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水能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 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汉中水功能区综述一、水功能区涉及的国家政策二、水功能区定义三、国家水功能区的范围四、汉中水功能区为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审计署、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为有效落实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我局着重在强化考核等方面想办法、出实招,先后修订完成了《陕西省主要江河行政市(区)界断面最小流量指标方案》及《陕西省2015年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率指标分配方案》,为实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基本原则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主要目标针对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确立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主要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
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
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
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
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
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
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
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汉中市水资源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摘要:汉中作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对水的保护,汉中的发展速度很慢。
如何加快发展速度,是摆在汉中人民面前的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艰巨的任务面前人们发出了两种声音:一个声音在高呼“加速工业化、实现现代化”;但另一个声音也在呐喊:“工业化,现代化对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汉中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两种声音呼唤,要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现代化;要么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水源,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
那么,这二者之间冲突就无法融合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究,以期获得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汉中市;水资源;保护;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02-04一、汉中经济状况与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始终存在两种发展观。
一种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发展观,一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
在这个事关汉中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上,汉中市历届政府领导人都坚持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始终把治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过去有很多国家大型企业都想在汉中安家,但由于其对汉中的环境,尤其是水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都被汉中市一一谢绝,致使现在的人们还时常评论说:“如果某某企业、某某企业……当时在汉中安家的话,汉中现在的经济状况可以和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媲美……”,是的,情况的确应该是这样,但另外的情况也可能使汉中用几代人的牺牲都换不来的青山绿水,更不可能把“一江清水供北京”。
尽管我们牺牲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我们会换来更大、更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说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经济发展,这就是汉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发展战略和着力点。
1.“十二五”时期汉中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
汉中水资源保护情况汇报汉中地处陕西省中部,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汉中的水资源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中水资源保护的现状,本文将对汉中水资源保护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汉中的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是分布不均衡。
汉中市内有多条河流,如渭河、洮河等,但是由于地势起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仍然不足。
尤其是在干旱季节,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汉中水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浪费严重的情况。
一些企业和居民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也存在过度开采的情况,这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威胁。
再次,汉中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
尽管政府加大了水资源保护的投入和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一些企业的生产排放和城市的污水处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对当地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为了更好地保护汉中的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其次,加大对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汉中的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善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保护好汉中宝贵的水资源。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汉中水资源保护工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资源保护环境。
汉中市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张武【摘要】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及动态变化的前提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依据汉中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建议,可供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工作者参考。
【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184-185)【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建议【作者】张武【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水利局,陕西汉中 7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2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辖10县1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84万,总面积2.72万 km2,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汉中生态环境优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被公认为是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汉中区位优势明显,是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节点城市,是国家179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是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中心城市,已初步形成了铁路、航空和高速公路为枢纽的立体交通网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三市”建设目标,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7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98亿元,财政总收入75.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9827元、6181元。
经济的崛起让人欣慰和自豪,然而,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重视地表水,忽视地下水的管理机制和思想意识已经成为制约汉中市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主要瓶颈。
浅谈汉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和对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的日益高标准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持续干旱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危机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之一。
汉中地区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立本地水资源的实际,早做安排。
2.水资源的现状笔者将从分析汉中地区水资源的赋存、分布人手,总结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的经验教训,浅谈实现汉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1.地下水资源2.1.1.概况地下水在陕南秦巴山地占有79.30 亿m3,占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49.2%,地下水资源在全省的分布很不均匀。
山丘区多年平均基流模数为7.2万m3/km2,秦岭以南为12.0万m3/km2。
平原区地下水的总补给模数,汉中盆地为26.7~57.4万m3/km2。
陕西省陕南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表如下:2.1.2.存在问题2.1.2.1超载开发在干旱频发、降雨量少的年份,地下水资源补给贫乏或长时期不能得到补充,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限,而人们往往取用过度,又会加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不断扩大,严重地形成地下水枯竭,甚至出现地面沉陷、地裂缝等恶果。
2.1.2.2.浪费严重农业用水是地下水资源的第--用水大户,然而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有0.6左右,也就是说有40%的灌溉水白白损失掉,地下水资源在最大开采年灌溉用水14.21亿m3,仅有8.53m3亿被作物利用。
“九五”期间国家虽然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使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且井灌区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由于受投资、群众认识等限制,设施面积仍然有限。
另外应用地下水未按水质确定用途,也造成了很大浪费。
2.1.2.3.地下水污染加剧由汉中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知,富水区主要是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孔隙、裂隙含水层,这类含水层易于接受降水和地表水补给,这一特性也决定其极易受到污染,当补给源受到污染时,地下水中有害物含量也就相应的增大近年来地下水因受工业废水、污水及废渣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等,污染相当严重。
