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鸡兔同笼优秀获奖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9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鸡兔同笼》。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运用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农场,其中有鸡和兔。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通过已知的总脚数和总头数,计算出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 例题讲解依据教材内容,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以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为例,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3. 随堂练习(1)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0只,脚共有100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共有94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5. 巩固提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方法: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步骤与原理2. 练习题目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20只,脚共有64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25只,脚共有70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欲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由于本单元方程解法还没学,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罗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等策略解决“鸡免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数学研究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民间的许多数学趣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今天的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道古代特别有趣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2.(多媒体出示)“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稚兔各有几何?”师:孩子们,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哪位同学看懂了他的意思?(学生表述基本正确都要给予肯定)3. 师:现在大家都看懂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著名的“鸡免同笼”问题。
板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4. 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师:大家猜一猜,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生:我认为鸡应该是10只,兔应该是25只,因为这35个头都是鸡的话,就应该有70只脚,94比70多,所以我认为兔子应该多些。
生:我和她的想法相反,我认为兔子少些,鸡多些。
我是这样想的,如果35个头都是兔子,就应该有140只脚,140比94多得多,这说明兔子的只数多了,所以我认为兔子应该是13只,鸡应该是22只。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用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用列表、画图、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师:同学们,我国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早在1500年前,一本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数学趣题。
1.课件出示原题:品读古题,发现信息师:学学古人读书的样子来读一读题。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吗?生齐读题,指名学生找数学信息和说说意思。
师: 你们不仅能从古代趣题中发现数学信息,还能把它翻译成现在的数学表达形式,真了不起。
老师就把你的表述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白话文题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问题2.板书课题:鸡兔同笼自主合作探究1.化繁为简,确定问题师: 你们猜猜鸡、兔各有几只?(停顿)看来,有困难,是因为数据有点大吗?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预设:数字变小)师:数小一点就好猜了,可以降低计算难度,从而快速找到解题方法,再用这种方法解决原来的问题。
这,就是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板书:化繁为简)这是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意识和策略。
2.课件出示:8个头,猜测脚数的取值范围师:现在请你再读一读数字变小后的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 个头,从下面数有()只脚。
”师:请你说说你想在括号里填多少只脚呢?学生预设1:13只(学生随意说出比16小的任何一个数)学生预设2:38只(学生随意说出比32大的任何一个数)师:13只(38只)脚合适吗?不合适师: 笼子里有鸡也有兔,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哪种情况脚的数量最少?(全是鸡,8只鸡有16只脚)那种情况脚的数量最多?(全是兔,8只兔有32只脚)看来,鸡和兔的脚数是有一定范围的。
公开课《鸡兔同笼》优秀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a. 情景描述:小明家养了鸡和兔子,他想知道家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
他数了数它们的脚,发现一共有30只脚。
请问小明家有多少只鸡和兔子?b.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新课内容展示:a. 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b. 介绍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讲解其原理和步骤。
3. 例题讲解:选取两个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a. 例题1:使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b. 例题2:使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两道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a. 练习题1:小明家鸡和兔子的脚共有32只,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b. 练习题2:小华家鸡和兔子的脚共有36只,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a. 数学模型b. 列表法c. 假设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家鸡和兔子的脚共有28只,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2. 答案:鸡有6只,兔子有4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其他情境下的应用,如货物配送、资源分配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数学模型分析。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鸡兔同笼》。
详细内容涉及线性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掌握利用方程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列出正确的方程组。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草稿纸、计算器、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解笼中鸡和兔的数量。
2. 例题讲解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a. 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
b. 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方程:2x + 4y = 总腿数。
c. 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方程:x + y = 总头数。
d. 解方程组,得出鸡和兔的数量。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题目中的动物种类更多,如何求解?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2. 内容:a. 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b. 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c. 类似问题的拓展七、作业设计a. 有鸡和兔共计30只,共有100条腿,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b. 有鸡、兔和鸭共计40只,共有140条腿,求鸡、兔和鸭各有多少只?2. 答案:a. 鸡20只,兔10只b. 鸡15只,兔10只,鸭15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掌握了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类似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年《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乐园》第五单元第二节,主题为“鸡兔同笼”。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运用方程、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方程、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运用方程、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方程法、列表法、假设法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解题策略,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方程法列表法假设法2. 例题:鸡兔同笼问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鸡:10只,兔:5只;(2)鸡:16只,兔:2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其他解题方法,如画图法、比例法等。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策略与方法6.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的内容与方向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相符合,便于学生查找资料和复习巩固。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通过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假设法的运用,列出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重点: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的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有关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列表法(1)介绍列表法,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找出鸡和兔的数量。
(2)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练习。
3. 假设法(1)介绍假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的方式解决问题。
(2)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4. 方程法(1)介绍方程法,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5. 例题讲解(1)针对鸡兔同笼问题,讲解不同解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6. 随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2. 内容:(1)列表法(2)假设法(3)方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列表法和假设法的掌握较好,但在方程法的运用上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工程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列表、方程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操作找出鸡和兔子的只数和脚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鸡兔图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幅鸡兔同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请问大家,如何才能知道图片中鸡和兔子的只数呢?”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尝试找出鸡和兔子的只数和脚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例题: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鸡兔同笼问题脚数= 2 × 鸡的只数+ 4 × 兔的只数只数 = (脚数 4 × 兔的只数)÷ 2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方程解决下面的问题:有一农场,鸡和兔子的脚数共有30只,请问农场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答案:农场里有12只鸡和8只兔子。
2. 请尝试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小明有一群鸡和兔子,它们的脚数共有28只。
请问小明有多少只鸡和兔子?答案:小明有10只鸡和4只兔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