7] 张文超.伴桥本病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5例报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545.
[8] 刘芳,廖伟华,陈长青,等.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医学影像杂志,2010,20(5):32-34.
[9] 樊跃平,杨成域,张少辉,等.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中华现代外科杂志,2008,5:545-546.
[10] 陈德育,杨国栋,曾普元,等.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26-1528.
[11] 涂珍珠.甲状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