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的固有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古代的武器与战争装备有何特点中国古代的武器与战争装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技术特色。
本文将从古代武器的种类、材料与制作工艺、战争战术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探讨古代武器的分类。
一、古代武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的武器可分为近战武器与远程武器两大类。
近战武器主要包括剑、刀、戟、枪等,常用于接近对手进行肉搏战。
远程武器则有弓、弩、炮、火药等,可以远程攻击,具有较大杀伤力。
这两类武器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古代武器的材料与制作工艺古代武器的材料通常是金属,大多数使用铁、钢、铜等材质。
这些金属可以锻造成各种形状,从而满足不同的武器需求。
制作工艺方面,中国古代的武器制造技术非常精湛,采用铸造、锻造、磨砺等多种工艺,以保证武器的质量和性能。
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使得中国的武器在当时堪称世界顶级。
三、古代武器的特点与运用中国古代武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与独特性:中国古代的武器种类繁多,每一种武器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用途。
例如,中国的长剑精美优雅,而中国的火药武器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2. 灵活性与机动性:中国古代的武器更注重战术的灵活运用,以迅猛的攻击打破敌人的防线。
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是中国古代武器的重要特点之一。
3. 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国古代的武器制造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火药的发明与运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古代武器的威力和效果。
4. 文化与哲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武器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如剑的设计与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无法一一介绍所有古代武器的特点和运用。
然而,上述所提及的几个方面已经足以展示中国古代武器的独特之处。
结语中国古代的武器与战争装备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特点丰富多样且独具一格。
不仅仅是作战工具,中国古代武器上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对中国古代武器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从目前作战需求分析对装备的保障性目标可提取出以下特性:(1)战备完好性战备完好性是指部队、单位、武器装备在无不可接受的延误的情况下,投入使用时提供预期输出的能力。
它实际上反映了装备出动参战的能力。
战备完好性在论证时就要提出,是研制和评估装备在规定条件下完成既定任务能力的依据。
表达战备完好性采用的形式因装备设计和使用条件而定,没有对所有装备都适用的统一度量。
但装备完好性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要与平时的和战时的使用率及使用条件联系;B.必须是部队的使用术语而非设计术语;C.应是可量化的;D.应有明确的计算时间、装备编制数量、完好的状态要求等规定。
例如,飞机战备完好性可用出动架次率表示,它是指空军作战单位如一个中队,24架某型号飞机在24h内能出动执行某种任务的架次数。
出动架次率是部队使用术语,它规定了使用时间、装备数量和执行任务的要求。
对于飞机也可以用能执行任务率(MCR)。
(2)任务可靠性任务可靠性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规定的任务剖面中,持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任务可靠性所关注的是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完成功能的能力。
任务可靠性的作用于战备完好性是同类的,都是对固有能力的发挥起保障作用的,它们都是保障性的反映。
例如,某飞机的系统任务可靠性是200h,表示该飞机能连续200h 执行某项任务。
(3)任务维修性任务维修性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在装备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和规定的资源,修复到能执行任务继续投入战斗的能力。
与任务可靠性相似,都是对固有能力的发挥起保障作用的,它们都是保障性的反映,任务维修性除了与装备的结构特点直接有关外,受维修规程安排和资源匹配的影响较大。
通常用战损修复率和维修时平均停机时间(MDT)来表示任务维修能力。
(4)作战持续性装备的作战持续性是“装备按规定的作战能力连续实施作战行动的能力,通常用持续作战的时间天数或里程来衡量”。
持续性分平时作战持续性和战时持续性,平时持续性是指为保障拥有装备而维持必要的部队、装备和消耗品水平的能力;战时持续性是指保持作战行动的必要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实现军事目标的能力。
装备质量问题管理之浅见作者:泰国栋闫丹顾启佳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期泰国栋闫丹顾启佳摘要:本文给出了装备质量问题的定义,阐释了较为普遍存在的对装备质量问题的疑虑,提出了做好装备质量问题管理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装备质量;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归零0 前言战争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悲剧,我们想尽可能避免战争,但有时战争却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所以必须时刻准备着。
开展武器装备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对潜在的敌人形成威慑效应,警告其不要轻举妄动,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方面是在已经打响的战争中保护自己,挫败敌人,赢得战争。
装备质量的好坏切实关乎官兵生死,关乎战争胜负,关乎国家存亡。
装备质量问题的多少、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是装备质量好坏的重要表征。
我国军工行业,历来重视装备质量,重视装备质量问题闭环管理,航天系统不仅总结了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经验,并于2019年将其提升为国际标准ISO 18238 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管理。
但现实中,相关标准并没有给出装备质量问题的术语和定义,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备质量问题管理的工作质量,也势必影响装备质量的提升。
本文尝试给出了装备质量问题的定义,根据定义对目前可能存在的一些认识进行了释疑,并探讨了做好装备质量问题管理的有效措施。
1 装备质量问题定义可能大家认为装备质量问题是一个约定俗成,很好理解的概念,故在现行有效的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JB/Z 9000A-2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JB1405A-2006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等相关标准均没有在“术语和定义”章节给出装备质量问题的定义。
只有GJB 5016-2003 通用弹药质量问题调查与处理规程,在第3 章术语和定义第3.1 节给出了弹药质量问题的定义,即弹药因设计、生产的缺陷,导致其不能完成规定功能,或造成人员伤亡、武器系统损坏的现象。
GJB/Z 9000A-2001 第3.6.17 条给出“质量问题归零”的定义,即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重复发生的活动。
2021-02 40(2)為工自幼化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13 •doi:10.7690/bgzdh.2021.02.004武器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管理综述祝华远,李军亮,孙鲁青(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摘要:为解决武器装备论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武器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管理水平。
基于系统工程思想,通过分析通用质量特性管理系统的运行原理、子系统交互作用,构建其参数体系框架及相应的模型体系框架,重点对通用质量特性管理体系、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与评估等内容进行分析。
