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环境描写)
- 格式:ppt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26
环境描写作用公开课24课件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案
教学内容改进
1. 情节与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增加对《背影》情节的深入探讨,
强调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让学生通过环境描写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
世界。
2. 环境描写实践练习:增加现场创作环节,让学生即时运用环境
描写技巧,创作小段文字,以此加深理解和应用。
3. 多元评价方式:引入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过程调整
1. 导入新课:利用校园中的一景一物进行现场描述,引导学生注
意环境描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此导入新课。
2.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描写片段,讨论其
对人物和情节发展的影响,并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3. 创意写作:在掌握了环境描写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尝试创作
一个包含环境描写的短篇故事,以此检验学习成效。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1.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熟悉的空间,如卧室、客厅等,进行环境描写,并尝试加入情感色彩。
2. 课后反思: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了解学生对环
境描写技巧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资源与工具
1.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环境描写文段,以及情感色彩的案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评价
增加即时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改进,教案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同时强化了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公开课教案】专题课后续写-环境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环境描写的基本技巧。
3. 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和社会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激发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技巧。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环境描写。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分享: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环境描写作品。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环境描写。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环境描写的作品进行评价。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然风光、社会场景等。
2. 参考资料:相关环境描写的文章和案例。
3. 写作工具:纸、笔、电脑等。
六、教学活动:1.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实施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环境描写。
b. 组内讨论,共同完成环境描写作品。
c. 组间交流,分享各组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指导。
七、教学策略: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和体验环境,提高环境描写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2. 实施步骤:a.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和体验所选场景。
b. 引导学生关注场景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受。
c. 让学生将这些感受融入到环境描写作品中。
八、教学难点:1.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解决在环境描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复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
2、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预习导学:分析下列文字:(1)分别属于哪一类环境描写(2)标画出表现环境描写的词语(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A、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鲁迅《故乡》B、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曹文轩《孤独之旅》C、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鲁迅《药》D、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学习研讨:一、交流预习成果二、归纳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三、文本赏析《太阳.老人.少女》【解题思路与方法】(一)答题注意点:(二)解题思路与步骤:课后巩固:《步步高——狐狸的窗户》。
环境描写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章“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第二节“环境描写”。
详细内容包括环境描写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具体方法。
重点学习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各种感官和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的环境描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描写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掌握自然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环境描写,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感官和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具体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环境,引出环境描写的话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描写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让学生对环境描写有全面的认识。
3. 知识讲解:以实例分析的方式,讲解自然环境描写的方法,如运用感官、修辞手法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范文,分析其中的环境描写,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环境描写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描写定义、作用、分类2. 自然环境描写方法运用感官修辞手法3. 例题分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金黄的阳光洒在校园的操场上。
跑道旁的树木,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显得格外挺拔。
微风拂过,传来一阵阵花草的清香,让人陶醉。
此时,操场上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环境描写的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记、作文等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公开课教案】专题课后续写-环境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来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环境描写的种类和技巧。
3. 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在作文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将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作文中。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进行实地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或一段环境描写文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3. 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 布置实地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进行环境描写练习。
5.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环境描写作品,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环境描写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收集一批优秀作文样本,特别是那些在环境描写方面做得出色的文章。
2. 准备一些关于环境描写的参考资料,如书籍、文章、视频等。
3. 准备一些写作工具,如纸张、笔、笔记本等。
七、教学步骤:1. 让学生阅读一批优秀的环境描写作文样本,分析其写作技巧和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环境描写片段,并解释其原因。
3.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环境(如教室、公园、街道等),进行环境描写练习。
4.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环境描写作品,互相评价和反馈。
5. 教师对学生的环境描写作品进行评价,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观察环境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观察到的环境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2.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环境描写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环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环境描写吗?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生活场景等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它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观察环境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顺序、观察角度、观察细节等。
3. 教师展示环境描写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环境描写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环境,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写作主题和写作内容。
3.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点评:评价学生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否生动、具体,是否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详细的环境描写,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环境描写的概念和技巧。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学习支持。
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公开课教案】专题课后续写-环境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对环境描写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描写的概念与作用2. 环境描写的方法与技巧3. 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4. 优秀环境描写案例分析5. 学生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概念、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渲染气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作用、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环境描写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描写的效果。
3. 实践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环境描写的应用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环境描写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与作用,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环境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如描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心理环境等。
4. 分析优秀环境描写案例,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的效果,并引导学生学会借鉴与运用。
5. 布置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描写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6.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环境描写的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后实践,进一步提高环境描写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对环境描写部分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评价,及时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环境描写作用公开课24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环境描写的定义、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篇章中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定义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提升作品感染力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定义、功能与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环境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环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
2. 基本概念:介绍环境描写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基本内涵。
3. 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如营造氛围、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4. 实例分析:以《红楼梦》为例,详细讲解环境描写在篇章中的具体运用。
5. 课堂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描写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描写的作用a. 营造氛围b. 展示人物性格c. 推动情节发展2. 实例分析——《红楼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环境描写,写一段描述春天景色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临,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柳树抽出嫩芽,桃花绽放笑颜,小草破土而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环境描写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一篇以环境描写为主的文章,提升写作能力。
环境描写作用公开课24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主题,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提升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能够分析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性。
3. 学会运用环境描写进行文学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
3. 理论讲解: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性。
4. 实例分析:以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讲解环境描写的具体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环境描写片段。
7.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环境描写片段,师生共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2. 环境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表现主题3.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段环境描写,说明其作用。
答案示例:(1)环境描写片段:《草原》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作用:此句通过对草原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草原的辽阔、壮美,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2. 课后拓展:请运用环境描写,创作一个300字左右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环境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公开课环境描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描写》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环境描写的概念、作用和方法进行讲解。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描写的概念,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 掌握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描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3. 环境描写方法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如空间描写、时间描写、气候描写、色彩描写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某个地方的环境,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
5.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讲解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提升文章质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对身边的环境进行描写,并进行小组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描写概念2. 环境描写方法空间描写时间描写气候描写色彩描写3. 环境描写作用4. 实践情景引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环境描写方法,写一篇描绘家乡的文章。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观察和体验,运用环境描写方法完成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将环境描写运用到日常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推荐一些与环境描写相关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描述熟悉的某个地方的环境。
环境描写作用公开课24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以“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题,依据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自然界与社会环境》开展。
详细内容包括:第四章第一节“环境描写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对文本的贡献”,通过实例分析,深入讲解环境描写如何丰富文本内容,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分析文本、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分析文本、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分类,让学生对环境描写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选取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文本的贡献。
4. 例题讲解:以《荷塘月色》为例,详细讲解环境描写如何表现作者情感,提升文本审美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环境描写片段,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描写概念分类作用2.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3. 《荷塘月色》环境描写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段环境描写,谈谈其对文本的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环境描写概念、分类、作用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关注环境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可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边城》、《骆驼祥子》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