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 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和《陕西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1.05•【字号】汉政发[2006]3号•【施行日期】2006.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和《陕西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汉政发〔2006〕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省政府第94号令)和《陕西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省政府第95号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取水许可和征收水资源费实行分级管理。
省级管理权限以下的取水,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发放取水许可证和征收水资源费。
(一)地表水取水口设计流量合计1~3立方米/秒的农业取水,设计日取水量合计1~2万立方米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取水;地下水设计日取水量合计0.5~1万立方米取水;装机在1~30万千瓦(含1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用水,由市水利局发放取水许可证和征收水资源费。
(二)汉中市城市规划区内水资源管理工作由市水利局直接负责。
在东到东二环、西到西二环、高速公路以北、城褒一级公路以南范围内的取水,由市水利局发放取水许可证和征收水资源费。
(三)省、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权限以下的取水,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取水许可证和征收水资源费。
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费征收的管理和监督,根据取用水户的取用水量,作出征收水资源费的书面决定,由地方税务部门代征。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水资源费地税代收工作从2006年元月1日起开始执行。
三、水资源费标准和执行时间按《陕西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关于重新核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陕价行发〔139〕号)规定执行。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汉中市位于中国西部,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
这个城市被山脉环绕,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森林、矿产等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汉中市的资源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资源调查,并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一、水资源汉中市位于秦岭山脉的南部,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市内有很多河流和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陵水库。
这个水库的总库容是14.4亿立方米,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
此外,汉中市还有一些自然泉水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郑温泉,这个温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被认为可以治疗一些皮肤病和风湿病。
二、森林资源汉中市是一个山区城市,有着广阔的森林资源。
根据我们的调查,汉中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2.6%。
这些森林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木材资源,并且对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矿产资源汉中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锰矿、石灰石、石墨、金、银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矿产是铁矿,市内有大片的矿床分布在秦岭山脉的南部。
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农业资源汉中市有着广阔的农业资源,被称为“关中粮仓”。
市内的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此外还有烟草、蔬菜等农作物。
汉中市也是著名的苹果产区,每年产量达几十万吨。
五、旅游资源汉中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包括陕西省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秦岭南麓运河遗址。
此外,汉中市还有南泥湾、乐山大佛、石门栈道等著名风景区。
这些旅游资源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汉中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这个城市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汉中市,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规划汉中市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报告对汉中市的各类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汉中市资源概况1、土地资源:汉中市土地资源丰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其中,耕地面积较大,但存在部分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2、水资源:汉中市水资源相对充足,拥有汉江、嘉陵江等河流。
但受气候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
3、矿产资源:汉中市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铜、铅、锌等。
但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需合理开采利用。
4、生物资源:汉中市生物资源丰富,包括多种珍稀动植物。
其中,中药材资源尤为丰富,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旅游资源:汉中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如:华阳古镇、古汉台、五龙洞等。
三、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虽然耕地面积较大,但存在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同时,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现象。
2、水资源利用方面:虽然水资源相对充足,但受气候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
同时,存在水资源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的现象。
3、矿产资源利用方面:虽然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但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需合理开采利用。
同时,存在部分矿山环境治理不力的问题。
4、生物资源利用方面:虽然生物资源丰富,但存在过度开采、非法捕猎等问题。
部分珍稀动植物面临濒危境地。
5、旅游资源利用方面: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同时,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四、建议措施1、土地资源方面: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违规占用耕地现象。
推广土地整理和复垦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
2、水资源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
3、矿产资源方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估,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汉中节水型城市征文我们生活在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又处在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国际公认的我国最突出、影响最大的问题。
节水,迫在眉睫。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汉江干流长约638公里,总长度1336公里。
汉中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五条河流和五座大型水库。
一、水生态系统脆弱,地表水、地下水流失严重汉中市水资源总量为97.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5.96亿立方米,地下水5.02亿立方米,占全市总径流量的35.77%。
汉中市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缓解供水紧张局面,汉中市计划通过加强节水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质达标率。
近年来本市已相继出台了《汉中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汉中市节水工作实施意见》、《汉中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及其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全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保障机制和节水型水源地保护制度,初步建立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和节水监督管理体制。
但是,由于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汉中市用水效率还不高以及用水管理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涉及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据统计,在全社会用水量中,工业用水量占60%,农业用水量占40%,生活用水占40%。
每年,在国家分配给我市的水费中,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占到了75%左右。
由于目前全市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水功能区划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节水管理体制,用水效率低下,用水浪费严重。
此外,由于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是灌溉用水、生活用水等,工业生产用水则主要是生产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主要是城市绿化灌溉用水和洗车洗浴用地;工业用水主要是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农业用水主要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及农村集体生活用水和道路车辆冲洗用水等;而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汉中市水能资源简介
一、汉中市水能资源基本情况及特点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是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发源地,区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0 0 0 m m,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总量为2 1 7 . 6 亿m 3 ,其中流域自产水为1 4 4 . 1 亿m 3 , 容水量7 3 . 5 亿m 3 。
市内地形起伏大,峰岭峻俏,河流密布,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 的有7 条,500~1000 km2 的有14 条,100~500km2 的有44 条,10~100 km2 的有500 条,河网密度约1 . 6 k m / k m 2 。
众多的河流和丰富的水量蕴藏着极大的水能资源。
根据多年来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勘察选点及县级水电区划普查结果,汉中市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 6 0 万k W ,可开发容量1 0 9 . 8 万kW ,其中小水电(装机容量小于5 万k W )可开发利用容量为8 4 . 3 万k W 。
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褒河、胥水河、西流河、西汉水、酉水河、金水河、泾洋河、巴水河、沮水河等1 6 条较大支流上,规划梯级电站总装机达6 4 . 7 3 万k W ,约占全市小水电可开发容量的7 7 % ,见表1 。
目前在这些河流上已建成电站装机1 2 . 6 8 万kW ,在建电站装机7 . 4 5 万k W 。
汉中水能资源有如下特点:
1 . 水资源和小水电资源丰富,但大中型水电项目缺乏。
汉中市所在的秦巴山区降水充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5 8 0 0 m 3 ,人均小水电资源占有量0 .