该研宄对武器装备通用 质量特性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装备全寿命周期内的通用质量管理以及装备在役考核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器装备;通用质量特性;在役考核;质量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E24I 文献标志码:AOverview of Weapon Equipment Gene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Zhu Huayuan,Li Junliang,Sun Luqing(Qingdao Branch,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Qingdao 26604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gene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eapons and equipment in the stage of demonstration, design, production and service. Based on the idea of system engineering, through analyzing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gene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interaction of subsystems, the parameter system framework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system framework are constructed, focusing on the gene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 management system, gene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 design and evaluation, etc.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ene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during the entire life cycle and equipment assessment in-service.Keywords: weapons and equipment; gene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ssessment in-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o引言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 度”。
国军标六性介绍,国军标六性是哪六性、GJB9001B标准中涉及到六性的条款:1) 4.1条: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
2) 7.1.g条: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3) 7.1注3: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考虑以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GJB 1909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以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
4) 7.3.1.h条: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5) 7.3.1.k条: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6) 7.3.3g条: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
7) 7.3.3.f条: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8) 7.3.4条: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9) 7.5.7条:交付的产品需经顾客验收合格,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二、六性的概念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的定义: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以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要求、顾客要求。
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
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探讨摘要:介绍了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当前的装备质量现状。
论述了提高装备“六性”工作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探讨0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部队需求的提高,新型武器装备科技含量在不断增加,系统也越来越复杂,装备的通用质量特性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六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伴随而来的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多。
与战技术性能指标一样,“六性”是装备研制生产中赋予装备的质量特性。
装备“六性”质量是否满足其使用需求,直接影响到装备效能的发挥,也关系到装备能否形成和保持其战力的重要因素。
1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的重要意义1.1武器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的概念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装备的“六性”是指装备的通用质量特性,通常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简称为“六性”。
可靠性是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主要取决于设计,同时与使用、管理和维修等因素有关。
可靠性反映了装备是否容易发生故障的特性,其中基本可靠性反映了装备故障引起的维修保障资源需求,任务可靠性反映了装备功能特性的持续能力。
维修性是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功能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一般用平均修复时间、拆装时间、维修工时等来度量。
保障性是装备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保障性描述的是装备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保障是否及时的能力。
保障性一般用平均保障延误时间、资源满足率、资源利用率等参数来度量。
测试性是装备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
为了达到产品的测试性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 这些工程活动的总称就是测试性工程。
测试性一般用检测时间、技术准备时间、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来度量。
安全性是装备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导致人员伤亡,不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财产造成破坏或损伤的能力。
国军标产品“六性”(产品通用特性)要求的最全解析前言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统称“六性”,这是GJB9001中明确提出做为产品实现策划必须要考虑和满足的要求,是武器装备产品开发中除功能特性外要满足的质量特性。
现在搜集整理了这份资料,为大家详细的解读“六性”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联。
