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鸡兔同笼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20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有趣的问题解决方法——鸡兔同笼。
这个问题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2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及应用;(2)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问题呈现2.1 问题引入假设有一个笼子,里面关着一些鸡和兔子。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请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子?2.2 学生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3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提示学生可以从鸡和兔子的头数和脚数入手。
第三章:方法指导3.1 设未知数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
3.2 建立方程组x + y = 35(头的数量)2x + 4y = 94(脚的数量)3.3 解方程组引导学生用消元法或代入法解方程组,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第四章:练习巩固4.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
4.2 学生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4.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强调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拓展与应用5.1 问题拓展如果鸡和兔子的数量都不确定,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5.2 学生探讨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5.3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当鸡和兔子的数量都不确定时,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可能的组合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节课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问题引入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的鸡兔同笼案例,例如:一个农夫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一共有63个头和198只脚,请计算鸡和兔子的数量。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二、探索新知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1)方程解:(2)算术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2x+(35-x)×4=9494-70=24(只)2x=4624÷(4-2)=12(只)x=2335-12=23(只)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友情小提示: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交流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
2. 新课: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
3. 练习:进行“鸡兔同笼”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 运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鸡兔同笼”问题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例题。
2. 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和讲解。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鸡兔同笼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并提出问题。
2. 新课: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法和方程法。
3. 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鸡兔同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就鸡兔同笼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分享解题思路。
3.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八、课堂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能力。
2024年公开课《鸡兔同笼》优秀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通过分析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的数量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整数运算及代数方程的建立,培养逻辑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法,能运用整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建立代数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代数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鸡兔同笼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两道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道较难的鸡兔同笼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回顾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2. 主要内容:a.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b. 代数方程的建立与求解c. 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表法解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和兔的总只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b. 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和兔的总只数和鸡的腿数,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c. 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道鸡兔同笼问题,并给出解答。
2. 答案:a. 鸡5只,兔3只。
b. 鸡8只,兔4只。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建立代数方程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的其他解法,如方程组法、图解法等,并尝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代数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鸡兔同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展示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给出一个具体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鸡兔同笼问题相关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和深度。
第二章:问题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内容:1. 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条件和目标。
2.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引导学生明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
2. 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第三章:解决方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提出和评估解决方案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2. 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教学步骤:1. 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2. 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
2. 评价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从鸡兔同笼问题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能运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解决类似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笼子,里面关着鸡和兔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
(2)引导学生发现,仅凭观察无法确定笼子里鸡和兔子的数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笼子里关着一些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笼子里各有多少只鸡和兔子?(2)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过程,并进行点评。
4. 小组合作(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解决一个鸡兔同笼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2. 内容:(1)列表法(2)假设法(3)方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本第76页第5题。
2. 答案:(1)鸡:3只,兔子:5只(2)鸡:4只,兔子:4只(3)鸡:6只,兔子:2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其他问题。
2024年鸡兔同笼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定的教材,探讨第四章“方程与不等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利用方程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并能够用方程组的形式表达出来。
2. 学生能够通过解方程组,正确求解鸡兔同笼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实际问题上,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方程组建立与求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解非线性方程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的农场情景,其中有鸡和兔共计若干只,腿的总数为一个特定数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已知的总数来推算鸡和兔的数量。
2. 问题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设鸡为x只,兔为y只,列出方程组。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一步步讲解如何建立方程组,如何求解,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答疑与讨论(15分钟)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题关键步骤。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的方程组表达。
2. 求解方程组的步骤。
3. 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条件:鸡和兔共计35只,腿的总数为94条。
答案:鸡18只,兔17只。