2 2 6 k W,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尽管汉中市水能理论蕴藏量、小水电可开发量分别占陕西省的1 8 % 和
3 7 . 6 % ,是全省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但和千河之省的四川省小水电资源相比还不算丰富,四川省平均每个水电县占有量约2 0 万k W ,汉中市平均每个县仅约8 万k W ;规划的大中型水电项目更是缺乏,仅有1 处,为汉江干流上的黄金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 0 万k W 。
2. 小水电资源分布广、开发条件较好,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上网供出困难。
汉中市小水电遍及秦巴山区,1 1 个县区均有小水电,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支流众多,河道比降大,多在4 ‰以上,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宜于筑坝建站,当地材料如砂、石等材料可就地采用;然而有一些好的水电项目,如南郑县碑坝前河、后河、洋县胥水河等规划的小水电项目,大多位于偏远的深山区,距离电网较远,上网投资大。
3 . 江河来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影响小水电开发效益。
年径流量变化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牧马河为4.69 倍,酉水河为6.0
4 倍,玉带河为6.3 倍,胥水河为
7.3 倍,褒河为9.75 倍。
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 ~1 0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 0 % 以上,而其他季节雨量偏少,甚至无雨断流,是典型的雨源式河流。
二、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近年来,汉中市农村水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九五”期间先后建成了洋县荞麦山、西乡王子岭、南郑县牟家坝、城固县大盘、小盘、勉县堰河、柳坝、宁强县天生桥、二郎坝、卧龙台等1 7座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5 4 5 9 5 k W ,总投资6 . 2 8亿元;“十五”期间新建成了洋县金水街、王河、碗牛坝、高原寺、铜车坝、略阳县葫芦头、镇巴县小南海、捞旗河、勉县娘娘滩坝后、南郑县两河口、塘口三个梯级、打锣坪、西江、阳光等1 6 座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2 9 9 5 5 k W ,总投资2 . 9 6 亿元,同时完成了镇巴县洞沟河、高桥、渔洞河、松树、城固县罗家营等扩
容水电站5 座,新增装机容量1000kW,完成投资646 万
元。
2001 年以来全市完成水电站签约项目37 座,总装机容量25.25 万kW,概算总投资26.67 亿元。
目前全市在建水电站有宁强县胡家坝、大关峡、勉县娘娘滩水库坝后电站、勉县长梁电站、勉县大草坝、南郑县两河口、南郑县建丰水电站、打锣坪、西江水、阳光、城固县狮坝、洋县铜车坝、卡房、曲江洞、长滩、镇巴县小南海、腊溪河、捞旗河水电站项目18 座,总装机78155kW,概算总投资5.60 亿元,完成投资约2 . 0 8 亿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水电站项目有城固县焦岩、马家沟、白果树、镇巴县田坝、小河、白龙洞、洋县八仙园一、二级、宋家堰、酉水街、宁强县柿子坝、留坝县桑元坝、郑家坝、勉县陈家湾、马蹄沟、万家坪电站、火神庙、郑家营电站1 8 座,总装机1 4 . 1 4 万k W ,估算总投资18.04 亿元。
据水电年报统计,截止2 0 0 4 年末,汉中市农村小水电站6 0 2 处,总装机容量1 6 . 3 4 万kW ,占小水电可开发容量的1 9 . 4 %,其中1000kW 以上水电站25 处,总装机容量13.80 万kW;2003 年全市水电站实际发电量5 . 0 6 亿k W ·h ,为历史最高,约占全市用电量29.12 亿kW·h 的17.4%。
近10年是汉中农村水电发展最快的时期,总装机容量增加9 2 %,年发电量增加3 倍,见表2 。
根据汉中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今后5 年将有5 7 座水电站待招商筹建,总投资29.68 亿元,总装机容量2 6 . 6 0 万k W ,年发电量1 4 . 2 3 亿kW·h ,届时小水电开发利用率将达到5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