一、产品全特性质量特性1、六性基础知识1 可靠性1.1 可靠性的由来飞机上的电子管故障1.2 可靠性的发展1.3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的关系1.4 可靠性的定义与内涵a.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能力;b.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c.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1.5 关联故障与非关联故障责任故障与非责任故障1.6 产品故障浴盆曲线a.早期故障期b.偶然故障期c.耗损故障期2 维修性2.1 基本概念a.维修性和时间相关的概念b.规定的条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c.现场可更换单元(LRU)d.车间可更换单元(SRU)2.2 维修的分类a.预防性维修b.修复性维修2.3 维修级别a.基层级维修b.中继级维修c.基地级维修2.4 维修性要求a.维修性定量要求b.维修性定性要求3 保障性3.1 基本概念a.设计特性、保障资源b.平时战备需求、战时使用需求c.战备完好性d.保障系统3.2 保障性参数可用度3.2 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产品全特性质量特性4 测试性4.1 测试性定义测试性是产品(系统、子系统、设备或组建)能够及时而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降低),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
设计特性:测试性是一种设计特性,它既包括了对主装备(任务系统)自身的要求,又包含了对测试设备的性能要求。
4.2 测试性参数a.故障检测率b.关键故障检测率c.故障隔离率d.虚警率e.不能复现率f.平均故障检测时间g.平均故障隔离时间h.平均虚警间隔时间i.平均诊断时间j.诊断有效性等等……现对其中重要参数进行详细讲解:5 安全性5.1 基本概念安全性是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毁坏、重大财产损失或不危及人员健康和环境的能力。
军工七性设计难点
军工七性指的是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密封性、流体性和防护性。
在军工产品设计中,这七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高度关注。
其中,设计难点主要包括:
1. 强度和刚度:军事装备通常需要承受高强度和高刚度的要求,以保证其能够在极端环境下持续工作。
因此,如何在保持装备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其强度和刚度是设计中的难点。
2. 稳定性:军用装备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运动和操作过程中不失稳,并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工作环境。
如何在设计中平衡各种因素来实现稳定性是一个难点。
3. 耐久性:军用装备需要经受长期使用和恶劣环境的考验,因此需要具有高耐久性。
如何在不增加重量和降低强度的情况下提高装备的耐久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
4. 密封性:军用装备需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外部杂质和液体进入装备中影响其正常使用。
如何在设计中保证密封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
5. 流体性:军用装备中的气体和液体流动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如何在设计中保证流体性是一个难点。
6. 防护性:军用装备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以保护使用者和设备本身不受外界威胁和环境影响。
如何在设计中提高防护性是一个难点。
7. 可维护性:军用装备通常需要在战时和平时进行维护和修理,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
如何在设计中提高可维护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
武器装备通用质量特性发展史与知识体系武器装备通用质量特性是相对专用质量特性提出的,专用质量特性是指包括尺寸、重量、精度等质量特性,而通用质量特性是指“六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
通用质量特性发展史我国通用质量特性的发展体系是借鉴美国标准,并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美国通用质量特性发展体系见表1。
表1 美国通用质量特性发展体系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可靠性工程,在1988年发布了可靠性系列军用标准,后续发布了维修性等其它标准并逐步进行修订,标准体系见表2(个别标准已更新,使用时请查阅最新标准)。
表2 我国通用质量特性标准体系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了“六性”的概念,为承担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维修任务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定提供了依据。
2014年5月,总装备部发布了《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管理规定》,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六性”工作能力的提升。
2017年发布的GJB 9001C标准对“六性”要求变化:GJB 9001B 规定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
GJB 9001C变更为:根据产品的特点,建立并实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过程。
这是我国通用质量特性发展的简要历程。
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的定义和要求1、可靠性可靠性是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常用的可靠性特征量有可靠度函数、故障分布函数、故障密度函数、故障率、平均寿命、特征寿命等。
装备可靠性要求分为定性要求是对装备设计、工艺、软件等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通用的可靠性要求有采用成熟的技术、简化设计、模块化、规范化等。
定量要求是指选择和确定装备的可靠性参数、指标以及验证时机和验证方法,以便在设计、生产、试验验证和在装备使用过程中用量化方法来评价或验证装备的可靠性水平。
美军重视武器装备发展的经济可承受性王绪智国防建设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各方面的工作均需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美国作为世界上军费投入最多的国家,在装备发展中仍然十分重视经济可承受性问题,不断提出新思路,强化技术基础,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优化装备发展程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装备发展经济可承受性的内涵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国防建设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强调建设经济可承受性的国防,将“经济承受能力”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
面对现代武器系统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不断提高,以及使用和保障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美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
当前,美军的装备发展经济可承受性理念仍处于发展之中,应用较广的一个是:“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是指在国家和军队相关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采办项目产品各种性能指标(包括作战性能和保障特性在内)同订购方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方的要求相适应”。
对此可作如下解析:首先,当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与可提供给它的资源达到最佳匹配时,其经济可承受性是最好的,并不是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越低,其经济可承受性就越好。
如果寿命周期费用超过预期资源的承受能力,显然是不可承受的;同样,如果资源充足,而过度压缩寿命周期费用,导致装备的其它性能指标不能达到最佳,同样不具备经济可承受性,至少其经济可承受性不是最佳的。
第二,装备发展经济可承受性是一项综合性的度量参数,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取决于装备的固有保障特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运输性等。
适当地权衡选择这些保障特性,使之与装备的使用和保障环境相匹配,可使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尽可能降低。
在一般情况下,加强装备研制阶段的综合保障设计,能够使装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降低装备服役后的故障概率,从而降低装备的使用和维修成本,使得寿命周期费用降低。
但综合保障设计中提出的保障特性指标超过一定限度后,会导致实现该指标所需的成本急剧增加,而使用和维修成本的降低却不再明显,总体上反而导致寿命周期费用提高。