2. 拓展题目:如果农场中还有鸭子,每只鸭子有两条腿,请增加条件后求解新的鸡兔鸭同笼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组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方程与不等式》中的第二节“鸡兔同笼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分析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能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分析问题。
a. 列表法:将鸡和兔的数量分别列出来,找出满足条件的答案。
b. 假设法:假设鸡和兔的数量,列出方程和不等式,求解答案。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鸡兔同笼问题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2. 内容:a. 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及意义b. 列表法、假设法的运用c. 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d. 例题及解题步骤e. 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a. 鸡18只,兔17只b. 鸡14只,兔24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鸡兔同笼问题推广到其他类似问题,如牛羊同笼等,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5. 作业设计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列表法和假设法的运用,以及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
2024年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反思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和解题方法。
逻辑推理和代数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逻辑推理和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课题。
提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们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问题结构。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和解题方法,包括代数法和逻辑推理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探究学习: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鸡兔同笼”问题,并尝试解决。
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找出错误并解释原因。
教师总结常见问题,统一解答疑惑。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反馈和建议。
提出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引入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和解释。
2.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3. 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应用和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2. 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3.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对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解答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养殖场的鸡兔数量。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类似的数学问题,例如“牛羊同笼”问题。
3. 推荐一些相关的数学读物和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第1篇】校内公开课 课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化繁为简1、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动物。
生:鸡和兔子。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关鸡和兔的问题。
2、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谁来模仿私塾先生读读这道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
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除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外,我们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果也是显著的。
《孙子算经》就是我们数学界的瑰宝,“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鸡兔同笼)3、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4、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除了直接从题目中看出鸡兔共有35只,共有94条腿外,还能知道哪些隐藏在题目背后的信息?师:那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停顿)看来,这么大的数字,我们有困难。
我们可以借助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我们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吧!【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公开课《鸡兔同笼》优秀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a. 情景描述:小明家养了鸡和兔子,他想知道家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
他数了数它们的脚,发现一共有30只脚。
请问小明家有多少只鸡和兔子?b.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新课内容展示:a. 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b. 介绍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讲解其原理和步骤。
3. 例题讲解:选取两个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a. 例题1:使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b. 例题2:使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两道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a. 练习题1:小明家鸡和兔子的脚共有32只,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b. 练习题2:小华家鸡和兔子的脚共有36只,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a. 数学模型b. 列表法c. 假设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家鸡和兔子的脚共有28只,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2. 答案:鸡有6只,兔子有4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其他情境下的应用,如货物配送、资源分配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数学模型分析。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
2. 讲解: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鸡兔的总数。
2. 讲解: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解答并展示解题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实例和解题方法。
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鸡兔的总数。
2. 讲解: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解答并展示解题过程。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八、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鸡兔同笼”问题,分享解题方法和心得。
2. 解答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3. 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方程与不等式”章节,主要内容为“鸡兔同笼”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掌握运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能够推广到解决类似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鸡兔同笼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情景。
(2)提出问题:“笼子里有几只鸡和几只兔子?”2. 例题讲解(1)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解方程求解鸡兔同笼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2. 方程解法3.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家的鸡和兔子共计20只,脚共有60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2)已知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共计30只,脚共有只,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2. 答案:(1)鸡:10只,兔子:10只。
(2)鸡:14只,兔子:16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鸡兔同笼问题推广到其他实际问题,如“牛羊同栏”等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难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篇1一、古语鸡兔同笼题,揭示课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生模仿古人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简化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2、探究方法(1)列表法鸡876543210兔012345678(2)画图假设用圆圈来表示鸡兔的头。
那么,不管鸡兔具体有几只,我们首先要画几个圆圈?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师根据学生的述说添画脚,并适时地提问、板书:少了几只脚?2只2只地添,得添几个这样的2只?94-70=2424÷2=1235-12=23小结:看来,画图确实挺形象、直观的,同学们也容易理解。
三、推广应用,形成技能“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还流传到许多其他的国家。
比方说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种“龟鹤算”的数学问题,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过去的。
出示: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
龟、鹤各有几只?师:请你们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四、全总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
其实,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对你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亮点:1、本节课,杨老师主要介绍的是”表格法“和”画图假设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或者画图,化抽象为具体。
2、杨老师在处理”画图假设法“中,借助画图,把每一步列式所求的什么,引导学生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