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规定[1993]计基字第23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提高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减少维修人力和保障费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
其基本原则和要求也适用于武器装备安全性、保障性等质量特性的管理。
第二章基本政策和原则第四条可靠性与维修性是构成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并影响其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是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武器装备研制行政指挥系统、设计师系统及质量保证组织负责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第五条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统一纳入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等计划,与其它各项工作密切协调地进行。
第六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贯彻有关法规,实施有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可靠性与维修性保证大纲(以下称可靠性与维修性大纲),通过规范化的工程和管理途径,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七条应当对武器装备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等质量特性进行系统综合和同步设计。
从武器装备论证开始,就应当进行质量、进度、费用之间的综合权衡,以取得武器装备最佳的效能和寿命周期费用。
第八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将预防、发现和纠正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及元器件、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缺陷作为重点,采用成熟的设计和行之有效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试验技术,以保证和提高武器装备的固有可靠性与维修性。
第九条必须加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的监督和控制,按照武器装备研制程序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审,评审结论是转阶段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必须加强外购器材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按规定要求对供应单位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外购器材进行严格验收。
第十一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应当遵循不断改进、闭环管理的原则,必须重视和加强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工作。
国军标产品“六性”(产品通用特性)要求的最全解析本文介绍了国军标产品“六性”要求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联。
“六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是武器装备产品开发中除功能特性外要满足的质量特性。
第一部分介绍了产品全特性质量特性,其中可靠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靠性的定义包括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和能力,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以及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此外,还介绍了关联故障与非关联故障以及产品故障浴盆曲线。
第二部分介绍了维修性,包括基本概念、维修的分类和维修级别。
此外,还介绍了维修性定量和定性要求。
第三部分介绍了保障性,包括基本概念、保障性参数和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
第四部分介绍了测试性,包括测试性定义和测试性参数。
其中重要参数包括故障检测率、关键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虚警率、不能复现率、平均故障检测时间、平均故障隔离时间、平均虚警间隔时间、平均诊断时间和诊断有效性等。
总之,了解“六性”是武器装备产品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是产品实现策划必须要考虑和满足的要求。
5.安全性5.1 基本概念安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毁坏、重大财产损失或不危及人员健康和环境的能力。
安全性是各类装备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属性,与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密切相关,是各种装备必须满足的首要设计要求,是通过设计赋予的装备属性。
危险是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或情况。
危险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或条件,可以用危险模式或危险场景来描述。
危险控制是保证将发生危险事件的风险保持在可接受极限水平之内的过程,包括制定待实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决策,及时实施危险减少或消除措施,并监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残余危险是采取危险消除、减少等措施之后,系统虽满足安全性要求,但系统中仍存在的、不能或不打算采取进一步安全性改进措施的危险。
安全可靠度是在规定一系列的任务剖面中,不发生由于系统或其设备故障造成灾难性事故的概率。
产品实现中的六性解决方案1、可靠性(reliability)(GJB1405A标准中的2.32):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为了确定和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展开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被称为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活动涉及到装备全寿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其目标是确保新研制和改型的装备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保持和提高现现役装备的可靠性水平,以满足装备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性要求,降低对保障资源的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不同的装备可以提出不同的可靠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
可靠性定性要求时为了获得可靠的产品,对产品设计、工艺、软件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
可靠性定量要求通常可选择的参数指标有可靠度r (t)、平均故障前时间(mtt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故障率(λ)等。
2、安全性(safety)(GJB1405A标准中的2.34):不导致人员伤亡、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损失能力。
如果我们吧危及安全的时间是为特殊的故障,安全性就可理解为可靠性的特例。
1988年,我国发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450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
2004年改版为GJB450A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450A立足于装备的全寿命过程管理,提出了可靠性工作的五个系列共32个工作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在全寿命过程不同阶段的应用给出提示。
3、维修性(maintainability)(GJB1405A标准中的2.33):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回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工作与故障的检测、产品的测试紧密相关,所以把及时并准确地确定产品的状态,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成为测试性。
4、测试性(testability)(GJB2547 《装备测试性大纲》标准中的3.1):产品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
测试性已发展为一项专门的工程技术,有事我们一般地说维修性时也包含测试性。